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超時代的經濟戰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 作者:京星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宋軍一敗塗地的情況下,趙立所部徐州軍一往無前與完顏昌麾下的女真騎兵進行著激烈的野外鏖戰。
盡管損失慘重,三萬餘人的徐州軍最終隻剩下了幾千人進入楚州城。
但是,趙立畢竟成功突破了金軍的阻擊,這在以往的宋軍是不可想象的!
可見,徐州軍在趙立的訓練和指揮之下,確實有著頑強的戰鬥力。
在戰後,完顏昌帳下的將領們議論紛紛:“自燕山之後,南北戰爭未有如此之鏖戰者”!
東平府宋軍大帳。
“稟,陛下,皇城司來報,趙立率徐州軍已經進入楚州。”
殿前司士兵雙雙手抱拳說道。
趙元點了點頭,轉頭看向地圖,對著嶽飛說道。
“嶽將軍,可有興趣與完顏兀術一戰。”
嶽飛頓時驚喜的望著皇帝,他資曆尚淺,還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誰不想戰場殺敵,封狼居胥。
“臣願意!”
“好!”
“朕讓你率軍五千,前去濟南府支援關勝,伺機而動。”
“臣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嶽飛立馬站起身來,雙手抱拳說道。
站在旁邊的折可求一臉羨慕的看著嶽飛。
這是自趙元還是齊王的時候,就追隨的武將,從龍之臣,和自己這些西軍的待遇就是不一樣。
嶽飛現在剛剛26歲就能獨領一軍,馳騁沙場,這在大宋以前都是不敢想象。
還有韓世忠率軍獨闖金營,雖然抵抗到了最後,但是五千騎兵最後隻剩下一千多人。
這在以前可是赤裸裸掉頭的罪名,沒想到官家不僅沒有責罰,還加封開國侯。
折可求一臉期待的看著皇帝,趙元仿佛沒有看到他的目光,揮了揮手。
“好了,退下吧!”
嶽飛、韓世忠等人雙手抱拳,行禮退下。
折可求也隨著眾人退出大營,在大營外來迴徘徊。
荊超這時正好拿著一份軍報,匆匆的望往外走去,正好和在帳外溜達的折可求撞了一個滿懷。
“哎呀,折大人,你在門口溜達什麽?”
荊超摸著鼻子,鬱悶的說道,剛才他隻顧低著頭了,一頭撞在折可求的身穿的輕甲上。
“荊將軍不好意思,我正在考慮事情,沒留意到將軍出來。”
折可求急忙解釋道,現在荊超可是殿前司指揮使,官家麵前的紅人,怎麽敢得罪。
“哦,折將軍在考慮什麽?”
荊超好奇的看著折可求,隻見他滿臉的愁容。
“我隨官家出征已久,今日嶽將軍都已獨領一軍。。。。”
“嗨,我以為什麽事,你直接和官家說不就行了。”
荊超大大咧咧的說道。
“直接說?”
折可求一臉詫異的看著他。
荊超神神秘秘的對著折可求說道。
“西夏一直是陛下的心病,本來這次去陝西,是要教訓一下西夏,換點軍費,結果。。。”
折可求聽完,內心一喜,自己打金人可能還有點壓力,打西夏那不就跟打著玩一樣。
要知道,大宋的西軍就是為了抵禦西夏,要不是金國,西夏早就被西軍當軍功刷完了。
就連童貫、高俅這等人才,都在西軍中刷過軍功。
“多謝荊指揮使提醒,折某日後必有重謝。”
說完便向趙元的營帳內跑去,荊超看著他的背影,不禁搖了搖頭,這也太著急了。
幸虧官家料事如神,讓自己來漏一下口風,看來真把折大人給憋壞了。
也不能怪折可求著急,他本就是西軍的將領,現在竟然遠離了陝西,跑到了京東路來上分。
任誰也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惶恐,一天天跟在皇帝周圍,伴君如伴虎。
“稟,陛下,折可求求見。”
“哦?讓他進來。”
站在帳外的折可求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參見陛下,臣求戰!”
“求戰?”
趙元裝作驚詫的問道。
“西夏國主李乾順,擅自與金人結盟,攻打我朝,其心可誅。”
“折大人為國效忠,朕倍感欣慰,不知折大人準備怎麽辦?”
“額。。。。。”
折可求一時語塞,自己是聽了荊超的話,腦袋一熱就進來了,具體怎麽辦,沒想過。
趙元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著他,你這張嘴攻打西夏,我問你怎麽辦,你額什麽?
難道你想涼拌?
折可求很快反應過來,對著他說道。
“不知道,陛下有何想法。”
“自然是進攻西夏,讓他繼續開放更多的口岸。”
折可求有點暈頭轉向,怎麽跟荊超說的不一樣。
“折大人對每年給西夏的歲貢有何看法?”
