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揮一下連枷,朱亙就覺得腰酸背痛,口幹舌燥,手上也火辣辣地痛。
雖說進了秋日,但是秋老虎的酷熱卻是一點也沒下去。而且百姓還要趁著天熱,把穀子晾幹,免得受潮難以貯藏。
幹燥平整的稻場上,許多衣衫破爛的百姓和朱亙在做著一樣的動作,將稻粒從稻草上打下來。而在道場的另一塊地方,幾個黝黑精壯,赤著上身的漢子,正在拉著巨大的石碾,碾壓著鋪在地上的稻子。
這裏是宿遷縣,泗水西岸的一處鄉村,此時已經是立秋,也是晚稻收割的季節。
這占城稻乃是由占城國引進,耐旱、耐澇,傳入宋朝以後,由於耕作條件改變,經過馴化改良,占城稻由旱穀為主變為水稻為主,在兩淮地區可以,達到一年兩熟,產量更是可以達到每畝300斤以上,也就是2~3石。
比起北方兩年三熟,畝產僅一石,兩淮的種植優勢可謂大矣,也難怪其能變成北宋的糧倉。
隻不過,看起來有些奇怪,那就是,在這些晾曬稻米的稻場周圍,相當數量的精壯漢子持槍執刀,不少人更是拿著弓箭,虎視眈眈,注視著四方。
占城稻雖然在溫暖季節隨種隨收,可也架不住兵荒馬亂。如今這淮水兩岸,基本上都被金人的傀儡劉豫控製,再加上各處盜賊峰起,所以這些莊客們即使疏割稻穀,也要防止金兵和盜匪前來搶劫。
在這亂世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吃飽肚子,糧食當然是最為重要的了。
“朱亙,你去歇息一下,讓我來。”
一旁的董為搖了搖頭,上來接過趙亙手裏的連枷,示意他到一旁休息一下,自己接著幹了起來。
朱亙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一旁幹活的魏大看了看朱亙,皺了皺眉頭,卻沒有說話。這些讀書人,真是百無一用,就知道白吃白喝,平時一點也幫不上忙。
一旁抱著稻草的朱甚看到父親過來,趕緊放好手裏的稻草,扶著父親坐下,自己倒了一碗水上來。
朱亙一張臉曬得黑亮,他接過水碗,也不顧及碗邊的缺口,一仰頭喝了下去,水打濕了胸口一片。
“諶……甚兒,你累不累,凡事都忍著點,千萬別和旁人對著幹。”
朱甚的一張小臉也是曬得通紅。他搖搖頭道:“父親放心,我懂得照顧自己。你要注意自己的傷口,保重身子。”
兒子走開,繼續幹起活來。朱亙搖了搖頭,幾個月過去,兒子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兒子雖然天資聰穎,但從小錦衣玉食,哪幹過這些活計。但這些日子下來,打魚、收割稻穀、煮飯劈材,可以說是樣樣精通。
甚至,跟著這些百姓們一起學習騎馬射箭,連身體也變的強壯了起來。
也不知道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畢竟,這裏是金人統治的地方,也不知道父子二人,能不能逃過眼前的劫難。
朱亙看著眼前忙活的人群,心頭茫然,似有所思。
此刻這位坐在到場上的朱亙,自然就是幾個月前在淮水河邊僥幸逃過一劫的趙桓了。
那日在河邊遇襲,父子二人躲在河邊的水草之中,看到母親朱氏和妹妹在水中掙紮,趙諶想要上前去救,卻被父親捂住了嘴巴,緊緊地摟住,一動不動。
看著妻女在水裏麵掙紮,最終沉於水下,趙桓臉色鐵青,嘴唇緊咬,滲出血來。
眼看著妻女慘死,他卻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否則救不了妻女不說,自己和兒
子也要命喪當場。
父子二人爬上河岸,在沿岸草叢和樹木中不知奔跑了多久,趙桓昏死了過去,就在趙諶惶恐無助時,在泗水上打魚的百姓救了父子二人。
趙桓的傷口雖然在肩上,但也是傷動筋骨,在床上躺了有一個月之久,又養了一個多月,這才慢慢恢複了過來。
這裏是金人治下,他自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否則很可能會引來橫禍。
可是他現在已經是被廢的太子,被廢的官家,即便是迴去了,朝廷會又會如何處置他,處置他的兒子。
可是若是不想方設法迴去,整日裏受這些幹粗活的罪不說,還要時時刻刻麵對金兵殺來的威脅。
這幾個月來,他一直在留意打聽,但是也沒有聽到朝廷的官軍打過來,反而是金兵越鬧越兇,四處都是盜匪。也不知什麽時候,朝廷的軍隊才能恢複這裏。
現在唯一希望的是,妻子和女兒的屍體被打撈起來,被好好地安葬。
趙桓站起身來,拿起了連枷,又開始費力地幹起活來。
董大微微搖了搖頭。這讀書人雖然什麽都不會幹,性格卻甚是倔強,有一股子蠻勁。
眼看日光慢慢地弱了下去,魏大抬起頭來看了看周圍的人群,大聲喊道。
“都收拾一下,準備迴去了!”
