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發生了何事,為何如此吵雜?”
東京城浚議橋街的一處深宅,樹影婆娑的秋千院落,一個三十多歲,眉目傳情的婦人,正躺在搖椅上,懶洋洋地向旁邊的侍女問道。
“迴娘子,聽說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近日在河東打了幾場勝仗,城中百姓歡唿雀躍,到處慶賀,是以這般喧囂。”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這般熱鬧。”
女子微微皺眉,想不到這個武夫,剛一入河東,便幹下了如此多的事情。
“有沒有看到相公,他還在房中嗎?”
“迴娘子,相公迴來以後,就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中,已經有兩個時辰了。”
女子微微搖了搖頭,看來相公是真的生氣了。
她眼光掃過侍女高聳的胸部,紅彤彤的臉龐,突然坐了起來,指著她脖子,大聲吼了起來。
“你這金鏈子是從哪兒來的,是不是從相公那裏討來的,你們兩個是不是有了奸情?”
侍女大吃一驚,趕緊跪下,爭辯了起來。
“娘子,這是我那夫家給我的定情之物,十日後我就要過門,絕不是和相公有奸情,娘子一查便知!”
女子看了侍女半晌,這才重新躺了下去,嘴裏麵哼道。
“起來吧,要是讓我知道,你們誰勾搭相公,我要你生不如死。”
侍女站了起來,抹去額上的汗珠,心驚膽戰,站到一旁。
自從中午用完膳食,迴到書房的秦檜,就再也沒有邁出過書房半步。他坐在書桌後方,想要寫幾個字出來,以遣心中苦悶,但努力了幾次,卻都寫不下去,地上的紙團扔成了一堆。
門外的下人,個個都是膽戰心驚,忐忑不安,誰也不敢發出半點聲來,以免被這位當朝的相公責罰,甚至是鞭斥抽打。
澤州、隆德府接連恢複,河東大盜王善部被收編,東京城百姓的歡唿聲中,唯有那些皇親國戚,以及以耿南仲、秦檜為首的一眾文臣集體失聲。
百姓有多歡欣鼓舞,這些個國家大臣們就有多咬牙切齒,這武夫的每一次戰功,對眾高官們來說,都是一場煎熬。
朝堂上,可喜可賀,眉開眼笑,附和君王,迴到府中,便再也不用忍辱負重,說任何一句違心話,隻想酒入愁腸,好好的發泄一番。
秦檜坐下,一杯美酒灌入口中,讓他不由得咳嗽了起來。
這個武夫,一再羞辱自己,早已是自己眼中釘,一直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打入十八層地獄,好不容易把他弄出了朝堂,偏離了中樞,誰知道他又立下了如此的戰功。
他再這般攻城略地,隻會聖意隆厚,自己想殺了他,又談何容易?
每日裏和官家談論政事,秦檜對當朝天子的秉性可謂是心知肚明。他如今對王鬆是寵幸日進,也許下一步,封王封侯,也是水到渠成。
這武夫,怎麽會有這麽好的運氣?
秦檜又是一杯酒倒下,眉頭卻皺得更緊,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武夫得逞,得想些法子才成。
正在苦思冥想之際,門“格吱”一聲,那個眉目傳情的女子走了進來。
秦檜的思路被門的響聲打斷,他不由得皺著眉,抬起頭來,看到眼前的女子,神色變得立刻緩和了下來。
“娘子,你怎麽來了?”
原來這眉目如畫的女子,就是秦檜的妻子王氏,乃是名門之後,夫妻二人成婚多年,但卻沒有子嗣,隻有收養秦檜的侄兒作為嗣子。
不過,這也並不影響二人之間的感情。王氏飽讀詩書,精明能幹,秦檜得妻子相助,獲益良多。
“相公愁眉不展,是在為王鬆之事心中不平吧?”
秦檜苦笑了一下,妻子總是能猜出自己心中那些個彎彎繞繞。
“這武夫屢次羞辱我於大庭廣眾之下,此仇我怎會忘掉!此次,這廝又立了大功,官家聖心甚悅,這武夫的路子,是越走越寬了!”
