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陝西,永興軍路,邊塞重鎮清澗城。
“祖宗在上,朝廷割棄兩河之地,百姓民不聊生,水深火熱。不肖子孫世輔欲四方遊曆,聯絡兩河義士,共抗金人。願祖宗保佑,世輔必建功立業,殺敵報國,不負祖宗重望!”
要恢複北地,靠這南遷的大宋朝廷,無異於癡人說夢,與虎謀皮。
李世輔在靈位前磕了頭,站起身來,輕輕打開房門,向外偷偷觀望。
院中一片寂靜。他躡手躡腳來到後院,早已在此等候的年輕白皙漢子,馬上迎了上來。
“衙內,準備好了,可以走了。”
“小心點,別讓我爹覺察!”
二人牽著馬匹,偷偷從後門溜出,跨上戰馬,一路向東而去。
書房內,接到下人的稟報,李永奇放下了手中的書本,搖了搖頭,站起身來。
“我李家自唐以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承襲國恩。如今兩河之地,已經割讓於給金人,實在讓人不安啊!”
旁邊的忠仆上來,輕聲道:“員外,朝廷南渡,割舍兩河,中國十去有三。衙內古道熱腸,文武雙全,見不得人間疾苦,與其在城中悶悶不樂,倒不如出去闖蕩一番。”
李永奇點點頭,輕聲道:“老夫知道他閑不住,想要殺建功立業,所以才故意放他前去。望他二人一路平安,多殺番賊吧。”
兒子自視甚高,為人果勇,夢想著金戈鐵馬,征戰天下。就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闖蕩一番,看能不能增長些見識。
下人感慨道:“自王鬆在府州大破番賊後,陝西的各路子弟可都是熱了心腸。王鬆雖然仙去,這西北之地投軍的人數可是不少。衙內是想效仿王鬆,殺敵報國,成就一段傳奇。”
李永齊歎道:“王鬆一介寒士,起於草莽,心懷忠義,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上達天聽。武堪比項羽,文勝過曹子建,真可以說是我大宋的一個奇跡。隻可惜天妒英才,要不然,大宋也不能如此被女真人蹂躪,以至於百姓饑寒交迫,生靈塗炭!”
李永齊搖了搖頭。想起朝廷南遷,莫名心裏一寒。難道說,這兩河之地,還有那河外三州,朝廷就真的不要了?
君王保土安民守社稷,如何這大宋的官家,也開始求田問舍,趨利避害起來了?
這還是君王所為嗎?
清澗城屢遭戰火蹂躪,早已是斷垣殘壁,城牆處處殘破。李世輔二人自破牆而出,打馬前行,順著吐延水東岸一路狂奔,直到遠遠把清澗城拋在腦後,這才停了下來。
“張琦,咱們悄悄離開,我爹肯定會傷心,我這心裏很是不安。”
看了看東邊天地的一輪朝陽,李世輔眼神中莫名有一絲哀傷。
靖康元年,金人犯鄜延路,李世輔和張琦二人出外巡察。女真人夜宿山穴,李世輔攀著繩索,爬入山穴中,殺了兩人,割下首級,得了兩匹好馬,然後斬斷了其他戰馬的馬蹄。
他二人打馬離開,女真人暴跳如雷,因為馬匹受傷,隻能眼睜睜看著二人揚長而去。
這也算是二人如風的少年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衙內,實話告訴你。”
張琦抹了一把額上的汗水,看著滾滾南去的黃河,沉聲道:“員外一直呆在書房裏,並沒有出去。他讓我跟著你,就是怕你有個閃失。”
李世輔眼圈一紅,馬鞭指著遠處的黃河渡口道:
“張琦,咱們在渡口上船,一路南下。黎城乃是忠義軍的大營,咱們先到那裏,再做打算。”
到了黃河岸邊的渡口,船家趕緊上來,牽馬上船,一路南下,向河中府方向而去。
陝西河東兵禍不斷,黃河兩岸,到處都是拖家攜口南下的難民,低矮的窩棚隨處都是。沿著黃河南下,沿途的屍體隨不時可見,有的就漂在這黃河之中,或順流而下,或滯留在河灣處,讓人觸目驚心,不忍卒視。
“河中之地,左右王都,黃河北來,太華南倚,總水陸之形勝,鬱關河之氣色。想不到竟成了這般景象。番子真是可恨、可殺!”
