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劉豫的小計謀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 作者:京星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劉豫對大宋不滿,還跟宋徽宗趙佶有關。
在元符三年(1100 年),又至科舉放榜之時。
一位 27 歲的學子滿懷期待,終於瞧見了自己的名號。
此人名為劉豫,乃永靜軍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的農家子弟。
劉家世代皆為貧農,如今金榜題名,可謂光宗耀祖。
人生之得意,莫過於此。
然而,劉豫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他便察覺,進士之身雖能改善農家子弟生活,但若想在大宋官場扶搖直上,卻並非易事。
於是,劉豫隻得殫精竭慮,盡職盡責,於夾縫中艱難求生。
政和二年(1112 年),曆經十餘年摸爬滾打的劉豫,終於獲宋徽宗提拔,擔任殿中侍禦史一職。
此職前途光明,卻也易得罪人,主要職責是糾察百官朝會時的失儀之舉。
若不出意外,積攢數年口碑,積累幾年資曆,日後便有望獲得更大晉升。
劉豫謹小慎微,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倍加珍惜。
可他萬萬沒想到,大宋官場內卷極為嚴重。
沒過多久,一位言官將他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挖出一件陳年舊事,上書彈劾於他。
原來,劉豫讀書之時,家境貧寒,曾偷取同學一個銀碗和一件紗衣。
時隔數十年,此事竟被人挖出。
對於禦史而言,口碑至關重要,此事一出,劉豫遭受毀滅性打擊。
關鍵時刻,宋徽宗出手保下了他:“過往之事,就此翻過,老劉如今不是幹得挺好嘛。”
劉豫感激涕零,決心更好地履行本職工作,以報答官家。
一時頭腦發熱,他給宋徽宗呈上諸多禮製報告。
結果,宋徽宗看得厭煩,道:“你不過是河北一老農,懂什麽禮製?”
宋徽宗金口一開,劉豫被貶為兩浙察訪。
劉豫深感被打臉,他在官場混跡良久,一心隻想擺脫卑微出身。
他原以為宋徽宗不會計較他的過往,卻未曾想宋徽宗從骨子裏鄙夷他的出身。
劉豫給宋徽宗呈上一封謝表,賭氣道:“多謝官家讓我這個河北農夫去富庶的兩浙任職。”
可最令劉豫難堪的是,宋徽宗根本未將他放在心上,他被華麗地忽視了。
就這樣,劉豫滿肚子怨氣,灰溜溜地前往兩浙報到。
自此,他心中對宋徽宗以及大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在曆史上,開封陷落之際,劉豫果斷南下,逃到了儀征,給趙構打工。
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劉豫在好友張愨的推薦下,被任命為濟南知府。
可劉豫壓根就不想去,北方太危險了,金兵隨時有可能拿下山東,這怕不是上崗,而是上墳。
劉豫上書朝廷,能不能給我換個地,隨便東南哪個州都行。
南宋朝廷火了,能提拔你就不錯了,哪輪得到你挑三揀四?
劉豫隻能氣嘟嘟地上任了。
這年冬天,劉豫上任濟南沒多久,金兵果然來了。
好在手下大將關勝(《水滸傳》大刀關勝曆史原型)拚死抵抗,擋住了金軍的猛攻。
其實這次守住濟南府,跟他關係不大,主要是關勝立主抗金。
劉豫另一個部下張柬也派兵增援,一舉擊退了金軍。
趙元這才收到了,皇城司為劉豫表功的事情。
“來人,讓劉豫知東平府,立刻上任。”
同時,他又讓人告知關勝時刻盯著劉豫,提防劉豫投敵。
山東濟南府,劉豫正與兒子劉麟策劃投降事宜。
“報,劉大人,陛下有令讓大人知東平府,即刻上任。”
傳令兵雙手抱拳,對著正坐在椅子上的劉豫說道。
“什麽?去東平府?”
劉豫正在犯愁呢,說好的投降,沒有想到讓關勝和張柬兩個愣頭青給破壞了。
可怎麽給完顏宗望元帥交代,這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看來隻能換個人投靠了,完顏兀術將軍也不錯,但是有關勝在這怎麽投降,最起碼把濟南城獻給金人,也算是大功一件吧。
他還在琢磨怎麽投降呢,沒有想到官家竟然讓自己去東平府。
這怎麽去,先不說路上兵荒馬亂,那裏可是對抗金人的前線,離金人太近了。
難道官家已經知道自己與金人偷偷的聯係。
劉豫無力的揮了揮手,讓傳令兵退下。
“麟兒,這件事你怎麽看?”
