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新軍編練已畢,番賊肆虐,宜克日率兵北上,驅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宣朝廷之教化,現漢官之威儀。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站在大營中,看完手裏的聖旨,嶽飛臉色凝重,半天沒有言語。
沒有王鬆的軍令,卻是朝廷一道進兵北上的聖旨,而且還由監軍親臨送達。嶽飛一陣歎息,朝廷對王鬆猜忌日深,自己和王鬆也愈加疏遠了。
“嶽統製,擂鼓聚將,到大營議事吧。”
旁邊的監軍張浚,不動聲色。
自從這位朝廷的監軍、張浚張相公蒞臨,河北忠義軍大營就熱鬧了起來,更有許多軍中將領自行靠近,這位張相公撫慰眾將,似乎比自己這個一軍主帥,還要殷勤的多。
也許這位張相公唯一的好處,就是其人還算清廉,並沒有趁機中飽私囊,反而拒絕了將領們送上的金銀之物。
張相公口中絲毫不提王鬆,口口聲聲都是朝廷和君王,擺明了要和王鬆互不相幹,井水不犯河水。
可這河北忠義軍畢竟是王鬆所創,張浚上下奔走,拉攏寬撫,軍中將領個個心思各異,軍中上下,人心浮動。
“朝廷傳下聖旨,朝廷軍令我等揮兵北上,抗擊番賊。各營整頓軍馬,克日北上,不得有誤。”
中軍大營之中,嶽飛坐在正座之上,張浚端坐一側,目光炯炯,注視著下麵的各位將領。
“末將願為先鋒,痛殺番賊!”
徐慶首先站了起來,朝廷下令,嶽飛主帥,他自然是責無旁貸。
王貴也是大聲道:“都統,在下願為前軍,率部先行,都統下令就是。”
嶽飛滿意地點了點頭,上陣要和番子對壘,這二位兄弟卻是一點也不含糊。
“嶽都統,番子勢大,野戰之中,難摧其鋒,不若固城自守,否則一旦喪師敗績,恐怕很難向朝廷交代。”
看到嶽飛眼光掃了過來,陳廣上前,卻是勸道。
他們雖然由王鬆舉薦,也是朝廷的武官,但他們卻是嶽飛部下的軍官,受的也是嶽飛的差遣。他們心甘情願跟著嶽飛,卻不是王鬆,即便王鬆給了他們一切。
“我軍都是新軍,又皆為步卒,又何以抵擋來去如風之番賊鐵騎?莫不如據城而守,等一半年之後,待士卒精練,馬軍齊整,那時再出戰,方為上策。”
趙邦傑站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說道。
在他看來,拿編列之新軍步卒,對抗女真之縱橫騎兵,無異於羊入虎群,焉有活路。
“當日忠義軍疲憊之眾,就敢與金人大軍在東京城外鏖戰。如今士卒皆是訓練半年有餘,有了火炮,輜重齊全,反而在此萎縮不前,如何向朝廷交代?”
張浚大聲說道,眼睛看著趙邦傑,甚是不屑。
王鬆率領烏合之眾的新軍,一夜攻克太原城。現在讓河北忠義軍北上,卻有人推三阻四,難道河北忠義軍離了王鬆,真就不靈了?
“河東忠義軍能攻克太原城,那是王相公親自統兵。咱們這些人,有誰可以和王相公媲美,怕是連提鞋都不配吧!”
董先冷聲說道,眉頭緊鎖。王鬆帶兵恢複了太原城,他卻在這裏畏手畏腳,別提多窩囊了。
“難道除了王鬆,我大宋就沒人了嗎?”
張浚麵色鐵青,不滿地厲聲喝道。
這些驕兵悍將,當真是眼裏隻有王鬆,沒有君王,豈不知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大宋的天下,並非王鬆的獨立王國。
大軍出征在即,他可不想軍中有任何波動。但要根除王鬆的勢力,恐怕還要些時日。
“董先,你們不要忘了,這裏是嶽統製說了算,而不是王鬆。這是朝廷的忠義軍,不是王鬆的。你們最好眼珠子睜亮些!”
徐慶馬上走了出來,冷聲道:“張相公說的不錯。河北忠義軍是朝廷的,隻聽朝廷的旨意,和王鬆沒有任何瓜葛!”
