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虛走進宣撫司大堂的時候,王鬆正是笑容滿麵,把柳海家人送了出來。
“柳公放心就是。家眷就安置在大名府城中,事無巨細,都由宣撫司照顧。”
王鬆微微沉思,柳海兄弟趕緊停下。
“從今日起,柳公昆仲就是我宣撫司的船政主事和副主事,負責所有海船的打造。所需器械和人員,都可從黃河船廠抽調。”
“多謝相公!”
柳海兄弟心想事成,趕緊告辭。
“相公,漣水軍建船廠,五千駐兵是否足夠?”
李若虛還是有些惴惴不安。漣水軍可是和偽齊的地盤毗鄰,對方的海軍有上萬之眾,可謂是比鄰而居,這讓他還是心虛。
“五千精兵強將,再加上張橫坐鎮徐州,又有水師戰船上下其中,若是不能守住出海口,也太無用了吧。”
李若虛微微點了點頭,放下心來。
“話雖如此,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偽齊,還需早日拔掉才是。”
“等李寶的海軍練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對偽齊用兵了。”
王鬆看著南麵的天空,若有所思。
“相公是打算先奪迴海路,還是控製淮北?”
想起王鬆對海外的偏愛,李若虛暗暗歎息。那些個化外之地,又有什麽可以讓王鬆如此“鍾意”?
“要打,就要一鼓作氣,令其萬劫不複,再也翻不了身。”
王鬆看了看李若虛。這些個生在“天朝上國”的讀書人,礙於時代的局限性,不會明白海外的重要性。
隨著人口的增多,中華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必須跨越海域,到處去繁衍生息。
“邊地還沒有軍報傳來嗎?”
“迴相公,暫時沒有。”
王鬆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眉頭緊鎖的李若虛,還有他手上緊握的公文。
“李公,看你的樣子,恐怕是有要事吧。”
“相公,郭相公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李若虛還沒有開口,衛士進來稟報,跟著郭永急急忙忙走了進來。
“郭公,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前來恐怕是有要事吧?”
自宣撫司恢複兩河,郭永這個河北父母官忙的是焦頭爛額,不亦樂乎。現在農忙剛過,正是收秋賦的繁忙季節,他這個時候前來,恐怕是有要事。
“相公,陝西宣撫使張浚在陝西厲兵秣馬,整軍練武,恐怕是有所大圖。下官得到的消息,朝廷想要和番子在陝西決戰一場,到時候我忠義軍何去何從,相公有沒有決斷?”
郭永臉色凝重,說話倒是直接。
“陝西宣撫使?”
王鬆微微一笑。自己現在還掛著兩河、陝西宣撫使的頭銜,掛羊頭賣狗肉,現在來一個真的陝西宣撫使,而且還是舊人,實在有些諷刺。
“李公,你要說的,恐怕也是同一件事吧?”
王鬆沒有正麵迴答郭勇的問題,而是把頭偏向了一邊,看著一旁的李若虛。
“相公,正是此事。”
李若虛把公文遞了上來,放在王鬆麵前的桌椅上。
“這是張浚派人前來采購震天雷和火炮的清單,數量極大,想必是有一場大戰。”
王鬆拿起單子看了一下,微微搖了搖頭。
“10萬顆震天雷,500門火炮,看來張浚這次是下了決心,要和金人大幹一場。”
“這麽多的火器!”
郭永也是大吃一驚,隨即睜
大了眼睛,看著王鬆。
“相公,這麽多火器,你做何打算?”
他心中有些忐忑,害怕王鬆不答應。
宋金雙方大戰,他正可以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讓他賣火器給宋軍,豈不是對他沒有什麽好處。
“這有什麽考慮的,都是為了對付金人。”
王鬆哈哈笑道,送上來的買賣,豈有拒絕的道理。
“火器要仔細檢查,不得有質量上的問題。價錢上可以少半成,也算我忠義軍對西軍兄弟的支持。”
“多謝相公!”