看到李世輔坐在船頭,一臉憤憤不平的樣子,正在奮力撐船的船夫苦笑著,勸起了這位衙內。
“小官人,誰說不是。自從這番子南下,禍害陝西、兩河之地,百姓們這日子就更苦了。”
船老大歎道:“若不是王相公,這兩河之地還不知是個什麽樣子!現在王相公去了河北,這河東的強人們就又開始害起人來了。”
李世輔心頭一震,不由得站了起來,大聲道:“船老大,你是說王相公沒死?”
船老大黑黝黝的上身全都是汗水。他拿起肩頭的破布,擦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汗珠,嘿嘿笑道:“小官人,看來你是不常出門,還不知這件事情。王相公自然沒有死,他去了河北,占了大名府,繼續招兵買馬,殺番賊。不信你問船上的各位。”
一個生意人打扮的胖子,滿臉都是汗水,大聲說道:“小官人,船老大說的沒錯,王相公確實沒有死。小人剛販了一批糧食去太原城和解州,守城的衛士親口告訴小人,王相公在河北抗敵,陣勢弄得挺大,還殺了個什麽番子的三太子,可不得了!”
李世輔和張琦對望了一眼,眼神之中都是起了興奮之色。
這位李世輔,乃是曆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將,後改名李顯忠,而為世人所知,青史留名。
“李顯忠生而神奇,立功異域,父子破家殉國,誌複中原,中罹讒構,屢遭廢黜,傷哉!”
這便是史書對他的評價。
宋高宗趙構初年,武藝高強的李顯忠因延安府失守,被迫仕金。後挾持金兵將領完顏撒離喝,欲南下投宋,事敗之後,全家老幼不幸遇害,故又投於西夏,借兵攻金。
紹興九年(1140年),李顯忠大破西夏鐵鷂子軍,迴歸南宋,後數次抵禦金軍入侵。隆興元年(1163年),隆興北伐,李顯忠與邵宏淵等出師攻取靈壁、虹二縣及宿州等地。但因二人失和,邵宏淵部逡巡不進,李顯忠最終大敗於符離,使北伐失敗。後鬱鬱而終。
李顯忠之父李永奇也是忠義誌士,屢次勸兒子南下歸宋,隻可惜事敗以後,全家殉難。
時移世易,延安府守將換成了劉光世,李顯忠一家也去了清澗城,人生軌跡發生了偏移。
張琦興奮不已,低聲道:“小官人,原來出來隻是碰碰運氣,如今卻曉得王相公在河北,咱們便去大名府就是。”
李世輔點點頭道:“此番前去,定要追隨王相公,恢複失地,痛殺番賊,作出一番事業,否則絕不返鄉!”
少年人的心中,隻有遠方。也正是因為胸懷大誌,人生才多了幾分亮色。
二人在河東縣登岸,一路打馬前行,遠遠望見解州城,北城外喊殺聲震天,無數頭裹紅巾的漢子正在攻城。
二人都是一驚,紛紛勒住戰馬,向
前看去。
“衙內,好像是番子的騎兵!”
順著張琦所指,城南煙塵滾滾,無數的女真鐵騎正在向南城攻去。看來金人是想趁著北城外混戰的機會,分散守軍的注意力,一鼓作氣攻下南城。
“弟兄們,咱們的援軍到了。弟兄們跟我一起,殺……”
城牆下,頭纏紅巾的匪首武淵大聲喊著,召集部下士卒攻城。話音未落,“噗”的一聲,一支羽箭正中他的麵門。鮮血迸濺,武淵從馬上直直栽了下去。
李世輔目瞪口呆,向前看去,隻見煙塵騰騰,幾名騎士縱馬而出,他們拉弓發箭,紛紛向攻城的土匪們射去。當先一名年輕騎士箭無虛發,很快就有五六名土匪栽下馬來。
“張琦,這人看著熟悉,好像是熙和軍的劉錡。”
西軍這些軍官,大多都是世家,眾人經常一起作戰,彼此熟悉。
張琦咂舌道:“劉錡怎麽會到了這裏,他不應該在他兄長的軍中嗎?”
“既然是劉信叔,咱們可不能袖手旁觀!”
李世輔摘下弓箭,縱馬而出,和張琦一起向前,大聲喊道:“劉兄,別來無恙。你我兄弟一同殺賊,你看可好?”
