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總司”西北五裏,毗鄰黃崖寨東山坡不遠,長寬大約都是五裏的幾座建築,被高大的水泥牆給圍了起來,正門牌匾上“兵器製造司”幾個顯眼的大字赫然在目。大門兩側值守的衛士身材挺拔,目不斜視,肅穆威嚴。
跨進大門的時候,王鬆不由得愣了一下,多看了衛士們幾眼。
值守的衛士們衣襟已經濕透,汗流滿麵,卻沒有一人叫苦。
“讓人馬上修起崗亭,衛士也是人,這麽熱的天,早晚要中暑!”
王鬆臉色一沉,剛要說讓衛士們進去休息,可話到嘴邊,卻卡在了喉嚨裏麵。
教場上訓練的士兵們,從來不分酷熱和暴雨嚴寒,若是他開了先例,顯然就壞了軍中的規矩。
“每一個時辰換一次戍值,多準備些綠豆湯,等崗亭蓋好了,就會舒服一些!”
王鬆說完這些話,朝麵露感激之色的衛士們點點頭,進了“兵器製造司”大門。
製造司裏麵土地平整,一條兩米寬的水泥路從南到北貫穿整個大院,東邊屋舍儼然,顯然是工作的廠房。西邊整個場地上沒有任何的建築,卻有一個個的標靶,顯然這是試槍試炮的地方。
這還是王鬆第一次來“兵器製造司”這個地方。如今“中華鋼鐵製造總司”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民產和軍產完全分開。而在林天佑周圍,已經聚集起了一個龐大的技術人群,隨時供他調遣。
而“兵器製造司”就是完全生產兵器的官方機構,目前正在研究的也就是拉管式手榴彈,火炮以及王鬆最看重的自發火銃。
以前的手榴彈,捏碎了蠟封以後,還要用火折點燃,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危險係數極大,很容易被對方的弓箭手攻擊,同時也容易受天氣的影響。
而拉管式手榴彈則隻是沒有這些諸般步驟,這些輕輕一拉,就可以解決問題。
有賴於他前世學習化學出身,在火藥的基礎上,他還要製作出雷酸汞,以此來作為手榴彈的引爆藥。
由於玻璃的成功生產,也使得王鬆有了一大批的實驗儀器,繼三酸兩堿開始批量生產以後,手榴彈裏麵所需要的拉火藥氯酸鉀和火藥雷酸汞很快被解決了。
化學乃是精細嚴苛之學科,為了得到氯酸鉀和雷酸汞,王鬆可是做了無數次的實驗,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
雷酸汞製作、酒精製作、氯酸鉀的製作,這些在當時人們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東西,在反複的試驗麵前,也並不如何難實現。
他現在控製如此廣大的地域,所需要的實驗和生產原料,自然是輕而易舉就能得來。
還是應了那句話,高手在民間。他隻要提出一個大概,後麵無數的工匠和技術人員就會去模仿和拓展。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這便是開啟明智的結果。
中華幾千年封建社會,曆朝曆代,無不實行愚民政策,以便於易於管理。卻是與儒家的精神背道而馳。
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都能被強行篡改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帝王的私心,並不能使王朝強大,反而是王朝覆滅的禍根。
開啟民智,國富民強,隻有民智民強了,才能有民族的崛起,和國家的強大。
後世德意誌帝國的崛起,便是最好的例子。
“通!通!”
手榴彈的爆炸聲把王鬆的目光吸引了過去。隻見手榴彈的試彈區,幾個年輕人正在向煙柱尚未消散的地方跑去,看來是要檢查測試的結果。
“相公,你來了!”
看到王鬆走了過來,正在觀看的林天佑趕緊走了過來,上前見禮。
“天佑,辛苦了。拉管手榴彈如何樣,是不是可以用了?”
王鬆笑著問道,從剛才的爆炸聲裏,他已經能感覺到,手榴彈的效果應該不差。
林天佑招招手,兩個年輕人跑了過來,當頭的年輕人遞上一本冊子,嘴裏說道:“林主管,這就是今天的測試數據!”
