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受到震驚的亞洲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史詩般的中國。決不向蠻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買他們撤兵,唐太宗扭轉形勢,戰勝他們,使他們害怕中國。”


    ——【法】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


    自春秋戰國時起,靈州已是羌、戎、等民族散居地。始自秦朝始,靈州便被當作“漢家門戶”,也為曆朝曆代少數民族政權的必爭軍事之地,素有“關中捍蔽”、“朔方雄鎮”、“兵食完富”之譽。


    大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秋,唐太宗李世民駕臨靈州,在此接受西北諸少數民族的降服和朝拜,被共同尊為“天可汗”,一洗唐初受突厥的欺侮、被迫對其執甥舅之禮的屈辱,唐太宗與部落使節數千人隆重會盟,史稱靈州會盟。


    唐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逃往蜀中。途中,太子李亨率部連夜疾馳靈州,登基稱帝,並借助朔方節度使兵力,平定安史之亂。故而唐人稱靈州是“軍輸王室,功高天下”。


    李元昊建國大夏,國都遷至和靈州隔河相望的興慶府,靈州的重要性也隨之降低,但仍是西平府府治所在。


    “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會見草原各部落,被尊為可汗,揚我中華之聲威,以洗渭水之恥,前賢遺風,令人思之神往。”


    駐足於南城外的高地上,看著眼前城門緊閉的靈州城,劉錡的眼睛裏麵,有一種說不出的猶豫。


    大破靜塞軍司,劉錡駐紮賞移口,自己和李彥仙率部進入西夏腹地,沿途擊潰了前來增援的西壽保泰軍司,到了黃河以東的靈州。


    “九哥,咱們為何不揮兵過河,直逼興慶府,破城抓了西夏皇帝再說?王相公可是答應過你,破了興慶府,就封你為夏王。”


    劉銳的眼睛裏有一絲疑惑。雖然青銅峽還有六七萬的黨項大軍駐紮,可是忠義軍雷霆一擊,未必不能克複。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破了興慶府,九哥可就是夏王。如此奇功,九哥卻猶豫觀望,讓他覺得殊為可惜。


    “夏王?”


    劉錡輕聲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三路大軍齊赴夏境,萬千將士浴血奮戰,卻成我一人之美,於心何安?況且,功高震主,切忌鋒芒太露,引人側目。這平夏的功績,還是大家分享才好。”


    劉銳點了點頭,兄長說的沒錯,三路大軍齊進,若是獨享戰功,名不正言不順不說,恐怕也會引起軍中其他將領不服。


    “九哥,那這興慶府……”


    “十一哥,稍安勿躁。王相公平定河西,一定會帶兵北上。破興慶府,還是讓王相公來獨領風騷吧。”


    “王相公不是貪功的人。”


    兄弟二人都是哈哈笑了起來。在王鬆手下做事,無人掣肘,兄弟幾人都是舒心,心情自然也是放鬆。


    塵土飛揚,遠處幾匹戰馬奔騰而來,馬上的騎士風塵滿麵,高舉文書,嘴裏麵大聲喊著。


    “六百裏加急,快帶我去見劉相公!”


    劉錡心中一顫,和弟弟對望了一眼。


    “一定是王相公的捷報!”


    李彥仙也是急匆匆過來,站在了劉錡一旁,顯然也看到了報信的軍士。


    軍士打馬到了跟前,翻身下馬,上前跪拜道:“兩位相公,六百裏加急文書!”


    “劉兄,趕緊拆開看看,到底是何情形?”


    劉錡打開公文,看了幾眼,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顯忠平了河西之地,西夏人河西三大軍司灰飛煙滅,我軍控製了河西四郡,已經在玉門關和陽關


    駐兵了!”


    李彥仙接過文書,看了半天,也是哈哈大笑,淚水奪眶而出。


    “河西之地,玉門關、陽關,今日終於重迴漢家懷抱。這真是天大的喜報啊!”


    他走到一旁,輕輕擦去了臉上的淚痕。


    劉銳興奮道:“王相公會率一萬騎兵北上,與我軍會師於興慶府城外。兩位相公,看來咱們可以攻城了!”


    李彥仙轉過頭來,已經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劉錡和他對望了一眼,都是喜不自禁,感慨萬千。


    “能讓一向鋼鐵直男的李相公落淚,此事一定要告知全軍!”


    劉錡用王鬆的口頭禪開起了玩笑。


    “劉銳,立即把喜報告朱諸全軍,也讓將士們樂上一樂!”


    劉銳下去片刻,果然,軍中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唿聲,軍士們人人都是歡唿雀躍,相擁而慶。


    “李兄,靈州城,還需要破城硬攻嗎?”


    興奮之餘,二人都是長出了一口氣,將思緒收了迴來。


    “李察哥退守青銅峽,靈州城等於已經放棄。攻城死傷太大,趁著河西平定,不如派使者進城,遊說一番。你看如何?”


    “不錯,河西平定,先讓城中亂上幾天,咱們再見機行事!”