張浚已經說的明白,河北忠義軍歸嶽飛調遣,以河北忠義軍之精銳,建功立業,榮華富貴不在話下。若是歸於王鬆麾下,功勞自然要大大減半。
牛通怒不可遏,“騰”地站了起來,大聲怒喝道:“徐慶,你這不忠不義的狗賊,你忘了是誰把你一個市井的閑漢提拔到如此高位嗎?王相公是兩河宣撫使,忠義軍是他一手所創,河北忠義軍難道是你創立的嗎?”
市井之徒,忠義果然無從談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大丈夫處世,如何能朝秦暮楚,信義全無,那豈不是跟畜牲一般。
“王相公雖是兩河宣撫使,忠義軍也是他一手所創,可這是朝廷的忠義軍,錢糧供給,皆是來自於朝廷。”
王貴走上前來,站到了徐慶身旁,慢悠悠說道,言語中譏諷的味道更足。
“牛通,莫非你認為,這忠義軍是王相公的而非朝廷的?嶽統製是朝廷的臣子,不是王鬆的附庸。王相公隻不過是兩河宣撫使,並沒有調兵之權。嶽統製揮兵北上,乃是朝廷的聖旨,何用王鬆的軍令!”
牛通、董先等人對看一眼,又看了看大廳中的諸將,心裏麵不由得涼了半截。
誰知道王相公離開數月,河北忠義軍已經成了現在這種樣子。若是王相公盤問起來,他幾人又如何作答?
“大軍尚未開拔,你等就吵吵嚷嚷,若是被軍中將士看到,豈不心寒?”
嶽飛擺擺手,沉著臉道:“你們暫且安靜片刻,這是朝廷的旨意,你們難道要抗旨嗎?”
趙邦傑也趕緊上前勸道:“各位兄弟,就不要吵了,都消消氣,嶽都統自有主意。”
牛通搖頭道:“趙大哥,想不到你如今也是做起了和事佬,你當年在五馬山抗擊番賊的血氣,都到哪裏去了?”
趙邦傑笑道:“牛兄弟,你我隻不過是一介武夫,隨波逐流,身不由己,以後你就知道了。”
“眾將不得喧嘩!出兵是朝廷的旨意,旨在恢複舊土,個人的私怨先放過一旁。”
聽到嶽飛的話,徐慶、王貴、陳廣等人都是坐到了一邊,看也不看牛通等人。
嶽飛垂下眉來,看著旁邊的張浚。
“張相公,你看咱們何日出兵?”
張浚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出兵日期,嶽統製決定就是,不過越快越好。”
他看了看大堂之中各懷心思的眾將,聲音猛然高了起來。
“大軍出動,軍令如山,若是有人違抗軍令,定斬不饒!”
若是王鬆的這些舊部惹是生非,他絕對不會手軟,正好借機一一除去。
“嶽都統,大軍尚未出行,在下願和牛通、張勝二人,帶本部兵馬去河東,投靠王相公,對抗金人,還請嶽都統準允。”
張浚眼睛抬了起來,看著抱拳而立的董先,眼神變得淩厲。
“董先,你這是要抗命啊,你眼裏還有沒有朝廷?”
張浚暴跳如雷,從椅子上彈了起來,手指著董先,厲聲喝道。:
“嶽統製,這廝違抗軍令,把他打入大牢,上報朝廷!”
王貴也站了起來,開始在一旁煽風點火。
“五哥,把這廝關入大牢,以儆效尤!”
“誰敢動老董試試?”
牛通和張勝上前,站在了董先旁邊,怒目注視著張浚幾人。
“各位兄弟,如何又吵起來了?”
趙邦傑趕緊上前,把王貴和徐慶二人拉開,嘴裏麵不停說道。
“隻是軍務上的事情,又不是殺人放火,抄家滅族,何必搞得如此緊張?”