林天佑接過冊子,仔細看了看,這才上前,向王鬆稟報道:“相公,今日測試了100枚拉管式手榴彈,爆炸的有92顆,有8顆沒有爆炸。近幾日的測試效果基本一樣,看來可以投入生產了。”
王鬆微微點點頭。9成以上的合格率,這已經相當不錯了。這些都是他以前幹的老本行,現在反複的實驗,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
不過,火器事關將士生死、戰局成敗,來不得半點馬虎。
“還是要繼續改進,爭取控製在半成以內。100顆手榴彈,不能超過5顆次品。”
鑄炮車間裏,溫度驟然升高,王鬆剛一進去,整個人的衣裳就濕透了。
冶爐旁,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工匠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戴著口罩,眼睛上也戴著玻璃鏡,每個人的衣裳都是濕漉漉的。但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每個人也都是兢兢業業,沒有任何怨言。
每個月10塊銀圓以上的薪水,即便是那些沒有任何技術的幫工,也都在三個銀元以上,相比以軍中士卒們每月一兩個銀元的收入,他們實在是太高。
“呲呲”的響聲不絕,跟著白色的煙霧升起,那是鐵水流進模具的聲音。王鬆忍住刺鼻的嗆味,林天佑趕緊把口罩遞到上去。
出了車間,王鬆已經是衣裳幹了再濕。他自嘲地搖了搖頭,苦笑道:“在這車間裏走一趟,可是賽過戰場上拚殺十個迴合!”
火炮的成品車間裏,兩個年輕人正蹲在一架炮車旁,仔細的觀察和記錄著火炮的各種數據。
“相公,這就是剛造出來的9斤炮。”
林天佑趕緊上前一步,指著炮車上的火炮,喜滋滋地說道。
“相公,此炮炮身長135厘米,炮重700斤,口徑為117mm,火藥一斤,有效射程500步,發射角5度,射程為兩裏,10度射角可達三裏。”
“要是發射實心彈呢?”
王鬆看看了看堆滿火炮的車間,繼續問道。
林天佑搖了搖頭道:“迴相公,九斤的實心彈,有效射程隻有一裏左右,因為炮彈的初速慢,即便在硬地上也難以跳彈射擊。”
王鬆點了點頭。發射霰彈,對火炮膛壓的要求就沒那麽高,炮身也薄,火藥也少,所以實心彈的初速也慢。
但因為其發射霰彈,對步兵的大規模射殺極其有效。考慮到現在金人除了騎兵以外,還有大量的步卒,王鬆必須考慮這樣的火炮。
“天佑,這種九斤的火炮,先生產1000門,到時軍中自會大用。”
林天佑點了點頭。看來日後的戰爭中,火炮定會是軍中的王牌。
忠義軍現在生產5斤、7斤、9斤三種重炮,重量從斤不等。另外還有兩種佛朗機炮,一種百斤,一種70斤,主若是利用其子母銃發射快的特點,發射的都是霰彈。另外還有虎蹲炮,發射的也是霰彈,隻有40斤重。
除此之外就是這種700斤的霰彈炮了。現在看起
來,忠義軍在火炮上的優勢,已經是大大的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產品。
金人也在模仿忠義軍,生產火炮和手榴彈,不過由於火藥技術上的天然缺陷,手榴彈經常炸不響,火炮的射程突破不了兩三百步,對披甲的士兵殺傷有限。
“天佑,自發火銃已經搞這麽久了,現在還有沒有問題啊?”
說了這麽久,王鬆終於轉到了正題上,這也是他一直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名資深的軍事愛好者,他自然知道自發火銃部件複雜,製作也十分困難,甚至難過火炮的製作。
但是在金屬子彈出現前,自發火槍在曆史上使用了200多年,而它的出現日期,距離現在也不過兩三百年。
燧發火銃的基本原理極其簡單:那就是產生能夠點燃銃管中所存儲火藥的火花。
為了產生這種火花,燧發槍機采用了“燧石+鋼鐵”的方法,用燧石撞擊鐵或鋼,燧石激起微小的鐵粒。撞擊過程中產生的撞擊力和摩擦力將鐵粒點燃,迅速燃燒的火花落入火藥池火藥,點燃火藥,形成射擊。
擊鐵、彈簧、鋼條、火藥池,王鬆按著自己記憶中的燧發火銃的結構把它畫了出來,然後交給了林天佑,讓他安排研究、製造。
阻鐵、彈簧、銃管、扳機,這些“中華鋼鐵總司”都能自己製造,剩下的就看細節上的探索了。
這件事情其實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幾次得到的反饋都是即將完成,但是王鬆還不知道具體的結果如何。
“相公,上次雖然燧發火銃造了出來,但測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破甲也隻有40步。”
林天佑道:“後來這兩位兄弟想到,可以和火炮一樣,火銃的後端加厚,可以極大的提高射程和威力,小人也做了幾把,60步左右可破重甲。”
“哦!”
