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軍大破金人!
完顏闍母、完顏宗輔、耶律馬五殞命河北!
金人損兵折將數萬,大名府、太原府、河東半壁,河北半壁,都是歸於忠義軍治下!
夏季攻勢還在繼續,人人都在觀望,人人都在期望。
最為重要的是,那個令人寢食難安、咬牙切齒、大宋的英雄、或禍害,他又迴來了。
消息源源不斷地傳來,以至於讓江寧城中的人們有些目不暇接。
江寧城百姓歡欣鼓舞,處處燃起了煙花爆竹聲。許多江寧府的忠義之士,此刻也是“白日當歌縱酒”,城中的酒肆歌樓,茶鋪瓦子,處處賓客盈門,熱鬧非凡。
與民間歡歌笑語、群情激奮之下的熱鬧相比,此時的江寧府皇宮之中,卻是幽靜無聲,似乎所有人都在迴避這些消息的傳遞。
不說告慰太廟,犒賞三軍,告示天下,連個簡簡單單的熱鬧景象都沒有。
“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這座南唐李後主的江寧府城裏,此刻是一片死寂。
就在前幾日,皇帝還剛剛下旨,讓省院討論,因江寧府直麵金人隨時南下的威脅,江淮匪盜四起,朝廷是否要繼續南下,遷都到杭州府去。
本來這件事情在朝中已經是議論紛紛,清流和濁流已經準備在朝堂上大幹一場。河北的戰事傳來,所有的士大夫們、禦史諫官,一個個被雷了個外焦裏嫩,足足傻了半天。
那個自命不凡的武夫,他並沒有死,而且又殺迴來了。
按理說王鬆大破金人,揚我中華雄風,怎麽說也該是書寫千秋、歌功頌德的事情,但是這些士大夫們,心裏就是高興不起來。
宋室南渡,士大夫們依舊可以高官厚祿、妻妾成群,享受朝廷福蔭。若是武夫當政,士大夫們優渥的朝廷厚待,肯定會隨著權力的丟失,而消亡殆盡。
正如報紙上所說,隨之則高官厚祿、錦衣玉食,舍之則錢權全失,一無所有。煌煌士大夫,愛的並不是天下百姓,愛的隻是君王,愛的隻是自己,愛的隻是手中的權勢。
隻有大權在握,掌握了朝中的話語權,才可以保住士大夫們的個人利益。要達到這個目的,王鬆帶來的威脅,可是比金人要大的多了。
金人搶完了就走,動搖不了這些士大夫的根本。可王鬆愛民如子,大公無私,擁兵自重,決不能讓他當政,否則就要壞了士大夫們的大事。
大事就是,王鬆深得民心,一旦攻略江南,他們這些大地主、大商賈們想要良田萬傾、中飽私囊、欺上瞞下,怕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可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去彈劾王鬆,這些人又拉不下麵子。畢竟,兩河已經不是大宋的疆土,朝廷已經把它割讓了出去,給了金人。
這個時候,所有的清流、濁流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緘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皇宮,想看看這位道君皇帝,到底會意欲何為?
自從舟馬勞頓,再加上兒孫的意外失去,僅僅不到兩月時間,趙佶,這位大宋王朝的新帝王,已經是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仿佛一陣風都能把他帶走。
江寧的濕熱,比起東京城的幹爽,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如此,地方官員進獻的冰塊等物,趙佶是一塊也沒有用上。
皇宮後苑,趙佶漫步徐行,微風當中,苑中鬱鬱翠綠的參天大樹們,絲毫沒有讓他覺得涼爽,反而是寒氣逼人。
也
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大宋官家的身子骨,是越來越弱了。
注意到官家的眉頭一皺,曹勳趕緊把手中的道衣給官家披上,卻被趙佶輕輕阻止。
趙佶在一處樓閣前停下,眾宮人早已鋪好坐墊,擺上各種果蔬碟盤,美酒佳肴,焚上沉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的朱雀橋、南岸的烏衣巷,繁華鼎盛,富貴堂皇;而今卻已經是野草叢生,荒涼殘照。
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王圖霸業,歸於塵土。這難道也是朕的歸宿嗎?”