一人半碗白米飯,一大盆五六條巴掌長的小魚清燉的魚湯,還有一些鹹魚塊,就放在院子中間的一張破舊的原木長桌上。
“吃飯吧。”
魏大看了看兩旁長凳上坐的眾人,率先端起了飯碗。
和其他坐著的人一樣,趙桓、趙諶父子倆端起碗,慢慢吃了起來。
一個濃眉大眼,看起來十三四歲的男孩,坐在魏大的旁邊。他很快吃完了碗裏的米飯,喝了一碗魚湯,站起身來。
“朱甚,吃完了沒有?吃完了咱們一起去練箭。”
男孩在趙諶旁邊的長凳上坐下,似乎是在等待朱甚。
“好的,魏勝,我馬上就好。”
趙諶加快了吃飯的速度。
“小心,別噎著。”
趙桓皺了皺眉頭,看了看旁邊臉色稚嫩的魏勝,叮囑著兒子。
叫魏勝的男孩子雖然身材高大,看起來十三四歲,卻隻有十歲。他一家人都已過世,這裏的其他人,都是他的鄉親。
魏勝從小聰明膽大,為人又豪爽義氣,很得鄉人的喜愛。
“朱甚,你怎麽吃飯這麽慢,跟個女孩一樣。”
趙諶吞下最後一口飯,趕緊道:“好了,別催了,我已經吃完了。”
“朱叔父,我們去練箭了。”
魏勝倒是頗懂禮數,向著同樣吃飯很慢的趙桓說道。
“去吧,小心些!”
趙桓點點頭。這魏勝年少英雄,是個天生做大事的人,隻可惜生長在了這種地方。
“嗖!”
趙諶手裏的羽箭射出,又是沒有命中靶心,他遺憾地搖了搖頭,甩了甩發軟脹痛的手腕。
“魏勝,今天又輸了。想不到你的箭法這麽高明,再過幾年,恐怕就可以上陣殺敵了。”
趙諶的話,半是羨慕半是實話。
這魏勝比自己小三歲,個頭卻比自己還大,手上的力氣也勝出自己許多。若是再過幾年,隨著年齡增長,肯定會越來越強。
“我這不算什麽。”
魏勝從
旁邊拿起一把擦的雪亮的長槍,又開始舞了起來。
“這裏是楚霸王項羽的故裏,我作為楚人的後代,距離霸王還很遠。將來有一天,我也要像他一樣,上陣殺敵,建功立業,做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宿遷,別稱水城,古稱下相、宿豫、鍾吾,乃是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在宿遷縣城中,項羽的故裏“梧桐巷”猶存。千年以來,憑吊之人數不勝數,英氣猶存,是以宿遷的百姓也以項羽為榮。
“說到大英雄,咱們大宋也有一位,外號就叫“賽霸王”,王鐵槍,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
說到了項羽,趙諶一下子就想起了王鬆,嘴上不由自主地說了出來。
“你說的是王鬆王相公吧?”
魏勝倒是什麽都知道一點,他一邊舞槍,一邊說道。
“王強公雖然英雄蓋世,但他一定比不過項羽。項羽能舉起千斤的巨鼎,王相公卻未必能舉得起來。”
他收起了長槍,額頭上都是汗珠。
“不過王相公文武雙全,七步成詩,天下人誰不佩服。和那些朝堂上的大頭巾比起來,王相公簡直就是神人!”
趙諶想脫口而出,說他認識王鬆。可是他也知道,他的身份絕對不能暴露。
“魏勝,你將來想做什麽,不會一直待在這淮河邊,打魚種莊稼吧?”