王鬆不由得打量起眼前兩個年輕人來。這兩個年輕人剛才一直在記錄火炮的數據,他倒一時沒有注意到。
“相公,這位是虞允文,這位是吳拱,他二人都是講武堂的學員,今天是休沐日,特地來這裏幫忙。”
林天佑繼續說道:“相公,火銃後端加厚,加上木托,還有配上前麵的銃劍,當長槍來用,都是他二人的主意。”
吳拱紅著臉道:“相公,在下不敢媲美,這大多都是虞兄的主意。”
王鬆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是這二位仁兄,怪不得剛才有些麵熟。
“相公,這二人雖然是講武堂的學員,但是“兵器製造司”也缺人手。”
林天佑小心翼翼地說道:“相公,能不能把這二人調到“兵器製造司”來,小人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
虞允文和吳拱都是目瞪口呆,一起看著王鬆,生怕他說出同意的話來。
他二人不遠千裏,考取了講武堂,如今就要學成,自然不想整日在這兵器司裏呆著。將來縱橫沙場,金戈鐵馬,那才是他們的誌向。
“相公……”
二人一起抱拳,可憐巴巴地望著王鬆。
“他們既然是講武堂的學員,自然要縱橫疆場,保家衛國,怎麽能待在這裏!”
王鬆板起了一張臉道:“等到秋冬時節,番子自會來襲,他們還要上陣殺敵,你還是調其他的學員來吧。”
林天佑搖頭苦笑,虞允文和吳拱都是喜出望外。對於這些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戰場,才是他們的歸宿。
跨進大門的時候,王鬆不由得愣了一下,多看了衛士們幾眼。
值守的衛士們衣襟已經濕透,汗流滿麵,卻沒有一人叫苦。
“讓人馬上修起崗亭,衛士也是人,這麽熱的天,早晚要中暑!”
王鬆臉色一沉,剛要說讓衛士們進去休息,可話到嘴邊,卻卡在了喉嚨裏麵。
教場上訓練的士兵們,從來不分酷熱和暴雨嚴寒,若是他開了先例,顯然就壞了軍中的規矩。
“每一個時辰換一次戍值,多準備些綠豆湯,等崗亭蓋好了,就會舒服一些!”
王鬆說完這些話,朝麵露感激之色的衛士們點點頭,進了“兵器製造司”大門。
製造司裏麵土地平整,一條兩米寬的水泥路從南到北貫穿整個大院,東邊屋舍儼然,顯然是工作的廠房。西邊整個場地上沒有任何的建築,卻有一個個的標靶,顯然這是試槍試炮的地方。
這還是王鬆第一次來“兵器製造司”這個地方。如今“中華鋼鐵製造總司”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民產和軍產完全分開。而在林天佑周圍,已經聚集起了一個龐大的技術人群,隨時供他調遣。
而“兵器製造司”就是完全生產兵器的官方機構,目前正在研究的也就是拉管式手榴彈,火炮以及王鬆最看重的自發火銃。
以前的手榴彈,捏碎了蠟封以後,還要用火折點燃,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危險係數極大,很容易被對方的弓箭手攻擊,同時也容易受天氣的影響。
而拉管式手榴彈則隻是沒有這些諸般步驟,這些輕輕一拉,就可以解決問題。
有賴於他前世學習化學出身,在火藥的基礎上,他還要製作出雷酸汞,以此來作為手榴彈的引爆藥。
由於玻璃的成功生產,也使得王鬆有了一大批的實驗儀器,繼三酸兩堿開始批量生產以後,手榴彈裏麵所需要的拉火藥氯酸鉀和火藥雷酸汞很快被解決了。
化學乃是精細嚴苛之學科,為了得到氯酸鉀和雷酸汞,王鬆可是做了無數次的實驗,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
雷酸汞製作、酒精製作、氯酸鉀的製作,這些在當時人們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東西,在反複的試驗麵前,也並不如何難實現。
他現在控製如此廣大的地域,所需要的實驗和生產原料,自然是輕而易舉就能得來。
還是應了那句話,高手在民間。他隻要提出一個大概,後麵無數的工匠和技術人員就會去模仿和拓展。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這便是開啟明智的結果。
中華幾千年封建社會,曆朝曆代,無不實行愚民政策,以便於易於管理。卻是與儒家的精神背道而馳。
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都能被強行篡改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帝王的私心,並不能使王朝強大,反而是王朝覆滅的禍根。
開啟民智,國富民強,隻有民智民強了,才能有民族的崛起,和國家的強大。
後世德意誌帝國的崛起,便是最好的例子。
“通!通!”
