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皇城,垂拱殿中,大宋官家趙桓坐在高位,右拳緊握著放在案幾上,緊閉雙目,眉頭擰成一個“川”字,從握著發抖的拳頭,可見內心十分煩憂。
女真人,這幾個字眼,已經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良久,他才睜開眼來,冷聲道:“諸位卿家,王鬆恢複太原,解救河外三州,有大功於朝廷,你們這樣對他,豈不是落人話柄,貽笑於外邦?況且王鬆已為國捐軀,你們心裏,能過得去嗎?”
此時此刻的趙桓,心中確實還存有一些和王鬆往日的情分,就連王鬆“破奴”這字也是他所取。王鬆不斷恢複舊地,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痛苦並快樂著,倍感煎熬。
能讓他一直對王鬆信任有加的原因,就在於金人南下時,汴梁城將破時帶給他的恐懼和仇恨。他恨女真人的兇殘,也受夠了女真人帶來的壓力和恐懼。
朝廷這些士大夫的心思,他自然是熟諳於心。這些大頭巾們,雖行軍打仗一塌糊塗,但他還得靠這些人治理朝政,維護朝廷,保證朝廷的諸般政務正常進行。
帝師耿南仲,趙桓知道他優柔寡斷,智謀不足,又嫉賢妒能,非社稷之臣,和王鬆互相瞧不上。但有了未決之事,特別是猶豫未決的軍國大事時,趙桓還是願意相信身旁的老臣。
隻是這一次,這些人玩的太大,竟然扣兵不發,致使王鬆兵敗身死。而這些人,把鍋又甩在了皇太子的身上。
“王相公誌慮忠純,救汴梁城於未傾,大敗金人,殺敵無數,金人聞風喪膽,膽戰心驚。王相公死後,金人退去,百姓家家戶戶為王相公立碑建祠,每逢節日,祭祀禱告。王相公可謂是天下聞名,雖死猶榮。”
耿南仲眼睛一轉,嫉賢妒能的話語到了他嘴裏,卻說的如此動人和理直氣壯,而讓人無話可說。
“老臣可以這樣說,天下百姓,隻知有王鬆而不知有天子,隻知道忠義軍而不知有東京朝廷。如今忠義軍正在風頭浪尖上,朝廷正好借此機會,奪其兵權,滅藩鎮之勢,改由社稷之臣兼任。這才是祖宗之法,百善而無一害。望陛下聖裁。”
耿南仲退了迴來,微微瞥了一眼旁邊的李綱。
李綱心裏一陣膩歪,不過他還是皺了皺眉頭,在趙桓眼光掃過來時,站了出來。
“陛下,老臣也相信王鬆是忠義之士,對朝廷,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昔日太祖也是忠義之士,最後還不是黃袍加身,陳橋兵變,自己坐了這天下之主。無它,兵強馬壯而已。忠義軍十萬之眾,即便是與金人抗衡,也不會落在下風。如今王鬆已死,若是心懷叵測之人掌控了這支虎狼之師,不知對陛下,對我大宋是福是禍啊?”
李綱說完,心中暗自歎息。即便王鬆在世,即便他真的忠心耿耿,這些朝臣,包括他自己,也不會讓他舒舒服服地待在高位,和士大夫們同班共列。
天下之患,莫過於士大夫之寡廉鮮恥。唐人尚文好狎,本朝則是尚名好貪,官場貪婪之風橫行。然則最為悚然而戒者,莫甚於武夫當政。
就比如王鬆,手下十萬虎狼之士,兵強馬壯,勢若藩鎮,怎能不叫人膽戰心驚。
唐恪在一旁站了出來,肅拜道:“陛下,正是因為武人跋扈,禍國殃民,太祖才定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難道陛下要一意孤行,舍棄祖宗百年家法不成?”
趙桓心頭一驚,不自覺地點頭道:“眾卿家言之有理,朕要慎思之。”
“陛下,如今王鬆已死,朝廷正好趁此機會,把這支虎狼之師歸於王化之下。陛下要知道,這兩河之地,或其他人等,難免有人對這忠義軍虎視眈眈……”
耿南仲的話,讓趙桓臉色為之一變,殿中的其他大臣也是眉眼低垂,不敢再發出半分言語來。
趙桓臉色鐵青,心中巨石千鈞,壓的他透不過氣來。若不是金人南下,他這個皇帝寶座,恐怕早已經被鄆王趙楷奪走了。
更不用說,旁邊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康王趙構。即便是太上皇趙佶能放棄這個皇位,其他的皇子呢?