“當然不會!我要練好武藝,過一陣子,到河北去找王相公,投奔忠義軍,金戈鐵馬,好好殺一殺番賊!”
趙諶黯然搖了搖頭,王鬆已經戰死,魏勝的心願,怕是無法實現了。
還沒等他說話勸慰,魏勝下麵的話,卻驚出了他一身冷汗。
“王相公在河北,又舉起了抗金的大旗。我要趕緊練好功夫,好到河北去找他。你也好好練,到時咱們一起去。”
趙諶怔了一會,隨即搖了搖頭笑道:
“魏勝,看來你在這呆著,什麽都不知道。兩年前府州一戰,王相公已經為國捐軀,你現在又到哪裏去找他。別癡心妄想了。”
魏勝也是呆了一下,隨即撓撓頭,疑惑道。
“不會吧,前幾天我可是聽人說了,汴河上還有忠義軍的戰船,聽說都是王相公派來的,說是為了暢通運河,保護那些商賈。難道說,這不是真的?”
趙桓吃完飯時,桌子上早已經沒有其他人。他幫著端碗一起來到廚房,就要離開時,卻發現門口的地上,有一張寫滿字的粗紙,倒像是他在東京城時看到的某份報紙。
趙桓撿起了粗紙,果然正是以前的觀物。報紙上還有一些淡淡的肉香味,看來應該是包了熟肉迴來。
趙桓皺著眉頭,撫平報紙,一邊走一邊看著報紙。
猛然,他的腳步停了下來,落在報紙上一篇文章的標題上,眼珠一動不動。
“兩河宣撫使王鬆率部下忠義軍發動夏季攻勢,收複三鎮,金人死傷慘重,無奈退兵!”
趙桓滿頭大汗,像是發呆了一樣。他定了定神,趕緊把報紙翻過來,看起其他的部分。
“忠義軍大破金人,完顏宗輔授首……”
趙桓熱淚盈眶,淚水簌簌,順著臉頰流下。
“父親,王相公還活著,王相公還活著!”
趙諶推開門,一下子闖了進去,卻看見父親坐在床邊,臉上淚痕斑斑,對著手裏的一張報紙發呆。
是夢是幻,滄海桑田,人間百味,唯有經曆是真。
雖說進了秋日,但是秋老虎的酷熱卻是一點也沒下去。而且百姓還要趁著天熱,把穀子晾幹,免得受潮難以貯藏。
幹燥平整的稻場上,許多衣衫破爛的百姓和朱亙在做著一樣的動作,將稻粒從稻草上打下來。而在道場的另一塊地方,幾個黝黑精壯,赤著上身的漢子,正在拉著巨大的石碾,碾壓著鋪在地上的稻子。
這裏是宿遷縣,泗水西岸的一處鄉村,此時已經是立秋,也是晚稻收割的季節。
這占城稻乃是由占城國引進,耐旱、耐澇,傳入宋朝以後,由於耕作條件改變,經過馴化改良,占城稻由旱穀為主變為水稻為主,在兩淮地區可以,達到一年兩熟,產量更是可以達到每畝300斤以上,也就是2~3石。
比起北方兩年三熟,畝產僅一石,兩淮的種植優勢可謂大矣,也難怪其能變成北宋的糧倉。
隻不過,看起來有些奇怪,那就是,在這些晾曬稻米的稻場周圍,相當數量的精壯漢子持槍執刀,不少人更是拿著弓箭,虎視眈眈,注視著四方。
占城稻雖然在溫暖季節隨種隨收,可也架不住兵荒馬亂。如今這淮水兩岸,基本上都被金人的傀儡劉豫控製,再加上各處盜賊峰起,所以這些莊客們即使疏割稻穀,也要防止金兵和盜匪前來搶劫。
在這亂世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吃飽肚子,糧食當然是最為重要的了。
“朱亙,你去歇息一下,讓我來。”
一旁的董為搖了搖頭,上來接過趙亙手裏的連枷,示意他到一旁休息一下,自己接著幹了起來。
朱亙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一旁幹活的魏大看了看朱亙,皺了皺眉頭,卻沒有說話。這些讀書人,真是百無一用,就知道白吃白喝,平時一點也幫不上忙。
一旁抱著稻草的朱甚看到父親過來,趕緊放好手裏的稻草,扶著父親坐下,自己倒了一碗水上來。
朱亙一張臉曬得黑亮,他接過水碗,也不顧及碗邊的缺口,一仰頭喝了下去,水打濕了胸口一片。
“諶……甚兒,你累不累,凡事都忍著點,千萬別和旁人對著幹。”