    二人相對一笑,心情莫名地輕鬆了起來。


    靈州城中,往日熱鬧的街市死寂一片。臨街的商鋪全部插上了門板,街上行人寥寥,除了來迴巡邏的軍士,很難看到百姓的身影。


    宋軍兵臨城下,誰都意味著什麽。那是邊境上的大軍,肯定已經708落,否則,宋軍也打不到這西夏的腹地來。


    要知道,靈州城距離興慶府,可隻有百裏之遙,跨過了黃河,半日即到。


    城中的百姓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黨項人和蕃人。相對於他們,那些漢人卻要泰然自若的多。自從報紙流入了西夏,所有的百姓都是明明白白,報紙上說的明白,忠義軍從不殺漢人。即便是那些黨項人和蕃人,他們也不會濫殺無辜。


    當然,除非你非要和人家忠義軍作對。而且,總是有不少頑固之人,不肯結束眼前的事實。


    尤其是駐紮城中的上萬黨項將士,在那些黨項貴族的慫恿之下,提著刀子紅著眼想要拚命的人不在少數。


    一旦忠義軍進城,他們的財富、奴隸、土地、莊園等等,肯定都會被沒收。一夜迴到解放前,事關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些人自然要奮起一搏了。


    況且,靈州城高大雄峻,據城而守,上萬大軍,怎麽也能守上個兩三個月。也許那個時候,宋軍就已經退軍了。


    西平府知府衙門,高守忠不安的在衙門大堂中走來走去,心中煩躁不已。


    自己觸怒龍顏,被下放到這裏,還沒當幾個月的知府,宋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他可是知道,忠義軍對付金夏的這些漢臣,可謂是從不手軟。就連忠義軍的相公王鬆,不也親手在東京城外,殺了劉彥宗嗎!


    他們這些漢臣,幫著自己的主子出謀劃策,邊境上死傷的漢人可是無數。一旦落入了這些人的手中……


    哎!若是能留得一條性命,就算把這林都城獻給忠義軍,從此告老還鄉,終老泉林,又有何妨。


    抬起頭來,正好看見自己的兒子從外麵匆匆進來,臉如死灰,高守忠的心,一下子抽緊了起來。


    “爹,大事不好了!”


    兒子慌慌張張地跑過來,不小心還摔了一跤。


    “大郎,不要驚慌,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高守忠上前,趕緊把


    兒子扶了起來。


    “爹,宋軍占領了河西,十幾萬黨項大軍灰飛煙滅,宋軍已經整軍北上了!”


    高守忠眼前一黑,雙膝一軟,差點摔倒在地,這次卻是兒子扶住了他。


    “大夏完了,咱們也完了,宋人要拿迴他們的江山呢!”


    高守忠臉色煞白,全身都在顫抖。


    “爹,宋軍即便破城,又和咱們有什麽關係?你又為何如此慌張?”


    高守忠立刻沉下了臉來。他拍著桌上的報紙,瞪大了眼睛,望著兒子。


    “大郎,宋軍破城,咱們就是身死族滅,咱們可是這上麵的“漢奸”啊!”


    高守忠又開始踱起步來,嘴裏麵嘟嘟囔囔,搖頭晃腦,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爹,你杞人憂天了,你好像算不上什麽“漢奸”,人家劉彥宗,時立愛,那才是報紙上欽點的。”


    兒子的話,讓高守忠愣了一會,隨即大笑了起來。


    “劉彥宗、時立愛為金人攻宋上下奔走,慫恿金人伐宋,那才是漢奸。我高守忠隻不過守成之臣,舉兵伐謀,那是黨項人自己的事情,與我何幹!”


    高衙內驚訝地看著放聲大笑的父親。剛才還愁眉苦臉、惶惶不可終日,瞬間又是雲淡風輕,趾高氣揚。


    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讓他還真有些接受不了,一個老年人,還有這麽好的心髒。


    一陣狂笑之後,高守忠忽然又停止了笑聲,皺起了眉頭,跟著搖起頭來。


    “雖然不是漢奸,卻也無功無過,若是秋後算賬……”


    高守忠坐會了椅子上,開始思索起來。


    一旦迴到他熟知的國內政治領域,麵對著熟稔的官場中人,他又立刻變的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父子倆正在低頭沉思,下人進來稟報,說是一些城中的士紳上門求見。


    “高相公啊,宋軍兵臨城下,靈州城恐怕要生靈塗炭,你可要主持大局,獨掌乾坤啊!”


    “高相公,那些黨項爺爺,他們那管咱們的死活,你可要給我等做主啊!”


    “家破人亡,性命不保,如何是好啊!”


    一群錦衣華服的富商巨賈在堂中坐下,個個都是唉聲歎氣,憂心忡忡。


    “各位賢達,宋軍兵強馬壯,大夏覆亡,已是板上釘釘。大難臨頭各自飛,黨項人對我漢人猜忌太深,宋軍兵臨城下,他們自己的死活都管不了,又豈會顧及我漢人的死活。”


    高守忠說的倒是實話。朝中為官這麽多年,黨項人軍政上隻手遮天,漢人那裏插的進去。


    不要看李乾順表麵上崇尚儒學,親近漢臣,真到了山河破碎的關頭,他信任的還是那些黨項貴族。


    “高相公,你可得想個法子啊,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呀!”


    士紳們一陣附和,都是深有同感。


    “各位,若是在下提出一計,能保得各位周全,各位願意忍痛割愛嗎?”


    士紳們先是一愣,隨即紛紛點頭道:


    “高相公直言就是,隻要能保全性命,我等以高相公馬首是瞻!”


    有些人已經心裏明白。高守忠此舉,肯定是要棄暗投明了。


    “好!”


    高守忠輕輕拍了拍桌子,沉聲道:


    “生死關頭,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在座各位和高某人一起,拿出十萬石糧食,二十萬貫錢財,此事方有些把握。”


    士紳們麵麵相覷,隨即都是站起身來,一起肅拜道:


    “唯高相公馬首是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