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永濟渠河邊,滾滾的河水北去。王鬆穿著一身長衫,負手而立,任憑河風吹動著衣服下擺。極目遠眺,天地寥廓,四顧茫然,河麵上空空蕩蕩,隻有河水,無情北去。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莫名地,王鬆腦海裏忽然冒出蘇軾的這幾句賦詞來。
隻不過,人生如朝露,年華易老,肉眼凡胎,誰又能羽化而登仙?
“相公,嶽飛來了。”
王鬆把視線從遠方收迴,轉過身來,一人已經在他麵前五六步處站定。
嶽飛頭戴垂腳襆頭,他腳上一雙芒鞋,身著一件粗布長袍,和王鬆身上衣服的質地、樣式幾乎一模一樣。返璞歸真,和他在戰場上鐵甲威猛的形象判若兩人。
看到王鬆走過來,額頭上一道醒目的疤痕,嶽飛一揖到地,哽咽道:“相公,別來無恙,小人有禮了。”
王鬆上前幾步,扶起嶽飛的雙臂,點點頭,沉聲道:“鵬舉兄,你我自家兄弟,不必過於謙讓。”
嶽飛心中愧疚,抬起頭來,感情發自肺腑:
“相公,多日不見,小人甚是想念相公。當日驚聞相公噩耗,小人痛不欲生。幸虧天日昭昭,相公有驚無險,安然歸來,我大宋有救了!”
王鬆點點頭道:“嶽兄之情,王鬆銘感五內。這一直以來,嶽兄還好吧?”
嶽飛搖了搖頭,苦笑道:“嶽飛這等武夫,也就是相公和宗老公相看得起。自去歲冬日以來,時局變幻,嶽飛惶恐不已,不知如何應對。朝廷舍棄兩河之地,嶽飛本來惴惴不安,今日看到相公,小人終於可以放心了。”
王鬆心中失望,嶽飛還是嶽飛,左一個“忠君”,右一個“朝廷”,太在乎自己的名節,而循規蹈矩,誤了千秋大業。
“嶽兄若是願意留下,這河北忠義軍統軍一職,在下還是虛位以待。”
盡管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嶽飛之悲,全在於一個“忠”字,王鬆還是想盡力挽留這位中華的民族之雄。隻因他死的太慘、太悲,中華欠他的太多。
嶽飛沉吟了一下,肅拜道:“河北有相公足矣。父子有親,君臣有義。身為臣子,理應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朝廷諭旨已下,嶽飛隻能南下。相公待嶽飛有天高地厚之恩,然人臣之禮尚在,還望相公恕罪。”
王鬆搖搖頭,但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勸道:“在來大名府之前,我已經寫信給了張憲、牛皋等人。河東的忠義軍兄弟都是答應留在太原城守城。”
“反而是這河北忠義軍,你嶽統製的幾個兄弟,徐慶、王貴、陳廣等人,無一人肯留下。我對他們幾人有恩不說,朝中的大頭巾一動,你的兄弟馬上心緒不寧,左右搖擺,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王貴諸人,實在讓我心中有些失望。”
嶽飛臉色通紅,抱拳道:“相公,山村野夫,粗鄙不堪,小人代他們幾人,向你賠罪了。”
王鬆擺擺手道:“良禽擇木而棲,我王鬆還沒有那麽小氣。嶽兄弟,你這樣離去,對大宋朝廷夠忠,對官家夠忠,對百姓卻是不義,對金人更是大義。百姓南顧流涕,苦不堪言,金人舉杯相慶,你真的願意嗎?”
你嶽武穆為了朝廷可以披肝瀝膽、鞠躬盡瘁、死而
後已,趙構卻依然可以心安理得過河拆橋、痛下殺手,自毀萬裏長城。一心為國為民,卻落個冤死的結局,猶喊“天日昭昭”!
“天”又何在?
代表“天”的趙佶、趙構們依然是飛鷹走狗、花天酒地、驕奢淫逸。趙宋皇室的後人依然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誰還記得這些出生入死、蒙受冤屈的英雄。
“相公,且聽小人一言。”
嶽飛神情堅毅,肅拜道:“若是相公沒來河北,嶽飛或許會留在大名府,抗擊金人。今日一見相公,嶽飛就都放心了。”
“嶽兄,可知何為“義”字?”
