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王相公七步成詩,可否就今日風雲際會,群雄逐鹿之際賦詩一首,也讓小女子開開眼界?”


    黃馨臉色微紅,旁邊的黃師舜卻是看呆了眼睛。女兒眼神間的那絲蕩漾,讓他這做父親的頻頻搖頭,低聲歎息。


    他也是過來人,如何不明白少女懷春的情愫。隻是他膝下隻有這麽一個女兒,難道他要把女兒拱手相送,下半輩子孤身一人?


    黃師舜輕輕地搖了搖頭。女大不中留,他難道還能阻止女兒的幸福。


    黃師舜抱了抱拳,賠笑道:“小女久居閨閣,不知禮數,還望相公莫怪。”


    王鬆倒是一愣,想不到這女子千裏迢迢送糧而來,一見麵,就要讓他賦詞作詩,賣弄才學。看來這女子出身不錯,還有些文學細胞,非是一般人家。


    詩詞這玩意,可不是窮苦人家女孩的愛好。家門瑣事,相夫教子,一番油鹽醬醋下來,逸興磨滅在了日常,隻留下夢中的遠方。


    這女子姓黃,自然不是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李清照了。按照年紀推算,李清照此時應該已是四旬左右,怎麽說也不會是眼前十來歲的少女。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黃馨麵麵俱到,卻沒有趙金福們身上的驕橫,名門閨秀,秀外慧中,這才是大宋的女子。


    王鬆點點頭道:“如此也好,宋室南渡,金人猖獗。在下這一支孤軍,堅守在河北、河東之地,所為者,驅除韃虜,光複大宋河山。今日,在下就作一首短詩,以應今日天下之勢。”


    黃馨趕緊上前,就在桌上研起墨來。


    王鬆上前,攤開紙張,拿起狼毫,思量片刻,一揮而就,嘴裏說道:“此詩就送給黃小娘子以及天下英雄,大家一起共勉吧。”


    既然想到了李易安,就用這一首夏日絕句,來警醒世人。


    黃馨和父親上前一看,都不由得心裏麵一動。黃馨輕聲讀了出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黃馨暗道此人性情如此剛烈,不為艱難險阻折腰,怪不得有府州幾乎身死一事。


    她施了一禮,輕聲道:“王相公果然是文思敏捷,天縱奇才。此詩以朝廷割讓河北、河東之地、宋室南渡之舉,彰顯自己毫不退縮的鬥誌。小女子受教了!”


    看到犯了花癡的女兒依然鎮定自若,黃師舜暗暗點了點頭,總算沒有灑湯,不枉自己多年的教誨。


    不過,他還沒有忘記,自己此番前來的目的。


    “在下今日前來,攜帶了幾船糧食,共六千石,作為無償捐獻給忠義軍的軍糧。還望相公收下!”


    六千石糧食,相當於兩萬多貫錢,可是非同一般的厚重。一番謙讓之下,王鬆無奈,隻好收下了這份意外的大禮。


    “黃大官人,本官就代兩河的大宋百姓,代我忠義軍的兄弟,多謝你了。如若將來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隻管直說,這下一定傾力相助。”


    黃師舜長出了一口氣。他從懷中掏出一份圖樣,放在了桌子上。


    “相公,在下一路沿河前來,河北千裏之長,能戰善用的船隻太少。相公若是能組建一支水軍,這天下哪裏去不得。”


    黃馨接道:“王相公,我爹爹說的不錯。我等一路前來,如今這運河之上,最多的是漕運船和客船,而戰船和運兵船卻是實在太少。”


    黃師舜指著桌子上的圖樣道:“這是在下的好友、無為軍守將王彥恢將軍


    創製。戰般旁設四輪、每輪八楫,以四人踏輪,船行神速,號稱“飛虎”。相公可觀摩一下,若是想要艦船,在下當盡力協助。”


    王鬆大喜道:“在下就多謝黃大官人了。”


    若是有成軍的戰船,可以順著運河一路北上,直達幽燕腹地,作戰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磻陽務”的船工、船匠不少,木料方便,生產“飛虎”這樣的小型戰船,再也合適不過。


    太平天國之時,太平軍與曾國藩決戰於長江之上,曾國藩憑借強大的水師力量完全壓製了太平軍,而在其中,舢板小船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時候,再添加大量的舢板戰船,架上火炮,自可以縱橫江河,北上南下,無往不利。


    一支艦隊,或者說是水師,實在是勢在必行。


    黃師舜看了一眼女兒,繼續道:“相公,在下此次帶的六艘貨船,乃是窄底寬舷的三層戰船,乃是福建泉州所造,每艘足可以載三百人以上。在下也願意捐給相公,以助相公軍用,抗擊金人。”


    王鬆點點頭,沉思了一下,開口道:“黃公如此盛情,在下無以為報。大恩不言謝,黃公是我忠義軍的貴人,乃是自己人,本官不會忘了你的。”


    黃師舜肅拜道:“相公言重了。小人隻願將來相公飛黃騰達之日,不要忘了小人。”


    王鬆點點頭道:“苟富貴,勿相忘。黃公忠心為民,慷慨解囊,王某絕不相負!”


    黃師舜放下心來,肅拜道:“小人多謝相公。海上交易難做,小人意欲做這內河生意,還請相公幫襯一二。”


    黃馨驚訝地抬起頭來看著父親。這家中的生意,她可是知根知底。什麽時候,父親想起做這內河生意來了,怎麽父親從來沒有對自己提起?


