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由於國土麵積小,隻有後世的三成,人口卻有上億。國小人多,高昂的軍費和政府支出,時常讓大宋朝廷頭疼不已。也使得大宋朝廷的每一任君王,對著“理財”和“求財”,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礦產的開發上,大宋朝廷比中國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要開放。朝廷鼓勵民間投資。甚至政府勘察出來的礦產,可以和民間聯合開發。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寺廟,墳地,園林,等地不得開發,其餘的地方都在允許開發的範圍之內。
大宋朝廷鼓勵民間開發的唯一目的,就是朝廷需要大量的銀錢,以供政府使用,主要用來支付高額的軍費。
大宋境內,礦場數以萬計,層出不窮,水路交通發達,也大大刺激了宋朝工商業的飛速發展。
有宋一朝,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政府開發的礦場要比私人開發的礦產少得多,可見民間經濟的活躍。
民間經濟活躍,百姓開礦采取個人承包製,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均由百姓自己承擔。開采出來的礦產,兩成歸朝廷,八成歸百姓。換句話說,就是開采出礦產以後,開礦的個人隻需向官府繳納20%的稅金,其餘的產品就可以自己銷售,所得之利也歸於自己,曆史上叫“二八抽分”。
此舉刺激了宋朝民間采礦業的迅速發展,開礦也因此成為一項安全穩妥的投資方式,也成就了宋朝采礦業的繁榮。
就像這河北西路的邯鄲地區,除了幾個大礦由宋廷掌管以外,其餘的都是私人開礦,雖然也有自己的鐵廠,所冶煉出來的鐵錠或賣給國家,或推向市場,全由私人礦主自己決定。
讀書人的尊崇地位,豪強大戶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大宋特有的青樓文化,使得上至廟堂,下至江湖僻縣,處處鶯歌燕舞,酒色迷人,以至於民風萎靡,文風鼎盛,而失去了尚武之神。
怪不得北宋亡國。人人都去搞經濟,人人都去追逐更舒適、更安逸的生活,血氣都消耗在了逐利中,鐵骨都泡在了溫柔鄉裏,還有誰願意去保家衛國!
沒有強大騎兵的宋人,僅靠這些戰鬥力低下的步兵,再加上士大夫的寡廉鮮恥、弱不知兵,如何能抵擋住殘忍弑殺,能征善戰的女真鐵騎!
洺水河邊,高大的古柳下,沿著河堤四五十步,一溜黃土夯成、泥牆茅草覆頂的房屋倒是建的整齊,這是礦場裏麵的礦工和工匠們居住的地方。
連綿不絕的礦山上,無數個螞蟻一般,全身烏漆麻黑的礦工們正在挖礦運礦,礦石順著斜坡由山上滑下,每一次都是一路煙塵,喧囂不已。
礦山已經由義軍的兄弟接管,看到王鬆和董平過來,幾個人趕緊跑了過來。殺熊嶺斷了左手的王三也在,看起來精氣神還不錯。
這已經是“劫財”此日的午後,正如王鬆所說的一樣,眾人一早出城門的時候,城門口根本沒有任何的盤查阻擋,眾人出了城。張橫壓著錢財迴到山寨,王鬆和董平則是直奔鐵廠而去。
“兄弟們,這以後就是咱們的產業了,大家夥可都要看好了!”
王鬆點點頭,和圍上來的兄弟們說道:“王三,天氣熱,你要注意傷口,千萬不要沾水,爭取早點恢複。咱們還有很多事,需要兄弟們一起去做!”
王三點頭道:“大官人放心,小人一定好好恢複!沒有了左手,還有右手,照樣可以和金狗幹!”
“這才是咱們忠義軍的兄弟!”
王鬆點點頭道“好兄弟,好漢子!以後有的是機會痛殺金賊!”
