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城,這座“大夏開國,涼為輔郡”的西部軍事重鎮,西北商埠重鎮涼州城,此刻頗有些寵辱不驚的味道。
人煙撲地桑柘稠,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土地富饒,地勢險峻,民風剽悍,涼州精騎橫行天下,且又遠離邊境500餘裏,甘肅軍司和卓囉和南軍司一左一右駐紮,自然是固若金湯。
自宋明道元年,李元昊攻占甘、涼二州,河西屬西夏版圖,至此已經百年,涼州的周圍幾乎再無大的戰事。
也正因為百年來,幾乎不聞金戈之聲,百姓的日子過得極為平淡,剛明白事理,似乎就可以預判自己的一生。
民間百姓惘然不知,往來的商旅也驚訝於涼州城的淡然,但平靜的表麵下,早已經是暗流湧動,波瀾叢生。
尤其是城中通曉軍情的那些官員,宋軍兵進葫蘆河穀,銳不可當,興慶府調兵遣將,人心惶惶,已經是風聲鶴唳。
宋軍雖然暫時停止了攻勢,但是誰都知道,宋軍大舉進攻,這是時間問題。他們現在正在對付女真人,之後,就應該是夏人的滅頂之災了。
大兵壓境,壓力重重之下,有人醉生夢死,逃避現實,也有人奮然而起,準備和宋軍決一死戰,報效君王,更多的人則是不緊不慢,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
反正,日子已經夠苦了。
涼州城東城的一塊官宅,涼州府提刑官高甫,正在端茶細細品味,眼光不是掃過台下商賈打扮的王大節。
說他是商人,其實也不是,因為此人已經表明了身份,他乃是大宋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麾下的使者。
王鬆統兵,天下無敵,女真人都是丟盔卸甲,區區西夏,又怎會是其對手!
更不用說宋軍已經奪取了平夏城,蕭關,兵出了賞移口,直逼興慶府。
王大節也是端茶,心中冷笑。
高甫這廝,裝腔作勢而已。就憑他這富麗堂皇的府邸、精美絕倫的地毯、桌上的金銀器、西域的美酒,還有簇擁左右的美女,他要不貪生怕死,他從這滾著出去。
自靖康三年,他入王鬆幕府,中間雖因王鬆重傷有所停頓,但加起來,卻已有四年之久。四年事件,他忙於軍中瑣事,但卻殊無大的建樹。
黃縱、李若虛、朱夢說、王倫,還不算那個馬擴,個個都是身居高位,舉足輕重,而自己一直在宣撫司裏,未曾出頭。
王鬆欲用兵西北,他自告奮勇,來到了蘭州城,安撫了搖搖欲墜的大宋地方官府,忠義軍掌握了地方軍政,隨後則是把眼光,掃向了漫長的河西走廊。
忠義軍要恢複西夏,遠征西域,打通河西走廊,乃是重中之重,勢在必行。
若能幫著王鬆,恢複了河西走廊,他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高同知,不知在下前日的建議,你考慮的如何?”
王大節端起茶杯,自顧自飲了起來。
高甫輕輕擺了擺手,旁邊的眾人一起退下,隻留下大堂門口把守的衛士。
“王兄,在下身為夏國臣子,自當忠君愛民。要做這悖逆之事,稍不留意,就會抄家滅族,在下還要仔細斟酌一下。”
“高同知,這是正本清源。堂堂中國之人,豈能為虎作倀,行此禽獸之舉!”
王大節奮然道,麵色通紅,義憤盡顯。
“高同知,話在下已經是
說盡,何去何從,就悉聽尊便了。忠義軍兵強馬壯,女真人都聞風喪膽,不堪一擊,攻取區區一座涼州城,自然是不在話下。不過到時大軍兵臨城下,高同知能否高枕自臥,榮華富貴,在下就不敢苟同了。”
說完,王大節直起身來,作了一揖,就要告辭離去。
大堂門口的衛士“傖啷”一聲,抽出刀來,攔在了王大節的身前。看他怒目圓睜的樣子,身上的打扮,卻是實實在在的漢家二郎。
“高同知,你是要留下在下嗎?”