王鬆依舊是鍥而不舍。他想留住麵前的漢子,隻因他心裏還有一份對百姓,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
聽到王鬆的話,嶽飛心頭一陣茫然。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而這義到底為何物,誰又能說得清楚。
“視死如歸,蹈義而死。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仁、為道而死,死而無憾。”
王鬆沉聲道:“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寶也。今用義為政於國家,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為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
王鬆引用的是墨子對“義”的一段解釋。墨家將“義”視為治國良器,其精髓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對“義”的重視自不待言。
嶽飛臉色陰晴不定,一時說不出話來。
“嶽兄弟,儒家舍生取義,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貴法而不貴義,道家絕仁棄義。信陵君竊符救趙,候贏而自刎;伯夷、叔齊以武王以暴易暴、不仁不義為恥,義不食周粟而死;趙氏孤兒,義士程嬰自殺而亡;仁人誌士,隻為心中之“義”而死,而非愚忠於一人一族,此謂之“士”也。”
看到嶽飛離開的背影,王鬆心頭一陣惆悵。
嶽飛,還是曆史上的那個嶽武穆,剛直不屈,堅硬倔強,軍事上無敵,政治上幼稚,太拘泥於禮法約束。
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若是愚忠於腐朽不堪,棄土拋民,毫無節操的趙宋皇室,隻求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封妻蔭子,那與秦檜、張俊之流何異?即便潔身自好,又如何麵對苦難深重的兩河百姓?
更不用說,蒙元猖獗,滿清暴虐,文化斷層,漢人屍積如山,白骨森森,這一切,又是誰來買單?
狂風四起,天地驟然變色,滿天的烏雲壓頂,眼看著一場暴風雨就要到來。
走到了城門處,嶽飛迴頭望去,隻見王鬆依然站在運河邊,身影消瘦而又孤單。
嶽飛搖搖頭,心中悲愴。
身為大宋臣子,他自當盡做臣子的本分。朝廷如何不公,做臣子的又豈能背離於朝廷。相公,一路珍重吧。
清晨,黃河河麵上泛起陣陣霧氣,大名府西城牆的魏縣門打開,一隊隊的宋軍魚貫出了城門,家眷跟在後麵,很快在黃河岸邊集結。
無數的百姓從城門裏麵湧了出來,很快就追上了宋軍的隊伍。領頭的幾個百姓“撲通”就跪
在了地上,有漢子上前拽住嶽飛等人的馬匹,開始磕起頭來。
“將軍,自官軍進城以後,我等小老兒省吃儉用,把多餘出來的糧食,都捐贈給了官軍,實施望爾等能阻擋住金人,大名府的百姓得以免遭塗炭。如今官軍離我等而去,金人如果進城,我們這些百姓還有活頭嗎?我等願意追隨將軍南去,還請將軍予以收留。”
自從嶽飛帶兵駐守大名府以來,士卒軍規極嚴,極少擾民,真可以稱得上是仁義有加,秋毫無犯。宋兵南下,大名府人心惶惶,百姓自然是不忍這些宋兵離別了。
嶽飛下馬,自懷中掏出朝廷議和的諭書,對百姓們說道:“各位鄉親,嶽某也是不想離去。無奈朝廷下了聖旨,讓在下等人撤兵向南。在下若是違抗了朝廷的軍令,恐怕會遭到朝廷的申斥。在下也是沒有辦法啊。”
他耐心勸道:“各位鄉親,本官離開後,王相公的部下會進城接替我等。大家夥兒放心,有王相公在,大家就絕不會再受到番子的迫害。”
百姓一陣驚詫,王鬆在河北待的日子短,大名府的百姓對他,遠不如對嶽飛部這麽熟悉。
有人心中憤慨,忿然大喊了起來。
“找什麽鳥理由,還不是和沒種的狗皇帝一樣,自己逃往南邊了!”
“就是,原以為你殺了不少番子,愛民如子,如今看來,也是個窩囊廢。滾迴你的南邊去吧!”
“誰在那裏噴糞,老子先砍了狗日的腦袋!”