他上前抱拳道:“張相公,嶽都統,若是尚未開戰,我忠義軍就起了內訌,後麵的戰事還如何應對?如今番子在外燒殺搶掠,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咱們還是速速發兵,救百姓於水火,免得官家怪罪下來,誰也承擔不起。”
嶽飛看著張浚,張浚輕輕點了點頭,坐了下來,臉色卻是極為陰沉。
事關國家大事,他也不敢太過計較,若是激怒了這些軍中悍將,來個軍中嘩變,他也無法向朝廷交代。
“河北忠義軍中,沒有什麽五哥,隻有嶽都統。”
嶽飛眼神冰冷,臉色鐵青,怒聲喝道。
“番子暴虐弑殺,殘害百姓,生靈塗炭。忠義軍為民解懸,要馬上出征,若有遷延懈怠者,軍法從事!”
徐慶和王貴還要上前爭論,卻被陳廣拉住,幾人一起出了軍營。
“張勝,你馬上派斥候去洺州刺探消息。近日番子圍攻洺州甚急,千萬不能讓他們得了先手!”
張浚告辭而去,其他人也都悻悻出了大營。
嶽飛獨自坐在大堂之上,眉頭緊皺。大軍還未成行,軍中已經是拉幫結派,貌合神離。
女真人隻是暫且退去,軍中已經是暗流湧動,波瀾從生。
大宋國之根本,乃是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哪裏輪得到自己這些兩腿泥的土包子,輪刀舞槍的粗漢子們登堂入室,豈不是焚琴煮鶴,貽笑大方。
王鬆如此,自己何嚐不是?
京城傳來消息,太子就要接任兩河忠義軍的都統製、宣撫副使一職,張叔夜也會出任兩河陝西宣撫判官,柔福帝姬更是要下嫁王鬆。如此看來,王鬆功名富貴皆有,下野卻已成定局。
兔死狐悲,他嶽飛早晚要重蹈王鬆的後轍,王鬆還有公主福蔭,他嶽飛一介草民,又該何去何從?
大宋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此乃祖宗之法,據此立國一百七十餘年。武夫當政,藩鎮之禍不遠,這是朝中的共識,什麽人也不能例外。
隻是這些朝中大臣,平日裏紙醉金迷,寡廉鮮恥,內心更是齷齪無比,全是算計人的玩意。
外有強敵虎視眈眈,肚子裏則是你爭我鬥、腐朽不堪,大宋的前路又在何方?
站在大營中,看完手裏的聖旨,嶽飛臉色凝重,半天沒有言語。
沒有王鬆的軍令,卻是朝廷一道進兵北上的聖旨,而且還由監軍親臨送達。嶽飛一陣歎息,朝廷對王鬆猜忌日深,自己和王鬆也愈加疏遠了。
“嶽統製,擂鼓聚將,到大營議事吧。”
旁邊的監軍張浚,不動聲色。
自從這位朝廷的監軍、張浚張相公蒞臨,河北忠義軍大營就熱鬧了起來,更有許多軍中將領自行靠近,這位張相公撫慰眾將,似乎比自己這個一軍主帥,還要殷勤的多。
也許這位張相公唯一的好處,就是其人還算清廉,並沒有趁機中飽私囊,反而拒絕了將領們送上的金銀之物。
張相公口中絲毫不提王鬆,口口聲聲都是朝廷和君王,擺明了要和王鬆互不相幹,井水不犯河水。
可這河北忠義軍畢竟是王鬆所創,張浚上下奔走,拉攏寬撫,軍中將領個個心思各異,軍中上下,人心浮動。
“朝廷傳下聖旨,朝廷軍令我等揮兵北上,抗擊番賊。各營整頓軍馬,克日北上,不得有誤。”
中軍大營之中,嶽飛坐在正座之上,張浚端坐一側,目光炯炯,注視著下麵的各位將領。
“末將願為先鋒,痛殺番賊!”
