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迷茫,龍德宮中,冷清寂寥,許多的院落門窗緊逼,漆黑一片,落葉鋪滿地,卻是無人打掃。


    不知是刻意為之,韜光養晦,還是煞有其事,幽禁宮中,真真假假,無人知曉。


    “啟稟道君皇帝,鄆王趙楷來看你了人,和鄆王同來的還有康王,以及耿南仲、唐恪、秦檜幾位大臣。”


    內侍進來,向書房裏正在揮毫潑墨的趙佶說道。


    三年多的謫居冷落,不問政事,趙佶的氣色卻反而好轉了起來,原來蒼白的臉也有了血色,看起來神清氣爽,更加的道骨仙風,風流儒雅。


    “讓他們進來吧。難得還有人來看我這廢人。”


    趙佶搖搖頭,手裏的狼毫絲毫不停,一個個屈鐵斷金的瘦金體字不斷跳出,頗具藝術色彩。


    趙楷一行人進來,看到趙佶正在揮毫,也都是聚在旁邊,專心致誌地看起來,絲毫也不見外和生分。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趙構輕輕的念了起來,不由得讚道:“太上皇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又帶勁特,真可謂字中佳作,兒臣受教了。”


    和他的昏庸父親趙佶獨創了“瘦金體”一樣,曆史上的趙構雖然政治上昏庸無能,軍事上畏金如虎,但在書法上也是大家。他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是當之無愧的字體大家。


    趙構既然如此說,必然是精品無疑,也不存在阿諛奉承之嫌。


    趙楷皺眉道:“道君皇帝,你為何不創一些新詞,卻寫王鬆這賊子的詞作?此賊跋扈弄權,手握重兵,非朝廷之良臣。幸虧上天垂憐,次賊身隕,否則我大宋祖宗的基業,隻怕會毀於一旦。”


    趙佶放下筆,淨了淨手,看了看兒子,這才沉聲道:“王鬆文武雙全,天縱奇才,世所罕見。隻是他喪身河外,對我大宋來說,也不知是福是禍。大宋諸軍,所有的善戰之士,都是他的部下。他也算是有功之人了。”


    趙楷臉上一紅,連連稱是,站到一旁。


    “太上皇所言極是。像王鬆這樣的天才,百年難得一遇。”


    耿南仲捋了捋頜下的稀須,難得地稱讚起了對手。


    “前有?滿江紅?,後有?破陣子?,兩首?卜算子.詠梅?,更是獨得其中意境。不瞞太上皇,老臣對那其中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是歎服許久,每誦讀之,猶覺意之所達,不能自已。”


    趙楷不屑地搖頭道:“耿相,想不到這王鬆還是你的知己,倒是讓本王意外了!真不知這武夫何德何能,竟能得耿相之青眼?”


    他不敢觸父親的黴頭,對耿南仲這些大臣發發牢騷,倒也算是出了口惡氣。


    唐恪賠笑道:“耿相是心有戚戚,意之所指,冰清玉潔之心,屢遭蒙蔽而已。鄆王不必當真。耿老相公和王鬆水火不容,這是眾所周知之事。王鬆武夫弄權,自然為我等唾棄。但若說到詩詞上的才華,我朝王鬆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趙構心中暗笑。趙楷因為和王鬆之間的過節,始終耿耿於懷,反而會讓太上皇看輕了他。


    果然,趙佶看著趙楷,眼神中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他搖搖頭道:“王鬆七步成詩,本朝無人能及,即便是秦大夫和鄆王兩位狀元公,也是差之甚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做人重在省己,斯人已逝,就不必再放心不下了。”


    秦檜肅拜道:“太上皇說的是,臣等受教了。”


    趙楷上前,唯唯諾諾道:“兒臣讓太上皇見笑了。”


    趙佶輕輕搖了搖頭,笑道:“你自幼長於深宮,錦衣玉食,人生上的閱曆,自然少於王鬆。世間萬物,皆是學問。你慢慢體會吧。”


    趙構心中一沉。看來在太上皇心中,他的這位狀元皇子,果然還是他心中皇位的第一人選。


    趙佶看著一身黑衣,藏頭遮麵的眾人,微微皺起了眉頭。


    “你們來的時候,沒有人發覺吧?”


    “太上皇放心就是,我等是分批前來,先在外麵轉了幾圈,不會有人發覺。”


    “這就好,免得惹得是非,又要壞了心情。”


    趙佶看了看房中諸人,輕聲道:“諸位,你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若有其它事情,諸位可以暢所欲言。若是廢黜天子,要本道君即位的事情,就算了吧。本道君已經心灰意冷,不想再陷到這些漩渦中去了。”


    近日來,不斷有大臣前來,痛沉當今聖上的諸般不是。趙佶小心應對,從不發表任何意見,反而痛斥臣子們離經叛道,規勸他們好好輔佐天子,專心政事。


    他自己也是被軟禁之人。一旦官家懷疑他圖謀不軌,那他就百死莫贖了。


    趙楷上前一步,跪下道:“爹爹,兒臣等絕不敢逼你,兒臣是來向你辭行的。”


    趙構也上去,跪下磕頭道:“還請爹爹看在父子的份上,救孩兒一次。”


    “爹爹”的話語一出,趙佶的心裏,莫名地熱了一下。


    趙佶眉頭一皺,神色間一絲為難之意閃過,他看了看兩個兒子,正色道:“你二人有何話說,起來細細道來。”


    趙楷垂淚道:“爹爹,兒臣因為皇城司的事情,官家一直不能釋懷。前一陣子,皇城司減少了700人不說,現在還要謫貶兒臣去擔任京東東路轉運使。這不是把兒臣往死路上逼嗎?”