看到眾人滿臉滿手烏黑,鼻孔處都是汙漬,王鬆心中一動,有了主意。
“迴去我琢磨一下,弄些護手的、護口鼻的口罩和手套,到時候給兄弟們和挖礦的曠工們用。”
王鬆和董平告辭離去,走了一段,還沒有到跟前,一股熱浪撲麵而來,原來麵前就是一座巨大的煉鐵工坊。
說是工坊,其實也就是一個打鐵的做坊,旁邊有兩個煉鐵爐組成的煉鐵車間而已。王鬆有些驚訝的是,煉鐵的材料竟然是當地富產的煤炭。估計是山上木材難以砍伐,所以改用了石炭煉鐵,要不然,太行山上的樹木早就被砍光了。
王鬆仔細的看了看兩座煉鐵爐,兩個爐子的尺寸差不多,都是高約6米,直徑約3米,爐壁厚約40-80厘米,以礦石和沙質耐火土砌成。看兩座煉爐的樣子,應該有些年代了。
“老人家,咱們這煉鐵,一年所出幾何啊?”
王鬆在煉爐前停下,指著眼前的煉爐,對旁邊的一個老人問道。
“大官人,這一爐一月煉的鐵,產量在3萬斤左右,兩個爐就是6萬斤。煉鐵的花費,主要就是工錢。無論開采石炭還是鐵礦石,一年下來,六成開銷都在這工錢上,兩成是官府的稅錢,其餘的兩成才是咱們自己。”
看到麵前的幾人氣勢不凡,老人恭恭敬敬地迴答道。
王鬆點點頭。大宋森林砍伐嚴重,特別是那些人口稠密、缺少石炭的地區。武安地區都是煤礦、鐵礦,而且以露天礦居多,原料上自然花費不多,唯一的區別就在這人工上麵。
“大官人,還有一個麻煩就是煉鐵太慢,品相太差。礦石挖出來了,也沒有辦法燒快,這火候上不去,大家隻有幹等。再加上煉出來的鐵錠算不上上品,也賣不出好價錢!”
老人冶鐵已有數年,經驗自然是十分豐富。
王鬆倒不在意賣什麽好價,他要的是自己軍中使用。
如果煉鐵的速度太慢,自然會影響他快速充軍的計劃。現在天氣炎熱,金人暫時不會攻擊太原,可是一旦到了秋天,無論是河東,還是河北,都要遭到番子的第二次南下攻擊。
作為一名後世的曆史愛好者,受過高等教育的化學本科出身,王鬆對煉鐵,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老師傅,你這煉鐵不能這麽煉。”
王鬆仔細觀察了一陣,圍著煉樓轉了轉,再也忍不住,說了出來。
“這樣煉鐵的話,一個是煉鐵的速度太慢,另外一個就是鐵的品相太差。煉不出多少東西,賣相也不好,就賣不出好價錢!我試試看如何改善一下!”
老漢姓李,煉了一輩子的鐵,聽到主家說自己的煉鐵方法不對,臉色馬上沉了下來。不過老漢已經過了爭強好勝的年齡,就在旁邊聽著,看這位大官人的下文,看他如何進行改善。
“大……官人,這煉鐵的事情你也曉得?”
董平有些目瞪口呆,張口結舌。
大官人武力上的造詣,他是知道的,也是親眼目睹,在火藥上的本事,更是獨步天下,炸的番子屁股尿流。
隻是到了這煉鐵上,奇技淫巧,大官人總不會無所不能吧?
他結結巴巴地問道:“大官……人,你真有辦……法使得這生鐵變好?真有辦法讓這煉鐵的速度加快?”
“季布無二諾,候贏重一言,兄弟,你就放心吧!看來我得在山下呆些日子了!過些日子,你再來看,哥哥保證讓你大吃一驚!”
王鬆信誓旦旦地說道。
僅僅不到半個月,洺水河西岸邊已經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煤山,這都是順江送到的石炭。這裏也是石炭的卸貨地,一座新的窯爐就在卸貨場地的邊上。等石炭洗好了,最後再送到這新建的窯爐上去,進行所謂的煉焦程序。
沿著這洺水河邊,建起了一溜的工棚,工棚裏麵,整整齊齊的擺起了十幾口大鍋,礦場的這些傭工們,此時正在從河中挑水,倒入鍋中。進行所謂的洗煤程序。
“這大官人是不是腦子懷了?這洗菜,洗碗,洗身子咱們都見過,就是沒有見過洗石炭的,這不是瞎折騰嗎?”