朱甚的一張小臉也是曬得通紅。他搖搖頭道:“父親放心,我懂得照顧自己。你要注意自己的傷口,保重身子。”
兒子走開,繼續幹起活來。朱亙搖了搖頭,幾個月過去,兒子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兒子雖然天資聰穎,但從小錦衣玉食,哪幹過這些活計。但這些日子下來,打魚、收割稻穀、煮飯劈材,可以說是樣樣精通。
甚至,跟著這些百姓們一起學習騎馬射箭,連身體也變的強壯了起來。
也不知道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畢竟,這裏是金人統治的地方,也不知道父子二人,能不能逃過眼前的劫難。
朱亙看著眼前忙活的人群,心頭茫然,似有所思。
此刻這位坐在到場上的朱亙,自然就是幾個月前在淮水河邊僥幸逃過一劫的趙桓了。
那日在河邊遇襲,父子二人躲在河邊的水草之中,看到母親朱氏和妹妹在水中掙紮,趙諶想要上前去救,卻被父親捂住了嘴巴,緊緊地摟住,一動不動。
看著妻女在水裏麵掙紮,最終沉於水下,趙桓臉色鐵青,嘴唇緊咬,滲出血來。
眼看著妻女慘死,他卻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否則救不了妻女不說,自己和兒
子也要命喪當場。
父子二人爬上河岸,在沿岸草叢和樹木中不知奔跑了多久,趙桓昏死了過去,就在趙諶惶恐無助時,在泗水上打魚的百姓救了父子二人。
趙桓的傷口雖然在肩上,但也是傷動筋骨,在床上躺了有一個月之久,又養了一個多月,這才慢慢恢複了過來。
這裏是金人治下,他自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否則很可能會引來橫禍。
可是他現在已經是被廢的太子,被廢的官家,即便是迴去了,朝廷會又會如何處置他,處置他的兒子。
可是若是不想方設法迴去,整日裏受這些幹粗活的罪不說,還要時時刻刻麵對金兵殺來的威脅。
這幾個月來,他一直在留意打聽,但是也沒有聽到朝廷的官軍打過來,反而是金兵越鬧越兇,四處都是盜匪。也不知什麽時候,朝廷的軍隊才能恢複這裏。
現在唯一希望的是,妻子和女兒的屍體被打撈起來,被好好地安葬。
趙桓站起身來,拿起了連枷,又開始費力地幹起活來。
董大微微搖了搖頭。這讀書人雖然什麽都不會幹,性格卻甚是倔強,有一股子蠻勁。
眼看日光慢慢地弱了下去,魏大抬起頭來看了看周圍的人群,大聲喊道。
“都收拾一下,準備迴去了!”
一人半碗白米飯,一大盆五六條巴掌長的小魚清燉的魚湯,還有一些鹹魚塊,就放在院子中間的一張破舊的原木長桌上。
“吃飯吧。”
魏大看了看兩旁長凳上坐的眾人,率先端起了飯碗。
和其他坐著的人一樣,趙桓、趙諶父子倆端起碗,慢慢吃了起來。
一個濃眉大眼,看起來十三四歲的男孩,坐在魏大的旁邊。他很快吃完了碗裏的米飯,喝了一碗魚湯,站起身來。
“朱甚,吃完了沒有?吃完了咱們一起去練箭。”
男孩在趙諶旁邊的長凳上坐下,似乎是在等待朱甚。
“好的,魏勝,我馬上就好。”
趙諶加快了吃飯的速度。
“小心,別噎著。”
趙桓皺了皺眉頭,看了看旁邊臉色稚嫩的魏勝,叮囑著兒子。
叫魏勝的男孩子雖然身材高大,看起來十三四歲,卻隻有十歲。他一家人都已過世,這裏的其他人,都是他的鄉親。
魏勝從小聰明膽大,為人又豪爽義氣,很得鄉人的喜愛。
“朱甚,你怎麽吃飯這麽慢,跟個女孩一樣。”
趙諶吞下最後一口飯,趕緊道:“好了,別催了,我已經吃完了。”
“朱叔父,我們去練箭了。”
魏勝倒是頗懂禮數,向著同樣吃飯很慢的趙桓說道。
“去吧,小心些!”
