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心中暗自思量,自己目前的處境,似乎要比擔任宣撫使,好上許多。
河北兩路直麵金人壓力,宣撫使所要麵對的壓力,要比宣撫副使大得多。從這方麵來說,宣撫副使似乎選擇性更大一些,兵敗可以推諉、順勢上位,獲勝則可以同領封賞,恩澤惠及。
劉光世,這位曆史上的逃跑將軍,雖和嶽飛,韓世忠,張俊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但因其“禦軍姑息,無克複誌”,而飽受詬病。
後人都認為劉光世隻是一庸將,毫不足道,“中興四將”的另外一位,應該是曆史上大敗金兀術的劉錡。
此時的“劉武穆”劉錡,還沒有曆史上的機遇,還在陝西和其兄長劉錫一起,協助其兄執掌西軍,此時隻不過是軍中的低級將領而已。
張俊由河東路的觀察使,代都統,正式擢升為河東路忠義軍都統,河東路宣撫副使,可謂是出人頭地,確確實實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時移世易,靖康之恥沒有發生,曆史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偏移,曆史上的“中興四將”現在境況不一,趙構沒有登基,秦檜也沒有成為一代奸相,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鬆,以及陝北府州楊家溝將一萬多忠義軍士將士、冰天雪地裏的屍體,早已經被殿中的這些掌權者,忘了個幹幹淨淨。
煌煌士大夫錦衣玉食,良田萬頃,妻妾成群,高權在握,卻容不得一個忠心報國、生死不顧、對金人屢戰屢勝的武人,即便是這人已經身死,眾人還是不肯放過。
武夫掌兵,營田屯田,不僅破壞了大宋以文治武的基本國策,也影響了這些士大夫的基本利益。
王鬆若是欣賞到了大殿中此刻一幕,肯定會心寒到骨子裏去。自己忠心為國、保護百姓,同樣庇護的,卻是這樣一群大地主的利益。
此刻的李綱和耿南仲等人,低聲話語,談笑風生。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無論是清流還是濁流,此刻大家一致的敵人,就是武人王鬆。
現在王鬆已逝,他所有的努力和戰果當然要全盤接收,而且要光明正大的接受,以免惹人非議。
而在這些士大夫的心裏,彈劾、參議王鬆,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無論王鬆是否保護了朝廷、保護了百姓、殺退了金人,隻要王鬆掌握了軍權,就一定會被他們彈劾、攻擊,至死方休。
無論士大夫們如何損兵折將、一擊即潰、丟土舍民,無論他們如何作死,坑害朝廷和百姓,朝廷也不會對他們怎樣,最多是解職削官而已,還不是照樣風花雪月,詩酒年華。
看見天子眉頭一皺,耿南仲輕輕咳嗽了一聲。
唐恪趕緊上前,大聲奏道:“陛下,禦史台參奏的王鬆,以及忠義軍中原來和王鬆牽扯,罪責在身的官員,該如何處置,請陛下決斷。”
趙桓看了一下奏折,點頭道:“宰執們有什麽章程嗎?”
唐恪和耿南仲對望一眼,唐恪上前奏道:“陛下,臣等以為禦史台所奏屬實。臣等奏請奪去王鬆追諡,其餘相關人等追加罪責。請陛下準奏。”
趙桓輕輕點頭道:“王鬆的追諡晉王、知樞密院事、太子太傅均予以剝奪。諡號“武穆”改為“忠繆”。至於王倫、張橫等一幹罪責官員,酌情嚴懲,以正軍法。從陝西提刑司另派專人接替王倫,主管解鹽司。張橫的位置由軍中將士接任。至於王鬆原來的兩河、陝西宣撫使就地免去,幕府幕僚全部解散,留地方上聽用!”
耿南仲一愣,“忠繆”這個諡號,並不是原來議定的“繆醜”。
繆醜乃荒謬、醜惡之意,而“忠繆”則是忠於其國,拙於其身,這樣說起來,王鬆還是大宋朝廷的忠臣。
還不等耿南仲說話,李綱已經上前躬身急道:“陛下,王鬆世之梟雄,居心叵測,難負盛名。臣奏請陛下撤其“忠繆”諡號,改為“繆醜”,陛下聖裁。”
趙桓眉頭一皺,沉聲道:“金人在陝西死傷慘重,金主完顏吳乞買睚眥必報,必不肯善罷甘休。陝西各路,兩河之路要加緊備戰,不可懈怠,已備金兵再度南下。”
“至於王鬆的諡號,朕意已定,不必再議。大敵當前,區區一個諡號,果真如此重要?李綱,你不要太過入魔了。聽說你有兩個子侄被王鬆砍了腦袋,你是不是有挾私報複,公報私仇之嫌啊?”