王貴勃然大怒,上前指著人群,大聲說道。
“你狗日的隻會窩裏橫,你倒是砍一個試試!有種你去殺番子啊!”
“別人在城外殺敵,你們躲在城裏,你們又算什麽東西?”
人群之中,幾個愣頭青渾然不怕,紛紛怒目而視,想要擠上來和王貴理論,卻被眾人苦苦難住。
“若在胡言亂語,休怪老子的刀不認人!”
王貴和身旁的衛士一起拔出刀來,就要上前。
嶽飛一股戾氣全發泄了出來,他勃然大怒道:“王貴,閉上你的鳥嘴!若再出言不遜,馬上給我滾迴湯陰老家去!”
“趨利避義,朝秦暮楚,王相公果然說的沒錯。把你們在湯陰縣街頭學的那一套趕緊扔掉,否則吃虧的是你們自己!”
陳廣、王貴,包括徐慶,人人都是臉色通紅,各自低頭不語,悻悻上了船隻。
一艘艘船隻緩緩撐開,宋軍在岸邊站成一排,阻止百姓上前。百姓見官軍離去,都是放聲大哭,揮手目送嶽飛等人的船隻,向南迤邐而去。
嶽飛頻頻揮手,心頭茫然。
儒家舍生取義,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貴法而不貴義,道家絕仁棄義。他這舍百姓而去,不就是不仁不義了嗎?
看著城牆上槍杆一樣筆直的衛士們,“王”字的忠義軍大旗隨風飄舞,他心頭總算好受了些。有了王鬆的忠義軍在,金人又有何懼,百姓也無憂矣。
大名府北門三座城門緩緩打開,忠義軍整齊劃一,騎兵、炮兵、長槍兵、弓箭手、刀盾手,魚貫從各城門而入。
千軍萬馬簇擁之下,王鬆打馬向前,感慨萬千。大名府高大巍峨的城牆、宏偉的城樓、城牆上萬千追逐的目光,以及城門口跪地迎接的一眾官員,他心裏生出無限豪情,仿佛天下盡在手中。
永濟渠河邊,滾滾的河水北去。王鬆穿著一身長衫,負手而立,任憑河風吹動著衣服下擺。極目遠眺,天地寥廓,四顧茫然,河麵上空空蕩蕩,隻有河水,無情北去。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莫名地,王鬆腦海裏忽然冒出蘇軾的這幾句賦詞來。
隻不過,人生如朝露,年華易老,肉眼凡胎,誰又能羽化而登仙?
“相公,嶽飛來了。”
王鬆把視線從遠方收迴,轉過身來,一人已經在他麵前五六步處站定。
嶽飛頭戴垂腳襆頭,他腳上一雙芒鞋,身著一件粗布長袍,和王鬆身上衣服的質地、樣式幾乎一模一樣。返璞歸真,和他在戰場上鐵甲威猛的形象判若兩人。
看到王鬆走過來,額頭上一道醒目的疤痕,嶽飛一揖到地,哽咽道:“相公,別來無恙,小人有禮了。”
王鬆上前幾步,扶起嶽飛的雙臂,點點頭,沉聲道:“鵬舉兄,你我自家兄弟,不必過於謙讓。”
嶽飛心中愧疚,抬起頭來,感情發自肺腑:
“相公,多日不見,小人甚是想念相公。當日驚聞相公噩耗,小人痛不欲生。幸虧天日昭昭,相公有驚無險,安然歸來,我大宋有救了!”
王鬆點點頭道:“嶽兄之情,王鬆銘感五內。這一直以來,嶽兄還好吧?”