一個五旬左右的窯工,站在河邊一邊看一邊搖頭,嘴裏自語道。
李老漢走了過來,他仔細地看著洗煤、煉焦的程序,心下卻信了半分。他沉吟道:“胡師傅,我覺得大官人的想法不錯,咱們等等看,興許這法子管用。”
漢子們把石炭倒進了鍋裏,攪拌,洗滌,重複3-4遍,直到河水不再渾濁為止。這樣得出來的石炭就叫精煤。精煤也不能直接用於煉鐵。精煤中,往往伴生大量的雜質,在加熱的過程中,會使生鐵變脆,形成白口鐵,從而達不到煉鐵材料的要求。
漢子們把洗好晾幹的煤,一車車的送到了新建的窯爐旁邊,裝窯燒製,這就是煉焦。這個新建的中型粘土磚窯爐,足夠加工兩座煉爐需要的石碳。王鬆指揮著漢子們將堆放在窯裏的精煤引燃。精煤自身燃燒而形成焦炭。
這也多虧了後世網文上的梗。王鬆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不過最起碼應該比沒有煉焦過的石炭強。
“大官人真是失心瘋了!石炭這樣一燒,不是白白的浪費嗎?,也不知道大官人是如何想的?”
歎息聲、嘲諷的話語又傳了過來。王鬆隻是淡然一笑。
“大官人,要不要小人過去,教訓一下這些無知的蠢貨!”
盡管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董平卻不願意任何人嘲笑自己心中半人半神的“偶像”。
“兄弟,隻不過一群無知漢子,何必“庸人自擾”!”
王鬆阻止了董平。隻要煉出了好鐵,所有的謠言和嘲笑都是自打臉麵。
空氣預熱,加大熱風的保溫措施,後世網文上爛的不能再爛的爛梗,這些都被王鬆用在了自家的煉鐵上。
不過,畢竟沒有親自驗證過,隻是道聽途說,如今紙上付之行動,就看能不能一鳴驚人了。
在礦產的開發上,大宋朝廷比中國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要開放。朝廷鼓勵民間投資。甚至政府勘察出來的礦產,可以和民間聯合開發。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寺廟,墳地,園林,等地不得開發,其餘的地方都在允許開發的範圍之內。
大宋朝廷鼓勵民間開發的唯一目的,就是朝廷需要大量的銀錢,以供政府使用,主要用來支付高額的軍費。
大宋境內,礦場數以萬計,層出不窮,水路交通發達,也大大刺激了宋朝工商業的飛速發展。
有宋一朝,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政府開發的礦場要比私人開發的礦產少得多,可見民間經濟的活躍。
民間經濟活躍,百姓開礦采取個人承包製,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均由百姓自己承擔。開采出來的礦產,兩成歸朝廷,八成歸百姓。換句話說,就是開采出礦產以後,開礦的個人隻需向官府繳納20%的稅金,其餘的產品就可以自己銷售,所得之利也歸於自己,曆史上叫“二八抽分”。
此舉刺激了宋朝民間采礦業的迅速發展,開礦也因此成為一項安全穩妥的投資方式,也成就了宋朝采礦業的繁榮。
就像這河北西路的邯鄲地區,除了幾個大礦由宋廷掌管以外,其餘的都是私人開礦,雖然也有自己的鐵廠,所冶煉出來的鐵錠或賣給國家,或推向市場,全由私人礦主自己決定。
讀書人的尊崇地位,豪強大戶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大宋特有的青樓文化,使得上至廟堂,下至江湖僻縣,處處鶯歌燕舞,酒色迷人,以至於民風萎靡,文風鼎盛,而失去了尚武之神。
怪不得北宋亡國。人人都去搞經濟,人人都去追逐更舒適、更安逸的生活,血氣都消耗在了逐利中,鐵骨都泡在了溫柔鄉裏,還有誰願意去保家衛國!
