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兄,王相公對你可謂是肝膽相照,看著讓兄弟我眼熱。”


    京兆府知府衙門院中,兩人並肩向前,王彥一邊走,一邊開著玩笑。


    “王將軍,王相公對部下都是這般赤誠,這你知道。他此次能來陝西,也是因為此地破敗已久,又牽扯到以後的大計,因而……”


    王倫手輕輕指了指西邊,王彥心知肚明,也是輕輕點了點頭。


    “說起來,當日在東京城,在下隻是一個落魄的閑漢,若不是相公賞識,在下豈能有今日?人以國士待我,我等隻能是以死相報了。”


    王彥點了點頭,心中有些遺憾。自己在這陝西之地,好像被閑置了一樣,日子雖然清閑,似乎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王將軍,陝西凋敝,百廢待興,相公把你我安排在此,也是煞費苦心。這地方上平定盜匪,維護治安,還要提防朝廷大軍,你我的擔子也不輕啊!”


    忠義軍軍政分開,軍政上的事情歸王彥,民政上的事情全部歸王倫,二人可以說是一起搭班子,誰也離不開誰。


    王彥苦笑道:“就是不能上戰場,這心裏空落落的,憋的有點難受。”


    “王將軍,你就放心吧。”


    王倫安慰道:“王相公胸懷天下,東西南北,西夏、女真、南邊,甚至是海外都要用兵,到時就怕你忙不過來!”


    王彥心裏麵一下熱了起來。


    王倫是王鬆的左膀右臂,他說的話,自然是十有八九。看來這征戰的日子,還在後頭。


    “還望王兄在相公麵前多多美言,好讓兄弟我征戰沙場。”


    “你我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見外。咱們當務之急,是做好相公交代的事情,凡事都得一步一步來。”


    “那是那是,絕誤不了正事!”


    二人說說笑笑,還沒有走到大堂前,官員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


    “王公,將軍,出大事了!”


    王倫心裏麵一驚,看來清量田地的事情,果然是不太順利。


    相比辦學院、辦教育的如火如荼,陝西的墾荒屯田卻是不太順利,王鬆的一舉一動,已經觸動了地方上大地主,士紳的利益,他們名下的許多田產,已經耕種多年,當然不願意被收迴去,或者說,不願意交稅。


    陝西不像兩河,白紙一張,可以隨意塗抹,陝西雖然遭受的兵禍時間也不短,但陝西西軍眾多,女真人總是有所顧忌。那些個豪強,勢力極大,眼看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田產,要給官府按田納稅,個個都是心有不甘,許多人滿腹牢騷,甚至蠢蠢欲動。


    王倫坐在房內,聽著下麵的人稟報事情,整個人的臉黑成一團。


    最近官府和地方豪強在丈量田畝的事情上,鬧的是不可開交,很多官員被打傷趕跑。今天,富平縣的官員丈量土地時,竟然被東鄉鎮的百姓攻擊,打死了兩名官員,六人受傷。


    而晚些迴來的官員匯報,鹹陽縣也發生了相似的事情,李家莊的村民竟然把前去勘察的兩名官員扔進了渭河裏淹死,到現在也沒有人前來投案自首。


    許多明明無主的荒田,也被地方上的豪強指使阻攔,不讓丈量。


    若是這樣下去,還墾荒屯田個屁?


    “這些狗日的東西,全部該殺!”


    王彥變了顏色,麵紅耳赤,怒發衝冠。


    敢如此對抗官府,殺害官員,挑戰中醫君的權威,忠義軍以後在這陝西,還有什麽顏麵呆下去!


    他們難道不怕,忠義軍的刀利嗎?


    “宗族勢力作祟啊!”


    王倫心


    裏暗歎了一聲,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地方上的豪強為了一己私利,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宗族文化促使民族國家的延續;宗族人口增殖,使民族不可滅息;對於宗族子弟的教育,強調責任感。


    但宗族不顧及國家民族,缺乏博愛精神,小我限製了大我。以至於金人南下,開門揖盜者比比皆是。


    北宋末年吏治敗壞,再加上一直以來,胥吏把持地方民政,農村自治,設鄉約,豪強地主已經成了社會的中堅。


    宗族可促進民族凝聚力。尤其是亂世下,宗族的自治互助,可以佐助國家“教民”、“養民”,教化安撫。


    官府推行義務教育,和宗族族學並不矛盾,官府推行土地清量,收繳賦稅,無主之地歸於官府,傷害的卻是宗族地主、豪強們的利益,這些人把持宗族權力,自然要千方百計進行對抗。


    不然,怎麽逃避稅賦,怎麽匿藏田畝,怎麽以私廢公?


    王倫雖然欣賞宗族文化,但宗族隻顧家族,罔顧國法,他卻是實在不能忍受。尤其公開和官府作對,殺人犯案,實在是孰不可忍。


    南方的宗族勢力比北方更加龐大,如果新政在宗族勢力薄弱的北方都搞不下去,那麽以後忠義軍到了南方,還如何以安天下?


    “知府相公,此事可大可小,搞不好地方動蕩,民心不安,你要慎重啊!”


    剛談完事情,還沒有來得及離開的張灝,生怕王倫衝動,趕緊勸道。


    丈量田畝,還不是“均田製”,已經讓這些豪強地主們不滿,若是要來個分田於民……


    “難道說,我忠義軍當家做主的日子,就要到頭了?”