李綱一張臉漲得通紅,他還要上前爭辯,耿南仲已經走了出來。
“陛下,李府尹清正廉明,忠心可鑒,決不會為私圖而假以公權。王鬆跋扈,武臣掌握重兵,背祖宗遺訓,李府尹隻是一時心切,還望陛下原宥。”
趙桓鼻子裏冷冷哼了一聲,拂袖坐在了椅子上,冷聲笑了起來。
““繆醜”,隻怕大殿中有些人駕鶴西遊以後,能得此諡號。你們誰是忠心,誰是私心,朕都看在眼裏。就不要吹毛求疵,當眾出醜了!”
耿南仲心驚肉跳,李綱臉色通紅,還要上前自證清白,一旁的宗澤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擋在了眾人身前。
“陛下,王鬆手下河北眾將,都是驍勇善戰,忠心為國之人,隻不過受了王鬆的蠱惑。如今大戰在即,臣懇請陛下,讓這些將領在臣麾下效力,戴罪立功。請陛下恩準。”
王鬆縱有千般不是,若沒有他訓練出來的虎狼之師,這兩河、陝西之地不知已經糜爛成什麽樣子,汴梁城能否保住,尚未可知。
一群士大夫在朝堂之上,不思如何替朝廷分憂,不思如何安撫百姓,為了毀壞為國犧牲的重臣名節,竟然如此百般詆毀,惡意中傷,實在是無恥至極!
新任的河北宣撫副使張浚站得出來,上前奏道:“陛下,宗相所言甚是。王鬆麾下的河北忠義軍指揮使嶽飛,原來就在宗相麾下效力,其背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字,乃是忠孝節義之人。其餘的將領,大多都是嶽飛的同鄉。讓他們在宗相麾下效力,戴罪立功,也給他們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還請陛下聖斷。”
趙桓臉色緩和了許多,這才是忠君報國之道。
整天對著一個死人的名節抓著不放,喋喋不休,爭的麵紅耳赤,若潑婦罵街,那裏還有一點士大夫的風範。
宇文虛中看皇帝臉色緩和,趕緊上前道:“啟奏陛下,宗老公相為國為民,忠心可鑒,臣附議,讓河北忠義軍原來的將領在宗老公相麾下建功立業,請陛下恩準。”
趙桓點點頭讚道:“還是宗卿家忠勇!張卿家和宗相所言甚得朕心。朕允了,忠義軍河北諸將都在宗老公相的麾下效力。宗卿家年近七旬,老當益壯,宜保重身體,多為朝廷分憂吧。”
宗澤一顆心放下,和張浚一起上前肅拜道:“陛下英明。”
趙桓阻止了欲言又止的諸臣,從案幾後走了出來。
“各位卿家,王鬆已死,忠義軍改為神武軍,正式納入樞密院,歸於朝廷治下。如今西路金人雖然勢弱,東路金人卻很有可能再次揮兵南下,犯我河北、京東各路。各位卿家要一心為公,報效朝廷,勤於政事,盡忠報國。”
殿中各懷心思的諸臣一起拜道:“謹遵陛下教誨。”
耿南仲走出大殿,臉色煞白,走路踉踉蹌蹌,身後的唐恪趕緊扶住。
“老相公,你這是怎麽了,莫非身體有樣?”
耿南仲搖了搖頭,輕聲道:“君心難測,君心難測啊!”
唐恪也是默然。今日大殿之上,君王的冷言冷語,讓人毛骨悚然。
“伴君如伴虎,你我各自珍重吧。”
耿南仲搖了搖頭,正要離開,一旁的宦官過來,低聲說道。
“耿相公,唐相公,鄆王殿下請你二人府中一敘。”
宗澤走出大殿,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朝堂上的明爭暗鬥,可是比行軍打仗難多了。
說起來,王鬆也是夠不幸的,一個為國捐軀,殺的金人聞風喪膽、寡婦滿部落的戰神,竟然在死後,落了個如此的下場。
“王鬆,王鬆,若是你還健在,金賊怎會如此猖狂?”