沒有強大騎兵的宋人,僅靠這些戰鬥力低下的步兵,再加上士大夫的寡廉鮮恥、弱不知兵,如何能抵擋住殘忍弑殺,能征善戰的女真鐵騎!
洺水河邊,高大的古柳下,沿著河堤四五十步,一溜黃土夯成、泥牆茅草覆頂的房屋倒是建的整齊,這是礦場裏麵的礦工和工匠們居住的地方。
連綿不絕的礦山上,無數個螞蟻一般,全身烏漆麻黑的礦工們正在挖礦運礦,礦石順著斜坡由山上滑下,每一次都是一路煙塵,喧囂不已。
礦山已經由義軍的兄弟接管,看到王鬆和董平過來,幾個人趕緊跑了過來。殺熊嶺斷了左手的王三也在,看起來精氣神還不錯。
這已經是“劫財”此日的午後,正如王鬆所說的一樣,眾人一早出城門的時候,城門口根本沒有任何的盤查阻擋,眾人出了城。張橫壓著錢財迴到山寨,王鬆和董平則是直奔鐵廠而去。
“兄弟們,這以後就是咱們的產業了,大家夥可都要看好了!”
王鬆點點頭,和圍上來的兄弟們說道:“王三,天氣熱,你要注意傷口,千萬不要沾水,爭取早點恢複。咱們還有很多事,需要兄弟們一起去做!”
王三點頭道:“大官人放心,小人一定好好恢複!沒有了左手,還有右手,照樣可以和金狗幹!”
“這才是咱們忠義軍的兄弟!”
王鬆點點頭道“好兄弟,好漢子!以後有的是機會痛殺金賊!”
看到眾人滿臉滿手烏黑,鼻孔處都是汙漬,王鬆心中一動,有了主意。
“迴去我琢磨一下,弄些護手的、護口鼻的口罩和手套,到時候給兄弟們和挖礦的曠工們用。”
王鬆和董平告辭離去,走了一段,還沒有到跟前,一股熱浪撲麵而來,原來麵前就是一座巨大的煉鐵工坊。
說是工坊,其實也就是一個打鐵的做坊,旁邊有兩個煉鐵爐組成的煉鐵車間而已。王鬆有些驚訝的是,煉鐵的材料竟然是當地富產的煤炭。估計是山上木材難以砍伐,所以改用了石炭煉鐵,要不然,太行山上的樹木早就被砍光了。
王鬆仔細的看了看兩座煉鐵爐,兩個爐子的尺寸差不多,都是高約6米,直徑約3米,爐壁厚約40-80厘米,以礦石和沙質耐火土砌成。看兩座煉爐的樣子,應該有些年代了。
“老人家,咱們這煉鐵,一年所出幾何啊?”
王鬆在煉爐前停下,指著眼前的煉爐,對旁邊的一個老人問道。
“大官人,這一爐一月煉的鐵,產量在3萬斤左右,兩個爐就是6萬斤。煉鐵的花費,主要就是工錢。無論開采石炭還是鐵礦石,一年下來,六成開銷都在這工錢上,兩成是官府的稅錢,其餘的兩成才是咱們自己。”
看到麵前的幾人氣勢不凡,老人恭恭敬敬地迴答道。
王鬆點點頭。大宋森林砍伐嚴重,特別是那些人口稠密、缺少石炭的地區。武安地區都是煤礦、鐵礦,而且以露天礦居多,原料上自然花費不多,唯一的區別就在這人工上麵。
“大官人,還有一個麻煩就是煉鐵太慢,品相太差。礦石挖出來了,也沒有辦法燒快,這火候上不去,大家隻有幹等。再加上煉出來的鐵錠算不上上品,也賣不出好價錢!”
