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炎四年九月初三,宋夏邊塞、鎮戎城。


    沒有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詩情畫意,隻有摧枯拉朽、狂轟濫炸的戰火紛飛。


    “轟!轟!”


    一隊宋軍在火炮的掩護下,來到城門前,一捆炸藥包堆疊上去,城門轟然倒塌,後續的宋軍潮水般湧了進去。城內殺聲震天,震天雷爆炸聲不絕,還帶著尖叫聲和四處彌漫的硝煙味和血腥味。


    幾百門火炮幾輪轟擊,擲彈兵狂轟濫炸,沒有一個時辰,鎮戎軍的夏軍死傷慘重,或逃或降,並不激烈的戰鬥就此結束。


    誰都知道,鎮戎軍隻是個開胃菜,這些土牆木門,又怎能抵抗住火器的肆虐。但誰也沒有想到,戰鬥進行的如此摧枯拉朽,隻在片刻之間。


    大軍破城,留下一部修補城牆,安撫百姓,忠義軍大軍則是繼續北上,直奔平夏城。


    平夏城,才是宋軍瞄準的第一個真正的要塞。


    葫蘆河川河穀,落葉滿地的官道上,一隊隊如喪家之犬的西夏殘兵敗將垂頭喪氣向前而行。他們沉默不語,紛紛麵露驚恐之色,就如受驚的小動物一般。


    沿著河穀,官道上到處都是西夏將士的屍體和鮮血,屍體橫七豎八,或多或少,延伸出去數十裏,血跡斑斑,讓人觸目驚心。


    推薦下,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一隊宋軍騎兵縱馬追來,頂盔披甲的劉銳縱馬而出,張弓搭箭,射翻了一名驚慌逃竄的夏軍將領,大聲道:“兄弟們,窮寇莫追!”


    鄉兵統領宋炎也是大聲喊道:“兄弟們,都不要追了,等候大軍前來!”


    軍令下達,馬上的鄉宋軍騎士們依依不舍地勒住了馬匹。這如今可是在忠義軍麾下,不比他們往日逍遙自在,隨心所欲。


    他們還要等待大軍北上,護住兩翼,向周圍偵查。消滅幾個手下敗將,於戰局並沒有多大意義。


    誰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鎮戎軍就灰飛煙滅,九千多夏軍,幾乎全軍覆滅。宋軍軍容之盛、火器之強、士卒之訓練有素、視死如歸,不但讓夏軍魂飛魄散,也完全超出了這些隨軍西軍和義軍將士的意料。


    “九……劉相公,前麵就是靈平寨了。”


    劉錫說話結結巴巴,心裏的驚駭和震撼猶自未曾逝去。暴風驟雨般的炮擊,雨點般的震天雷狂轟濫炸,血肉模糊的人馬屍體,撕心裂肺的慘叫聲,讓他欣喜之餘又是心驚肉跳,目瞪口呆。


    原來戰爭,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方式。


    自己這些人,已經與當今的戰爭脫離,過時了。


    “李相公,前麵的戰事如何安排?”


    “劉相公,以在下之意,大軍繼續向前,劉副帥部兩萬五千人留下,配兩營擲彈兵,兩百門火炮,對付靈平寨的夏軍,阻斷西來的夏人援軍。”


    李彥仙臉色凝重,毫無小勝的喜悅。


    劉銳也點頭道:“兩位相公,過了靈平寨,十幾裏外就是平夏城。靈平寨不過幾千人馬,我軍五萬之眾,若不主動攻擊,敵軍恐怕會逃之夭夭。”


    靈平寨和通峽寨一南一北,把平夏城夾在中間,各有十來裏遠,互成犄角。忠義軍士氣大漲,顯然是要連鍋端,不能讓對方有喘息和逃竄之機。


    劉錡看了看大哥,猶豫道:“劉副帥,你意下如何?”


    “幾位相公所言甚是。”


    劉錫沉聲道:“有了這些火炮和擲彈兵,即便夏人有十萬大軍,我也不懼!”