宗澤迴到驛館,想起王鬆的遭遇,各地的戰事,山河飄零,民不聊生,不由得愁上心頭,幾杯熱酒下肚,不由得長籲短歎起來。
“爹,你不是被任為河北宣撫使嗎,怎麽在這裏喝悶酒,到底所為何事?”
宗穎走進房來,看到老父滿臉愁容,上前奪下了酒杯。
“外有大兵壓境,內有奸臣當道,國家危難之際,百姓流離失所。”
宗澤搖了搖花白的腦袋,痛心道:“士大夫寡廉鮮恥,公心私用,連梁溪先生也不能免俗。我朝之弊端大矣。”
宗穎苦笑道:“孩兒今日到金明園中散心,所遇百姓,人人怒罵朝廷奸臣當道,閉塞聖聽,個個為王相公之死叫屈。公道自在人心,你就不必憤慨了。”
“百姓愛戴王鬆,反而給了士大夫們攻拮他的借口。”
宗澤幽幽道:“有人奏明官家,說百姓心中隻有王鬆而無天子,隻有忠義軍而無大宋朝廷。“忠謬”之諡號尚不能平息百官之怒,非要“謬醜”以泄其憤。”
他看著目瞪口呆的兒子,沉聲道:“趕快收拾一下,明日拜別官家,盡早到河北赴任。這汴梁城,為父一刻也不想待了!”
“父親,鄆王、康王,還有兩府的官員,可都是下了名帖過來,邀請父親赴宴。咱們若是就此離去,恐怕……”
“沒有恐怕!”
宗澤沉下臉來,打斷了兒子的話。
“為父已年近七旬,豈會在乎這些非議。時世艱難,軍務緊急,忠義軍軍心未定,前方嗷嗷待哺之百姓何止千萬,為父哪有心思在這蹉跎,喝這勞什子的花酒!”
王鬆戰死,河北忠義軍群龍無首,萬一引起嘩變,豈不是功虧一簣。
他是河北宣撫使,又不是節度使、製置使,請他吃的哪門子的閑飯,他又有何必要去!
“你去告訴張浚,讓他在京城多留些時間,處理諸般應酬。”
宗穎匆匆離去,宗澤站在窗前,看著外麵黑漆漆的夜色,眉間的愁色,始終沒有散去。
河北兩路直麵金人壓力,宣撫使所要麵對的壓力,要比宣撫副使大得多。從這方麵來說,宣撫副使似乎選擇性更大一些,兵敗可以推諉、順勢上位,獲勝則可以同領封賞,恩澤惠及。
劉光世,這位曆史上的逃跑將軍,雖和嶽飛,韓世忠,張俊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但因其“禦軍姑息,無克複誌”,而飽受詬病。
後人都認為劉光世隻是一庸將,毫不足道,“中興四將”的另外一位,應該是曆史上大敗金兀術的劉錡。
此時的“劉武穆”劉錡,還沒有曆史上的機遇,還在陝西和其兄長劉錫一起,協助其兄執掌西軍,此時隻不過是軍中的低級將領而已。
張俊由河東路的觀察使,代都統,正式擢升為河東路忠義軍都統,河東路宣撫副使,可謂是出人頭地,確確實實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時移世易,靖康之恥沒有發生,曆史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偏移,曆史上的“中興四將”現在境況不一,趙構沒有登基,秦檜也沒有成為一代奸相,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鬆,以及陝北府州楊家溝將一萬多忠義軍士將士、冰天雪地裏的屍體,早已經被殿中的這些掌權者,忘了個幹幹淨淨。
煌煌士大夫錦衣玉食,良田萬頃,妻妾成群,高權在握,卻容不得一個忠心報國、生死不顧、對金人屢戰屢勝的武人,即便是這人已經身死,眾人還是不肯放過。
武夫掌兵,營田屯田,不僅破壞了大宋以文治武的基本國策,也影響了這些士大夫的基本利益。
王鬆若是欣賞到了大殿中此刻一幕,肯定會心寒到骨子裏去。自己忠心為國、保護百姓,同樣庇護的,卻是這樣一群大地主的利益。
此刻的李綱和耿南仲等人,低聲話語,談笑風生。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無論是清流還是濁流,此刻大家一致的敵人,就是武人王鬆。
現在王鬆已逝,他所有的努力和戰果當然要全盤接收,而且要光明正大的接受,以免惹人非議。
而在這些士大夫的心裏,彈劾、參議王鬆,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無論王鬆是否保護了朝廷、保護了百姓、殺退了金人,隻要王鬆掌握了軍權,就一定會被他們彈劾、攻擊,至死方休。
無論士大夫們如何損兵折將、一擊即潰、丟土舍民,無論他們如何作死,坑害朝廷和百姓,朝廷也不會對他們怎樣,最多是解職削官而已,還不是照樣風花雪月,詩酒年華。
看見天子眉頭一皺,耿南仲輕輕咳嗽了一聲。
唐恪趕緊上前,大聲奏道:“陛下,禦史台參奏的王鬆,以及忠義軍中原來和王鬆牽扯,罪責在身的官員,該如何處置,請陛下決斷。”
趙桓看了一下奏折,點頭道:“宰執們有什麽章程嗎?”
