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大雨過後,空氣變得異常清新,天空一碧如洗,正是出外踏青遊玩的好時節。
後花園中,一片蒼翠蔥蘢。東牆邊的幾十株翠竹碧綠挺直,竹葉青青。西、北兩麵靠牆,幾顆蒼勁的鬆樹鬱鬱蔥蔥,大雨過後更是洗的碧綠。而在後園的正中,一個半米高磚牆圍起來,留有青磚路的圓形堡壘,正是後援的精華所在。
姹紫嫣紅,爭奇鬥豔,尤其是花園中間的幾棵桃樹,許多花苞含苞未放,已經綻開的則是粉紅一片,分外嬌豔。
趙多福站在一棵桃樹下,凝視著枝條上的碧綠和一片粉色,觸景傷情,暢然若失。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王鬆,當日東京城一別,物是人非,我心裏總有千般話語,又向何人說與?”
也許一場雨淋之後,滿地都是落紅無數。繁華過後,終歸要落於平淡。
“公主,原來你在這裏,害得我好找。”
流蘇從外麵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張報紙,正是那份?警世鍾?。
“這是剛出的報紙,另外京城裏麵亂糟糟的,太上皇登基以後,城中許多百姓紛紛難逃,也不知是何緣故?”
趙多福接過報紙,走到花園的外麵,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拿起報紙,看了起來。
報紙上倒也沒有什麽別的東西,大多都是號召民眾起來,反抗金人入侵。不過文筆倒是十分生動,把抗金描繪成一場持久戰,更是分成了三個階段,一為防禦階段,二為相持階段,三為反擊階段。
幾篇文章對朝廷的態度倒是不錯,有幾篇還號召民眾在朝廷的領導下,全民抗金。
“流蘇,這報紙的作者必定不是東京人。你看,太上皇已經登基,大哥已經退位,這作者還懵懂未知,可見並非京城中人。有可能是兩河,也有可能是江南。”
趙多福輕輕點了點頭。如今金兵南下,東京城人心惶惶。至於父親重登高位,大哥退位讓賢,她一點也不關心。
“公主,外麵人心惶惶,很多百姓都是離開了京城,攜家南逃。他們是不是得到了什麽消息,否則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百姓南下?”
流蘇的臉上憂心忡忡,顯然是在為兩人當前的處境擔心。
“金賊大兵壓境,銳不可當,京畿周圍都出現了女真騎兵的蹤跡。京東西路、京東東路,兩河之地,金人來去如風,朝廷早已人心浮動。”
趙多福放下了報紙,幽幽歎息一聲,皺起的了眉頭。
“朝廷或許就要南遷,朝中大臣得到了消息,所百姓才紛紛南逃。流蘇,恐怕咱們很快就要離開東京城了。”
“兩河不是還有很多朝廷的官軍嗎?”
流蘇睜大了眼睛,臉上全是詫異之色。
“再說了,王相公雖然不再,可是他手下還有十幾萬大軍,都駐紮在兩河之地,如何會說敗就敗,說南遷就南遷。公主,你不會是危言聳聽吧?”
“危言聳聽?”
趙多福微微笑了一下,麵上的神色堅定。
“我倒願意是危言聳聽,這樣我就不用離開東京城了。迴頭兩河安定下來,我還要去找王鬆的屍骨。見不到他的屍骨,我絕不甘心。”
“公主,即使你見了王相公的屍骨,又能如何?”
流蘇搖頭道:“你已經是有了夫家的人,是有夫之婦。難道你還能守著王相公的靈位,了此殘生?”
流蘇看著自己的主人,心裏麵七上八下,她就怕趙多福一個想不開,來個殉夫,其後果就不堪設想。
“流蘇,你說讓我出嫁是大哥的想法,還是太上皇的主意?”
沉默的半晌,趙多福忽然冒出一句話來。
“我想不是官家的主意。官家即便要嫁你,也不需要如此倉促。”
流蘇思考了一下,走到趙多福身邊,低聲說道:“公主,我想是那些奸臣的主意,是為了打擊王相公在朝中的一切勢力。公主出嫁,王相公的部下無人可以依靠。太上皇有沒有在背後指使,那就不得而知了。”
趙多福點了點頭,流蘇雖然年紀不大,但考慮事情甚為周詳,不輸男子。
逼迫趙桓退位,連耿南仲和趙構這些人都參與了進來。而這些人和王鬆中間都有過節。落井下石,完全可以想到。
現在追查這些,已經毫無意義。王鬆已死,她趙多福也已經嫁人。再去追究其中的是是非非,又有什麽意義啊?