    見識了忠義軍火器的威力,劉錫對未來的占據,也是充滿了信心。


    劉錡點點頭,像是想起了什麽,上前一步,在劉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劉錫臉色一紅,鄭重答應。


    位於葫蘆河穀石門峽江口的平夏城,北去鎮戎軍76裏,南至靈平寨12裏,北至通峽寨18裏,地形險要,乃是宋軍北上必須跨越的一座大城。


    平夏城呈長方形,分內外城,內城牆長約四裏,外城牆長約七裏,都是高約8米,以黃土夯築。外城四周修築壕溝,寬約30米,深2米左右,易守難攻,乃是葫蘆河穀的第一軍事重鎮。


    宋哲宗年間,宋夏幾次圍繞平夏城大戰,可謂是廝殺慘烈。第二次平夏城之戰,西夏皇帝李乾順之母梁太後親領夏兵數十萬圍攻平夏城,圍攻十四日,未能攻下,夏軍北撤。宋兵尾追,殺夏兵數千人,俘獲數萬。


    宋軍擬揮軍北上伐夏,契丹人運用武裝規勸政策,大軍在宋境代州巡狩,宋夏和談,伐夏之戰戛然而止。


    但至此,葫蘆河穀,西夏人的“唱歌作樂之地”,卻牢牢被漢家占據。


    道君皇帝趙佶繼位,借平夏城為跳板,以童貫為主帥,名將種師道為副帥,攻伐西夏,大敗夏軍,奪取了失陷上百年的橫山,若是繼續揮兵北上,西夏滅國,隻是旦夕之間。


    可惜造化弄人,趙佶朝令夕改,促成“海上之盟”,玩火自焚,引狼入室,女真人南下,大宋幾近滅國。收複西夏,也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平夏城,見證了曆史輪迴,埋葬了千千萬萬大宋將士的枯骨,也成了大宋王朝的一道傷疤。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軍趁女真人南下侵宋,攻占懷德軍,殺害其知軍事劉詮、通判杜翊,重新占領了平夏城。


    本以為可以趁火打劫的西夏人,終於發現,他們打錯了算盤。


    宋軍,又殺迴來了!


    站在城頭的西夏猛將、國王李乾順的胞弟晉王李察哥,此時眉頭緊皺,憂心忡忡。


    昨日從鎮戎軍逃迴來的軍士向他稟報,說是鎮戎軍城一夜被宋軍攻破,他還半信半疑。如今天便看到宋軍滾滾而來的步騎大陣,他才明白了過來,宋軍兵強馬壯,來者不善。


    盡管黨項以騎兵為強,城中的騎兵也有五六千騎,但他還是克製住了出城迎敵、野戰一決雌雄的念頭。鎮戎軍一夜被攻破,守軍死傷慘重,讓他心底狐疑,患得患失起來。


    十二年前,統萬城之戰,李察哥大破宋軍,斬殺宋人西軍名將劉法,帶兵一路攻掠燒殺,宋朝軍民、役夫死難者近十萬人之多,可謂功成名就,名滿天下。


    久經沙場的李察哥,看到眼前宋軍的大陣,愣了半晌。


    平原之上,宋人千軍萬馬,旗幟上“王”字、“忠義軍”的字跡依稀可見。宋軍猶如一條黑線般從南麵壓了過來,然後又停止不動,陣型如刀砍斧鑿一般,方方正正,令人震撼之極。


    “想不到宋人竟有如此強軍!”


    李察哥看著遠處千軍萬馬、猶如一人般的肅穆景象,麵色凝重,心頭驚駭之餘,升起一股寒意。


    上月,西夏已經和金人約好一起出兵,共同南侵宋地。李察哥和他的兄長李乾順一樣,當時都是躊躇滿誌,豪情萬丈,幻想著兄弟二人能開疆擴土,一展胸中抱負。


    誰知還沒等他出兵,宋人反而卷土重來,看樣子要把戰火燒在西夏境內。


    和宋軍打了這麽多次,李察哥還沒有見過軍容如此整齊的隊伍。直覺告訴他,此次的隊伍非同小可,恐怕乃是他平生勁敵。


    不過,宋軍


    以區區幾萬人,就想攻下固若金湯的平夏城,同是不是也太兒戲了一些?