趙佶嘴裏麵喃喃自語,一杯酒在手,停在空中,卻遲遲的沒有飲下去。
曹勳小心翼翼地勸道:“道君皇帝,王鬆大破金人,和金人在北地形成膠著之勢。待王鬆和金人兩敗俱傷,朝廷再北上收拾殘局,這對於朝廷來說,乃是好事。道君為何還鬱鬱不樂?”
趙佶搖搖頭,聲音裏麵說不出的寂寞,卻沒有迴應曹勳剛才的話題:
“曹勳,你說朕遷都江南,是不是太倉促了些?要不是這樣,大哥兒和皇孫也不會……”
趙佶眉宇間一絲痛色閃過,終於揚起了脖子,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要你查的事情怎樣?”
趙佶的眼神一下子又變得冰冷。
“陛下,臣查問了當時的情況,大殿下的船上隻有四名侍衛,而其他的船上,最少也在二三十名以上……”
剩下的話,曹勳已經說不出來,趙佶的臉上,已經是陰雲密布。
“王鬆這廝,早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等朕遷都江南以後,他就現身豎旗。他收了北地的民心,朕卻成了天下人的笑柄。這廝手握重兵,一出山就能連敗金人,還砍下了完顏宗輔的首級。此賊果然是居心叵測,狼子野心,罪不可赦呀!”
趙佶轉換了話題,矛頭直指王鬆,再也不提南下之事。
曹勳心裏麵暗道,王鬆一死,你馬上將別人的諡號改為“繆醜”。自己棄了半壁江山,卻要怪王鬆奪迴來。看來太上皇是真的老了。
“朕割讓了兩河之地,他卻在那裏和女真人爭的不眠不休,你死我活。他成了大宋的英雄,朕卻是大宋的昏君,天下人的笑柄。王鬆這樣做,置朕於何等境地啊!”
趙佶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他猛然抓起桌上的酒杯,狠狠扔了出去。
“如若朕所料不錯,害死大哥兒和皇孫的,一定是這王鬆。他這是想謀取我趙家的天下啊!”
一眾宮人都是噤若寒蟬,不敢發出聲來。唯恐觸怒了皇帝。
曹勳揮揮手,宮人撿起了酒杯,輕輕退下。
“道君皇帝不必憂心。王鬆和金人在河北激戰正酣。金人人多勢眾,兵精將廣;王鬆也是精兵強將,攻無不克。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道君皇帝靜觀其變就是。”
趙佶輕輕點了點頭,沉思了一下,悠悠道:“擬一道聖旨給東京留守司,讓朝廷各軍不要介入王鬆和金人的爭鬥當中。以免以肉飼虎,反被虎傷。發一道照書給金人,告訴他們,王鬆乃是我大宋的叛臣,戰事乃是王鬆刻意所為,與我大宋朝廷豪不相幹。”
“聖上明鑒,臣稍後就去辦理!”
曹勳心驚肉跳,趕緊應諾。
皇帝這樣一做,固然是想避開和忠義軍的瓜田李下。但這樣一來,忠義軍可就隻有孤軍一支,麵對金人了
。
趙佶平靜了下來,曹勳趕緊上前,遞上一杯清茶,以便讓皇帝冷靜一下。
趙佶接過茶盞,繼續問道:
“王鬆在河北之地攻城略地,砍了完顏宗輔的首級,江寧城中百姓的反應如何?朝中大臣的反應如何?朕今日上朝,也並沒有官員談及此事,可謂怪哉。”
盡管知道朝中的大員們,大都是為了照顧自己的麵子,才沒有涉及此事。趙佶還是想知道這些人的確切想法。
他就不信,這些人就真的對王鬆沒有一點怨言,或一絲的同情。
曹勳肅拜道:“迴稟道君皇帝,大臣們大多數人,對王鬆都是頗為不屑,認為他是一介武夫,隻知道戰場拚殺,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很多大臣都認為,河北已是化外之地,糜爛不堪。王鬆和金人的爭鬥,與朝廷沒有任何關係。這也是他們不願意上奏的緣由。”
““繆醜”,果然是深切其身!”
趙佶嘴裏又恨恨的說了一句:“當日在皇城艮嶽一見,朕也是驚為天人。王鬆文韜武略,七步賦詩,真乃天縱奇才。隻可惜其人心術不正,居心叵測,有負朝廷的一片厚望,真是其心當誅啊!”