徐慶首先站了起來,朝廷下令,嶽飛主帥,他自然是責無旁貸。
王貴也是大聲道:“都統,在下願為前軍,率部先行,都統下令就是。”
嶽飛滿意地點了點頭,上陣要和番子對壘,這二位兄弟卻是一點也不含糊。
“嶽都統,番子勢大,野戰之中,難摧其鋒,不若固城自守,否則一旦喪師敗績,恐怕很難向朝廷交代。”
看到嶽飛眼光掃了過來,陳廣上前,卻是勸道。
他們雖然由王鬆舉薦,也是朝廷的武官,但他們卻是嶽飛部下的軍官,受的也是嶽飛的差遣。他們心甘情願跟著嶽飛,卻不是王鬆,即便王鬆給了他們一切。
“我軍都是新軍,又皆為步卒,又何以抵擋來去如風之番賊鐵騎?莫不如據城而守,等一半年之後,待士卒精練,馬軍齊整,那時再出戰,方為上策。”
趙邦傑站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說道。
在他看來,拿編列之新軍步卒,對抗女真之縱橫騎兵,無異於羊入虎群,焉有活路。
“當日忠義軍疲憊之眾,就敢與金人大軍在東京城外鏖戰。如今士卒皆是訓練半年有餘,有了火炮,輜重齊全,反而在此萎縮不前,如何向朝廷交代?”
張浚大聲說道,眼睛看著趙邦傑,甚是不屑。
王鬆率領烏合之眾的新軍,一夜攻克太原城。現在讓河北忠義軍北上,卻有人推三阻四,難道河北忠義軍離了王鬆,真就不靈了?
“河東忠義軍能攻克太原城,那是王相公親自統兵。咱們這些人,有誰可以和王相公媲美,怕是連提鞋都不配吧!”
董先冷聲說道,眉頭緊鎖。王鬆帶兵恢複了太原城,他卻在這裏畏手畏腳,別提多窩囊了。
“難道除了王鬆,我大宋就沒人了嗎?”
張浚麵色鐵青,不滿地厲聲喝道。
這些驕兵悍將,當真是眼裏隻有王鬆,沒有君王,豈不知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大宋的天下,並非王鬆的獨立王國。
大軍出征在即,他可不想軍中有任何波動。但要根除王鬆的勢力,恐怕還要些時日。
“董先,你們不要忘了,這裏是嶽統製說了算,而不是王鬆。這是朝廷的忠義軍,不是王鬆的。你們最好眼珠子睜亮些!”
徐慶馬上走了出來,冷聲道:“張相公說的不錯。河北忠義軍是朝廷的,隻聽朝廷的旨意,和王鬆沒有任何瓜葛!”
張浚已經說的明白,河北忠義軍歸嶽飛調遣,以河北忠義軍之精銳,建功立業,榮華富貴不在話下。若是歸於王鬆麾下,功勞自然要大大減半。
牛通怒不可遏,“騰”地站了起來,大聲怒喝道:“徐慶,你這不忠不義的狗賊,你忘了是誰把你一個市井的閑漢提拔到如此高位嗎?王相公是兩河宣撫使,忠義軍是他一手所創,河北忠義軍難道是你創立的嗎?”
市井之徒,忠義果然無從談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大丈夫處世,如何能朝秦暮楚,信義全無,那豈不是跟畜牲一般。
“王相公雖是兩河宣撫使,忠義軍也是他一手所創,可這是朝廷的忠義軍,錢糧供給,皆是來自於朝廷。”
王貴走上前來,站到了徐慶身旁,慢悠悠說道,言語中譏諷的味道更足。
“牛通,莫非你認為,這忠義軍是王相公的而非朝廷的?嶽統製是朝廷的臣子,不是王鬆的附庸。王相公隻不過是兩河宣撫使,並沒有調兵之權。嶽統製揮兵北上,乃是朝廷的聖旨,何用王鬆的軍令!”
牛通、董先等人對看一眼,又看了看大廳中的諸將,心裏麵不由得涼了半截。
誰知道王相公離開數月,河北忠義軍已經成了現在這種樣子。若是王相公盤問起來,他幾人又如何作答?
“大軍尚未開拔,你等就吵吵嚷嚷,若是被軍中將士看到,豈不心寒?”
嶽飛擺擺手,沉著臉道:“你們暫且安靜片刻,這是朝廷的旨意,你們難道要抗旨嗎?”
趙邦傑也趕緊上前勸道:“各位兄弟,就不要吵了,都消消氣,嶽都統自有主意。”
牛通搖頭道:“趙大哥,想不到你如今也是做起了和事佬,你當年在五馬山抗擊番賊的血氣,都到哪裏去了?”