    京東東路大半為金人所據。趙楷若是到了那裏就職,隻怕是兇多吉少。


    趙構也是哽咽道:“爹爹,兒臣隻不過因為番子勢大,逗留的時間過長,官家就對孩兒百般刁難。孩兒已經是自身難保,恐怕和三哥一樣,要被貶謫到嶺南去了。”


    二人情真意切,淚水簌簌而落,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唐恪不由得低下頭來,暗歎自己道行太淺,做不到如此爐火純青。


    趙佶眉頭緊鎖,顫聲問道:“這些事情,可是當真?”


    趙楷磕頭流淚道:“兒臣所言句句是真,不信父皇可以問耿相。”


    耿南仲點頭道:“如今金人壓境,官家寢食難安,壓力之下,肯定是考慮不周,難免做出些糊塗事來,這也是可以原宥,可以見諒的。”


    秦檜搖頭歎息道:“兄弟鬩於牆、共敵外侮。如今卻是兄弟相殘,這真是親者仇,痛者快。我大宋這是要風雨飄搖,要變天了。官家真能做出這種事情嗎?”


    唐恪輕聲道:“官家有什麽做不出來的。我朝以孝治天下,看看太上皇如今境況,宮內冷冷清清,行若軟禁。官家對待自己的爹爹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說兄弟和外人了。”


    趙佶站起身來,把趙楷、趙構兩兄弟扶了起來。自己一個人在房中踱起步來,良久,才迴到椅子上坐下。


    “你們要如何做?本道君又能做些什麽?”


    趙佶終於開口問道。


    眾人都是鬆了一口氣,隻要趙佶願意,此事已經成功了一半。


    耿南仲上前,在趙佶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趙佶的眉頭一皺,顯然對耿南仲的話語不滿。


    “殿前、馬、步軍等帥臣,統官家爪牙之兵,為官家心腹之佐,宿衛宮省、拱扈宸極。”


    他看著眼前眾人,搖頭道:“殿前都指揮使王宗濋,乃是官家外舅,他掌控禁衛,此事萬難成之。還有馬、步軍等帥臣,據我所知,乃是王鬆部下的將領。如此一來,此事更是難上加難。你們就不要再費心了吧。


    殿前都指揮使王宗濋,昏聵貪鄙,毫無統兵能力。但因其是趙桓之母王皇後的親屬,而被任命為這一皇宮宿衛的要職。


    耿南仲一等人想要推趙佶重登大寶,光是王宗濋這一關就不得而過,更不用說李彥仙等人掌控的馬、步禁軍了。三衙管軍的選任,關乎至關重要的京城兵權。其最高的決策權,當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道君皇帝有所不知,靖康元年,金人圍困汴梁城時,南熏門破,王宗濋首引衛兵逃遁,幾致都城失守。若不是王鬆神兵天降,恐怕汴梁城早已被攻破,官家也已成了亡國之……”


    趙構朗聲道:“官家對當日王宗濋置社稷於不顧,竟抱頭鼠竄,早已是滿腹牢騷。王宗濋也自知者明,整日裏眠花宿柳出沒煙花柳巷。隻怕他這殿帥,做不了幾日了。”


    王宗濋這等貪鄙庸碌,酒色之徒,膽小如鼠,拿下他,簡直是易如反掌。


    “康王殿下所言甚是。王宗濋庸碌好色之徒,隻要許以高官厚祿,美人珠寶,必能使王宗濋為我所用。”


    唐恪站了出來,深深施了一禮。


    “微臣願意前去,玉成此事。太上皇不必為此擔心。”


    果然都是有備而來,看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趙佶微微沉吟了一下,繼續問道。


    “侍衛馬軍司,還有侍衛步軍司,那些個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們,大多可是王鬆的部下,你們如何應對?”


    耿南仲微微笑道:“太上皇無需擔心。到時,隻要讓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分管外圍即可。如今王鬆已死,這些人群龍無首,不難對付。再說了,即便他們知道了,這是皇家之事,又與他們何幹。”


    趙佶微微點了點頭,又站起身來,在房中又踱了一會步,這才停了下來。


    “你們要如何做,隻管放心去做就是。”


    趙構麵對著眾人,輕聲說道:“各位大人,我不管你們如何去做,此事千萬不要牽連到太上皇,出了紕漏,自己擔下來就是。”


    眾人一起肅然拜道:“康王放心就是,我等牢記在心,絕不會牽連太上皇。”


    “好!”


    趙構點點頭,正色道:


    “諸位,無論你們如何做,太上皇,三哥和我,都不希望看到骨肉相殘的事情。諸位都記住了嗎?”


    趙構說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趙佶的心裏麵。自己的九子運籌帷幄,心思縝密,竟然以前小看了他。


    他頻頻點頭,看著自己的九子侃侃而談,三子也在一旁仔細傾聽,不由得微微頷首。


    “此事事關絕密,隻有我等幾人知道,諸位一定要守口如瓶,千萬不可大意!”


    其他三人都是麵色凝重,指天發誓。


    眾人離開,趙佶也是心神難安,不斷地在書房裏走來走去,直到夜深才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