王大節輕聲冷笑,轉過頭來,看著高座上的高甫,麵色平靜,不慌不忙。
“王大節,你就不怕我把你拿了,麵見沒藏知府,將你碎屍萬段嗎?”
高甫正襟危坐,麵色陰冷,剛才的萎靡之態蕩然無存。
這些個宋人,動不動就仗勢欺人,實在讓人心中裏不爽。他們難道不知道,這裏是誰的一畝三分地嗎?
宋人的報紙他也看了,局勢也是一目了然。宋軍兵鋒正盛,勢不可當,若是要揮兵西夏,恐怕西夏抵擋不了多久。
他就是要打壓一下這些人的氣勢,讓他明白,誰是主,誰是客。若是賓主易位,哪裏還有半分談判的優勢。
“高同知,咱們打交道也不是一日兩日,王某若是怕死,就不會來了!”
王大節怒聲喝道:“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你乃堂堂華夏後裔,甘為異族驅馳,助紂為虐,在下深惡痛絕。請你快快動手,在下絕不皺眉頭一下!”
衛士怒目圓睜,上前把刀架在了王大節的脖子上,隻等主人一聲令下,就要痛下殺手。
“王大節,你就不能說一句軟話嗎?”
高甫盯著王大節看了半天,見他絲毫不懼,不由得吐出一句話來,不知是自嘲還是讚賞。
“你的人多次滋擾鬧事,還不是被本官給保下來的。你多多少少,也該給本官一個麵子吧。”
自從這報紙傳入西夏,年輕一代的漢人趨之若鶩,中華主義、民族主義、華夷之辨在西夏年輕漢人中蔓延,即便有些黨項人也是心慕中華文明。
畢竟,相比隻有存在不到百年,隻有6000字的西夏文字,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詩詞歌賦之底蘊,無疑要強出太多。
學社、集會、各種小團體應運而生,隻怕再過些日子,組織遊行,向官府示威,也是不可避免了。
一份小小的報紙,便可以蠱惑人心,這也讓他不得不感慨,這人心變化,可真是快啊。
“高同知,剛才是在下失禮了。在下隻是實話實說,還望高同知未雨綢繆,不要錯過機會,後悔莫及。”
高甫揮揮手,漢人打扮的年輕衛士退下,插刀迴鞘。
“王兄,請坐。”
高甫麵色柔和了起來,對方既然已經給了台階,自己就不必再糾纏這些微枝末節了。
“王兄,恕我直言,即便在下願意反正,可是在下一無軍權,二無私兵,又能做得了什麽?”
高甫微微笑道,眸子裏的精光一閃而逝。
“何況涼州城西有甘肅軍司,東有卓囉和南軍司,八萬大軍,恐怕不是易事!”
蘭州距離涼州五百餘裏,宋軍即便要攻克和蘭州城隔河相望的卓囉和南軍司,恐怕也要費些時日,更不用說涼州城。
恐怕蘭州城的戰事一打響,甘肅軍司的
西夏援軍早已到達涼州城了。
“隻要殺了沒藏知府,關閉城門,豎起義旗,登高一唿,涼州城就盡在我手。”
高甫搖了搖頭,苦笑著:“殺了沒藏不難,關鍵是守城。僅靠我聚集起來的三五百人,恐怕連半個時辰都守不下來。”
“攻破卓囉和南軍司,隻需一日。大軍西進,也隻需要五到六日。隻要高兄能守五日,到時大軍前來,據此而進,甘肅軍司覆滅,便在旦夕之間。”
高甫一驚,不由得脫口而出。
“難道說,王兄在甘州,也有內應?”
王大節輕輕搖了搖頭道:“不瞞高同知,在下確實不知。不過,以忠義軍的火器,要想攻克甘州城,輕而易舉。”
高甫立刻臉色一變,不悅道:“既然宋人能攻下城牆,卻要我等作甚?”
王大節哈哈一笑,端起茶杯,細細品了一口,指著茶說道:
“高同知,你的茶不錯啊!”
他手裏的茶杯忽然落地,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驚得高甫差點兒跳了起來。
“王相公要的是完完整整的涼州城,而不是斷壁殘垣,就如這一地狼藉,豈不是要再重新建過。王相公沒有時間,忠義軍也沒有時間!”