手榴彈的爆炸聲把王鬆的目光吸引了過去。隻見手榴彈的試彈區,幾個年輕人正在向煙柱尚未消散的地方跑去,看來是要檢查測試的結果。
“相公,你來了!”
看到王鬆走了過來,正在觀看的林天佑趕緊走了過來,上前見禮。
“天佑,辛苦了。拉管手榴彈如何樣,是不是可以用了?”
王鬆笑著問道,從剛才的爆炸聲裏,他已經能感覺到,手榴彈的效果應該不差。
林天佑招招手,兩個年輕人跑了過來,當頭的年輕人遞上一本冊子,嘴裏說道:“林主管,這就是今天的測試數據!”
林天佑接過冊子,仔細看了看,這才上前,向王鬆稟報道:“相公,今日測試了100枚拉管式手榴彈,爆炸的有92顆,有8顆沒有爆炸。近幾日的測試效果基本一樣,看來可以投入生產了。”
王鬆微微點點頭。9成以上的合格率,這已經相當不錯了。這些都是他以前幹的老本行,現在反複的實驗,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
不過,火器事關將士生死、戰局成敗,來不得半點馬虎。
“還是要繼續改進,爭取控製在半成以內。100顆手榴彈,不能超過5顆次品。”
鑄炮車間裏,溫度驟然升高,王鬆剛一進去,整個人的衣裳就濕透了。
冶爐旁,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工匠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戴著口罩,眼睛上也戴著玻璃鏡,每個人的衣裳都是濕漉漉的。但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每個人也都是兢兢業業,沒有任何怨言。
每個月10塊銀圓以上的薪水,即便是那些沒有任何技術的幫工,也都在三個銀元以上,相比以軍中士卒們每月一兩個銀元的收入,他們實在是太高。
“呲呲”的響聲不絕,跟著白色的煙霧升起,那是鐵水流進模具的聲音。王鬆忍住刺鼻的嗆味,林天佑趕緊把口罩遞到上去。
出了車間,王鬆已經是衣裳幹了再濕。他自嘲地搖了搖頭,苦笑道:“在這車間裏走一趟,可是賽過戰場上拚殺十個迴合!”
火炮的成品車間裏,兩個年輕人正蹲在一架炮車旁,仔細的觀察和記錄著火炮的各種數據。
“相公,這就是剛造出來的9斤炮。”
林天佑趕緊上前一步,指著炮車上的火炮,喜滋滋地說道。
“相公,此炮炮身長135厘米,炮重700斤,口徑為117mm,火藥一斤,有效射程500步,發射角5度,射程為兩裏,10度射角可達三裏。”
“要是發射實心彈呢?”