眼看悍匪們紛紛向前而來,李世輔和張琦羽箭齊發,隨即摘下馬上的長槍,縱馬向幾個匪首而去。
猝不及防之下,兩個匪首被羽箭射中,從馬上直直掉下。其餘的氣勢洶洶,揮舞著刀槍,打馬直奔迎麵而來的李世輔兩人。
劉錡看的仔細,血脈噴張,打馬奔了上去,哈哈大笑道:“李兄弟,殺賊豈能少了我劉九!”
劉錡主仆幾人,和李世輔二人混在一起,幾人並肩作戰,和對方的匪首們廝殺起來。
“劉兄,想不到你在這裏。今日我二人就是戰死了,有你劉九兄陪在身邊,我們也值了。”
劉錡哈哈大笑道:“好,今日能和你兄弟二人做些痛快事,也是死得其所。”
他負氣離開,一路東行,到了黃河邊,才知道王鬆未死,恰好女真人收編的紅巾軍圍攻解州,他控製不住,便上前相助。
“劉兄,看來你也知道王相公未死,不然你也不會到這河東來!”
“哥哥我也是偶然得知。兄弟,王相公在河北設聚賢館,招攬賢才,咱們一起去投他,你看如何?”
“一切都聽哥哥的,咱們先殺退了這些匪徒再說!”
眾人劈殺匪徒無數,眼見匪徒越來越多,都不由得暗自焦躁。不會還沒有見到王鬆,自己先見了閻王吧。
“嗖!嗖!”
羽箭馳飛,幾人身邊的匪徒們一個個掉下馬來。無數冒煙的鐵疙瘩扔了過來,大堆的匪徒被籠罩在了煙霧裏麵。
北城外原野上,密密麻麻的紅巾軍士卒,看到上百名匪首死傷慘重、血肉模糊,一個個目瞪口呆,手裏拿著刀槍,站在原地,卻是不知所措。
“降者不殺!”
劉錡和李世輔向前看去,無數奔騰而來的宋軍鐵甲騎士,已經把城外的土匪們全部淹沒。
一個身披鐵甲、麵容清瘦的三旬漢子,在一隊騎士的簇擁下,打馬緩緩而來,到了幾人麵前停住。
“幾位兄弟好手段。王相公正在河北招兵買馬,抗擊金賊,諸位一起去投忠義軍如何?”
幾人都是大喜,一起抱拳道:“多謝將軍。”
“祖宗在上,朝廷割棄兩河之地,百姓民不聊生,水深火熱。不肖子孫世輔欲四方遊曆,聯絡兩河義士,共抗金人。願祖宗保佑,世輔必建功立業,殺敵報國,不負祖宗重望!”
要恢複北地,靠這南遷的大宋朝廷,無異於癡人說夢,與虎謀皮。
李世輔在靈位前磕了頭,站起身來,輕輕打開房門,向外偷偷觀望。
院中一片寂靜。他躡手躡腳來到後院,早已在此等候的年輕白皙漢子,馬上迎了上來。
“衙內,準備好了,可以走了。”
“小心點,別讓我爹覺察!”
二人牽著馬匹,偷偷從後門溜出,跨上戰馬,一路向東而去。
書房內,接到下人的稟報,李永奇放下了手中的書本,搖了搖頭,站起身來。
“我李家自唐以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承襲國恩。如今兩河之地,已經割讓於給金人,實在讓人不安啊!”
旁邊的忠仆上來,輕聲道:“員外,朝廷南渡,割舍兩河,中國十去有三。衙內古道熱腸,文武雙全,見不得人間疾苦,與其在城中悶悶不樂,倒不如出去闖蕩一番。”
李永奇點點頭,輕聲道:“老夫知道他閑不住,想要殺建功立業,所以才故意放他前去。望他二人一路平安,多殺番賊吧。”
兒子自視甚高,為人果勇,夢想著金戈鐵馬,征戰天下。就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闖蕩一番,看能不能增長些見識。
下人感慨道:“自王鬆在府州大破番賊後,陝西的各路子弟可都是熱了心腸。王鬆雖然仙去,這西北之地投軍的人數可是不少。衙內是想效仿王鬆,殺敵報國,成就一段傳奇。”
李永齊歎道:“王鬆一介寒士,起於草莽,心懷忠義,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上達天聽。武堪比項羽,文勝過曹子建,真可以說是我大宋的一個奇跡。隻可惜天妒英才,要不然,大宋也不能如此被女真人蹂躪,以至於百姓饑寒交迫,生靈塗炭!”