鄆王天資聰穎,科舉能獨占鼇頭,也難怪太上皇喜歡他,一直要扶他上位,取而代之。康王文武雙全,上得了戰場,又是一手的好字,就連自己的這位老師耿南仲,對其也是讚譽有加。若不是王鬆擊退了金人,保住了汴梁城,恐怕這位康王已經在朝中士大夫的輔佐下,登上九五至尊了。
尤其是這位鄆王,聽說老相公耿南仲和他走的也很近。不要忘了,鄆王也是耿南仲的學生,而且二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頗為曖昧。
想到這裏,大宋天子的臉色又變得沉重起來,眼光不自禁地,看了旁邊的耿南仲一眼。
想起汴京城被圍時,此人在河北和趙構沆瀣一氣,逡巡不進,致使東京城差點成破。要不是王鬆當時來援,自己已經是破國之君了。
這樣的話卻無法在朝堂上講出來。要說追究責任,這些大頭巾,全都該送入獄房,追究其誤國誤民之罪。
趙桓手放在案幾上,輕輕顫動,心裏怒火中燒,眉頭又一次皺了起來。
這些士大夫,在軍事上糊塗透頂,荒謬可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看起來維護的是朝廷的利益,實際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張叔夜、秦檜、張俊,李若水,堂堂士大夫,國家重臣,竟然扣兵不發,致使王鬆戰死,萬餘大軍灰飛煙滅。各位卿家,此事卻該如何處置?”
一想起王鬆的陣亡,趙桓心頭的怒火又升了起來。
王鬆死了,女真人的鐵騎,又有誰去抗衡?
“陛下,張叔夜、秦檜等大臣,也是為了皇太子的安危著想,各位大臣不但無過,而且有功,請陛下彰其功績,以慰群臣之心。”
偏偏在這時,禦史趙濤沒有眼色地站了出來,振振有詞。
趙桓怒火中燒,茶盞在桌上重重一放,聲音不自覺大了起來。
“彰褒什麽,告訴天下百姓,是他們扣兵不發,致使王鬆和上萬大軍戰死,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趙濤毫不退縮,仍然是義正言辭。
“陛下,微臣已經說過,張判官和秦中丞護佑皇太子有功,應當褒獎。至於王鬆,致使上萬大軍覆滅,乃是咎由自取,以張判官和秦中丞毫無關係。”
趙桓心中的怒火已經到了極致,他氣極反笑,聲嘶力竭。
“你這奸臣,滿口胡言亂語,指鹿為馬,混淆視聽,真可以稱得上“佞臣”二字。你這樣的人待在朝堂,國之不幸,百姓之不幸!”
趙桓的聲嘶力竭,讓一眾大臣都栗然心驚。眾臣從來沒有見到過,天子有這樣的歇斯裏底。
看到趙濤麵紅耳赤,仍然向前,不依不饒,李綱不由得歎息了一聲。
“陛下,臣一片忠心,為國為民,問心無愧。陛下稱臣為佞臣,臣愧不敢當。”
趙桓把手上的奏折砸了下去,怒聲喝道:“來人,革去趙濤禦史一職,發配太原,讓他到邊塞,親臨一下女真人的鐵騎,好好體驗一下民間疾苦,知道什麽是為國為民!”
有大臣想要上前為趙濤爭辯,冰冷的目光掃下來,眾人都是退了迴去。
趙濤臉色煞白,終於害怕了起來,跪下猛磕起頭來。
“陛下恕罪!陛下開恩!”
殿中大臣都是臉色平靜,不為所動,仿佛剛才的事情與他無關。
禁軍上前,把趙濤拖了出去。
“趙諶、張叔夜、秦檜罰俸半年,秦檜、張俊調迴朝廷,另有任用。耿相,那張俊還是你推薦的吧”
看到趙桓臉上冰冷的表情,耿南仲不由得心裏“咯噔”了一下。
天子對自己的不滿日漸增多,恐怕是時候,想想自己的退路了。
“陛下,老臣知罪!”
耿南仲顫顫巍巍,跪了下去。
趙桓擺了擺手,憎惡地轉過頭去。
宦官趕緊下去,把耿南仲扶了起來。
大殿之上,一時寂靜無聲,許多大臣都是低著頭,看著地麵,話也懶得說一句。許多人心裏都和耿南仲一樣,盤算著如何爬出泥潭,繼續在官場之中逍遙下去。
趙桓吐出一口氣,舒緩了一下眉頭,看著下麵的大臣們,輕聲道:
“如今王鬆已死,河東、河北兩地的忠義軍,也要歸於王化之下。眾卿家參合一下,給出個章程,看此事究竟該如何解決。”
眾人都是一喜,一起躬身拜道:“陛下英明!”
