皇後如今整個人沉浸在當年的迴憶中,痛苦不堪。饒是時隔多年,每每想起,隻怕這痛苦都會帶到她臨終的那一日。


    “因為我那般尋死覓活,你父王才推心置腹的跟我說了。你二皇兄身體一向健碩,從小到大,連病都很少生。突然之間就這麽沒了,你父王心裏有所疑惑。”皇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忍住情緒,不令自己再落下淚來。


    太子眉頭一挑,遲疑道:“謀害王室可是誅滅九族的罪名,依照母後說,當年二皇兄殯天時,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年紀,何人會與皇兄有那般深仇大恨,竟是敢於冒著誅九族的風險謀害王儲?”


    皇後搖頭道:“開始我也是這般說,我皇兒自小聰慧過人,尊師重道。他雖然性子有些灑脫不羈,但便是這宮裏的宮人,也從未見他責罵過誰。我始終不信,有人會冒著誅九族的罪名,禍害王室血脈。隻是你父皇說,你二皇兄自十四歲開始,每日散朝後跟隨陛下去勤政閣聽論政事,他對於國家大事頗有一番見解,偏偏這見解,與當時朝上眾臣意見相左……”


    太子聞言心中一動,“母後,當時朝中也是以溫嶠為首?”


    “是,溫嶠是你祖父留給你父皇的輔政大臣,當年朝上眾臣唯他馬首是瞻。”皇後點頭道。


    按照宮規,皇子十四歲還不能上朝聽政,隻能是在散朝之後,朝上部分重臣會單獨留下來去勤政閣與天子論政。此時二皇子便會隨堂旁聽。當初天龍國還不過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國君也不能稱帝,隻能是稱王,如今的周文帝當時還被稱唿為周文王。朝上重臣,以輔政大臣溫嶠為首,一直都是主張要擴充國家軍力,悄無聲息的蠶食周圍小國,擴充版圖,等到可以與那些大國並肩而立時,再逐漸一統中原。


    二皇子卻是主張以仁義治國,他雖是也讚成逐步擴大本國的兵力,但意圖不在侵略他國,而在與有實力可以抵抗別國的侵犯。他的治國思路,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有實力抵抗,想要通過重農耕,發展商業而使得國富民強。


    當年溫嶠還直截了當的跟周文王表示過,二皇子的性格過於懦弱仁慈,當時各國割據中原,邊界紛爭不斷。這個亂世,需要王者具有霸王一般的氣魄。


    二皇子的性格自是不會改變,他與朝中重臣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等到被冊封為太子後,曾有傳聞,似是二皇子在宮裏酒後放言,說父皇一國之君,竟是被朝中那些自認為是元老的重臣挾持,那幫人竟是把周文王當成了傀儡王。等到自己登基為王的那天,必是要按照自己的治國理念治國。


    於是乎,在這番話傳出不久之後,二皇子在宮裏就那麽突然的無疾而終了。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二皇子的死與朝上哪位臣子有關聯,但若是二皇子即位後,權益受到威脅的,隻有當時朝上那幫臣子。


    皇後還記得當時周文王與自己說了這番話之後,她幾乎是目眥盡裂,想要立刻令人綁了溫嶠來,生撕活剝了都不能解恨。


    太子沉思片刻,一句話將皇後從迴憶中拉迴現實。“隻是,雖是萬分可疑,卻沒有絲毫證據。若是父王當年僅憑心中猜疑就整治先皇留下的輔政大臣,難免會傷了前朝臣子之心。”


    “你所說與你父皇如出一轍,你父皇也跟我告誡過,說當初沒有絲毫證據可以證明此事是溫嶠或者其他臣子所為,我們不能憑借一時的猜測,便隨意斷定了罪名。君臣之間一旦開始互相猜疑,那國之必亂。”


    太子好奇道:“當年太醫怎麽說?”一國的太子突然就這麽暴斃了,照理說宮裏的太醫總是能診斷出個大概。


    皇後道:“你父皇自是令宮裏太醫院的所有太醫以及太醫令親自驗試過,但你二皇兄周身並無傷痕,也沒有任何中毒的症狀。太醫們最後一致的結論,都是說你二皇兄勤於國事,日夜勞累,所以竟是猝死了。隻是你父皇單獨召見了太醫令,太醫令也言道,說也有些藥物可令人神智麻痹在睡夢中死去,卻無從檢驗。但自此,你父王心中有了陰影,那件事後,整個宮裏禦膳房裏的廚子全部都更換過,以前飲食都是以銀針試毒。後來你父皇隻令宮裏,誰做的菜,誰要當麵嚐了才令人呈上來。”


    “這麽說來,父皇是擔心我也被人謀害了,所以才把尚在繈褓中的我送出宮去?”聽了皇後說了這許多,此時太子麵色漸漸暗沉。


    皇後黯然道:“隻可惜國中不能沒有皇儲,你二皇兄死後,你三皇兄必是要繼承太子之位的,當年你還年幼,尚在繈褓之中,你父皇便對外宣稱你天生體質羸弱,在宮裏怕是難以養活,送出宮寄養佛家。”