唐恪和耿南仲對望一眼,唐恪上前奏道:“陛下,臣等以為禦史台所奏屬實。臣等奏請奪去王鬆追諡,其餘相關人等追加罪責。請陛下準奏。”
趙桓輕輕點頭道:“王鬆的追諡晉王、知樞密院事、太子太傅均予以剝奪。諡號“武穆”改為“忠繆”。至於王倫、張橫等一幹罪責官員,酌情嚴懲,以正軍法。從陝西提刑司另派專人接替王倫,主管解鹽司。張橫的位置由軍中將士接任。至於王鬆原來的兩河、陝西宣撫使就地免去,幕府幕僚全部解散,留地方上聽用!”
耿南仲一愣,“忠繆”這個諡號,並不是原來議定的“繆醜”。
繆醜乃荒謬、醜惡之意,而“忠繆”則是忠於其國,拙於其身,這樣說起來,王鬆還是大宋朝廷的忠臣。
還不等耿南仲說話,李綱已經上前躬身急道:“陛下,王鬆世之梟雄,居心叵測,難負盛名。臣奏請陛下撤其“忠繆”諡號,改為“繆醜”,陛下聖裁。”
趙桓眉頭一皺,沉聲道:“金人在陝西死傷慘重,金主完顏吳乞買睚眥必報,必不肯善罷甘休。陝西各路,兩河之路要加緊備戰,不可懈怠,已備金兵再度南下。”
“至於王鬆的諡號,朕意已定,不必再議。大敵當前,區區一個諡號,果真如此重要?李綱,你不要太過入魔了。聽說你有兩個子侄被王鬆砍了腦袋,你是不是有挾私報複,公報私仇之嫌啊?”
李綱一張臉漲得通紅,他還要上前爭辯,耿南仲已經走了出來。
“陛下,李府尹清正廉明,忠心可鑒,決不會為私圖而假以公權。王鬆跋扈,武臣掌握重兵,背祖宗遺訓,李府尹隻是一時心切,還望陛下原宥。”
趙桓鼻子裏冷冷哼了一聲,拂袖坐在了椅子上,冷聲笑了起來。
““繆醜”,隻怕大殿中有些人駕鶴西遊以後,能得此諡號。你們誰是忠心,誰是私心,朕都看在眼裏。就不要吹毛求疵,當眾出醜了!”
耿南仲心驚肉跳,李綱臉色通紅,還要上前自證清白,一旁的宗澤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擋在了眾人身前。
“陛下,王鬆手下河北眾將,都是驍勇善戰,忠心為國之人,隻不過受了王鬆的蠱惑。如今大戰在即,臣懇請陛下,讓這些將領在臣麾下效力,戴罪立功。請陛下恩準。”
王鬆縱有千般不是,若沒有他訓練出來的虎狼之師,這兩河、陝西之地不知已經糜爛成什麽樣子,汴梁城能否保住,尚未可知。
一群士大夫在朝堂之上,不思如何替朝廷分憂,不思如何安撫百姓,為了毀壞為國犧牲的重臣名節,竟然如此百般詆毀,惡意中傷,實在是無恥至極!