下人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低聲道:
“公主,府外有一男一女求見公主,不知公主是否願意接見他們?”
趙多福和侍女驚訝地對望了一眼,卻不知這時,有誰前來求見。
“你說什麽,王鬆還活著?”
趙多福眼睛流出淚來,蒼白的臉上浮起一絲紅暈,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王鬆現在何處,他身體到底怎樣,有沒有大礙?”
“迴公主,王相公如今身在河北西路磁州。當年府州一場重傷,王相公幾乎命喪黃泉,光恢複就花了半年多時間。如今他身體已經恢複,並無大礙。”
站在趙多福的麵前。李彥仙恭恭敬敬地迴道。
李彥仙身旁,則是一個英氣勃勃的紅衣女子,正是一直跟隨在王鬆身旁的趙若瀾。
“謝天謝地,謝天謝地,王相公還活著!”
流蘇激動地喊了出來,欣喜之色溢於言表,眼淚卻流了出來。
聽到李彥仙的話,趙多福點點頭,隨即坐了下來,眼光卻黯淡下來。
“王相公養傷期間,曾想托人去找公主,誰知卻得到了公主嫁人的消息。”
“公主,你真是何苦!”
李彥仙看了一眼桌上王鬆的靈位,不由得感慨萬千。
“王相公有書信在此,公主一觀便知。”
李彥仙拿出書信來,趙多福顫抖著手,接了過來。
看到紙上熟悉的筆跡,趙多福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信上隻是問候趙多福的近況,然後就說有些事情,希望她盡力相助。
趙多福看完,默默地把信折了起來,放入了懷中。
“王相公了傷,沒有死,為何現在才傳迴話來?”
侍女流蘇在一旁埋怨道:“公主可是傷心了很多日子,連身子都哭壞了,現在還沒有養好。如今物是人非,公主一生的幸福也搭了進去!”
“流蘇,過去的事情不要說了。”
趙多福止住了流蘇,輕輕咳嗽了幾聲,這才輕聲說道:“二位,你們找我所為何事,就直說吧。”
“小人多謝公主了。”
李彥仙肅拜道:“我忠義軍有兩位弟兄,現關在大理寺的大牢之中,相公讓我們設法把人救出來。小人隻是個低等軍官,又是個閑職,沒有辦法完成此事。如今遷都的流言沸沸揚揚,京城形勢緊急,小人不得已,才來求公主幫忙。”
老皇重新登基,他還沒來得及傳遞消息給王鬆,已經被解除了侍衛親軍司的殿帥一職,就連翟亮也不能幸免。眼見形勢危急,趙楷等人炙手可熱,張橫二人隨時可能遭遇毒手。正好趙若瀾帶王鬆的書信來京,二人便來到了趙多福的府上。
“這位兄弟,你說的是張橫和王倫二位兄弟吧。”
趙多福點點頭道:“他二人的情形我也知道,本來大哥也答應過我,隻是關他們一些日子,然後就放他們出去,重新委以重任,戴罪立功。誰知事發突然,道君皇帝重新登基。”
朝中有人一直想致忠義軍的將領於死地,這也並非空穴來風。大哥趙桓在位時,念及王鬆的麵子和功勞,還可以保這二人周全。現在父親登位,遷都的謠言傳來,若是有人使壞,張橫二人恐怕真的是兇多吉少。
看來還得從自己的父親趙佶下手,隻要他下了旨意,就能大赦了這二人。
“公主所言甚是!”
李彥仙點頭道:“小人在大理寺也有些耳目,聽得有人要對張橫、王倫兩位兄弟不利,所以這才前來,求公主施以援手,保得兩位兄弟周全。”
“你們放心,這件事情我一定盡力而為,設法保全這兩位兄弟。”
趙多福臉色平靜,眼神卻是堅定無比。
“小人就代王相公,多謝公主了!”
李彥仙大喜過望,上前肅拜,鄭重行了一禮。
“奴家代王相公,謝謝公主了!”