曹勳麵色蒼白,心裏寒氣一直往外冒。
王鬆為了朝廷,差一點戰死在府州。即使王鬆斬殺了這麽多的金人,也並沒有非分之想,用的依然還是大宋宣撫使的身份,又何來其心當誅一說。
反而是朝廷,掣肘針對,毀其名節,令王鬆身敗名裂。難道說,朝廷的這些官員大臣,包括官家,真的沒有一點責任?
“蔡都尉和公主動身了沒有,是不是還賴在江寧城裏,不想離開此地?”
趙佶忽然改變了話題,臉上寒色再現。
“這個……臣也不是特別清楚。道君皇帝既然下了詔書,他們夫婦二人,遲早也要離開江寧府。”
曹勳趕緊迴道,皇家的事情,自己還是少摻合進去為妙。
“朝廷養這些人又有何用!一個個除了吃喝玩樂,百無一用。汴河之上的醜態,已經讓朝廷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讓朕更是丟盡了臉麵。商女不知亡國恨,朝廷厚祿養著他們,倒不如把這銀子拿去給王鬆抗……”
趙佶的話戛然而止。一不小心,他又扯到了王鬆身上。
曹勳也是暗暗搖頭,說起來,和這些混吃等死、麻木不仁的皇親國戚比起來,王鬆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王鬆還知道在這國破家亡的時候,殺金賊,砍了完顏宗輔、完顏闍母的腦袋,替道君皇帝出口氣。
要知道,私下裏沒人的時候,皇帝可是興奮不已,扼腕長歎的。
而這些家夥又在做些什麽?
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花天酒地、驕奢淫逸。朝廷養這些人,與國與家何望,倒不如把銀子拿去給王鬆。
如今謫貶的詔書下達,隻是到廣州城去閑居,這些人就一個個的死皮賴臉,痛哭流泣,實在是丟盡了皇家的臉麵。
“下一道聖旨,讓殿前司的人前去,命令他們三日之內必須離開,否則就把他們貶到雷州。”
一番脾氣發過之後,趙佶的臉上泛起一陣紅潮。使勁喝了幾口茶,這才平靜了下來。
注意到皇帝的背後因為天熱已經濕透,曹勳不由的暗暗心驚。皇帝身體不適,難道是另有乾坤?
皇帝的心思,是越來越難琢磨了。
完顏闍母、完顏宗輔、耶律馬五殞命河北!
金人損兵折將數萬,大名府、太原府、河東半壁,河北半壁,都是歸於忠義軍治下!
夏季攻勢還在繼續,人人都在觀望,人人都在期望。
最為重要的是,那個令人寢食難安、咬牙切齒、大宋的英雄、或禍害,他又迴來了。
消息源源不斷地傳來,以至於讓江寧城中的人們有些目不暇接。
江寧城百姓歡欣鼓舞,處處燃起了煙花爆竹聲。許多江寧府的忠義之士,此刻也是“白日當歌縱酒”,城中的酒肆歌樓,茶鋪瓦子,處處賓客盈門,熱鬧非凡。
與民間歡歌笑語、群情激奮之下的熱鬧相比,此時的江寧府皇宮之中,卻是幽靜無聲,似乎所有人都在迴避這些消息的傳遞。
不說告慰太廟,犒賞三軍,告示天下,連個簡簡單單的熱鬧景象都沒有。
“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這座南唐李後主的江寧府城裏,此刻是一片死寂。
就在前幾日,皇帝還剛剛下旨,讓省院討論,因江寧府直麵金人隨時南下的威脅,江淮匪盜四起,朝廷是否要繼續南下,遷都到杭州府去。
本來這件事情在朝中已經是議論紛紛,清流和濁流已經準備在朝堂上大幹一場。河北的戰事傳來,所有的士大夫們、禦史諫官,一個個被雷了個外焦裏嫩,足足傻了半天。
那個自命不凡的武夫,他並沒有死,而且又殺迴來了。
按理說王鬆大破金人,揚我中華雄風,怎麽說也該是書寫千秋、歌功頌德的事情,但是這些士大夫們,心裏就是高興不起來。
宋室南渡,士大夫們依舊可以高官厚祿、妻妾成群,享受朝廷福蔭。若是武夫當政,士大夫們優渥的朝廷厚待,肯定會隨著權力的丟失,而消亡殆盡。
正如報紙上所說,隨之則高官厚祿、錦衣玉食,舍之則錢權全失,一無所有。煌煌士大夫,愛的並不是天下百姓,愛的隻是君王,愛的隻是自己,愛的隻是手中的權勢。
隻有大權在握,掌握了朝中的話語權,才可以保住士大夫們的個人利益。要達到這個目的,王鬆帶來的威脅,可是比金人要大的多了。
金人搶完了就走,動搖不了這些士大夫的根本。可王鬆愛民如子,大公無私,擁兵自重,決不能讓他當政,否則就要壞了士大夫們的大事。
大事就是,王鬆深得民心,一旦攻略江南,他們這些大地主、大商賈們想要良田萬傾、中飽私囊、欺上瞞下,怕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可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去彈劾王鬆,這些人又拉不下麵子。畢竟,兩河已經不是大宋的疆土,朝廷已經把它割讓了出去,給了金人。
這個時候,所有的清流、濁流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緘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皇宮,想看看這位道君皇帝,到底會意欲何為?