新任的河北宣撫副使張浚站得出來,上前奏道:“陛下,宗相所言甚是。王鬆麾下的河北忠義軍指揮使嶽飛,原來就在宗相麾下效力,其背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字,乃是忠孝節義之人。其餘的將領,大多都是嶽飛的同鄉。讓他們在宗相麾下效力,戴罪立功,也給他們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還請陛下聖斷。”
趙桓臉色緩和了許多,這才是忠君報國之道。
整天對著一個死人的名節抓著不放,喋喋不休,爭的麵紅耳赤,若潑婦罵街,那裏還有一點士大夫的風範。
宇文虛中看皇帝臉色緩和,趕緊上前道:“啟奏陛下,宗老公相為國為民,忠心可鑒,臣附議,讓河北忠義軍原來的將領在宗老公相麾下建功立業,請陛下恩準。”
趙桓點點頭讚道:“還是宗卿家忠勇!張卿家和宗相所言甚得朕心。朕允了,忠義軍河北諸將都在宗老公相的麾下效力。宗卿家年近七旬,老當益壯,宜保重身體,多為朝廷分憂吧。”
宗澤一顆心放下,和張浚一起上前肅拜道:“陛下英明。”
趙桓阻止了欲言又止的諸臣,從案幾後走了出來。
“各位卿家,王鬆已死,忠義軍改為神武軍,正式納入樞密院,歸於朝廷治下。如今西路金人雖然勢弱,東路金人卻很有可能再次揮兵南下,犯我河北、京東各路。各位卿家要一心為公,報效朝廷,勤於政事,盡忠報國。”
殿中各懷心思的諸臣一起拜道:“謹遵陛下教誨。”
耿南仲走出大殿,臉色煞白,走路踉踉蹌蹌,身後的唐恪趕緊扶住。
“老相公,你這是怎麽了,莫非身體有樣?”
耿南仲搖了搖頭,輕聲道:“君心難測,君心難測啊!”
唐恪也是默然。今日大殿之上,君王的冷言冷語,讓人毛骨悚然。
“伴君如伴虎,你我各自珍重吧。”
耿南仲搖了搖頭,正要離開,一旁的宦官過來,低聲說道。
“耿相公,唐相公,鄆王殿下請你二人府中一敘。”
宗澤走出大殿,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朝堂上的明爭暗鬥,可是比行軍打仗難多了。
說起來,王鬆也是夠不幸的,一個為國捐軀,殺的金人聞風喪膽、寡婦滿部落的戰神,竟然在死後,落了個如此的下場。
“王鬆,王鬆,若是你還健在,金賊怎會如此猖狂?”
宗澤迴到驛館,想起王鬆的遭遇,各地的戰事,山河飄零,民不聊生,不由得愁上心頭,幾杯熱酒下肚,不由得長籲短歎起來。
“爹,你不是被任為河北宣撫使嗎,怎麽在這裏喝悶酒,到底所為何事?”
宗穎走進房來,看到老父滿臉愁容,上前奪下了酒杯。
“外有大兵壓境,內有奸臣當道,國家危難之際,百姓流離失所。”
宗澤搖了搖花白的腦袋,痛心道:“士大夫寡廉鮮恥,公心私用,連梁溪先生也不能免俗。我朝之弊端大矣。”
宗穎苦笑道:“孩兒今日到金明園中散心,所遇百姓,人人怒罵朝廷奸臣當道,閉塞聖聽,個個為王相公之死叫屈。公道自在人心,你就不必憤慨了。”
“百姓愛戴王鬆,反而給了士大夫們攻拮他的借口。”
宗澤幽幽道:“有人奏明官家,說百姓心中隻有王鬆而無天子,隻有忠義軍而無大宋朝廷。“忠謬”之諡號尚不能平息百官之怒,非要“謬醜”以泄其憤。”
他看著目瞪口呆的兒子,沉聲道:“趕快收拾一下,明日拜別官家,盡早到河北赴任。這汴梁城,為父一刻也不想待了!”
“父親,鄆王、康王,還有兩府的官員,可都是下了名帖過來,邀請父親赴宴。咱們若是就此離去,恐怕……”
“沒有恐怕!”
宗澤沉下臉來,打斷了兒子的話。
“為父已年近七旬,豈會在乎這些非議。時世艱難,軍務緊急,忠義軍軍心未定,前方嗷嗷待哺之百姓何止千萬,為父哪有心思在這蹉跎,喝這勞什子的花酒!”
王鬆戰死,河北忠義軍群龍無首,萬一引起嘩變,豈不是功虧一簣。
他是河北宣撫使,又不是節度使、製置使,請他吃的哪門子的閑飯,他又有何必要去!
“你去告訴張浚,讓他在京城多留些時間,處理諸般應酬。”
宗穎匆匆離去,宗澤站在窗前,看著外麵黑漆漆的夜色,眉間的愁色,始終沒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