郭永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看來這位王相公,在大是大非上,從來不虧。
“這麽看來,陝西一戰,是不可避免了。”
王鬆吐了口氣,眼神幽幽。
若是他記憶不錯,曆史上的富平之戰,就是由張浚主持,最後也是功敗垂成。
大宋輕率集結重兵,倉促間進行反攻,在戰役指揮上恃眾輕敵,互不協同,以致大敗。金軍及時調整部署,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直擊宋軍軟肋,一舉獲勝。
曆史上,正是因為張浚的無能昏聵,才導演了這場大敗。宋軍以步兵為主,本應據險防守,避開女真鐵騎的鋒芒。張浚卻將宋軍布置於平原,直麵女真鐵騎。他和屬將認為,宋軍陣地前有沼澤作為阻礙,金國騎兵根本施展不開。
金人用薪柴和泥土填平了沼澤,鐵騎唿嘯而至,宋軍一潰千裏,幾乎全軍覆沒。征戰西部邊疆數十年的西軍,在張浚這個“蠢貨”手裏毀於一旦。
張浚為了此次戰役,將陝西的賦稅征收到五年以後,後勤物資和金銀珠寶堆積如山。戰敗後,金人毫不費力將這些輜重全部奪取,史載:“金人得勝不追,所獲珍寶、錢帛如山嶽,不可計”。
張浚掏空了陝西的家底,使得宋朝很難在陝西重新集結起一支大軍隊,以至於陝西淪陷不可避免。宋室渡江以後,大宋一朝,再無北顧之力。
內部傾軋,勾心鬥角,再有張浚這樣誌大才疏的統帥,遇上女真鐵騎的衝擊,焉有不敗之理?
敗了不要緊,陝西的民脂民膏,可不能落在女真人的手裏,變成資敵的本錢。
“相公,以陝西西軍對付金人傾國來攻,恐怕是兩敗俱傷。相公,咱們到時候要不要出兵相助?”
郭永說完話,臉上一紅。畢竟,這等軍國大事,他沒有強迫忠義軍出兵的權利。
“即便我想出軍相助,張浚也沒有邀請。再說了,幾十萬西軍,不差我幾萬忠義軍將士。我總不能冷臉去貼冷屁股吧。”
王鬆搖了搖頭。張浚自以為兵強馬壯,不屑於忠義軍的相助,也唯恐與忠義軍扯上關係。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包括趙佶父子,恐怕都在盯著他。
“郭公,你有所不知,忠義軍雖有10萬之眾,但大部分都是新軍,沒有上過戰場。若是貿然卷入大戰,恐怕會死傷慘重,還可能元氣大傷。陝西西軍幾十萬,足可以自保。郭公是多慮了!”
李若虛趕緊上前解釋。事實上,王鬆派不派大軍前往,他們這些幕僚說了也不算,最後還是要王鬆拍板決定。
“張浚不發話,咱們是師出無名。況且,金人南下,夏人恐怕也會牽涉其中,再加上偽齊,咱們已經是腹背受敵,還是養精蓄銳,練好了兵早說。”
楊再興也是頻頻搖頭。這樣的事情,明擺著可以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人家大宋朝廷都不發邀請,忠義軍又何必使勁向上湊。
十幾萬西軍精銳,忠義軍又何必去湊這個熱鬧?
王鬆
輕輕笑了一下,心裏已經有了主意。
張浚誌大才疏,金人都是虎狼之士,這看似勢均力敵的一戰,宋軍勢必大敗,退出陝西。
這可是曆史證明過的事情,又那裏來的僥幸。
“陝西一戰,我意從河北調兩萬精兵,河東出三萬,從河間府、保德軍入陝。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一次咱們一定要雷霆一擊,痛擊金人。”
靠著自己對曆史的預知,這一次宋金的決戰估計還會在三原地方。若是能把進犯陝西的金兵打殘,對女真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相公所言甚是。若能集中兵力,讓女真人死傷慘重、元氣大傷,至少可保西北10年的太平!。”
李若虛點了點頭。出兵有出兵的好處,不出兵也有不出兵的理由。不過若是能痛擊金人,兩河的太平指日可待。
“相公,女真人已將河外三州許給了西夏人,共同對付宋軍。西夏與折家乃是百年世仇,如此一來,恐怕河外三州也要卷進戰火。相公不得不防啊!”
一提到府穀折家,楊再興和一等衛士馬上變了臉色。
“相公當年為了救折可求,幾乎身死,忠義軍也險些分崩離析。折可求這廝,真是該殺!”