自從舟馬勞頓,再加上兒孫的意外失去,僅僅不到兩月時間,趙佶,這位大宋王朝的新帝王,已經是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仿佛一陣風都能把他帶走。
江寧的濕熱,比起東京城的幹爽,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如此,地方官員進獻的冰塊等物,趙佶是一塊也沒有用上。
皇宮後苑,趙佶漫步徐行,微風當中,苑中鬱鬱翠綠的參天大樹們,絲毫沒有讓他覺得涼爽,反而是寒氣逼人。
也
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大宋官家的身子骨,是越來越弱了。
注意到官家的眉頭一皺,曹勳趕緊把手中的道衣給官家披上,卻被趙佶輕輕阻止。
趙佶在一處樓閣前停下,眾宮人早已鋪好坐墊,擺上各種果蔬碟盤,美酒佳肴,焚上沉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的朱雀橋、南岸的烏衣巷,繁華鼎盛,富貴堂皇;而今卻已經是野草叢生,荒涼殘照。
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王圖霸業,歸於塵土。這難道也是朕的歸宿嗎?”
趙佶嘴裏麵喃喃自語,一杯酒在手,停在空中,卻遲遲的沒有飲下去。
曹勳小心翼翼地勸道:“道君皇帝,王鬆大破金人,和金人在北地形成膠著之勢。待王鬆和金人兩敗俱傷,朝廷再北上收拾殘局,這對於朝廷來說,乃是好事。道君為何還鬱鬱不樂?”
趙佶搖搖頭,聲音裏麵說不出的寂寞,卻沒有迴應曹勳剛才的話題:
“曹勳,你說朕遷都江南,是不是太倉促了些?要不是這樣,大哥兒和皇孫也不會……”
趙佶眉宇間一絲痛色閃過,終於揚起了脖子,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要你查的事情怎樣?”
趙佶的眼神一下子又變得冰冷。
“陛下,臣查問了當時的情況,大殿下的船上隻有四名侍衛,而其他的船上,最少也在二三十名以上……”
剩下的話,曹勳已經說不出來,趙佶的臉上,已經是陰雲密布。
“王鬆這廝,早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等朕遷都江南以後,他就現身豎旗。他收了北地的民心,朕卻成了天下人的笑柄。這廝手握重兵,一出山就能連敗金人,還砍下了完顏宗輔的首級。此賊果然是居心叵測,狼子野心,罪不可赦呀!”
趙佶轉換了話題,矛頭直指王鬆,再也不提南下之事。
曹勳心裏麵暗道,王鬆一死,你馬上將別人的諡號改為“繆醜”。自己棄了半壁江山,卻要怪王鬆奪迴來。看來太上皇是真的老了。
“朕割讓了兩河之地,他卻在那裏和女真人爭的不眠不休,你死我活。他成了大宋的英雄,朕卻是大宋的昏君,天下人的笑柄。王鬆這樣做,置朕於何等境地啊!”
趙佶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他猛然抓起桌上的酒杯,狠狠扔了出去。
“如若朕所料不錯,害死大哥兒和皇孫的,一定是這王鬆。他這是想謀取我趙家的天下啊!”