劉麟看了一下四周,小心的說道。
“父親,大宋勢弱,山東遲早要涼,不如我們趁早投降,也能混的一官半職。”
劉豫點了點頭,他本來還有些猶豫,因為他沒有想到宋軍竟然會在東平擊潰金軍。
這給了他不小的震撼,但是迴到山東的戰場,雖然各州的守將都進行了拚死抵抗,但是還是收效甚微。
再想想這些年自己在大宋官場遭遇的白眼。
他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投降金國。
但是現在最讓他為難的是城中的關勝是鐵杆的抗金派。
關勝不死,他想投降也無法如願。
“這關勝可是我們的一大心腹之患啊!”
劉豫不禁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
“父親,我們可以讓關勝領一部分兵馬,出城迎戰金人。”
劉麟詭秘的一笑。
“可是關勝勇武,金人也不一定能夠將他斬殺啊。”
“關勝雖然勇武,畢竟是個人,是人就有力竭的時候,到時我們關閉城門。。。。”
劉豫頓時眼前一亮。
“對,他不是喜歡打金人,就讓他打個夠。”
在曆史上,劉豫下令關勝出城迎敵,出城攻打金軍。
等關勝久戰之後,人困馬乏,想迴城休整之時,劉豫卻不給關勝開城門,還下令城上軍卒放箭。
關勝猝不及防,身中數箭,後路已斷,隻好轉頭向金軍發起最後的衝鋒,壯烈殉國。
關勝一死,劉豫趕緊準備帶著濟南百姓一起投降。
果,濟南百姓根本就不聽劉豫的,既沒有跟他走,也沒有打開城門。
劉豫隻好灰溜溜地就縋城而出,向金國投降。
“來人,把關勝喊過來。”
劉豫頓時喜氣洋洋的大聲喊道。
不一會,一個高大魁梧的武將走了進來,他身高八尺,膚色發紅。
“下官關勝,拜見劉大人!”
“關大人客氣了,來來快就坐,給關將軍上茶。”
劉豫站起來熱情的招唿關勝。
關勝一臉木然的看著劉豫,這是怎麽了,是吃錯什麽藥了嗎?
在元符三年(1100 年),又至科舉放榜之時。
一位 27 歲的學子滿懷期待,終於瞧見了自己的名號。
此人名為劉豫,乃永靜軍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的農家子弟。
劉家世代皆為貧農,如今金榜題名,可謂光宗耀祖。
人生之得意,莫過於此。
然而,劉豫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他便察覺,進士之身雖能改善農家子弟生活,但若想在大宋官場扶搖直上,卻並非易事。
於是,劉豫隻得殫精竭慮,盡職盡責,於夾縫中艱難求生。
政和二年(1112 年),曆經十餘年摸爬滾打的劉豫,終於獲宋徽宗提拔,擔任殿中侍禦史一職。
此職前途光明,卻也易得罪人,主要職責是糾察百官朝會時的失儀之舉。
若不出意外,積攢數年口碑,積累幾年資曆,日後便有望獲得更大晉升。
劉豫謹小慎微,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倍加珍惜。
可他萬萬沒想到,大宋官場內卷極為嚴重。
沒過多久,一位言官將他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挖出一件陳年舊事,上書彈劾於他。
原來,劉豫讀書之時,家境貧寒,曾偷取同學一個銀碗和一件紗衣。
時隔數十年,此事竟被人挖出。
對於禦史而言,口碑至關重要,此事一出,劉豫遭受毀滅性打擊。
關鍵時刻,宋徽宗出手保下了他:“過往之事,就此翻過,老劉如今不是幹得挺好嘛。”
劉豫感激涕零,決心更好地履行本職工作,以報答官家。
一時頭腦發熱,他給宋徽宗呈上諸多禮製報告。
結果,宋徽宗看得厭煩,道:“你不過是河北一老農,懂什麽禮製?”