趙元盯著他,緩緩的問道。
“額。。。。”
折可求無語了,因為這件事大宋辦的多少有點無恥了。
這件事還要從澶淵之盟說起,澶淵之盟是在北宋軍事勝利後簽下盟約。
很多人對北宋給遼國和後來的西夏“歲幣”腹誹頗多,認為這是個屈辱的盟約。
可事實上遼國和後來的西夏,也一致認為自己才是盟約中吃虧的一方。
北宋的“歲幣”就如同老板付給工人的工資,遼國和西夏不知不覺中淪為給北宋打工的打工仔。
也許有人認為北宋給西夏的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是一筆巨款。
可西夏人會委屈的告訴你,這些錢隻相當於北宋25個二品官員的俸祿,而北宋朝廷的二品大員不下300個。
這就難怪西夏心裏不痛快,北宋在這事兒上做的不厚道。
名義上是公平貿易,可宋朝絕對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因為遼國和西夏能夠賣給北宋的品種實在太少了。
鹽也是北宋對遼國出口的一大項,很多史料中記載,遼國鹽的價格隻有十幾文,比北宋百姓吃的鹽便宜的多,進而推理出遼國物價低,鹽產量豐富。
但他們忘記了現代經常用到的一個經濟術語:傾銷。
北宋之所以以極低的價格向遼國出口鹽,主要是為了拖垮西夏的經濟。
西夏和遼國能夠出口的東西大多雷同,可西夏的鹽卻是遼國欠缺的。
史書不少北宋向西夏購買鹽的記載,而且價格不菲。
實際上北宋並不缺鹽,滄州沿海,江浙沿海,四川井鹽,山西運城等地都是比較大的產鹽區,年產量數億斤,實在是沒有再從西夏進口鹽的道理。
北宋政權之所以幹這種賠錢生意,就是為了避免西夏直接與遼國直接進行鹽的貿易,進而牢牢把握住西夏的經濟命脈。
我抬高價格,你就沒法買了吧,有買貴的雇主,誰還會再便宜賣給遼國。
由於北宋和遼國、西夏的貿易處於常年巨額順差狀態,遼國和西夏的經濟命脈被北宋牢牢的控製在手中。
以至於北宋發行的貨幣可以在遼國和西夏正常流通,而遼國和西夏,除了皇位交替時,象征性的製造幾枚標有年號的銅錢就可以了。
國家的鑄幣權都掌握在北宋手中,北宋發行的貨幣成本越來越低,後來幹脆大規模使用紙幣。
而遼國和西夏在貨幣上沒有發言權,隻能被動的接受北宋的盤剝。
北宋做到了不費一兵一卒,就掠奪了大量的西夏和遼國的財富。
北宋過於陶醉超時代的經濟戰成果,進而荒廢了軍備,結果被女真人鑽了空子。
在曆史上,金人也被宋人的經濟戰狠狠的坑了一把,成為導致滅亡的導火索。
盡管損失慘重,三萬餘人的徐州軍最終隻剩下了幾千人進入楚州城。
但是,趙立畢竟成功突破了金軍的阻擊,這在以往的宋軍是不可想象的!
可見,徐州軍在趙立的訓練和指揮之下,確實有著頑強的戰鬥力。
在戰後,完顏昌帳下的將領們議論紛紛:“自燕山之後,南北戰爭未有如此之鏖戰者”!
東平府宋軍大帳。
“稟,陛下,皇城司來報,趙立率徐州軍已經進入楚州。”
殿前司士兵雙雙手抱拳說道。
趙元點了點頭,轉頭看向地圖,對著嶽飛說道。
“嶽將軍,可有興趣與完顏兀術一戰。”
嶽飛頓時驚喜的望著皇帝,他資曆尚淺,還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誰不想戰場殺敵,封狼居胥。
“臣願意!”
“好!”
“朕讓你率軍五千,前去濟南府支援關勝,伺機而動。”
“臣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嶽飛立馬站起身來,雙手抱拳說道。
站在旁邊的折可求一臉羨慕的看著嶽飛。
這是自趙元還是齊王的時候,就追隨的武將,從龍之臣,和自己這些西軍的待遇就是不一樣。
嶽飛現在剛剛26歲就能獨領一軍,馳騁沙場,這在大宋以前都是不敢想象。
還有韓世忠率軍獨闖金營,雖然抵抗到了最後,但是五千騎兵最後隻剩下一千多人。
這在以前可是赤裸裸掉頭的罪名,沒想到官家不僅沒有責罰,還加封開國侯。
折可求一臉期待的看著皇帝,趙元仿佛沒有看到他的目光,揮了揮手。
“好了,退下吧!”
嶽飛、韓世忠等人雙手抱拳,行禮退下。
折可求也隨著眾人退出大營,在大營外來迴徘徊。
荊超這時正好拿著一份軍報,匆匆的望往外走去,正好和在帳外溜達的折可求撞了一個滿懷。
“哎呀,折大人,你在門口溜達什麽?”
荊超摸著鼻子,鬱悶的說道,剛才他隻顧低著頭了,一頭撞在折可求的身穿的輕甲上。
“荊將軍不好意思,我正在考慮事情,沒留意到將軍出來。”
折可求急忙解釋道,現在荊超可是殿前司指揮使,官家麵前的紅人,怎麽敢得罪。
“哦,折將軍在考慮什麽?”