一眾宮人都是噤若寒蟬,不敢發出聲來。唯恐觸怒了皇帝。
曹勳揮揮手,宮人撿起了酒杯,輕輕退下。
“道君皇帝不必憂心。王鬆和金人在河北激戰正酣。金人人多勢眾,兵精將廣;王鬆也是精兵強將,攻無不克。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道君皇帝靜觀其變就是。”
趙佶輕輕點了點頭,沉思了一下,悠悠道:“擬一道聖旨給東京留守司,讓朝廷各軍不要介入王鬆和金人的爭鬥當中。以免以肉飼虎,反被虎傷。發一道照書給金人,告訴他們,王鬆乃是我大宋的叛臣,戰事乃是王鬆刻意所為,與我大宋朝廷豪不相幹。”
“聖上明鑒,臣稍後就去辦理!”
曹勳心驚肉跳,趕緊應諾。
皇帝這樣一做,固然是想避開和忠義軍的瓜田李下。但這樣一來,忠義軍可就隻有孤軍一支,麵對金人了
。
趙佶平靜了下來,曹勳趕緊上前,遞上一杯清茶,以便讓皇帝冷靜一下。
趙佶接過茶盞,繼續問道:
“王鬆在河北之地攻城略地,砍了完顏宗輔的首級,江寧城中百姓的反應如何?朝中大臣的反應如何?朕今日上朝,也並沒有官員談及此事,可謂怪哉。”
盡管知道朝中的大員們,大都是為了照顧自己的麵子,才沒有涉及此事。趙佶還是想知道這些人的確切想法。
他就不信,這些人就真的對王鬆沒有一點怨言,或一絲的同情。
曹勳肅拜道:“迴稟道君皇帝,大臣們大多數人,對王鬆都是頗為不屑,認為他是一介武夫,隻知道戰場拚殺,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很多大臣都認為,河北已是化外之地,糜爛不堪。王鬆和金人的爭鬥,與朝廷沒有任何關係。這也是他們不願意上奏的緣由。”
““繆醜”,果然是深切其身!”
趙佶嘴裏又恨恨的說了一句:“當日在皇城艮嶽一見,朕也是驚為天人。王鬆文韜武略,七步賦詩,真乃天縱奇才。隻可惜其人心術不正,居心叵測,有負朝廷的一片厚望,真是其心當誅啊!”
曹勳麵色蒼白,心裏寒氣一直往外冒。
王鬆為了朝廷,差一點戰死在府州。即使王鬆斬殺了這麽多的金人,也並沒有非分之想,用的依然還是大宋宣撫使的身份,又何來其心當誅一說。
反而是朝廷,掣肘針對,毀其名節,令王鬆身敗名裂。難道說,朝廷的這些官員大臣,包括官家,真的沒有一點責任?
“蔡都尉和公主動身了沒有,是不是還賴在江寧城裏,不想離開此地?”
趙佶忽然改變了話題,臉上寒色再現。
“這個……臣也不是特別清楚。道君皇帝既然下了詔書,他們夫婦二人,遲早也要離開江寧府。”
曹勳趕緊迴道,皇家的事情,自己還是少摻合進去為妙。
“朝廷養這些人又有何用!一個個除了吃喝玩樂,百無一用。汴河之上的醜態,已經讓朝廷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讓朕更是丟盡了臉麵。商女不知亡國恨,朝廷厚祿養著他們,倒不如把這銀子拿去給王鬆抗……”
趙佶的話戛然而止。一不小心,他又扯到了王鬆身上。
曹勳也是暗暗搖頭,說起來,和這些混吃等死、麻木不仁的皇親國戚比起來,王鬆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王鬆還知道在這國破家亡的時候,殺金賊,砍了完顏宗輔、完顏闍母的腦袋,替道君皇帝出口氣。
要知道,私下裏沒人的時候,皇帝可是興奮不已,扼腕長歎的。
而這些家夥又在做些什麽?
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花天酒地、驕奢淫逸。朝廷養這些人,與國與家何望,倒不如把銀子拿去給王鬆。
如今謫貶的詔書下達,隻是到廣州城去閑居,這些人就一個個的死皮賴臉,痛哭流泣,實在是丟盡了皇家的臉麵。
“下一道聖旨,讓殿前司的人前去,命令他們三日之內必須離開,否則就把他們貶到雷州。”
一番脾氣發過之後,趙佶的臉上泛起一陣紅潮。使勁喝了幾口茶,這才平靜了下來。
注意到皇帝的背後因為天熱已經濕透,曹勳不由的暗暗心驚。皇帝身體不適,難道是另有乾坤?
皇帝的心思,是越來越難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