李永齊搖了搖頭。想起朝廷南遷,莫名心裏一寒。難道說,這兩河之地,還有那河外三州,朝廷就真的不要了?
君王保土安民守社稷,如何這大宋的官家,也開始求田問舍,趨利避害起來了?
這還是君王所為嗎?
清澗城屢遭戰火蹂躪,早已是斷垣殘壁,城牆處處殘破。李世輔二人自破牆而出,打馬前行,順著吐延水東岸一路狂奔,直到遠遠把清澗城拋在腦後,這才停了下來。
“張琦,咱們悄悄離開,我爹肯定會傷心,我這心裏很是不安。”
看了看東邊天地的一輪朝陽,李世輔眼神中莫名有一絲哀傷。
靖康元年,金人犯鄜延路,李世輔和張琦二人出外巡察。女真人夜宿山穴,李世輔攀著繩索,爬入山穴中,殺了兩人,割下首級,得了兩匹好馬,然後斬斷了其他戰馬的馬蹄。
他二人打馬離開,女真人暴跳如雷,因為馬匹受傷,隻能眼睜睜看著二人揚長而去。
這也算是二人如風的少年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衙內,實話告訴你。”
張琦抹了一把額上的汗水,看著滾滾南去的黃河,沉聲道:“員外一直呆在書房裏,並沒有出去。他讓我跟著你,就是怕你有個閃失。”
李世輔眼圈一紅,馬鞭指著遠處的黃河渡口道:
“張琦,咱們在渡口上船,一路南下。黎城乃是忠義軍的大營,咱們先到那裏,再做打算。”
到了黃河岸邊的渡口,船家趕緊上來,牽馬上船,一路南下,向河中府方向而去。
陝西河東兵禍不斷,黃河兩岸,到處都是拖家攜口南下的難民,低矮的窩棚隨處都是。沿著黃河南下,沿途的屍體隨不時可見,有的就漂在這黃河之中,或順流而下,或滯留在河灣處,讓人觸目驚心,不忍卒視。
“河中之地,左右王都,黃河北來,太華南倚,總水陸之形勝,鬱關河之氣色。想不到竟成了這般景象。番子真是可恨、可殺!”
看到李世輔坐在船頭,一臉憤憤不平的樣子,正在奮力撐船的船夫苦笑著,勸起了這位衙內。
“小官人,誰說不是。自從這番子南下,禍害陝西、兩河之地,百姓們這日子就更苦了。”
船老大歎道:“若不是王相公,這兩河之地還不知是個什麽樣子!現在王相公去了河北,這河東的強人們就又開始害起人來了。”
李世輔心頭一震,不由得站了起來,大聲道:“船老大,你是說王相公沒死?”
船老大黑黝黝的上身全都是汗水。他拿起肩頭的破布,擦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汗珠,嘿嘿笑道:“小官人,看來你是不常出門,還不知這件事情。王相公自然沒有死,他去了河北,占了大名府,繼續招兵買馬,殺番賊。不信你問船上的各位。”
一個生意人打扮的胖子,滿臉都是汗水,大聲說道:“小官人,船老大說的沒錯,王相公確實沒有死。小人剛販了一批糧食去太原城和解州,守城的衛士親口告訴小人,王相公在河北抗敵,陣勢弄得挺大,還殺了個什麽番子的三太子,可不得了!”
李世輔和張琦對望了一眼,眼神之中都是起了興奮之色。
這位李世輔,乃是曆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將,後改名李顯忠,而為世人所知,青史留名。
“李顯忠生而神奇,立功異域,父子破家殉國,誌複中原,中罹讒構,屢遭廢黜,傷哉!”
這便是史書對他的評價。
宋高宗趙構初年,武藝高強的李顯忠因延安府失守,被迫仕金。後挾持金兵將領完顏撒離喝,欲南下投宋,事敗之後,全家老幼不幸遇害,故又投於西夏,借兵攻金。
紹興九年(1140年),李顯忠大破西夏鐵鷂子軍,迴歸南宋,後數次抵禦金軍入侵。隆興元年(1163年),隆興北伐,李顯忠與邵宏淵等出師攻取靈壁、虹二縣及宿州等地。但因二人失和,邵宏淵部逡巡不進,李顯忠最終大敗於符離,使北伐失敗。後鬱鬱而終。
李顯忠之父李永奇也是忠義誌士,屢次勸兒子南下歸宋,隻可惜事敗以後,全家殉難。
時移世易,延安府守將換成了劉光世,李顯忠一家也去了清澗城,人生軌跡發生了偏移。
張琦興奮不已,低聲道:“小官人,原來出來隻是碰碰運氣,如今卻曉得王相公在河北,咱們便去大名府就是。”
李世輔點點頭道:“此番前去,定要追隨王相公,恢複失地,痛殺番賊,作出一番事業,否則絕不返鄉!”