荊超好奇的看著折可求,隻見他滿臉的愁容。
“我隨官家出征已久,今日嶽將軍都已獨領一軍。。。。”
“嗨,我以為什麽事,你直接和官家說不就行了。”
荊超大大咧咧的說道。
“直接說?”
折可求一臉詫異的看著他。
荊超神神秘秘的對著折可求說道。
“西夏一直是陛下的心病,本來這次去陝西,是要教訓一下西夏,換點軍費,結果。。。”
折可求聽完,內心一喜,自己打金人可能還有點壓力,打西夏那不就跟打著玩一樣。
要知道,大宋的西軍就是為了抵禦西夏,要不是金國,西夏早就被西軍當軍功刷完了。
就連童貫、高俅這等人才,都在西軍中刷過軍功。
“多謝荊指揮使提醒,折某日後必有重謝。”
說完便向趙元的營帳內跑去,荊超看著他的背影,不禁搖了搖頭,這也太著急了。
幸虧官家料事如神,讓自己來漏一下口風,看來真把折大人給憋壞了。
也不能怪折可求著急,他本就是西軍的將領,現在竟然遠離了陝西,跑到了京東路來上分。
任誰也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惶恐,一天天跟在皇帝周圍,伴君如伴虎。
“稟,陛下,折可求求見。”
“哦?讓他進來。”
站在帳外的折可求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參見陛下,臣求戰!”
“求戰?”
趙元裝作驚詫的問道。
“西夏國主李乾順,擅自與金人結盟,攻打我朝,其心可誅。”
“折大人為國效忠,朕倍感欣慰,不知折大人準備怎麽辦?”
“額。。。。。”
折可求一時語塞,自己是聽了荊超的話,腦袋一熱就進來了,具體怎麽辦,沒想過。
趙元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著他,你這張嘴攻打西夏,我問你怎麽辦,你額什麽?
難道你想涼拌?
折可求很快反應過來,對著他說道。
“不知道,陛下有何想法。”
“自然是進攻西夏,讓他繼續開放更多的口岸。”
折可求有點暈頭轉向,怎麽跟荊超說的不一樣。
“折大人對每年給西夏的歲貢有何看法?”
趙元盯著他,緩緩的問道。
“額。。。。”
折可求無語了,因為這件事大宋辦的多少有點無恥了。
這件事還要從澶淵之盟說起,澶淵之盟是在北宋軍事勝利後簽下盟約。
很多人對北宋給遼國和後來的西夏“歲幣”腹誹頗多,認為這是個屈辱的盟約。
可事實上遼國和後來的西夏,也一致認為自己才是盟約中吃虧的一方。
北宋的“歲幣”就如同老板付給工人的工資,遼國和西夏不知不覺中淪為給北宋打工的打工仔。
也許有人認為北宋給西夏的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是一筆巨款。
可西夏人會委屈的告訴你,這些錢隻相當於北宋25個二品官員的俸祿,而北宋朝廷的二品大員不下300個。
這就難怪西夏心裏不痛快,北宋在這事兒上做的不厚道。
名義上是公平貿易,可宋朝絕對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因為遼國和西夏能夠賣給北宋的品種實在太少了。
鹽也是北宋對遼國出口的一大項,很多史料中記載,遼國鹽的價格隻有十幾文,比北宋百姓吃的鹽便宜的多,進而推理出遼國物價低,鹽產量豐富。
但他們忘記了現代經常用到的一個經濟術語:傾銷。
北宋之所以以極低的價格向遼國出口鹽,主要是為了拖垮西夏的經濟。
西夏和遼國能夠出口的東西大多雷同,可西夏的鹽卻是遼國欠缺的。
史書不少北宋向西夏購買鹽的記載,而且價格不菲。
實際上北宋並不缺鹽,滄州沿海,江浙沿海,四川井鹽,山西運城等地都是比較大的產鹽區,年產量數億斤,實在是沒有再從西夏進口鹽的道理。
北宋政權之所以幹這種賠錢生意,就是為了避免西夏直接與遼國直接進行鹽的貿易,進而牢牢把握住西夏的經濟命脈。
我抬高價格,你就沒法買了吧,有買貴的雇主,誰還會再便宜賣給遼國。
由於北宋和遼國、西夏的貿易處於常年巨額順差狀態,遼國和西夏的經濟命脈被北宋牢牢的控製在手中。
以至於北宋發行的貨幣可以在遼國和西夏正常流通,而遼國和西夏,除了皇位交替時,象征性的製造幾枚標有年號的銅錢就可以了。
國家的鑄幣權都掌握在北宋手中,北宋發行的貨幣成本越來越低,後來幹脆大規模使用紙幣。
而遼國和西夏在貨幣上沒有發言權,隻能被動的接受北宋的盤剝。
北宋做到了不費一兵一卒,就掠奪了大量的西夏和遼國的財富。
北宋過於陶醉超時代的經濟戰成果,進而荒廢了軍備,結果被女真人鑽了空子。
在曆史上,金人也被宋人的經濟戰狠狠的坑了一把,成為導致滅亡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