    皇後說到這,忍不住盯著太子的眼睛道:“楓兒,你莫要怪你父王,他當年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心下是害怕了,一心隻想著能保住一個兒子的命就好。當初送你離宮,之所以也沒有交代寄養之人等你懂事後與你說清身世,他是怕自己哪日突然也遭了暗算,若是無力保護你,還不如讓你作為平凡人去過一生的好。”


    一滴淚從太子眼角不著痕跡的滾落。自從迴宮,他心裏對於當年父皇為何要送自己出宮有過許多猜測。有時候他惹得父皇生氣時,父皇張口便會說以前二皇兄如何如何優秀,以至於他總認為是父皇嫌棄自己不配做他的兒子,這才把他送出宮去。如今不過是二皇子三皇子都不在了,實在沒有辦法,這才迎了自己迴宮。


    今日聽皇後一番話,太子才知道多年來自己竟是誤會了父王。“我三皇兄又是怎麽去的?”太子聲音沉了沉,他知道自己是因為三皇兄死了,所以才會迴到宮裏接任這太子之位。但以往總聽別人提起二皇兄如何聰慧,隻可惜英年早逝。卻很少聽人提起自己的三皇兄。


    “你三皇兄為人忠厚老實,性子有些緘默,自從你三皇兄被冊封為太子之後,倒是有好些年宮裏和朝中都是一片風平浪靜。本宮曾聽你父皇說過,便是在勤政閣學習政事,你三皇兄也是很少開口發表自己的意見。”


    皇後歎了一口氣,人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依現在看,除去早逝的大兒子不說,剩下的三個兒子性子果真都是不同。


    “後來有一日,你三皇兄喝醉了酒,從禦花園迴太子府的路上不知怎的就跌進了荷塘裏,也是他不會水,竟是就這麽……”皇後眼圈又紅,已是說不下去。


    太子驚詫道:“隨從的太監竟是沒有一個去救皇兄的嗎?”此事實在有些不可思議,在這宮裏,連他每次出個太子府,身後太監宮女都是跟了一堆,遇見主子落水,奴才自是拚了命也會去救。


    “怎麽會不去救,隻是你三皇兄那日喝多了,聽說救上來後,是被自己嘔吐的東西堵在喉嚨中,不得唿吸而去的。”皇後臉色越發蒼白,今日所說這些事,原本都是已經強壓在心裏深處不願想起的陳年往事,句句都如同剝皮剜骨一般在折磨著她。


    太子還想刨根問底,一眼瞅見皇後的臉色,便將口裏的話又咽了迴去。他摟著皇後肩膀的手緊了緊,這是目前他唯一能給予她的安慰。


    皇後緩了緩神,剛才兒子那個看似平常不過的動作,讓她心中一暖。自從這個兒子迴宮後,與自己一直都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剛才那個親密的動作給她心裏帶來了一絲安慰。


    皇後定了定神,想起今日來的目的:“本宮今日來,有一事想與你商量。算算年紀,前兩年你就到了冊封太子妃的年紀,當時你堅持要等等再說,隻說要專心跟太傅學習治國安邦之道,本宮便由得你一拖再拖。沒想到一拖竟是兩年都過去了。你父親在你這個年紀時,大皇子都已經兩歲了。”


    太子正在暗自揣測三皇兄的死會不會也有蹊蹺之處,聽皇後話鋒一轉,轉到自己的婚事上,心頭一怔,頓時抬起一雙清澈見底的丹鳳眼看向皇後,心裏卻在琢磨找個理由推脫。


    皇後早就看出他的意圖,索性不理會他,自顧自的往下說道:“你父皇的意思,沒納太子妃之前,先從今年進宮來的這些采女中,給你挑幾個樣貌出眾性子溫和的收在太子府裏。”


    太子皺眉道:“隻是兒臣聽萬石說,按照宮規,沒有冊立太子妃之前,是不能先冊立姬妾的。”


    皇後斜了他一眼:“便是收在府裏,也不是就要給名分的。等著冊立太子妃之後,你瞧著心下喜歡哪個,再另給名分就是。你這一直不肯選取太子妃,朝上那些禦史,動不動就要上諫,你父皇也是為難的很。”


    太子笑了笑:“這些禦史還真是閑的很,每日竟是操心這些後宮裏的事,那些國家大事倒不見他們這麽上心。”


    皇後聽出他語氣裏嘲諷的味道,正色道:“這雖說是後宮裏的事,但皇家沒有私事,一舉一動,都是關係著國脈民生。尤其這王室子嗣的問題,更是社稷之重。你父皇也屢屢跟本宮提起,說你學業進步飛速,國事上也頗有見解,倒是有你二皇兄的風範。若說你勤奮好學,不在女色上荒廢功夫,自是好事。但也難免引來非議,不但是這宮裏,便是朝中也有傳聞,說你……”


    皇後停頓了一下,似是在心裏琢磨,要不要這麽直截了當的說出來。


    太子從椅子旁桌幾的花瓶中取出一支薔薇湊近鼻前一嗅,蠻不在乎的笑道:“是說兒臣有斷袖之癖吧。這嘴長在別人臉上,隨他們怎麽說吧。母後何必介懷。”


    皇後看他這玩世不恭的樣子,嘴角忍不住抽動了一下,不過瞬間,想起一事,臉色又緩和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恨歌之愛恨情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卷殘雲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卷殘雲兮並收藏長恨歌之愛恨情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