老人冶鐵已有數年,經驗自然是十分豐富。
王鬆倒不在意賣什麽好價,他要的是自己軍中使用。
如果煉鐵的速度太慢,自然會影響他快速充軍的計劃。現在天氣炎熱,金人暫時不會攻擊太原,可是一旦到了秋天,無論是河東,還是河北,都要遭到番子的第二次南下攻擊。
作為一名後世的曆史愛好者,受過高等教育的化學本科出身,王鬆對煉鐵,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老師傅,你這煉鐵不能這麽煉。”
王鬆仔細觀察了一陣,圍著煉樓轉了轉,再也忍不住,說了出來。
“這樣煉鐵的話,一個是煉鐵的速度太慢,另外一個就是鐵的品相太差。煉不出多少東西,賣相也不好,就賣不出好價錢!我試試看如何改善一下!”
老漢姓李,煉了一輩子的鐵,聽到主家說自己的煉鐵方法不對,臉色馬上沉了下來。不過老漢已經過了爭強好勝的年齡,就在旁邊聽著,看這位大官人的下文,看他如何進行改善。
“大……官人,這煉鐵的事情你也曉得?”
董平有些目瞪口呆,張口結舌。
大官人武力上的造詣,他是知道的,也是親眼目睹,在火藥上的本事,更是獨步天下,炸的番子屁股尿流。
隻是到了這煉鐵上,奇技淫巧,大官人總不會無所不能吧?
他結結巴巴地問道:“大官……人,你真有辦……法使得這生鐵變好?真有辦法讓這煉鐵的速度加快?”
“季布無二諾,候贏重一言,兄弟,你就放心吧!看來我得在山下呆些日子了!過些日子,你再來看,哥哥保證讓你大吃一驚!”
王鬆信誓旦旦地說道。
僅僅不到半個月,洺水河西岸邊已經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煤山,這都是順江送到的石炭。這裏也是石炭的卸貨地,一座新的窯爐就在卸貨場地的邊上。等石炭洗好了,最後再送到這新建的窯爐上去,進行所謂的煉焦程序。
沿著這洺水河邊,建起了一溜的工棚,工棚裏麵,整整齊齊的擺起了十幾口大鍋,礦場的這些傭工們,此時正在從河中挑水,倒入鍋中。進行所謂的洗煤程序。
“這大官人是不是腦子懷了?這洗菜,洗碗,洗身子咱們都見過,就是沒有見過洗石炭的,這不是瞎折騰嗎?”
一個五旬左右的窯工,站在河邊一邊看一邊搖頭,嘴裏自語道。
李老漢走了過來,他仔細地看著洗煤、煉焦的程序,心下卻信了半分。他沉吟道:“胡師傅,我覺得大官人的想法不錯,咱們等等看,興許這法子管用。”
漢子們把石炭倒進了鍋裏,攪拌,洗滌,重複3-4遍,直到河水不再渾濁為止。這樣得出來的石炭就叫精煤。精煤也不能直接用於煉鐵。精煤中,往往伴生大量的雜質,在加熱的過程中,會使生鐵變脆,形成白口鐵,從而達不到煉鐵材料的要求。
漢子們把洗好晾幹的煤,一車車的送到了新建的窯爐旁邊,裝窯燒製,這就是煉焦。這個新建的中型粘土磚窯爐,足夠加工兩座煉爐需要的石碳。王鬆指揮著漢子們將堆放在窯裏的精煤引燃。精煤自身燃燒而形成焦炭。
這也多虧了後世網文上的梗。王鬆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不過最起碼應該比沒有煉焦過的石炭強。
“大官人真是失心瘋了!石炭這樣一燒,不是白白的浪費嗎?,也不知道大官人是如何想的?”
歎息聲、嘲諷的話語又傳了過來。王鬆隻是淡然一笑。
“大官人,要不要小人過去,教訓一下這些無知的蠢貨!”
盡管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董平卻不願意任何人嘲笑自己心中半人半神的“偶像”。
“兄弟,隻不過一群無知漢子,何必“庸人自擾”!”
王鬆阻止了董平。隻要煉出了好鐵,所有的謠言和嘲笑都是自打臉麵。
空氣預熱,加大熱風的保溫措施,後世網文上爛的不能再爛的爛梗,這些都被王鬆用在了自家的煉鐵上。
不過,畢竟沒有親自驗證過,隻是道聽途說,如今紙上付之行動,就看能不能一鳴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