    房間裏的人,臉色都是鄭重了起來。


    “王公,你坐鎮府衙,我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脖子硬,還是我王彥的刀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官府的政令都無法下達,官府的尊嚴和顏麵何在,忠義軍的顏麵何在?”


    屋中的忠義軍將領,個個麵色鐵青。


    敢和官府作對,也不看看,這是誰的天下!


    公然行兇,弄出人命,無法無天!


    無主之地,官府都不能清量,關乎存在的意義何在?若是真想種地,關中之地,荒地何止百萬畝,官府還免除征賦。


    私心作祟,自視太高,愚不可及!”


    “橫渠先生有言,為天地立心,蓋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故仁民愛物,便是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為心,人心以惻隱為本。此等惡人,裹挾民意,對抗官府,害人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倫的話,讓張灝冷汗直流,他趕緊上前勸道:“王公,千萬不可衝動,以免釀成大錯!”


    “釀成什麽大錯?”


    王倫臉色陰沉,眼中的寒芒讓人心驚肉跳。


    “相公讓我等坐鎮陝西,墾荒屯田,恢複百業,未雨綢繆,這才是我等要辦的大事!”


    王彥也是正色道:“天下大事,豈能由宵小之輩改弦易轍!王公無憂,此時就由我等前去辦理,絕不會誤了墾荒大事!”


    王倫點了點頭。如今別無他法,也隻能施霹靂手段,震懾鼠輩了。


    裹挾民意,對抗官府,那些淳樸的老百姓,又怎會有這樣的心機和膽量!


    “王將軍,如果有人反抗,首惡格殺勿論,脅從者全部帶迴府衙,明正典刑,以定民心。”


    王倫和王彥都是麵色鐵青。事到如今,也


    隻能亮肌肉,動刀子了。


    鹹陽城中,南街十字路口的“終南酒樓”二樓,高朋滿座,濟濟一堂。


    “官府也真是可笑至極。想要丈量田畝,也不問問咱們的意思。知道這是那裏嗎?這是千年皇城,是咱們陝西人的地界!”


    李貴,城外李家莊的莊主,良田千頃,莊丁數百,城中買賣無數,是十鄉八裏的名人。


    “就是,官府把田分了,誰來給咱們種地?丈量田畝,這不是要逼著咱們交田賦嗎?這樣下去,咱們不虧大發了嗎!”


    另外一個白白胖胖的漢子搖頭接道。


    官府一旦分田,那些下戶、佃戶有了自己的田地,自家的都忙不過來,誰還給他們幹活。再說了,他們這些豪強,都是成千上萬畝地,要是按田產交稅,每個人要多交多少糧食,這誰能舍得!


    “李員外,咱們是不是鬧的有些大?畢竟,那可是官府的官差。四條人命,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另外一個四旬左右的錦衣男子,心裏有些不踏實,麵有憂色。


    “怕什麽,自古法不責眾,難道他們還敢大開殺戒不成?”


    另外一個滿臉橫肉的壯漢不屑地擺了擺手。


    “再說了,衝在前麵鬧事的,都是那些個泥腿子,即便被官府抓住了,還不是關兩天放出來,做做樣子。這又關咱們甚事?”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附和聲,李貴也是點了點頭。到時候官府要追究,推出幾個替罪羊,事情就不了了之。那是個窮鬼,如果敢翻供,除非他們別想在宗族裏麵混了。


    反正,除非官府和他們商量,保證他們的利益,否則這丈量田畝,墾荒屯田,就別想順順當當地搞下去。


    “李員外,徐大官人,凡事還是小心些為好。”


    一個年過五旬的老者,身子雖然瘦小,身上的衣裳卻是華貴,尤其手上的綠扳指,顯然造價不菲。


    “老夫可是聽說過,這忠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桀驁之徒。萬一把官府給激怒了,他們把忠義軍搬來,這些個兵痞,他們連番子都不怕,下手可是沒有輕重。”


    “董公,你還是把心放迴肚子裏吧。”


    李貴搖搖頭,笑了笑,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且不說法不責眾,這裏麵還有許多讀書人,難道說,他忠義軍,真的要把陝西的士民都給得罪了?”


    皇權不下鄉,自古皆然。即便是太平年間,宋廷也從來不抑兼並,不管這些賦稅,經管賦稅的胥吏,也是由他們這些上戶豪強充任。


    至於這個時候,有人開始懷念起大宋朝廷來。


    “要是官家沒有南渡就好了。”


    “當年朝廷還在東京城,這陝西的律法田賦就是如此。誰也不能隨意改變!”


    若是宋室沒有南遷,他們還可以欺上瞞下,為所欲為,反正苦的,還是那些下層的窮苦百姓。


    “官府要是還強來,忠義軍要是來了,咱們可該怎麽辦?”


    有人大聲問道。


    “忠義軍算個甚!亂臣賊子,還掛著大宋朝廷宣撫司的名頭!官府要是敢動胡來,豈不是自取其辱,看他怎麽向天下人交代?”


    李貴說出這一番話來,算是給眾人打了個強心針。


    怎麽說,宣撫司治下的陝西,還是掛著大宋朝廷的名號。大宋朝廷都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宣撫司又憑什麽來管!他就不怕丟了民心?


    這天下,到底還有沒有大宋律法?


    這天下,到底還是不是大宋的治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