宋徽宗金口一開,劉豫被貶為兩浙察訪。
劉豫深感被打臉,他在官場混跡良久,一心隻想擺脫卑微出身。
他原以為宋徽宗不會計較他的過往,卻未曾想宋徽宗從骨子裏鄙夷他的出身。
劉豫給宋徽宗呈上一封謝表,賭氣道:“多謝官家讓我這個河北農夫去富庶的兩浙任職。”
可最令劉豫難堪的是,宋徽宗根本未將他放在心上,他被華麗地忽視了。
就這樣,劉豫滿肚子怨氣,灰溜溜地前往兩浙報到。
自此,他心中對宋徽宗以及大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在曆史上,開封陷落之際,劉豫果斷南下,逃到了儀征,給趙構打工。
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劉豫在好友張愨的推薦下,被任命為濟南知府。
可劉豫壓根就不想去,北方太危險了,金兵隨時有可能拿下山東,這怕不是上崗,而是上墳。
劉豫上書朝廷,能不能給我換個地,隨便東南哪個州都行。
南宋朝廷火了,能提拔你就不錯了,哪輪得到你挑三揀四?
劉豫隻能氣嘟嘟地上任了。
這年冬天,劉豫上任濟南沒多久,金兵果然來了。
好在手下大將關勝(《水滸傳》大刀關勝曆史原型)拚死抵抗,擋住了金軍的猛攻。
其實這次守住濟南府,跟他關係不大,主要是關勝立主抗金。
劉豫另一個部下張柬也派兵增援,一舉擊退了金軍。
趙元這才收到了,皇城司為劉豫表功的事情。
“來人,讓劉豫知東平府,立刻上任。”
同時,他又讓人告知關勝時刻盯著劉豫,提防劉豫投敵。
山東濟南府,劉豫正與兒子劉麟策劃投降事宜。
“報,劉大人,陛下有令讓大人知東平府,即刻上任。”
傳令兵雙手抱拳,對著正坐在椅子上的劉豫說道。
“什麽?去東平府?”
劉豫正在犯愁呢,說好的投降,沒有想到讓關勝和張柬兩個愣頭青給破壞了。
可怎麽給完顏宗望元帥交代,這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看來隻能換個人投靠了,完顏兀術將軍也不錯,但是有關勝在這怎麽投降,最起碼把濟南城獻給金人,也算是大功一件吧。
他還在琢磨怎麽投降呢,沒有想到官家竟然讓自己去東平府。
這怎麽去,先不說路上兵荒馬亂,那裏可是對抗金人的前線,離金人太近了。
難道官家已經知道自己與金人偷偷的聯係。
劉豫無力的揮了揮手,讓傳令兵退下。
“麟兒,這件事你怎麽看?”
劉麟看了一下四周,小心的說道。
“父親,大宋勢弱,山東遲早要涼,不如我們趁早投降,也能混的一官半職。”
劉豫點了點頭,他本來還有些猶豫,因為他沒有想到宋軍竟然會在東平擊潰金軍。
這給了他不小的震撼,但是迴到山東的戰場,雖然各州的守將都進行了拚死抵抗,但是還是收效甚微。
再想想這些年自己在大宋官場遭遇的白眼。
他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投降金國。
但是現在最讓他為難的是城中的關勝是鐵杆的抗金派。
關勝不死,他想投降也無法如願。
“這關勝可是我們的一大心腹之患啊!”
劉豫不禁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
“父親,我們可以讓關勝領一部分兵馬,出城迎戰金人。”
劉麟詭秘的一笑。
“可是關勝勇武,金人也不一定能夠將他斬殺啊。”
“關勝雖然勇武,畢竟是個人,是人就有力竭的時候,到時我們關閉城門。。。。”
劉豫頓時眼前一亮。
“對,他不是喜歡打金人,就讓他打個夠。”
在曆史上,劉豫下令關勝出城迎敵,出城攻打金軍。
等關勝久戰之後,人困馬乏,想迴城休整之時,劉豫卻不給關勝開城門,還下令城上軍卒放箭。
關勝猝不及防,身中數箭,後路已斷,隻好轉頭向金軍發起最後的衝鋒,壯烈殉國。
關勝一死,劉豫趕緊準備帶著濟南百姓一起投降。
果,濟南百姓根本就不聽劉豫的,既沒有跟他走,也沒有打開城門。
劉豫隻好灰溜溜地就縋城而出,向金國投降。
“來人,把關勝喊過來。”
劉豫頓時喜氣洋洋的大聲喊道。
不一會,一個高大魁梧的武將走了進來,他身高八尺,膚色發紅。
“下官關勝,拜見劉大人!”
“關大人客氣了,來來快就坐,給關將軍上茶。”
劉豫站起來熱情的招唿關勝。
關勝一臉木然的看著劉豫,這是怎麽了,是吃錯什麽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