他正色說道:“天下之勢,不用在下說明。待到春暖花開,北路大軍就會出軍塞外,直搗黃龍。西路大軍便是直奔興慶府和河西之地。以忠義軍之軍威,想必不用我多說。高兄還是考慮好應變之法,千萬不要錯過機會!”
高甫低頭沉思,王大節看了看門口的衛士,笑道:“高兄,這是你的兒子吧,長的跟你一模一樣。你我年華蹉跎,如今是他們年輕一代的天下,你總該為他謀劃個前程吧。”
漢人衛士躬身施了一禮,肅拜道:“在下高孝忠,見過王公。”
“果然是漢家兒郎,可惜生在了腥膻異邦。”
王大節輕輕點頭道:“高衙內,黃帝故裏,孔廟聖地,三山五嶽,難道你就不想迴歸故裏,一睹中華錦繡嗎?”
高孝忠看了一眼父親,直起身來,嘴裏吐出一句話來。
“王公,在下此生,絕不與中華為敵!”
王大節正色道:“高衙內,你有這本心,算是不錯了。不過,人行天地間,當知道大義所至,滔死不顧,此乃士也。這是王相公的原話,贈於足下,你我共勉!”
高孝忠深深一揖,直起身來。
“王公所言,在下銘記在心!”
高甫不滿地看了兒子一眼,抬起頭來,臉色變得鄭重。
“王兄,話已如此,我父子性命可都搭在上麵。還望你迴去稟告王相公,加快準備,大軍出征的消息一旦傳來,我這邊便馬上動手。”
王大節輕輕笑了起來。這個老狐狸,在涼州城經營了這麽多年,果然是根深葉茂,看來隱藏的夠深。
部下已經打聽得清楚,涼州城外的幾個漢人部落,可都是唯高甫馬首是瞻。
“高兄迴歸天朝,可喜可賀。涼州城要是保住了,你就是大功一件,到時候榮華富貴,保你個前程。”
高甫點點頭,鄭重道:“王兄,此事你知,我父子知。你要守口如瓶,免得橫生波瀾,害了在下,也害了自己!”
王大節抱拳正色道:“忠義軍做事,自然是天日昭昭,即便出了岔子,也不會牽連到高同知。”
人煙撲地桑柘稠,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土地富饒,地勢險峻,民風剽悍,涼州精騎橫行天下,且又遠離邊境500餘裏,甘肅軍司和卓囉和南軍司一左一右駐紮,自然是固若金湯。
自宋明道元年,李元昊攻占甘、涼二州,河西屬西夏版圖,至此已經百年,涼州的周圍幾乎再無大的戰事。
也正因為百年來,幾乎不聞金戈之聲,百姓的日子過得極為平淡,剛明白事理,似乎就可以預判自己的一生。
民間百姓惘然不知,往來的商旅也驚訝於涼州城的淡然,但平靜的表麵下,早已經是暗流湧動,波瀾叢生。
尤其是城中通曉軍情的那些官員,宋軍兵進葫蘆河穀,銳不可當,興慶府調兵遣將,人心惶惶,已經是風聲鶴唳。
宋軍雖然暫時停止了攻勢,但是誰都知道,宋軍大舉進攻,這是時間問題。他們現在正在對付女真人,之後,就應該是夏人的滅頂之災了。
大兵壓境,壓力重重之下,有人醉生夢死,逃避現實,也有人奮然而起,準備和宋軍決一死戰,報效君王,更多的人則是不緊不慢,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
反正,日子已經夠苦了。
涼州城東城的一塊官宅,涼州府提刑官高甫,正在端茶細細品味,眼光不是掃過台下商賈打扮的王大節。
說他是商人,其實也不是,因為此人已經表明了身份,他乃是大宋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麾下的使者。
王鬆統兵,天下無敵,女真人都是丟盔卸甲,區區西夏,又怎會是其對手!