忠義軍盡收於朝廷治下,將在中禦,那些桀驁不馴,擁兵自重的武夫,隻能乖乖地夾起尾巴做人,朝堂上還是文臣當政,祖宗舊製。
斬草除根,趁熱打鐵,禦史李迴上前奏道。
“陛下,忠義軍幾個帶罪在身的官員張橫、耶律亙、林風、王倫,還有宣府司的幹辦公事陳東、歐陽澈二人,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聖裁。”
趙桓臉色微微一沉,鼻子裏冷哼了一聲,輕聲問道:
“陳東、歐陽澈二人隻是宣府司的幹辦公事,如何處置,尚書省先擬個章程。至於其他四位軍中將領,他們的罪責是否屬實,大理寺可是勘察清楚了?”
大理寺卿趙鼎上前道:“陛下,府州之戰,參戰的忠義軍將士大多戰死,太原和府州距離太遠,再加上金人肆虐,道阻且長,一時難以取證。要想查清此案,恐怕得耗費些時日。”
李迴冷聲道:“就怕你趙元鎮公心私用,替那些武夫開脫。誰不知道你的女兒三十六娘,乃是王鬆軍中的軍醫官,二人交情莫逆,恐怕已是王鬆的入幕之賓。大理寺卿,請你好自為之。”
趙鼎臉色不變,迴懟道:“小女不才,上陣殺敵,手中倒是有幾個番賊的首級。倒是你李禦史,番賊殺到黃河北岸,你率兵十餘萬不戰而逃,致使東京城處於番賊合圍之下,致天子於險地。且問你可曾心安?”
“你……”
李迴麵紅耳赤,眼睛瞪著趙鼎,卻是說不出話來。
“既然需要時間勘察,那就先把他們關在牢中,等罪行清楚之後再行處置。”
趙桓臉色陰沉,拂袖而起。眼見金人大兵壓境,朝堂上的大臣還是紛爭不休,他不由得暗暗歎息。
若是王鬆還活著,他又何必去擔心這些軍中之事?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了戰場交鋒,這些士大夫們,無一堪用!
耿南仲和唐恪等人互相望了一眼,都看出了個人眼裏的震驚。
這一次公心私用,已經觸了趙桓的逆鱗。以後的日子,恐怕沒有這麽逍遙了。
女真人,這幾個字眼,已經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良久,他才睜開眼來,冷聲道:“諸位卿家,王鬆恢複太原,解救河外三州,有大功於朝廷,你們這樣對他,豈不是落人話柄,貽笑於外邦?況且王鬆已為國捐軀,你們心裏,能過得去嗎?”
此時此刻的趙桓,心中確實還存有一些和王鬆往日的情分,就連王鬆“破奴”這字也是他所取。王鬆不斷恢複舊地,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痛苦並快樂著,倍感煎熬。
能讓他一直對王鬆信任有加的原因,就在於金人南下時,汴梁城將破時帶給他的恐懼和仇恨。他恨女真人的兇殘,也受夠了女真人帶來的壓力和恐懼。
朝廷這些士大夫的心思,他自然是熟諳於心。這些大頭巾們,雖行軍打仗一塌糊塗,但他還得靠這些人治理朝政,維護朝廷,保證朝廷的諸般政務正常進行。
帝師耿南仲,趙桓知道他優柔寡斷,智謀不足,又嫉賢妒能,非社稷之臣,和王鬆互相瞧不上。但有了未決之事,特別是猶豫未決的軍國大事時,趙桓還是願意相信身旁的老臣。
隻是這一次,這些人玩的太大,竟然扣兵不發,致使王鬆兵敗身死。而這些人,把鍋又甩在了皇太子的身上。
“王相公誌慮忠純,救汴梁城於未傾,大敗金人,殺敵無數,金人聞風喪膽,膽戰心驚。王相公死後,金人退去,百姓家家戶戶為王相公立碑建祠,每逢節日,祭祀禱告。王相公可謂是天下聞名,雖死猶榮。”
耿南仲眼睛一轉,嫉賢妒能的話語到了他嘴裏,卻說的如此動人和理直氣壯,而讓人無話可說。
“老臣可以這樣說,天下百姓,隻知有王鬆而不知有天子,隻知道忠義軍而不知有東京朝廷。如今忠義軍正在風頭浪尖上,朝廷正好借此機會,奪其兵權,滅藩鎮之勢,改由社稷之臣兼任。這才是祖宗之法,百善而無一害。望陛下聖裁。”
耿南仲退了迴來,微微瞥了一眼旁邊的李綱。
李綱心裏一陣膩歪,不過他還是皺了皺眉頭,在趙桓眼光掃過來時,站了出來。
“陛下,老臣也相信王鬆是忠義之士,對朝廷,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昔日太祖也是忠義之士,最後還不是黃袍加身,陳橋兵變,自己坐了這天下之主。無它,兵強馬壯而已。忠義軍十萬之眾,即便是與金人抗衡,也不會落在下風。如今王鬆已死,若是心懷叵測之人掌控了這支虎狼之師,不知對陛下,對我大宋是福是禍啊?”