王鬆看看了看堆滿火炮的車間,繼續問道。
林天佑搖了搖頭道:“迴相公,九斤的實心彈,有效射程隻有一裏左右,因為炮彈的初速慢,即便在硬地上也難以跳彈射擊。”
王鬆點了點頭。發射霰彈,對火炮膛壓的要求就沒那麽高,炮身也薄,火藥也少,所以實心彈的初速也慢。
但因為其發射霰彈,對步兵的大規模射殺極其有效。考慮到現在金人除了騎兵以外,還有大量的步卒,王鬆必須考慮這樣的火炮。
“天佑,這種九斤的火炮,先生產1000門,到時軍中自會大用。”
林天佑點了點頭。看來日後的戰爭中,火炮定會是軍中的王牌。
忠義軍現在生產5斤、7斤、9斤三種重炮,重量從斤不等。另外還有兩種佛朗機炮,一種百斤,一種70斤,主若是利用其子母銃發射快的特點,發射的都是霰彈。另外還有虎蹲炮,發射的也是霰彈,隻有40斤重。
除此之外就是這種700斤的霰彈炮了。現在看起
來,忠義軍在火炮上的優勢,已經是大大的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產品。
金人也在模仿忠義軍,生產火炮和手榴彈,不過由於火藥技術上的天然缺陷,手榴彈經常炸不響,火炮的射程突破不了兩三百步,對披甲的士兵殺傷有限。
“天佑,自發火銃已經搞這麽久了,現在還有沒有問題啊?”
說了這麽久,王鬆終於轉到了正題上,這也是他一直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名資深的軍事愛好者,他自然知道自發火銃部件複雜,製作也十分困難,甚至難過火炮的製作。
但是在金屬子彈出現前,自發火槍在曆史上使用了200多年,而它的出現日期,距離現在也不過兩三百年。
燧發火銃的基本原理極其簡單:那就是產生能夠點燃銃管中所存儲火藥的火花。
為了產生這種火花,燧發槍機采用了“燧石+鋼鐵”的方法,用燧石撞擊鐵或鋼,燧石激起微小的鐵粒。撞擊過程中產生的撞擊力和摩擦力將鐵粒點燃,迅速燃燒的火花落入火藥池火藥,點燃火藥,形成射擊。
擊鐵、彈簧、鋼條、火藥池,王鬆按著自己記憶中的燧發火銃的結構把它畫了出來,然後交給了林天佑,讓他安排研究、製造。
阻鐵、彈簧、銃管、扳機,這些“中華鋼鐵總司”都能自己製造,剩下的就看細節上的探索了。
這件事情其實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幾次得到的反饋都是即將完成,但是王鬆還不知道具體的結果如何。
“相公,上次雖然燧發火銃造了出來,但測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破甲也隻有40步。”
林天佑道:“後來這兩位兄弟想到,可以和火炮一樣,火銃的後端加厚,可以極大的提高射程和威力,小人也做了幾把,60步左右可破重甲。”
“哦!”
王鬆不由得打量起眼前兩個年輕人來。這兩個年輕人剛才一直在記錄火炮的數據,他倒一時沒有注意到。
“相公,這位是虞允文,這位是吳拱,他二人都是講武堂的學員,今天是休沐日,特地來這裏幫忙。”
林天佑繼續說道:“相公,火銃後端加厚,加上木托,還有配上前麵的銃劍,當長槍來用,都是他二人的主意。”
吳拱紅著臉道:“相公,在下不敢媲美,這大多都是虞兄的主意。”
王鬆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是這二位仁兄,怪不得剛才有些麵熟。
“相公,這二人雖然是講武堂的學員,但是“兵器製造司”也缺人手。”
林天佑小心翼翼地說道:“相公,能不能把這二人調到“兵器製造司”來,小人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
虞允文和吳拱都是目瞪口呆,一起看著王鬆,生怕他說出同意的話來。
他二人不遠千裏,考取了講武堂,如今就要學成,自然不想整日在這兵器司裏呆著。將來縱橫沙場,金戈鐵馬,那才是他們的誌向。
“相公……”
二人一起抱拳,可憐巴巴地望著王鬆。
“他們既然是講武堂的學員,自然要縱橫疆場,保家衛國,怎麽能待在這裏!”
王鬆板起了一張臉道:“等到秋冬時節,番子自會來襲,他們還要上陣殺敵,你還是調其他的學員來吧。”
林天佑搖頭苦笑,虞允文和吳拱都是喜出望外。對於這些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戰場,才是他們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