“越走越寬,不見得吧。”
王氏輕輕搖了搖頭,輕聲道:“王鬆北伐,糧草輜重,兵器鎧甲,無不是朝廷撥發。王鬆本事那麽大,看他是不是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王氏慢慢坐了下來,輕聲細語,就說出了她的想法。在她看來,誰讓自己的相公不爽,她就要誰付出代價。
“錢糧輜重補給,能扣就扣,能省就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國事艱難,所有地方都要銀子,憑什麽這巨額之數,都要解運到這兩河去?”
秦檜眼睛一亮,輕輕拍了一下桌子。
“娘子真是秀外慧中,巾幗不讓須眉。”
湖廣江南的旱災,各地盜匪猖獗,民變頻頻,處處都是焦頭爛額,百姓嗷嗷待哺,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又怎能隻顧兩河之地!
秦檜眉頭揚了一下,忽然抬起頭來。
“隻是我乃禦史台長官,糾察百僚,舉劾案章,這輜重糧餉,不在我之權責之列,還需有人居中而坐,從長計議。”
王氏輕聲一笑,悠悠道:“此事不用相公出麵,恐怕早已有人按耐不住了。”
秦檜先是一愣,隨即也是笑了起來。
“看來,這朝中想要王鬆身敗名裂的,可不止我秦檜一人。”
理理紫色的官袍,輕輕咳嗽一聲,君王的聲音從大殿裏傳來,宦官趕緊前頭引路,帝王之師的耿南仲,施施然走了進去。
“耿相,你今日前來,可有要事?”
天子的性質不錯,正在奮筆疾書,耿南仲走的近了,才看清是王鬆的?破陣子?。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果然是天縱奇才,文韜武略,金人聞風喪膽,可喜可賀啊!”
說話的時候,耿南仲一直注意著君王的表情,無論多麽細小的動作,他都能仔細捕捉。
從君王臉上的笑容來看,似乎是為河東的戰事高興,不然也不會有紙上的?破陣子?一事。
“陛下,老臣得知河東捷報,王相公接連收複澤州、隆德府,又殲滅河東大盜王善,想來兩河失地,必會早日收複。老臣祝賀陛下,恭喜陛下!”
“同喜啊,同喜!”
趙桓滿麵笑容,放下了手上的毛筆。
“王鬆不負朕望,短短月餘,便有數萬之兵,恢複一州一府,隻待新軍編練完畢,便可北上,恢複三鎮,朕心甚慰啊!”
耿南仲心裏一沉,看來這君王的心裏,已經是又站在了王鬆一邊。
好不容易把王鬆踢出了中樞,去擔任這吃力不討好的兩河宣撫使,和女真人正麵交鋒,沒有得到其損兵折將、步履維艱的戰報,反而短短月餘,恢複一府一州,擁兵數萬。
這廝,如何就幹出了這般大的事情!
“王相公兵強馬壯,金人難以擋其兵鋒,可喜可賀。臣從宮外進來,沿路百姓無不歡唿雀躍,感恩戴德,人人皆言王相公為國為民,於大宋有再造之功。更有許多百姓為他建立生祠,日夜磕拜。王相公於國於民,善莫大焉。”
趙桓微微一怔,笑容瞬間黯淡了下來。
旁邊的宦官看到耿南仲眼睛裏麵的精光,不由得心驚肉跳,這耿南仲如此說法,看似對王鬆讚譽有加,實在是包藏禍心。
這一招以退為進,實在是提醒君王,王鬆功高蓋主,不可大意。
而這看似平淡無奇,淺顯易懂的嫁禍於人,趙桓偏偏就能安然入局。
趙宋王朝一百七十年的“防藩鎮於未然”,已經是根深蒂固,深植於心。
“耿相,你說王鬆出京時,朕也未曾派監軍隨行,如今參政是不是可以議一下,派出監軍,協調諸軍?”