李綱說完,心中暗自歎息。即便王鬆在世,即便他真的忠心耿耿,這些朝臣,包括他自己,也不會讓他舒舒服服地待在高位,和士大夫們同班共列。
天下之患,莫過於士大夫之寡廉鮮恥。唐人尚文好狎,本朝則是尚名好貪,官場貪婪之風橫行。然則最為悚然而戒者,莫甚於武夫當政。
就比如王鬆,手下十萬虎狼之士,兵強馬壯,勢若藩鎮,怎能不叫人膽戰心驚。
唐恪在一旁站了出來,肅拜道:“陛下,正是因為武人跋扈,禍國殃民,太祖才定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難道陛下要一意孤行,舍棄祖宗百年家法不成?”
趙桓心頭一驚,不自覺地點頭道:“眾卿家言之有理,朕要慎思之。”
“陛下,如今王鬆已死,朝廷正好趁此機會,把這支虎狼之師歸於王化之下。陛下要知道,這兩河之地,或其他人等,難免有人對這忠義軍虎視眈眈……”
耿南仲的話,讓趙桓臉色為之一變,殿中的其他大臣也是眉眼低垂,不敢再發出半分言語來。
趙桓臉色鐵青,心中巨石千鈞,壓的他透不過氣來。若不是金人南下,他這個皇帝寶座,恐怕早已經被鄆王趙楷奪走了。
更不用說,旁邊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康王趙構。即便是太上皇趙佶能放棄這個皇位,其他的皇子呢?
鄆王天資聰穎,科舉能獨占鼇頭,也難怪太上皇喜歡他,一直要扶他上位,取而代之。康王文武雙全,上得了戰場,又是一手的好字,就連自己的這位老師耿南仲,對其也是讚譽有加。若不是王鬆擊退了金人,保住了汴梁城,恐怕這位康王已經在朝中士大夫的輔佐下,登上九五至尊了。
尤其是這位鄆王,聽說老相公耿南仲和他走的也很近。不要忘了,鄆王也是耿南仲的學生,而且二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頗為曖昧。
想到這裏,大宋天子的臉色又變得沉重起來,眼光不自禁地,看了旁邊的耿南仲一眼。
想起汴京城被圍時,此人在河北和趙構沆瀣一氣,逡巡不進,致使東京城差點成破。要不是王鬆當時來援,自己已經是破國之君了。
這樣的話卻無法在朝堂上講出來。要說追究責任,這些大頭巾,全都該送入獄房,追究其誤國誤民之罪。
趙桓手放在案幾上,輕輕顫動,心裏怒火中燒,眉頭又一次皺了起來。
這些士大夫,在軍事上糊塗透頂,荒謬可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看起來維護的是朝廷的利益,實際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張叔夜、秦檜、張俊,李若水,堂堂士大夫,國家重臣,竟然扣兵不發,致使王鬆戰死,萬餘大軍灰飛煙滅。各位卿家,此事卻該如何處置?”
一想起王鬆的陣亡,趙桓心頭的怒火又升了起來。
王鬆死了,女真人的鐵騎,又有誰去抗衡?
“陛下,張叔夜、秦檜等大臣,也是為了皇太子的安危著想,各位大臣不但無過,而且有功,請陛下彰其功績,以慰群臣之心。”
偏偏在這時,禦史趙濤沒有眼色地站了出來,振振有詞。
趙桓怒火中燒,茶盞在桌上重重一放,聲音不自覺大了起來。
“彰褒什麽,告訴天下百姓,是他們扣兵不發,致使王鬆和上萬大軍戰死,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趙濤毫不退縮,仍然是義正言辭。
“陛下,微臣已經說過,張判官和秦中丞護佑皇太子有功,應當褒獎。至於王鬆,致使上萬大軍覆滅,乃是咎由自取,以張判官和秦中丞毫無關係。”
趙桓心中的怒火已經到了極致,他氣極反笑,聲嘶力竭。
“你這奸臣,滿口胡言亂語,指鹿為馬,混淆視聽,真可以稱得上“佞臣”二字。你這樣的人待在朝堂,國之不幸,百姓之不幸!”