“那以楊兄弟的意思,一旦夏人和折可求交戰,咱們救還是不救?”
李若虛話音未剛落,楊再興已經搖頭大聲道:“不救!等夏人和折可求打完了,咱們再去收拾夏人!”
李若虛搖頭道:“相公,以折可求這種自私自利之徒,若是相逼甚急,可能會投了金人。還是慎思。”
府州一戰,折可求傷盡了忠義軍眾人之心。眾人如今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尤其是王鬆重傷,生死隻在一瞬之間,再也不值得為此人冒險了!
“扯遠了,現在說的是宋金大戰,折可求的事情,以後再說!”
王鬆擺擺手,阻止了眾人的爭論。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大義麵前,豈能斤斤計較,趨利避害。西夏、金國、偽齊,都是我忠義軍路上的障礙,要一一除去。”
李若虛和楊再興都是麵麵相覷。蟄伏了一年多,看起來,王鬆又要對外用兵了。
“相公,這麽說,你是要對金人用兵了?”
郭永喜笑顏開。到時候十幾萬西軍精銳,再加上忠義軍,足可以抵擋女真大軍。
“對陝西用兵隻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西夏了。中華故地,豈能一直為黨項人所盤踞!”
要不是趙佶愚蠢地終止西北攻略,而去搞“海上之盟”,西夏早已經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一手好牌打個稀爛,落得個“牽羊之禮”,還忘不了生孩子,皇帝做到這個份上,真是屈辱無恥至極。
“相公,馬宣讚北地的公文到了。”
王鬆打開公文,看了一會,把公文放在了桌子上。
李若需拿起來一看,麵色凝重。
“相公,女真人在北地征發簽軍,狼子野心,不言而喻啊!”
王鬆點點頭,該來的總會來。看來,這一場即將來臨的陝西大戰,真如曆史上的一樣,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了。
女真人要是真敢南下,他一定會讓其知道,縱兵南下的疼痛!
“這恐怕又是一場青史留名的大戰啊!”
郭永情不自禁,悠悠一聲長歎。
這是本卷的最後一章。下一卷陝西大戰和平靜西夏為主題。
“柳公放心就是。家眷就安置在大名府城中,事無巨細,都由宣撫司照顧。”
王鬆微微沉思,柳海兄弟趕緊停下。
“從今日起,柳公昆仲就是我宣撫司的船政主事和副主事,負責所有海船的打造。所需器械和人員,都可從黃河船廠抽調。”
“多謝相公!”
柳海兄弟心想事成,趕緊告辭。
“相公,漣水軍建船廠,五千駐兵是否足夠?”
李若虛還是有些惴惴不安。漣水軍可是和偽齊的地盤毗鄰,對方的海軍有上萬之眾,可謂是比鄰而居,這讓他還是心虛。
“五千精兵強將,再加上張橫坐鎮徐州,又有水師戰船上下其中,若是不能守住出海口,也太無用了吧。”
李若虛微微點了點頭,放下心來。
“話雖如此,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偽齊,還需早日拔掉才是。”
“等李寶的海軍練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對偽齊用兵了。”
王鬆看著南麵的天空,若有所思。
“相公是打算先奪迴海路,還是控製淮北?”
想起王鬆對海外的偏愛,李若虛暗暗歎息。那些個化外之地,又有什麽可以讓王鬆如此“鍾意”?
“要打,就要一鼓作氣,令其萬劫不複,再也翻不了身。”
王鬆看了看李若虛。這些個生在“天朝上國”的讀書人,礙於時代的局限性,不會明白海外的重要性。
隨著人口的增多,中華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必須跨越海域,到處去繁衍生息。
“邊地還沒有軍報傳來嗎?”
“迴相公,暫時沒有。”
王鬆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眉頭緊鎖的李若虛,還有他手上緊握的公文。
“李公,看你的樣子,恐怕是有要事吧。”
“相公,郭相公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李若虛還沒有開口,衛士進來稟報,跟著郭永急急忙忙走了進來。
“郭公,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前來恐怕是有要事吧?”