趙若瀾也是上前行禮,全是軍中作派。
本來她對趙多福多有敵意和不滿。一則,她以為趙多福和王鬆相處,那是因為趙多福皇家身份的原因。二來,趙多福既然心中有王鬆,又為何不等王鬆迴來,就嫁與他人。
至於最重要的一點,或許就是嫉妒。她和王鬆認識在前,二人江湖喋血,曾共患難,王鬆卻偏偏先喜歡上了趙多福。作為女人,她自然是難以對對方有好感。
今天一見到趙多福,見到她楚楚可憐,桌上還有王鬆的靈位,顯然對王鬆情真意切,她不由起了同情之感。
況且這趙多福,長得是柔柔弱弱,淑女味十足,眉宇間自有一段風流,惹人愛憐,難怪王鬆會鍾情於她。
相比之下,自己就顯得大大咧咧,過於粗疏了些,看來日後還得加以改進。
“恕我冒昧,這位小娘子是……”
看著前麵英氣勃勃,身高腿長、唇紅齒白的紅衣女子,趙多福不由得心裏麵一愣,莫名地一股傷心湧上心頭。
“迴公主,奴家趙若瀾,一直待在忠義軍中。當日府州一戰,就是奴家帶領義軍,把垂危的王相公搶了迴來。”
趙多福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原來是趙小娘子,那就麻煩你以後,一定要照顧好王相公,不能讓他再有閃失。”
趙若瀾輕聲說道:“公主隻管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王相公的安全!”
“這位兄弟,請你轉告王鬆。”
李彥仙離開時,趙多福單獨留下了他,低聲道:“麻煩你當麵告訴王鬆,我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我也…並沒有…對不起他!”
李彥仙不由得既感且佩,一揖到底,鄭重道:“公主放心,公主的話,小人一定帶到!”
世間癡男怨女,千絲萬縷,糾纏不清,誰又能說得明白。
“公主,你今後……”
李彥仙等人離去,侍女看趙多福失聲痛哭,涕淚交加,也是心有戚戚。
趙多福止住了哭泣,她冷靜下來,輕聲道:“無論如何,得要宗正寺允了我的離約!”
流蘇不由得一驚。看來趙多福是鐵了心,要和這黃家分道揚鑣了。
後花園中,一片蒼翠蔥蘢。東牆邊的幾十株翠竹碧綠挺直,竹葉青青。西、北兩麵靠牆,幾顆蒼勁的鬆樹鬱鬱蔥蔥,大雨過後更是洗的碧綠。而在後園的正中,一個半米高磚牆圍起來,留有青磚路的圓形堡壘,正是後援的精華所在。
姹紫嫣紅,爭奇鬥豔,尤其是花園中間的幾棵桃樹,許多花苞含苞未放,已經綻開的則是粉紅一片,分外嬌豔。
趙多福站在一棵桃樹下,凝視著枝條上的碧綠和一片粉色,觸景傷情,暢然若失。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王鬆,當日東京城一別,物是人非,我心裏總有千般話語,又向何人說與?”
也許一場雨淋之後,滿地都是落紅無數。繁華過後,終歸要落於平淡。
“公主,原來你在這裏,害得我好找。”
流蘇從外麵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張報紙,正是那份?警世鍾?。
“這是剛出的報紙,另外京城裏麵亂糟糟的,太上皇登基以後,城中許多百姓紛紛難逃,也不知是何緣故?”
趙多福接過報紙,走到花園的外麵,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拿起報紙,看了起來。
報紙上倒也沒有什麽別的東西,大多都是號召民眾起來,反抗金人入侵。不過文筆倒是十分生動,把抗金描繪成一場持久戰,更是分成了三個階段,一為防禦階段,二為相持階段,三為反擊階段。
幾篇文章對朝廷的態度倒是不錯,有幾篇還號召民眾在朝廷的領導下,全民抗金。
“流蘇,這報紙的作者必定不是東京人。你看,太上皇已經登基,大哥已經退位,這作者還懵懂未知,可見並非京城中人。有可能是兩河,也有可能是江南。”
趙多福輕輕點了點頭。如今金兵南下,東京城人心惶惶。至於父親重登高位,大哥退位讓賢,她一點也不關心。
“公主,外麵人心惶惶,很多百姓都是離開了京城,攜家南逃。他們是不是得到了什麽消息,否則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百姓南下?”