趙邦傑笑道:“牛兄弟,你我隻不過是一介武夫,隨波逐流,身不由己,以後你就知道了。”
“眾將不得喧嘩!出兵是朝廷的旨意,旨在恢複舊土,個人的私怨先放過一旁。”
聽到嶽飛的話,徐慶、王貴、陳廣等人都是坐到了一邊,看也不看牛通等人。
嶽飛垂下眉來,看著旁邊的張浚。
“張相公,你看咱們何日出兵?”
張浚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出兵日期,嶽統製決定就是,不過越快越好。”
他看了看大堂之中各懷心思的眾將,聲音猛然高了起來。
“大軍出動,軍令如山,若是有人違抗軍令,定斬不饒!”
若是王鬆的這些舊部惹是生非,他絕對不會手軟,正好借機一一除去。
“嶽都統,大軍尚未出行,在下願和牛通、張勝二人,帶本部兵馬去河東,投靠王相公,對抗金人,還請嶽都統準允。”
張浚眼睛抬了起來,看著抱拳而立的董先,眼神變得淩厲。
“董先,你這是要抗命啊,你眼裏還有沒有朝廷?”
張浚暴跳如雷,從椅子上彈了起來,手指著董先,厲聲喝道。:
“嶽統製,這廝違抗軍令,把他打入大牢,上報朝廷!”
王貴也站了起來,開始在一旁煽風點火。
“五哥,把這廝關入大牢,以儆效尤!”
“誰敢動老董試試?”
牛通和張勝上前,站在了董先旁邊,怒目注視著張浚幾人。
“各位兄弟,如何又吵起來了?”
趙邦傑趕緊上前,把王貴和徐慶二人拉開,嘴裏麵不停說道。
“隻是軍務上的事情,又不是殺人放火,抄家滅族,何必搞得如此緊張?”
他上前抱拳道:“張相公,嶽都統,若是尚未開戰,我忠義軍就起了內訌,後麵的戰事還如何應對?如今番子在外燒殺搶掠,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咱們還是速速發兵,救百姓於水火,免得官家怪罪下來,誰也承擔不起。”
嶽飛看著張浚,張浚輕輕點了點頭,坐了下來,臉色卻是極為陰沉。
事關國家大事,他也不敢太過計較,若是激怒了這些軍中悍將,來個軍中嘩變,他也無法向朝廷交代。
“河北忠義軍中,沒有什麽五哥,隻有嶽都統。”
嶽飛眼神冰冷,臉色鐵青,怒聲喝道。
“番子暴虐弑殺,殘害百姓,生靈塗炭。忠義軍為民解懸,要馬上出征,若有遷延懈怠者,軍法從事!”
徐慶和王貴還要上前爭論,卻被陳廣拉住,幾人一起出了軍營。
“張勝,你馬上派斥候去洺州刺探消息。近日番子圍攻洺州甚急,千萬不能讓他們得了先手!”
張浚告辭而去,其他人也都悻悻出了大營。
嶽飛獨自坐在大堂之上,眉頭緊皺。大軍還未成行,軍中已經是拉幫結派,貌合神離。
女真人隻是暫且退去,軍中已經是暗流湧動,波瀾從生。
大宋國之根本,乃是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哪裏輪得到自己這些兩腿泥的土包子,輪刀舞槍的粗漢子們登堂入室,豈不是焚琴煮鶴,貽笑大方。
王鬆如此,自己何嚐不是?
京城傳來消息,太子就要接任兩河忠義軍的都統製、宣撫副使一職,張叔夜也會出任兩河陝西宣撫判官,柔福帝姬更是要下嫁王鬆。如此看來,王鬆功名富貴皆有,下野卻已成定局。
兔死狐悲,他嶽飛早晚要重蹈王鬆的後轍,王鬆還有公主福蔭,他嶽飛一介草民,又該何去何從?
大宋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此乃祖宗之法,據此立國一百七十餘年。武夫當政,藩鎮之禍不遠,這是朝中的共識,什麽人也不能例外。
隻是這些朝中大臣,平日裏紙醉金迷,寡廉鮮恥,內心更是齷齪無比,全是算計人的玩意。
外有強敵虎視眈眈,肚子裏則是你爭我鬥、腐朽不堪,大宋的前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