嶽飛搖了搖頭,苦笑道:“嶽飛這等武夫,也就是相公和宗老公相看得起。自去歲冬日以來,時局變幻,嶽飛惶恐不已,不知如何應對。朝廷舍棄兩河之地,嶽飛本來惴惴不安,今日看到相公,小人終於可以放心了。”
王鬆心中失望,嶽飛還是嶽飛,左一個“忠君”,右一個“朝廷”,太在乎自己的名節,而循規蹈矩,誤了千秋大業。
“嶽兄若是願意留下,這河北忠義軍統軍一職,在下還是虛位以待。”
盡管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嶽飛之悲,全在於一個“忠”字,王鬆還是想盡力挽留這位中華的民族之雄。隻因他死的太慘、太悲,中華欠他的太多。
嶽飛沉吟了一下,肅拜道:“河北有相公足矣。父子有親,君臣有義。身為臣子,理應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朝廷諭旨已下,嶽飛隻能南下。相公待嶽飛有天高地厚之恩,然人臣之禮尚在,還望相公恕罪。”
王鬆搖搖頭,但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勸道:“在來大名府之前,我已經寫信給了張憲、牛皋等人。河東的忠義軍兄弟都是答應留在太原城守城。”
“反而是這河北忠義軍,你嶽統製的幾個兄弟,徐慶、王貴、陳廣等人,無一人肯留下。我對他們幾人有恩不說,朝中的大頭巾一動,你的兄弟馬上心緒不寧,左右搖擺,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王貴諸人,實在讓我心中有些失望。”
嶽飛臉色通紅,抱拳道:“相公,山村野夫,粗鄙不堪,小人代他們幾人,向你賠罪了。”
王鬆擺擺手道:“良禽擇木而棲,我王鬆還沒有那麽小氣。嶽兄弟,你這樣離去,對大宋朝廷夠忠,對官家夠忠,對百姓卻是不義,對金人更是大義。百姓南顧流涕,苦不堪言,金人舉杯相慶,你真的願意嗎?”
你嶽武穆為了朝廷可以披肝瀝膽、鞠躬盡瘁、死而
後已,趙構卻依然可以心安理得過河拆橋、痛下殺手,自毀萬裏長城。一心為國為民,卻落個冤死的結局,猶喊“天日昭昭”!
“天”又何在?
代表“天”的趙佶、趙構們依然是飛鷹走狗、花天酒地、驕奢淫逸。趙宋皇室的後人依然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誰還記得這些出生入死、蒙受冤屈的英雄。
“相公,且聽小人一言。”
嶽飛神情堅毅,肅拜道:“若是相公沒來河北,嶽飛或許會留在大名府,抗擊金人。今日一見相公,嶽飛就都放心了。”
“嶽兄,可知何為“義”字?”
王鬆依舊是鍥而不舍。他想留住麵前的漢子,隻因他心裏還有一份對百姓,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
聽到王鬆的話,嶽飛心頭一陣茫然。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而這義到底為何物,誰又能說得清楚。
“視死如歸,蹈義而死。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仁、為道而死,死而無憾。”
王鬆沉聲道:“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寶也。今用義為政於國家,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為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
王鬆引用的是墨子對“義”的一段解釋。墨家將“義”視為治國良器,其精髓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對“義”的重視自不待言。
嶽飛臉色陰晴不定,一時說不出話來。
“嶽兄弟,儒家舍生取義,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貴法而不貴義,道家絕仁棄義。信陵君竊符救趙,候贏而自刎;伯夷、叔齊以武王以暴易暴、不仁不義為恥,義不食周粟而死;趙氏孤兒,義士程嬰自殺而亡;仁人誌士,隻為心中之“義”而死,而非愚忠於一人一族,此謂之“士”也。”
看到嶽飛離開的背影,王鬆心頭一陣惆悵。
嶽飛,還是曆史上的那個嶽武穆,剛直不屈,堅硬倔強,軍事上無敵,政治上幼稚,太拘泥於禮法約束。
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若是愚忠於腐朽不堪,棄土拋民,毫無節操的趙宋皇室,隻求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封妻蔭子,那與秦檜、張俊之流何異?即便潔身自好,又如何麵對苦難深重的兩河百姓?
更不用說,蒙元猖獗,滿清暴虐,文化斷層,漢人屍積如山,白骨森森,這一切,又是誰來買單?