更不用說宋軍已經奪取了平夏城,蕭關,兵出了賞移口,直逼興慶府。
王大節也是端茶,心中冷笑。
高甫這廝,裝腔作勢而已。就憑他這富麗堂皇的府邸、精美絕倫的地毯、桌上的金銀器、西域的美酒,還有簇擁左右的美女,他要不貪生怕死,他從這滾著出去。
自靖康三年,他入王鬆幕府,中間雖因王鬆重傷有所停頓,但加起來,卻已有四年之久。四年事件,他忙於軍中瑣事,但卻殊無大的建樹。
黃縱、李若虛、朱夢說、王倫,還不算那個馬擴,個個都是身居高位,舉足輕重,而自己一直在宣撫司裏,未曾出頭。
王鬆欲用兵西北,他自告奮勇,來到了蘭州城,安撫了搖搖欲墜的大宋地方官府,忠義軍掌握了地方軍政,隨後則是把眼光,掃向了漫長的河西走廊。
忠義軍要恢複西夏,遠征西域,打通河西走廊,乃是重中之重,勢在必行。
若能幫著王鬆,恢複了河西走廊,他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高同知,不知在下前日的建議,你考慮的如何?”
王大節端起茶杯,自顧自飲了起來。
高甫輕輕擺了擺手,旁邊的眾人一起退下,隻留下大堂門口把守的衛士。
“王兄,在下身為夏國臣子,自當忠君愛民。要做這悖逆之事,稍不留意,就會抄家滅族,在下還要仔細斟酌一下。”
“高同知,這是正本清源。堂堂中國之人,豈能為虎作倀,行此禽獸之舉!”
王大節奮然道,麵色通紅,義憤盡顯。
“高同知,話在下已經是
說盡,何去何從,就悉聽尊便了。忠義軍兵強馬壯,女真人都聞風喪膽,不堪一擊,攻取區區一座涼州城,自然是不在話下。不過到時大軍兵臨城下,高同知能否高枕自臥,榮華富貴,在下就不敢苟同了。”
說完,王大節直起身來,作了一揖,就要告辭離去。
大堂門口的衛士“傖啷”一聲,抽出刀來,攔在了王大節的身前。看他怒目圓睜的樣子,身上的打扮,卻是實實在在的漢家二郎。
“高同知,你是要留下在下嗎?”
王大節輕聲冷笑,轉過頭來,看著高座上的高甫,麵色平靜,不慌不忙。
“王大節,你就不怕我把你拿了,麵見沒藏知府,將你碎屍萬段嗎?”
高甫正襟危坐,麵色陰冷,剛才的萎靡之態蕩然無存。
這些個宋人,動不動就仗勢欺人,實在讓人心中裏不爽。他們難道不知道,這裏是誰的一畝三分地嗎?
宋人的報紙他也看了,局勢也是一目了然。宋軍兵鋒正盛,勢不可當,若是要揮兵西夏,恐怕西夏抵擋不了多久。
他就是要打壓一下這些人的氣勢,讓他明白,誰是主,誰是客。若是賓主易位,哪裏還有半分談判的優勢。
“高同知,咱們打交道也不是一日兩日,王某若是怕死,就不會來了!”
王大節怒聲喝道:“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你乃堂堂華夏後裔,甘為異族驅馳,助紂為虐,在下深惡痛絕。請你快快動手,在下絕不皺眉頭一下!”
衛士怒目圓睜,上前把刀架在了王大節的脖子上,隻等主人一聲令下,就要痛下殺手。
“王大節,你就不能說一句軟話嗎?”
高甫盯著王大節看了半天,見他絲毫不懼,不由得吐出一句話來,不知是自嘲還是讚賞。
“你的人多次滋擾鬧事,還不是被本官給保下來的。你多多少少,也該給本官一個麵子吧。”
自從這報紙傳入西夏,年輕一代的漢人趨之若鶩,中華主義、民族主義、華夷之辨在西夏年輕漢人中蔓延,即便有些黨項人也是心慕中華文明。
畢竟,相比隻有存在不到百年,隻有6000字的西夏文字,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詩詞歌賦之底蘊,無疑要強出太多。
學社、集會、各種小團體應運而生,隻怕再過些日子,組織遊行,向官府示威,也是不可避免了。
一份小小的報紙,便可以蠱惑人心,這也讓他不得不感慨,這人心變化,可真是快啊。
“高同知,剛才是在下失禮了。在下隻是實話實說,還望高同知未雨綢繆,不要錯過機會,後悔莫及。”
高甫揮揮手,漢人打扮的年輕衛士退下,插刀迴鞘。
“王兄,請坐。”
高甫麵色柔和了起來,對方既然已經給了台階,自己就不必再糾纏這些微枝末節了。
“王兄,恕我直言,即便在下願意反正,可是在下一無軍權,二無私兵,又能做得了什麽?”