    宋軍大陣中軍大纛之下,劉錡舉著手裏的千裏鏡,仔細端詳著城頭和周圍。


    平夏城四周土地平曠,遠處則是低矮的土丘,黃土夯成的城牆在壕溝襯托之下,尤其高聳。城頭上夏軍嚴陣以待,一個銀甲貫身、麵容陰鷙的中年將領正站在城門樓上,仔細向宋軍大陣張望。


    李察哥!


    劉錡的瞳孔收縮,眼光變的狠厲。


    平夏城,今日一定要讓其重歸漢家王朝,重新插上漢軍的旗幟。


    若不是宋太宗趙光義愚蠢透頂,昏招迭出,大宋又怎會失去西夏這一天然養馬之地!


    平夏城,無數宋人在這裏拋頭顱灑熱血,血染黃土,隻為奪迴這失去的故土。


    若不是趙佶利令智昏,輕佻誤國,大宋早已收迴了西夏,又那裏有金人南下肆虐、宋室醜態百出、搖尾乞憐的恥辱!


    還好,如一切都不算晚,大宋朝廷指望不上,忠義軍隻有勉為其難了。


    王鬆派他征夏的目的,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盡量對夏人形成打擊,以緩解兩河大戰的壓力,伺機收複河西走廊。


    劉錡有自己的野心。若是能“氣吞萬裏如虎”,一戰而平夏,那麽他自己不僅可以功成名就,而且可以帶給王鬆意外的驚喜。


    “李相公,城西就交給你了。”


    離開前,王鬆已經告訴過他,忠義軍軍中,野戰嶽飛第一,攻堅戰他首當其衝,可是要說起防禦戰來,李彥仙說是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末將遵命!”


    李彥仙臉色凝重,慨然領命。


    一萬五千將士,400門火炮,憑他調遣,沒有理由拿不下西城。


    劉錡點點頭,繼續道:“城東就由統領宋炎、餘平駐守,4000鄉兵,步騎各半,一營擲彈兵、兩營炮手、兩百門火炮輔之。”


    眾將紛紛聽令,劉錡大聲道:“各軍安營紮寨,明日一早攻城。”


    這一役,恐怕要名載史冊、彪炳千秋了。


    “衙內,城頭上身披亮甲、帶頭觀望的西夏戰將,就是西夏晉王李察哥,當初老令公就是死在他的手上。”


    萬軍從中,劉正彥的家將劉斌在他耳邊輕輕說道。


    劉正彥微微點了點頭,仔細打量了一會,才放下了千裏鏡。


    “若不是童貫這狗賊瞎亂指揮,李察哥這無名鼠輩,又能奈我爹如何!”


    他一雙眼睛變得陰冷,狠聲說道:“兄弟們流落江南,本就應該死了。活下來一條命,就是為了今日。我去請戰,咱們兄弟做前鋒,定要拿下平夏城,誓殺李察哥此賊,為老令公報仇!”


    “衙內盡管放心!”


    另一名部將劉力也是信心滿滿,臉色通紅。


    “李察哥在陝西攻城略地,燒殺搶掠,死在他手上的西軍兄弟和百姓何止十萬!衙內一聲令下,小人們舍了性命,也要砍下李察哥的狗頭!”


    “劉相公放心就是!今日就是報仇雪恨的日子,小人們倒要看看,這些狗日的夏人,經不經得起咱們的火器!”


    劉正彥點了點頭,長長出了口氣。


    西軍和夏軍是百年世仇,不死不休。宋夏邊塞之上,軍戶世世代代從軍,很少有西軍士兵能活過三十歲,寡婦村處處皆是。


    作為西軍的後代,國恨家仇,新仇舊恨,自然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有你沒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