耿南仲心中暗喜,麵色卻是平靜。君王此舉,已經表明了對王鬆的忌憚。
他和王鬆政見不同,水火不容,黨同伐異,若是不能遏製王鬆,終有一日,他會被王鬆所噬,政治上的博弈,你死我活,毫無節操和退路。
耿南仲一擊得逞,絕不心慈手軟,這時候趁熱打鐵,才能讓王鬆左右難行,規規矩矩。
“陛下,王相公統兵禦敵,國之棟梁。然藩鎮之禍,不可死灰複燃,否則大宋永無寧日,禍及社稷。除了監軍之外,還要限製王鬆在兩河募兵,不可使其坐大,終成禍害。”
“這……”
趙桓微微一怔,眉頭一皺。
王鬆出京時,隻有兩千之數,超過一半的戰馬都是皇室和官員不要的劣駒。他讓王鬆宣撫兩河,但募兵的人數並未規定。
形勢發展的太快,如今看來,無論是兩河還是陝西,這募兵之事,得有規製和章法,以免如耿南仲所說,尾大不掉,成了國之藩鎮,難以節製。
“那麽,以耿相所見,這兩河募兵,當以何策?”
趙桓猶豫了一下,眼光掃向了自己的恩師。
“金人有十餘萬之眾,那麽王鬆練兵當在十萬之數,十萬……”
趙桓雖然未曾帶兵,但十萬之眾,足可以滅國裂疆。
“金人雖有十餘萬之眾,但固守燕雲,每次出征,也不過六七萬之數。”
耿南仲見已經成功引起了趙桓的猜忌,語氣也變得狠厲了起來。
“王鬆募兵,不能超過六萬之數,河東、河北皆為三萬,輔以監軍,方能自始至終,大軍控製在朝廷手中。”
“如若不然……”
耿南仲已經不需要再說下去,趙桓已經抬起頭來,從他的表情上看,似乎已經了然於心。
“就依耿相所言。”
趙桓沉聲說道:“王鬆所奏官員一一按奏允封。告知王鬆,朝廷自會派出肱骨重臣,協其組建新軍,勾通有無。”
耿南仲一揖到底,肅聲道:“陛下聖明!”
東京城浚議橋街的一處深宅,樹影婆娑的秋千院落,一個三十多歲,眉目傳情的婦人,正躺在搖椅上,懶洋洋地向旁邊的侍女問道。
“迴娘子,聽說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近日在河東打了幾場勝仗,城中百姓歡唿雀躍,到處慶賀,是以這般喧囂。”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這般熱鬧。”
女子微微皺眉,想不到這個武夫,剛一入河東,便幹下了如此多的事情。
“有沒有看到相公,他還在房中嗎?”
“迴娘子,相公迴來以後,就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中,已經有兩個時辰了。”
女子微微搖了搖頭,看來相公是真的生氣了。
她眼光掃過侍女高聳的胸部,紅彤彤的臉龐,突然坐了起來,指著她脖子,大聲吼了起來。
“你這金鏈子是從哪兒來的,是不是從相公那裏討來的,你們兩個是不是有了奸情?”
侍女大吃一驚,趕緊跪下,爭辯了起來。
“娘子,這是我那夫家給我的定情之物,十日後我就要過門,絕不是和相公有奸情,娘子一查便知!”
女子看了侍女半晌,這才重新躺了下去,嘴裏麵哼道。
“起來吧,要是讓我知道,你們誰勾搭相公,我要你生不如死。”
侍女站了起來,抹去額上的汗珠,心驚膽戰,站到一旁。
自從中午用完膳食,迴到書房的秦檜,就再也沒有邁出過書房半步。他坐在書桌後方,想要寫幾個字出來,以遣心中苦悶,但努力了幾次,卻都寫不下去,地上的紙團扔成了一堆。
門外的下人,個個都是膽戰心驚,忐忑不安,誰也不敢發出半點聲來,以免被這位當朝的相公責罰,甚至是鞭斥抽打。
澤州、隆德府接連恢複,河東大盜王善部被收編,東京城百姓的歡唿聲中,唯有那些皇親國戚,以及以耿南仲、秦檜為首的一眾文臣集體失聲。
百姓有多歡欣鼓舞,這些個國家大臣們就有多咬牙切齒,這武夫的每一次戰功,對眾高官們來說,都是一場煎熬。
朝堂上,可喜可賀,眉開眼笑,附和君王,迴到府中,便再也不用忍辱負重,說任何一句違心話,隻想酒入愁腸,好好的發泄一番。
秦檜坐下,一杯美酒灌入口中,讓他不由得咳嗽了起來。
這個武夫,一再羞辱自己,早已是自己眼中釘,一直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打入十八層地獄,好不容易把他弄出了朝堂,偏離了中樞,誰知道他又立下了如此的戰功。
他再這般攻城略地,隻會聖意隆厚,自己想殺了他,又談何容易?