自宣撫司恢複兩河,郭永這個河北父母官忙的是焦頭爛額,不亦樂乎。現在農忙剛過,正是收秋賦的繁忙季節,他這個時候前來,恐怕是有要事。
“相公,陝西宣撫使張浚在陝西厲兵秣馬,整軍練武,恐怕是有所大圖。下官得到的消息,朝廷想要和番子在陝西決戰一場,到時候我忠義軍何去何從,相公有沒有決斷?”
郭永臉色凝重,說話倒是直接。
“陝西宣撫使?”
王鬆微微一笑。自己現在還掛著兩河、陝西宣撫使的頭銜,掛羊頭賣狗肉,現在來一個真的陝西宣撫使,而且還是舊人,實在有些諷刺。
“李公,你要說的,恐怕也是同一件事吧?”
王鬆沒有正麵迴答郭勇的問題,而是把頭偏向了一邊,看著一旁的李若虛。
“相公,正是此事。”
李若虛把公文遞了上來,放在王鬆麵前的桌椅上。
“這是張浚派人前來采購震天雷和火炮的清單,數量極大,想必是有一場大戰。”
王鬆拿起單子看了一下,微微搖了搖頭。
“10萬顆震天雷,500門火炮,看來張浚這次是下了決心,要和金人大幹一場。”
“這麽多的火器!”
郭永也是大吃一驚,隨即睜
大了眼睛,看著王鬆。
“相公,這麽多火器,你做何打算?”
他心中有些忐忑,害怕王鬆不答應。
宋金雙方大戰,他正可以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讓他賣火器給宋軍,豈不是對他沒有什麽好處。
“這有什麽考慮的,都是為了對付金人。”
王鬆哈哈笑道,送上來的買賣,豈有拒絕的道理。
“火器要仔細檢查,不得有質量上的問題。價錢上可以少半成,也算我忠義軍對西軍兄弟的支持。”
“多謝相公!”
郭永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看來這位王相公,在大是大非上,從來不虧。
“這麽看來,陝西一戰,是不可避免了。”
王鬆吐了口氣,眼神幽幽。
若是他記憶不錯,曆史上的富平之戰,就是由張浚主持,最後也是功敗垂成。
大宋輕率集結重兵,倉促間進行反攻,在戰役指揮上恃眾輕敵,互不協同,以致大敗。金軍及時調整部署,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直擊宋軍軟肋,一舉獲勝。
曆史上,正是因為張浚的無能昏聵,才導演了這場大敗。宋軍以步兵為主,本應據險防守,避開女真鐵騎的鋒芒。張浚卻將宋軍布置於平原,直麵女真鐵騎。他和屬將認為,宋軍陣地前有沼澤作為阻礙,金國騎兵根本施展不開。
金人用薪柴和泥土填平了沼澤,鐵騎唿嘯而至,宋軍一潰千裏,幾乎全軍覆沒。征戰西部邊疆數十年的西軍,在張浚這個“蠢貨”手裏毀於一旦。
張浚為了此次戰役,將陝西的賦稅征收到五年以後,後勤物資和金銀珠寶堆積如山。戰敗後,金人毫不費力將這些輜重全部奪取,史載:“金人得勝不追,所獲珍寶、錢帛如山嶽,不可計”。
張浚掏空了陝西的家底,使得宋朝很難在陝西重新集結起一支大軍隊,以至於陝西淪陷不可避免。宋室渡江以後,大宋一朝,再無北顧之力。
內部傾軋,勾心鬥角,再有張浚這樣誌大才疏的統帥,遇上女真鐵騎的衝擊,焉有不敗之理?
敗了不要緊,陝西的民脂民膏,可不能落在女真人的手裏,變成資敵的本錢。
“相公,以陝西西軍對付金人傾國來攻,恐怕是兩敗俱傷。相公,咱們到時候要不要出兵相助?”
郭永說完話,臉上一紅。畢竟,這等軍國大事,他沒有強迫忠義軍出兵的權利。
“即便我想出軍相助,張浚也沒有邀請。再說了,幾十萬西軍,不差我幾萬忠義軍將士。我總不能冷臉去貼冷屁股吧。”
王鬆搖了搖頭。張浚自以為兵強馬壯,不屑於忠義軍的相助,也唯恐與忠義軍扯上關係。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包括趙佶父子,恐怕都在盯著他。
“郭公,你有所不知,忠義軍雖有10萬之眾,但大部分都是新軍,沒有上過戰場。若是貿然卷入大戰,恐怕會死傷慘重,還可能元氣大傷。陝西西軍幾十萬,足可以自保。郭公是多慮了!”