狂風四起,天地驟然變色,滿天的烏雲壓頂,眼看著一場暴風雨就要到來。
走到了城門處,嶽飛迴頭望去,隻見王鬆依然站在運河邊,身影消瘦而又孤單。
嶽飛搖搖頭,心中悲愴。
身為大宋臣子,他自當盡做臣子的本分。朝廷如何不公,做臣子的又豈能背離於朝廷。相公,一路珍重吧。
清晨,黃河河麵上泛起陣陣霧氣,大名府西城牆的魏縣門打開,一隊隊的宋軍魚貫出了城門,家眷跟在後麵,很快在黃河岸邊集結。
無數的百姓從城門裏麵湧了出來,很快就追上了宋軍的隊伍。領頭的幾個百姓“撲通”就跪
在了地上,有漢子上前拽住嶽飛等人的馬匹,開始磕起頭來。
“將軍,自官軍進城以後,我等小老兒省吃儉用,把多餘出來的糧食,都捐贈給了官軍,實施望爾等能阻擋住金人,大名府的百姓得以免遭塗炭。如今官軍離我等而去,金人如果進城,我們這些百姓還有活頭嗎?我等願意追隨將軍南去,還請將軍予以收留。”
自從嶽飛帶兵駐守大名府以來,士卒軍規極嚴,極少擾民,真可以稱得上是仁義有加,秋毫無犯。宋兵南下,大名府人心惶惶,百姓自然是不忍這些宋兵離別了。
嶽飛下馬,自懷中掏出朝廷議和的諭書,對百姓們說道:“各位鄉親,嶽某也是不想離去。無奈朝廷下了聖旨,讓在下等人撤兵向南。在下若是違抗了朝廷的軍令,恐怕會遭到朝廷的申斥。在下也是沒有辦法啊。”
他耐心勸道:“各位鄉親,本官離開後,王相公的部下會進城接替我等。大家夥兒放心,有王相公在,大家就絕不會再受到番子的迫害。”
百姓一陣驚詫,王鬆在河北待的日子短,大名府的百姓對他,遠不如對嶽飛部這麽熟悉。
有人心中憤慨,忿然大喊了起來。
“找什麽鳥理由,還不是和沒種的狗皇帝一樣,自己逃往南邊了!”
“就是,原以為你殺了不少番子,愛民如子,如今看來,也是個窩囊廢。滾迴你的南邊去吧!”
“誰在那裏噴糞,老子先砍了狗日的腦袋!”
王貴勃然大怒,上前指著人群,大聲說道。
“你狗日的隻會窩裏橫,你倒是砍一個試試!有種你去殺番子啊!”
“別人在城外殺敵,你們躲在城裏,你們又算什麽東西?”
人群之中,幾個愣頭青渾然不怕,紛紛怒目而視,想要擠上來和王貴理論,卻被眾人苦苦難住。
“若在胡言亂語,休怪老子的刀不認人!”
王貴和身旁的衛士一起拔出刀來,就要上前。
嶽飛一股戾氣全發泄了出來,他勃然大怒道:“王貴,閉上你的鳥嘴!若再出言不遜,馬上給我滾迴湯陰老家去!”
“趨利避義,朝秦暮楚,王相公果然說的沒錯。把你們在湯陰縣街頭學的那一套趕緊扔掉,否則吃虧的是你們自己!”
陳廣、王貴,包括徐慶,人人都是臉色通紅,各自低頭不語,悻悻上了船隻。
一艘艘船隻緩緩撐開,宋軍在岸邊站成一排,阻止百姓上前。百姓見官軍離去,都是放聲大哭,揮手目送嶽飛等人的船隻,向南迤邐而去。
嶽飛頻頻揮手,心頭茫然。
儒家舍生取義,墨家死不旋踵,法家貴法而不貴義,道家絕仁棄義。他這舍百姓而去,不就是不仁不義了嗎?
看著城牆上槍杆一樣筆直的衛士們,“王”字的忠義軍大旗隨風飄舞,他心頭總算好受了些。有了王鬆的忠義軍在,金人又有何懼,百姓也無憂矣。
大名府北門三座城門緩緩打開,忠義軍整齊劃一,騎兵、炮兵、長槍兵、弓箭手、刀盾手,魚貫從各城門而入。
千軍萬馬簇擁之下,王鬆打馬向前,感慨萬千。大名府高大巍峨的城牆、宏偉的城樓、城牆上萬千追逐的目光,以及城門口跪地迎接的一眾官員,他心裏生出無限豪情,仿佛天下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