每日裏和官家談論政事,秦檜對當朝天子的秉性可謂是心知肚明。他如今對王鬆是寵幸日進,也許下一步,封王封侯,也是水到渠成。
這武夫,怎麽會有這麽好的運氣?
秦檜又是一杯酒倒下,眉頭卻皺得更緊,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武夫得逞,得想些法子才成。
正在苦思冥想之際,門“格吱”一聲,那個眉目傳情的女子走了進來。
秦檜的思路被門的響聲打斷,他不由得皺著眉,抬起頭來,看到眼前的女子,神色變得立刻緩和了下來。
“娘子,你怎麽來了?”
原來這眉目如畫的女子,就是秦檜的妻子王氏,乃是名門之後,夫妻二人成婚多年,但卻沒有子嗣,隻有收養秦檜的侄兒作為嗣子。
不過,這也並不影響二人之間的感情。王氏飽讀詩書,精明能幹,秦檜得妻子相助,獲益良多。
“相公愁眉不展,是在為王鬆之事心中不平吧?”
秦檜苦笑了一下,妻子總是能猜出自己心中那些個彎彎繞繞。
“這武夫屢次羞辱我於大庭廣眾之下,此仇我怎會忘掉!此次,這廝又立了大功,官家聖心甚悅,這武夫的路子,是越走越寬了!”
“越走越寬,不見得吧。”
王氏輕輕搖了搖頭,輕聲道:“王鬆北伐,糧草輜重,兵器鎧甲,無不是朝廷撥發。王鬆本事那麽大,看他是不是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王氏慢慢坐了下來,輕聲細語,就說出了她的想法。在她看來,誰讓自己的相公不爽,她就要誰付出代價。
“錢糧輜重補給,能扣就扣,能省就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國事艱難,所有地方都要銀子,憑什麽這巨額之數,都要解運到這兩河去?”
秦檜眼睛一亮,輕輕拍了一下桌子。
“娘子真是秀外慧中,巾幗不讓須眉。”
湖廣江南的旱災,各地盜匪猖獗,民變頻頻,處處都是焦頭爛額,百姓嗷嗷待哺,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又怎能隻顧兩河之地!
秦檜眉頭揚了一下,忽然抬起頭來。
“隻是我乃禦史台長官,糾察百僚,舉劾案章,這輜重糧餉,不在我之權責之列,還需有人居中而坐,從長計議。”
王氏輕聲一笑,悠悠道:“此事不用相公出麵,恐怕早已有人按耐不住了。”
秦檜先是一愣,隨即也是笑了起來。
“看來,這朝中想要王鬆身敗名裂的,可不止我秦檜一人。”
理理紫色的官袍,輕輕咳嗽一聲,君王的聲音從大殿裏傳來,宦官趕緊前頭引路,帝王之師的耿南仲,施施然走了進去。
“耿相,你今日前來,可有要事?”
天子的性質不錯,正在奮筆疾書,耿南仲走的近了,才看清是王鬆的?破陣子?。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果然是天縱奇才,文韜武略,金人聞風喪膽,可喜可賀啊!”
說話的時候,耿南仲一直注意著君王的表情,無論多麽細小的動作,他都能仔細捕捉。
從君王臉上的笑容來看,似乎是為河東的戰事高興,不然也不會有紙上的?破陣子?一事。
“陛下,老臣得知河東捷報,王相公接連收複澤州、隆德府,又殲滅河東大盜王善,想來兩河失地,必會早日收複。老臣祝賀陛下,恭喜陛下!”