李若虛趕緊上前解釋。事實上,王鬆派不派大軍前往,他們這些幕僚說了也不算,最後還是要王鬆拍板決定。
“張浚不發話,咱們是師出無名。況且,金人南下,夏人恐怕也會牽涉其中,再加上偽齊,咱們已經是腹背受敵,還是養精蓄銳,練好了兵早說。”
楊再興也是頻頻搖頭。這樣的事情,明擺著可以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人家大宋朝廷都不發邀請,忠義軍又何必使勁向上湊。
十幾萬西軍精銳,忠義軍又何必去湊這個熱鬧?
王鬆
輕輕笑了一下,心裏已經有了主意。
張浚誌大才疏,金人都是虎狼之士,這看似勢均力敵的一戰,宋軍勢必大敗,退出陝西。
這可是曆史證明過的事情,又那裏來的僥幸。
“陝西一戰,我意從河北調兩萬精兵,河東出三萬,從河間府、保德軍入陝。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一次咱們一定要雷霆一擊,痛擊金人。”
靠著自己對曆史的預知,這一次宋金的決戰估計還會在三原地方。若是能把進犯陝西的金兵打殘,對女真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相公所言甚是。若能集中兵力,讓女真人死傷慘重、元氣大傷,至少可保西北10年的太平!。”
李若虛點了點頭。出兵有出兵的好處,不出兵也有不出兵的理由。不過若是能痛擊金人,兩河的太平指日可待。
“相公,女真人已將河外三州許給了西夏人,共同對付宋軍。西夏與折家乃是百年世仇,如此一來,恐怕河外三州也要卷進戰火。相公不得不防啊!”
一提到府穀折家,楊再興和一等衛士馬上變了臉色。
“相公當年為了救折可求,幾乎身死,忠義軍也險些分崩離析。折可求這廝,真是該殺!”
“那以楊兄弟的意思,一旦夏人和折可求交戰,咱們救還是不救?”
李若虛話音未剛落,楊再興已經搖頭大聲道:“不救!等夏人和折可求打完了,咱們再去收拾夏人!”
李若虛搖頭道:“相公,以折可求這種自私自利之徒,若是相逼甚急,可能會投了金人。還是慎思。”
府州一戰,折可求傷盡了忠義軍眾人之心。眾人如今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尤其是王鬆重傷,生死隻在一瞬之間,再也不值得為此人冒險了!
“扯遠了,現在說的是宋金大戰,折可求的事情,以後再說!”
王鬆擺擺手,阻止了眾人的爭論。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大義麵前,豈能斤斤計較,趨利避害。西夏、金國、偽齊,都是我忠義軍路上的障礙,要一一除去。”
李若虛和楊再興都是麵麵相覷。蟄伏了一年多,看起來,王鬆又要對外用兵了。
“相公,這麽說,你是要對金人用兵了?”
郭永喜笑顏開。到時候十幾萬西軍精銳,再加上忠義軍,足可以抵擋女真大軍。
“對陝西用兵隻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西夏了。中華故地,豈能一直為黨項人所盤踞!”
要不是趙佶愚蠢地終止西北攻略,而去搞“海上之盟”,西夏早已經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一手好牌打個稀爛,落得個“牽羊之禮”,還忘不了生孩子,皇帝做到這個份上,真是屈辱無恥至極。
“相公,馬宣讚北地的公文到了。”
王鬆打開公文,看了一會,把公文放在了桌子上。
李若需拿起來一看,麵色凝重。
“相公,女真人在北地征發簽軍,狼子野心,不言而喻啊!”
王鬆點點頭,該來的總會來。看來,這一場即將來臨的陝西大戰,真如曆史上的一樣,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了。
女真人要是真敢南下,他一定會讓其知道,縱兵南下的疼痛!
“這恐怕又是一場青史留名的大戰啊!”
郭永情不自禁,悠悠一聲長歎。
這是本卷的最後一章。下一卷陝西大戰和平靜西夏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