趙桓點點頭。這魏勝年少英雄,是個天生做大事的人,隻可惜生長在了這種地方。
“嗖!”
趙諶手裏的羽箭射出,又是沒有命中靶心,他遺憾地搖了搖頭,甩了甩發軟脹痛的手腕。
“魏勝,今天又輸了。想不到你的箭法這麽高明,再過幾年,恐怕就可以上陣殺敵了。”
趙諶的話,半是羨慕半是實話。
這魏勝比自己小三歲,個頭卻比自己還大,手上的力氣也勝出自己許多。若是再過幾年,隨著年齡增長,肯定會越來越強。
“我這不算什麽。”
魏勝從
旁邊拿起一把擦的雪亮的長槍,又開始舞了起來。
“這裏是楚霸王項羽的故裏,我作為楚人的後代,距離霸王還很遠。將來有一天,我也要像他一樣,上陣殺敵,建功立業,做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宿遷,別稱水城,古稱下相、宿豫、鍾吾,乃是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在宿遷縣城中,項羽的故裏“梧桐巷”猶存。千年以來,憑吊之人數不勝數,英氣猶存,是以宿遷的百姓也以項羽為榮。
“說到大英雄,咱們大宋也有一位,外號就叫“賽霸王”,王鐵槍,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
說到了項羽,趙諶一下子就想起了王鬆,嘴上不由自主地說了出來。
“你說的是王鬆王相公吧?”
魏勝倒是什麽都知道一點,他一邊舞槍,一邊說道。
“王強公雖然英雄蓋世,但他一定比不過項羽。項羽能舉起千斤的巨鼎,王相公卻未必能舉得起來。”
他收起了長槍,額頭上都是汗珠。
“不過王相公文武雙全,七步成詩,天下人誰不佩服。和那些朝堂上的大頭巾比起來,王相公簡直就是神人!”
趙諶想脫口而出,說他認識王鬆。可是他也知道,他的身份絕對不能暴露。
“魏勝,你將來想做什麽,不會一直待在這淮河邊,打魚種莊稼吧?”
“當然不會!我要練好武藝,過一陣子,到河北去找王相公,投奔忠義軍,金戈鐵馬,好好殺一殺番賊!”
趙諶黯然搖了搖頭,王鬆已經戰死,魏勝的心願,怕是無法實現了。
還沒等他說話勸慰,魏勝下麵的話,卻驚出了他一身冷汗。
“王相公在河北,又舉起了抗金的大旗。我要趕緊練好功夫,好到河北去找他。你也好好練,到時咱們一起去。”
趙諶怔了一會,隨即搖了搖頭笑道:
“魏勝,看來你在這呆著,什麽都不知道。兩年前府州一戰,王相公已經為國捐軀,你現在又到哪裏去找他。別癡心妄想了。”
魏勝也是呆了一下,隨即撓撓頭,疑惑道。
“不會吧,前幾天我可是聽人說了,汴河上還有忠義軍的戰船,聽說都是王相公派來的,說是為了暢通運河,保護那些商賈。難道說,這不是真的?”
趙桓吃完飯時,桌子上早已經沒有其他人。他幫著端碗一起來到廚房,就要離開時,卻發現門口的地上,有一張寫滿字的粗紙,倒像是他在東京城時看到的某份報紙。
趙桓撿起了粗紙,果然正是以前的觀物。報紙上還有一些淡淡的肉香味,看來應該是包了熟肉迴來。
趙桓皺著眉頭,撫平報紙,一邊走一邊看著報紙。
猛然,他的腳步停了下來,落在報紙上一篇文章的標題上,眼珠一動不動。
“兩河宣撫使王鬆率部下忠義軍發動夏季攻勢,收複三鎮,金人死傷慘重,無奈退兵!”
趙桓滿頭大汗,像是發呆了一樣。他定了定神,趕緊把報紙翻過來,看起其他的部分。
“忠義軍大破金人,完顏宗輔授首……”
趙桓熱淚盈眶,淚水簌簌,順著臉頰流下。
“父親,王相公還活著,王相公還活著!”
趙諶推開門,一下子闖了進去,卻看見父親坐在床邊,臉上淚痕斑斑,對著手裏的一張報紙發呆。
是夢是幻,滄海桑田,人間百味,唯有經曆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