流蘇的臉上憂心忡忡,顯然是在為兩人當前的處境擔心。
“金賊大兵壓境,銳不可當,京畿周圍都出現了女真騎兵的蹤跡。京東西路、京東東路,兩河之地,金人來去如風,朝廷早已人心浮動。”
趙多福放下了報紙,幽幽歎息一聲,皺起的了眉頭。
“朝廷或許就要南遷,朝中大臣得到了消息,所百姓才紛紛南逃。流蘇,恐怕咱們很快就要離開東京城了。”
“兩河不是還有很多朝廷的官軍嗎?”
流蘇睜大了眼睛,臉上全是詫異之色。
“再說了,王相公雖然不再,可是他手下還有十幾萬大軍,都駐紮在兩河之地,如何會說敗就敗,說南遷就南遷。公主,你不會是危言聳聽吧?”
“危言聳聽?”
趙多福微微笑了一下,麵上的神色堅定。
“我倒願意是危言聳聽,這樣我就不用離開東京城了。迴頭兩河安定下來,我還要去找王鬆的屍骨。見不到他的屍骨,我絕不甘心。”
“公主,即使你見了王相公的屍骨,又能如何?”
流蘇搖頭道:“你已經是有了夫家的人,是有夫之婦。難道你還能守著王相公的靈位,了此殘生?”
流蘇看著自己的主人,心裏麵七上八下,她就怕趙多福一個想不開,來個殉夫,其後果就不堪設想。
“流蘇,你說讓我出嫁是大哥的想法,還是太上皇的主意?”
沉默的半晌,趙多福忽然冒出一句話來。
“我想不是官家的主意。官家即便要嫁你,也不需要如此倉促。”
流蘇思考了一下,走到趙多福身邊,低聲說道:“公主,我想是那些奸臣的主意,是為了打擊王相公在朝中的一切勢力。公主出嫁,王相公的部下無人可以依靠。太上皇有沒有在背後指使,那就不得而知了。”
趙多福點了點頭,流蘇雖然年紀不大,但考慮事情甚為周詳,不輸男子。
逼迫趙桓退位,連耿南仲和趙構這些人都參與了進來。而這些人和王鬆中間都有過節。落井下石,完全可以想到。
現在追查這些,已經毫無意義。王鬆已死,她趙多福也已經嫁人。再去追究其中的是是非非,又有什麽意義啊?
下人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低聲道:
“公主,府外有一男一女求見公主,不知公主是否願意接見他們?”
趙多福和侍女驚訝地對望了一眼,卻不知這時,有誰前來求見。
“你說什麽,王鬆還活著?”
趙多福眼睛流出淚來,蒼白的臉上浮起一絲紅暈,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王鬆現在何處,他身體到底怎樣,有沒有大礙?”
“迴公主,王相公如今身在河北西路磁州。當年府州一場重傷,王相公幾乎命喪黃泉,光恢複就花了半年多時間。如今他身體已經恢複,並無大礙。”
站在趙多福的麵前。李彥仙恭恭敬敬地迴道。
李彥仙身旁,則是一個英氣勃勃的紅衣女子,正是一直跟隨在王鬆身旁的趙若瀾。
“謝天謝地,謝天謝地,王相公還活著!”
流蘇激動地喊了出來,欣喜之色溢於言表,眼淚卻流了出來。
聽到李彥仙的話,趙多福點點頭,隨即坐了下來,眼光卻黯淡下來。
“王相公養傷期間,曾想托人去找公主,誰知卻得到了公主嫁人的消息。”
“公主,你真是何苦!”
李彥仙看了一眼桌上王鬆的靈位,不由得感慨萬千。
“王相公有書信在此,公主一觀便知。”
李彥仙拿出書信來,趙多福顫抖著手,接了過來。
看到紙上熟悉的筆跡,趙多福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信上隻是問候趙多福的近況,然後就說有些事情,希望她盡力相助。
趙多福看完,默默地把信折了起來,放入了懷中。
“王相公了傷,沒有死,為何現在才傳迴話來?”
侍女流蘇在一旁埋怨道:“公主可是傷心了很多日子,連身子都哭壞了,現在還沒有養好。如今物是人非,公主一生的幸福也搭了進去!”