“同喜啊,同喜!”
趙桓滿麵笑容,放下了手上的毛筆。
“王鬆不負朕望,短短月餘,便有數萬之兵,恢複一州一府,隻待新軍編練完畢,便可北上,恢複三鎮,朕心甚慰啊!”
耿南仲心裏一沉,看來這君王的心裏,已經是又站在了王鬆一邊。
好不容易把王鬆踢出了中樞,去擔任這吃力不討好的兩河宣撫使,和女真人正麵交鋒,沒有得到其損兵折將、步履維艱的戰報,反而短短月餘,恢複一府一州,擁兵數萬。
這廝,如何就幹出了這般大的事情!
“王相公兵強馬壯,金人難以擋其兵鋒,可喜可賀。臣從宮外進來,沿路百姓無不歡唿雀躍,感恩戴德,人人皆言王相公為國為民,於大宋有再造之功。更有許多百姓為他建立生祠,日夜磕拜。王相公於國於民,善莫大焉。”
趙桓微微一怔,笑容瞬間黯淡了下來。
旁邊的宦官看到耿南仲眼睛裏麵的精光,不由得心驚肉跳,這耿南仲如此說法,看似對王鬆讚譽有加,實在是包藏禍心。
這一招以退為進,實在是提醒君王,王鬆功高蓋主,不可大意。
而這看似平淡無奇,淺顯易懂的嫁禍於人,趙桓偏偏就能安然入局。
趙宋王朝一百七十年的“防藩鎮於未然”,已經是根深蒂固,深植於心。
“耿相,你說王鬆出京時,朕也未曾派監軍隨行,如今參政是不是可以議一下,派出監軍,協調諸軍?”
耿南仲心中暗喜,麵色卻是平靜。君王此舉,已經表明了對王鬆的忌憚。
他和王鬆政見不同,水火不容,黨同伐異,若是不能遏製王鬆,終有一日,他會被王鬆所噬,政治上的博弈,你死我活,毫無節操和退路。
耿南仲一擊得逞,絕不心慈手軟,這時候趁熱打鐵,才能讓王鬆左右難行,規規矩矩。
“陛下,王相公統兵禦敵,國之棟梁。然藩鎮之禍,不可死灰複燃,否則大宋永無寧日,禍及社稷。除了監軍之外,還要限製王鬆在兩河募兵,不可使其坐大,終成禍害。”
“這……”
趙桓微微一怔,眉頭一皺。
王鬆出京時,隻有兩千之數,超過一半的戰馬都是皇室和官員不要的劣駒。他讓王鬆宣撫兩河,但募兵的人數並未規定。
形勢發展的太快,如今看來,無論是兩河還是陝西,這募兵之事,得有規製和章法,以免如耿南仲所說,尾大不掉,成了國之藩鎮,難以節製。
“那麽,以耿相所見,這兩河募兵,當以何策?”
趙桓猶豫了一下,眼光掃向了自己的恩師。
“金人有十餘萬之眾,那麽王鬆練兵當在十萬之數,十萬……”
趙桓雖然未曾帶兵,但十萬之眾,足可以滅國裂疆。
“金人雖有十餘萬之眾,但固守燕雲,每次出征,也不過六七萬之數。”
耿南仲見已經成功引起了趙桓的猜忌,語氣也變得狠厲了起來。
“王鬆募兵,不能超過六萬之數,河東、河北皆為三萬,輔以監軍,方能自始至終,大軍控製在朝廷手中。”
“如若不然……”
耿南仲已經不需要再說下去,趙桓已經抬起頭來,從他的表情上看,似乎已經了然於心。
“就依耿相所言。”
趙桓沉聲說道:“王鬆所奏官員一一按奏允封。告知王鬆,朝廷自會派出肱骨重臣,協其組建新軍,勾通有無。”
耿南仲一揖到底,肅聲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