趙桓的聲嘶力竭,讓一眾大臣都栗然心驚。眾臣從來沒有見到過,天子有這樣的歇斯裏底。
看到趙濤麵紅耳赤,仍然向前,不依不饒,李綱不由得歎息了一聲。
“陛下,臣一片忠心,為國為民,問心無愧。陛下稱臣為佞臣,臣愧不敢當。”
趙桓把手上的奏折砸了下去,怒聲喝道:“來人,革去趙濤禦史一職,發配太原,讓他到邊塞,親臨一下女真人的鐵騎,好好體驗一下民間疾苦,知道什麽是為國為民!”
有大臣想要上前為趙濤爭辯,冰冷的目光掃下來,眾人都是退了迴去。
趙濤臉色煞白,終於害怕了起來,跪下猛磕起頭來。
“陛下恕罪!陛下開恩!”
殿中大臣都是臉色平靜,不為所動,仿佛剛才的事情與他無關。
禁軍上前,把趙濤拖了出去。
“趙諶、張叔夜、秦檜罰俸半年,秦檜、張俊調迴朝廷,另有任用。耿相,那張俊還是你推薦的吧”
看到趙桓臉上冰冷的表情,耿南仲不由得心裏“咯噔”了一下。
天子對自己的不滿日漸增多,恐怕是時候,想想自己的退路了。
“陛下,老臣知罪!”
耿南仲顫顫巍巍,跪了下去。
趙桓擺了擺手,憎惡地轉過頭去。
宦官趕緊下去,把耿南仲扶了起來。
大殿之上,一時寂靜無聲,許多大臣都是低著頭,看著地麵,話也懶得說一句。許多人心裏都和耿南仲一樣,盤算著如何爬出泥潭,繼續在官場之中逍遙下去。
趙桓吐出一口氣,舒緩了一下眉頭,看著下麵的大臣們,輕聲道:
“如今王鬆已死,河東、河北兩地的忠義軍,也要歸於王化之下。眾卿家參合一下,給出個章程,看此事究竟該如何解決。”
眾人都是一喜,一起躬身拜道:“陛下英明!”
忠義軍盡收於朝廷治下,將在中禦,那些桀驁不馴,擁兵自重的武夫,隻能乖乖地夾起尾巴做人,朝堂上還是文臣當政,祖宗舊製。
斬草除根,趁熱打鐵,禦史李迴上前奏道。
“陛下,忠義軍幾個帶罪在身的官員張橫、耶律亙、林風、王倫,還有宣府司的幹辦公事陳東、歐陽澈二人,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聖裁。”
趙桓臉色微微一沉,鼻子裏冷哼了一聲,輕聲問道:
“陳東、歐陽澈二人隻是宣府司的幹辦公事,如何處置,尚書省先擬個章程。至於其他四位軍中將領,他們的罪責是否屬實,大理寺可是勘察清楚了?”
大理寺卿趙鼎上前道:“陛下,府州之戰,參戰的忠義軍將士大多戰死,太原和府州距離太遠,再加上金人肆虐,道阻且長,一時難以取證。要想查清此案,恐怕得耗費些時日。”
李迴冷聲道:“就怕你趙元鎮公心私用,替那些武夫開脫。誰不知道你的女兒三十六娘,乃是王鬆軍中的軍醫官,二人交情莫逆,恐怕已是王鬆的入幕之賓。大理寺卿,請你好自為之。”
趙鼎臉色不變,迴懟道:“小女不才,上陣殺敵,手中倒是有幾個番賊的首級。倒是你李禦史,番賊殺到黃河北岸,你率兵十餘萬不戰而逃,致使東京城處於番賊合圍之下,致天子於險地。且問你可曾心安?”
“你……”
李迴麵紅耳赤,眼睛瞪著趙鼎,卻是說不出話來。
“既然需要時間勘察,那就先把他們關在牢中,等罪行清楚之後再行處置。”
趙桓臉色陰沉,拂袖而起。眼見金人大兵壓境,朝堂上的大臣還是紛爭不休,他不由得暗暗歎息。
若是王鬆還活著,他又何必去擔心這些軍中之事?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了戰場交鋒,這些士大夫們,無一堪用!
耿南仲和唐恪等人互相望了一眼,都看出了個人眼裏的震驚。
這一次公心私用,已經觸了趙桓的逆鱗。以後的日子,恐怕沒有這麽逍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