“流蘇,過去的事情不要說了。”
趙多福止住了流蘇,輕輕咳嗽了幾聲,這才輕聲說道:“二位,你們找我所為何事,就直說吧。”
“小人多謝公主了。”
李彥仙肅拜道:“我忠義軍有兩位弟兄,現關在大理寺的大牢之中,相公讓我們設法把人救出來。小人隻是個低等軍官,又是個閑職,沒有辦法完成此事。如今遷都的流言沸沸揚揚,京城形勢緊急,小人不得已,才來求公主幫忙。”
老皇重新登基,他還沒來得及傳遞消息給王鬆,已經被解除了侍衛親軍司的殿帥一職,就連翟亮也不能幸免。眼見形勢危急,趙楷等人炙手可熱,張橫二人隨時可能遭遇毒手。正好趙若瀾帶王鬆的書信來京,二人便來到了趙多福的府上。
“這位兄弟,你說的是張橫和王倫二位兄弟吧。”
趙多福點點頭道:“他二人的情形我也知道,本來大哥也答應過我,隻是關他們一些日子,然後就放他們出去,重新委以重任,戴罪立功。誰知事發突然,道君皇帝重新登基。”
朝中有人一直想致忠義軍的將領於死地,這也並非空穴來風。大哥趙桓在位時,念及王鬆的麵子和功勞,還可以保這二人周全。現在父親登位,遷都的謠言傳來,若是有人使壞,張橫二人恐怕真的是兇多吉少。
看來還得從自己的父親趙佶下手,隻要他下了旨意,就能大赦了這二人。
“公主所言甚是!”
李彥仙點頭道:“小人在大理寺也有些耳目,聽得有人要對張橫、王倫兩位兄弟不利,所以這才前來,求公主施以援手,保得兩位兄弟周全。”
“你們放心,這件事情我一定盡力而為,設法保全這兩位兄弟。”
趙多福臉色平靜,眼神卻是堅定無比。
“小人就代王相公,多謝公主了!”
李彥仙大喜過望,上前肅拜,鄭重行了一禮。
“奴家代王相公,謝謝公主了!”
趙若瀾也是上前行禮,全是軍中作派。
本來她對趙多福多有敵意和不滿。一則,她以為趙多福和王鬆相處,那是因為趙多福皇家身份的原因。二來,趙多福既然心中有王鬆,又為何不等王鬆迴來,就嫁與他人。
至於最重要的一點,或許就是嫉妒。她和王鬆認識在前,二人江湖喋血,曾共患難,王鬆卻偏偏先喜歡上了趙多福。作為女人,她自然是難以對對方有好感。
今天一見到趙多福,見到她楚楚可憐,桌上還有王鬆的靈位,顯然對王鬆情真意切,她不由起了同情之感。
況且這趙多福,長得是柔柔弱弱,淑女味十足,眉宇間自有一段風流,惹人愛憐,難怪王鬆會鍾情於她。
相比之下,自己就顯得大大咧咧,過於粗疏了些,看來日後還得加以改進。
“恕我冒昧,這位小娘子是……”
看著前麵英氣勃勃,身高腿長、唇紅齒白的紅衣女子,趙多福不由得心裏麵一愣,莫名地一股傷心湧上心頭。
“迴公主,奴家趙若瀾,一直待在忠義軍中。當日府州一戰,就是奴家帶領義軍,把垂危的王相公搶了迴來。”
趙多福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原來是趙小娘子,那就麻煩你以後,一定要照顧好王相公,不能讓他再有閃失。”
趙若瀾輕聲說道:“公主隻管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王相公的安全!”
“這位兄弟,請你轉告王鬆。”
李彥仙離開時,趙多福單獨留下了他,低聲道:“麻煩你當麵告訴王鬆,我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我也…並沒有…對不起他!”
李彥仙不由得既感且佩,一揖到底,鄭重道:“公主放心,公主的話,小人一定帶到!”
世間癡男怨女,千絲萬縷,糾纏不清,誰又能說得明白。
“公主,你今後……”
李彥仙等人離去,侍女看趙多福失聲痛哭,涕淚交加,也是心有戚戚。
趙多福止住了哭泣,她冷靜下來,輕聲道:“無論如何,得要宗正寺允了我的離約!”
流蘇不由得一驚。看來趙多福是鐵了心,要和這黃家分道揚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