高甫微微笑道,眸子裏的精光一閃而逝。
“何況涼州城西有甘肅軍司,東有卓囉和南軍司,八萬大軍,恐怕不是易事!”
蘭州距離涼州五百餘裏,宋軍即便要攻克和蘭州城隔河相望的卓囉和南軍司,恐怕也要費些時日,更不用說涼州城。
恐怕蘭州城的戰事一打響,甘肅軍司的
西夏援軍早已到達涼州城了。
“隻要殺了沒藏知府,關閉城門,豎起義旗,登高一唿,涼州城就盡在我手。”
高甫搖了搖頭,苦笑著:“殺了沒藏不難,關鍵是守城。僅靠我聚集起來的三五百人,恐怕連半個時辰都守不下來。”
“攻破卓囉和南軍司,隻需一日。大軍西進,也隻需要五到六日。隻要高兄能守五日,到時大軍前來,據此而進,甘肅軍司覆滅,便在旦夕之間。”
高甫一驚,不由得脫口而出。
“難道說,王兄在甘州,也有內應?”
王大節輕輕搖了搖頭道:“不瞞高同知,在下確實不知。不過,以忠義軍的火器,要想攻克甘州城,輕而易舉。”
高甫立刻臉色一變,不悅道:“既然宋人能攻下城牆,卻要我等作甚?”
王大節哈哈一笑,端起茶杯,細細品了一口,指著茶說道:
“高同知,你的茶不錯啊!”
他手裏的茶杯忽然落地,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驚得高甫差點兒跳了起來。
“王相公要的是完完整整的涼州城,而不是斷壁殘垣,就如這一地狼藉,豈不是要再重新建過。王相公沒有時間,忠義軍也沒有時間!”
他正色說道:“天下之勢,不用在下說明。待到春暖花開,北路大軍就會出軍塞外,直搗黃龍。西路大軍便是直奔興慶府和河西之地。以忠義軍之軍威,想必不用我多說。高兄還是考慮好應變之法,千萬不要錯過機會!”
高甫低頭沉思,王大節看了看門口的衛士,笑道:“高兄,這是你的兒子吧,長的跟你一模一樣。你我年華蹉跎,如今是他們年輕一代的天下,你總該為他謀劃個前程吧。”
漢人衛士躬身施了一禮,肅拜道:“在下高孝忠,見過王公。”
“果然是漢家兒郎,可惜生在了腥膻異邦。”
王大節輕輕點頭道:“高衙內,黃帝故裏,孔廟聖地,三山五嶽,難道你就不想迴歸故裏,一睹中華錦繡嗎?”
高孝忠看了一眼父親,直起身來,嘴裏吐出一句話來。
“王公,在下此生,絕不與中華為敵!”
王大節正色道:“高衙內,你有這本心,算是不錯了。不過,人行天地間,當知道大義所至,滔死不顧,此乃士也。這是王相公的原話,贈於足下,你我共勉!”
高孝忠深深一揖,直起身來。
“王公所言,在下銘記在心!”
高甫不滿地看了兒子一眼,抬起頭來,臉色變得鄭重。
“王兄,話已如此,我父子性命可都搭在上麵。還望你迴去稟告王相公,加快準備,大軍出征的消息一旦傳來,我這邊便馬上動手。”
王大節輕輕笑了起來。這個老狐狸,在涼州城經營了這麽多年,果然是根深葉茂,看來隱藏的夠深。
部下已經打聽得清楚,涼州城外的幾個漢人部落,可都是唯高甫馬首是瞻。
“高兄迴歸天朝,可喜可賀。涼州城要是保住了,你就是大功一件,到時候榮華富貴,保你個前程。”
高甫點點頭,鄭重道:“王兄,此事你知,我父子知。你要守口如瓶,免得橫生波瀾,害了在下,也害了自己!”
王大節抱拳正色道:“忠義軍做事,自然是天日昭昭,即便出了岔子,也不會牽連到高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