少年人的心中,隻有遠方。也正是因為胸懷大誌,人生才多了幾分亮色。
二人在河東縣登岸,一路打馬前行,遠遠望見解州城,北城外喊殺聲震天,無數頭裹紅巾的漢子正在攻城。
二人都是一驚,紛紛勒住戰馬,向
前看去。
“衙內,好像是番子的騎兵!”
順著張琦所指,城南煙塵滾滾,無數的女真鐵騎正在向南城攻去。看來金人是想趁著北城外混戰的機會,分散守軍的注意力,一鼓作氣攻下南城。
“弟兄們,咱們的援軍到了。弟兄們跟我一起,殺……”
城牆下,頭纏紅巾的匪首武淵大聲喊著,召集部下士卒攻城。話音未落,“噗”的一聲,一支羽箭正中他的麵門。鮮血迸濺,武淵從馬上直直栽了下去。
李世輔目瞪口呆,向前看去,隻見煙塵騰騰,幾名騎士縱馬而出,他們拉弓發箭,紛紛向攻城的土匪們射去。當先一名年輕騎士箭無虛發,很快就有五六名土匪栽下馬來。
“張琦,這人看著熟悉,好像是熙和軍的劉錡。”
西軍這些軍官,大多都是世家,眾人經常一起作戰,彼此熟悉。
張琦咂舌道:“劉錡怎麽會到了這裏,他不應該在他兄長的軍中嗎?”
“既然是劉信叔,咱們可不能袖手旁觀!”
李世輔摘下弓箭,縱馬而出,和張琦一起向前,大聲喊道:“劉兄,別來無恙。你我兄弟一同殺賊,你看可好?”
眼看悍匪們紛紛向前而來,李世輔和張琦羽箭齊發,隨即摘下馬上的長槍,縱馬向幾個匪首而去。
猝不及防之下,兩個匪首被羽箭射中,從馬上直直掉下。其餘的氣勢洶洶,揮舞著刀槍,打馬直奔迎麵而來的李世輔兩人。
劉錡看的仔細,血脈噴張,打馬奔了上去,哈哈大笑道:“李兄弟,殺賊豈能少了我劉九!”
劉錡主仆幾人,和李世輔二人混在一起,幾人並肩作戰,和對方的匪首們廝殺起來。
“劉兄,想不到你在這裏。今日我二人就是戰死了,有你劉九兄陪在身邊,我們也值了。”
劉錡哈哈大笑道:“好,今日能和你兄弟二人做些痛快事,也是死得其所。”
他負氣離開,一路東行,到了黃河邊,才知道王鬆未死,恰好女真人收編的紅巾軍圍攻解州,他控製不住,便上前相助。
“劉兄,看來你也知道王相公未死,不然你也不會到這河東來!”
“哥哥我也是偶然得知。兄弟,王相公在河北設聚賢館,招攬賢才,咱們一起去投他,你看如何?”
“一切都聽哥哥的,咱們先殺退了這些匪徒再說!”
眾人劈殺匪徒無數,眼見匪徒越來越多,都不由得暗自焦躁。不會還沒有見到王鬆,自己先見了閻王吧。
“嗖!嗖!”
羽箭馳飛,幾人身邊的匪徒們一個個掉下馬來。無數冒煙的鐵疙瘩扔了過來,大堆的匪徒被籠罩在了煙霧裏麵。
北城外原野上,密密麻麻的紅巾軍士卒,看到上百名匪首死傷慘重、血肉模糊,一個個目瞪口呆,手裏拿著刀槍,站在原地,卻是不知所措。
“降者不殺!”
劉錡和李世輔向前看去,無數奔騰而來的宋軍鐵甲騎士,已經把城外的土匪們全部淹沒。
一個身披鐵甲、麵容清瘦的三旬漢子,在一隊騎士的簇擁下,打馬緩緩而來,到了幾人麵前停住。
“幾位兄弟好手段。王相公正在河北招兵買馬,抗擊金賊,諸位一起去投忠義軍如何?”
幾人都是大喜,一起抱拳道:“多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