    王鬆輕輕點了點頭,沉吟道:“內河生意,全在於運河暢通。如今金人肆虐兩淮,運河盜匪縱橫。難道黃公不怕貨物被劫嗎?”


    黃師舜眼睛看著王鬆,目光炯炯。


    “此事全在相公。相公想要把河北的玻璃、鐵器、瓷器,河東的石炭、解鹽運出去,打通運河也是勢在必行。通海裕國,相公若是要打通海路,運河的通暢,也是勢在必行。”


    通海裕國,海上絲綢之路,這些事情一直在王鬆的思考範圍,就像後世的出口貿易一樣,在提升國力的同時,還創造出了數不盡數的就業機會。


    “黃公對我這麽有信心?”


    王鬆麵不改色,淡然問道。


    “王相公兵威之盛,雄於天下。在下對相公的實力毫不懷疑!”


    黃師舜的迴答也是清晰有力。


    忠義軍的兵威,並不是信口雌黃,肆意渲染,而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黃師舜腦海中閃過大名府城外的那座“京觀”,不是誰,都可以立起此等的驚駭!


    他難道就不怕女真人報複嗎?


    當然不會。因其士卒精銳,輕生赴死,戰無不勝,更兼火器犀之利,若是野心大些,怕是會……


    “話雖如此,可五丈河以南還是大宋朝廷的控製範圍。我總不能為了打通運河,派兵南下,公然與大宋朝廷為敵吧?”


    王鬆歎了口氣,眉頭緊鎖了起來。


    他不知道部下將士的心思,也不願意去冒這個險。宋室南渡,雖然傷透了一部分大宋百姓的心,可對他忠心耿耿的依然是大有人在。


    他甚至都不能確定,他的部下是否都完全忠誠於他。隻有通


    過一場場的勝仗,不斷增大的利益,才能把部下緊緊地團結在他周圍。


    可是,有些險,他還必須要冒。比如說運河之上,朝廷水師無法顧及,他倒可以派他的“艦隊”去開拓一下。畢竟,這關係到忠義軍自身的利益,也關係到兩河以及運河兩岸百姓的死活。


    “相公過慮了。”


    果然,精明的黃師舜搖了搖頭,說出一番話來,直到了王鬆的心坎裏。


    “運河關係忠義軍的利益和存亡,兩河的物品需要賣出去,江南、兩淮、荊湖的糧食要運進來。若是運河不暢,一切都是空談。”


    黃師舜侃侃而談,語氣鏗鏘有力,就連進來的馬擴和李若虛二人也是被吸引。


    “朝廷在大江以北的水師早已腐爛,如今在運河上,自汴河到大名府,全是忠義軍的戰船在遊弋巡邏。即便沒有大船,相公的水師憑借火炮,也是所向披靡。難道說賊人肆虐運河,漕運堵塞,相公也會聽之任之。此非智者所為。”


    黃馨看著自己的父親,驚訝地發現,父親完全沒有了平時那種唯唯諾諾的軟弱,反而是口若懸河,精神煥發。


    “敢問黃公,若是我忠義軍想要發展海師,黃公可否能相助一臂之力?”


    王鬆思慮片刻,終於說出了這一句話來。


    黃師舜常常吐了一口氣。隻要王鬆有野心,願意向前看,他這一趟就沒有白來。


    他思量了一下,剛要說話,卻被女兒搶了過去。


    “相公隻要保持運河暢通,打通海路,我黃家必會鼎力相助。”


    黃馨輕聲道:“從汴河到淮河,再到漣水軍,若是能保持這一段的暢通,山東的密州,淮北的海州,都可以作為海師基地,也可以發展海上的生意。山東糜爛一片,相公若是不派軍占領,簡直是暴殄天物。相公仔細思量。”


    馬擴和李若虛都是若有所思,就連王鬆也是低下頭來,仔細思量起黃馨話裏的意思來。


    密州板橋鎮就是後市的青島,現在也是大宋的貿易海港之一。至於海州,就是後世的連雲港。這兩個地方作為海軍軍事基地,自然是比內河合適。


    自己是借助於後世的知識,這個黃馨卻是憑借海上貿易而知,可算是當世高人了。


    “怕隻怕軍中的保守之輩,隻願意局促於兩河之地,而不願與朝廷為敵。”


    王鬆看了看馬擴和李若虛二人,臉上都是苦笑。


    “忠義軍軍中,很多軍政要員都不願意與朝廷撕破臉麵。若是真要揮兵南下,恐怕其中的阻力不小。”


    “相公多慮了!”


    李若虛向黃氏父女見了禮,正色道:“隻要相公堅決抗金,忠義軍的將士就都不會離開。做任何事情,都有不同意見,難道就此因噎廢食?相公打通運河和海路,隻是為了忠義軍的利益,將士們自會擁護。”


    “相公,宋皇德不配位,朝廷千瘡百孔,早已不是水載之舟。中原逐鹿,有德者居之,失德者避之,此乃千古至理。”


    黃馨輕聲道:“反對的人隻是因為沒有看到好處。等運河暢通,海路打通,當巨大的利益帶來時,便再也無人反對。”


    周圍的眾人都是詫異不已,王鬆卻是哈哈笑了起來。


    好一個聰慧的女子。若單論這份“德不配位”、“利益”之說,這黃馨,可算是大宋的奇女子了。


    王鬆哈哈大笑,黃馨麵色微紅,嬌羞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