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靖康第一大案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 作者:京星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元拿過來看到高俅拿來的招供書,果然不出他所料,有不少官員涉及。
這對他來說這可是一件好事,抄家有錢拿。
奸商不僅做糧食買賣,其名下竟然還有良田千畝、還做著茶葉、絲綢、鹽引買賣。
北宋時期,還是中國出口茶葉的高峰時期,此時有茶葉200多種。
宋朝對茶葉施行官營製度,設置都大提舉茶馬司(簡稱茶馬司)對茶葉進行管理,以達到官方壟斷,禁止私人貿易的目的。
金國每年“商旅多以絲絹易茶,歲費不下百萬”,這使得宋朝在與金人的貿易中處於順差,大量金錢流入宋朝。
占據如此優勢,在軍事上處於弱勢的宋朝,試圖通過壟斷茶葉,作為製裁金國的手段。
這家夥竟然私售茶葉給金人,這可是死罪。
宋朝商人是不能與金人直麵進行貿易,雙方隻能通過政府指定的榷場交易中介——“牙人”來完成交易,以防止私人貿易。
要知道金人為了打破宋朝的茶葉壟斷,曾經試圖自產自足,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陛下,這次涉及都茶廠四人、鹽鐵司三人、太府寺丞和主簿都涉及此案,不知道如何處置?”
高俅小心翼翼的問道。
“凡是有涉及的官員,讓皇城司全部緝拿,大理寺主辦,刑部協辦。”
趙元看完後,內心狂喜,卻皺著眉頭說道。
“是!”
高俅喜笑顏開,終於我高抄抄又要開始抄家了。
為什麽一個私售茶葉案,一下能涉及三個衙門。
都茶廠,是蔡京當年專門設立賣茶飲的部門,主要的目的就是給宋徽宗搞錢。
鹽鐵是北宋三司之一,掌全國茶、鹽、礦冶、工商稅收、河渠及軍器之事,長官為鹽鐵司。
太府寺下麵有茶庫、香料庫等部門,太府寺及戶部對原屬三司主管茶的事權已分而治之。
單純的一個茶葉貿易,就涉及三個衙門,導致了職能重複,官員相互推脫。
此時的朝廷上下還不知道,靖康以來,最大的貪腐案,即將來臨。
這是一場腥風血雨,也是趙元對這腐朽的大宋動的第一刀。
為什麽說可以辦成靖康以來最大的案子?
因為趙元缺錢了。
高俅立即到皇城司點齊人馬,分別趕往三個衙門。
皇城司的人走進太府寺衙門的時候,裏麵的官員還在喝茶聊天,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一名官員看到從門口一湧而進的皇城司士兵,大聲吼道。
“這裏是太府寺重地,閑雜人等不得入內。”
“不好意思,各位大人,皇城司奉命拿人,過來請幾位大人和我們走一趟。”
太府寺丞急匆匆的走了出來,看著站滿院子虎視眈眈的皇城司士兵,不屑的說道。
“我乃太府寺丞劉義,各位奉誰的命?”
皇城司副指揮使何寧走了出來,不由得的看了他一眼,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緝拿名單上的第一人就是他。
“跟我迴去,你就知道了,來人,拿人。”
“膽大妄為,我要去陛下那裏舉報你。”
“拿下!”
在太府寺官員的目瞪口呆下,劉義被押了下去。
“劉大人,明日我便彈劾皇城司,你暫且委屈一天。”
此時,又有一名官員走上前來,對著劉義的背影大聲喊道。
“你是何人?”
“我乃太府寺主簿郎誌學。”
郎誌學不甘示弱的望著何寧。
“拿下!”
何寧詭異一笑,又是一個不開眼的。
兩個皇城司親從官,上前拿住郎誌學,他本來就不高也就是160左右,直接雙腳離地被拎了起來。
皇城司共有兩支軍隊編製,分別是親從官與親事官。
自英宗開始,親從官隻允許從35歲以下年輕力壯的士兵中選拔,而且隻有身高“五尺九寸一分六厘”方可入選。
也就是說,親從官的身高全在185以上。
可見,親從官的地位和精銳程度要更勝一籌。
“大膽,你們真是無法無天,我是朝廷命官,你們這些兵痞,放開我。”
郎誌學大聲叫嚷著,雙腿在空中亂蹬著。
此時,太府寺一片安靜,眾多官員沉默不語,他們算是看出來了,誰說話就抓誰。
“那我就不打擾各位大人了。”
在眾人的震驚的目光中,何寧帶著人揚長而去。
這一幕,在鹽鐵司、都茶廠同時上演,很快,大牢就熱鬧起來。
剛開始,這些官員個個囂張無比,刑不上大夫,懂不懂?
結果在何寧的苦口婆心(小皮鞭加烙鐵)的感化下,個個痛哭流涕,表示要痛改前非。
劉義要了紙筆自己奮筆疾書,寫了四十多頁的認罪書,把收過的財物,以及幫別人辦過的事,全都寫了下來。
雖然他被折騰半天,記憶力好像提升了很多,恨不得連十歲偷看寡婦洗澡都寫上。
但是何寧知道,這裏麵的水分很大。
不一會,一個親從官走了進來對著何寧耳語了幾句,走了下去。
“劉大人,我們對你家進行了查抄,抄出的金銀達到了二千萬貫,還不包括那些古玩字畫。”
“不過,跟你交待的對不起來啊。”
劉義本來以為自己隨便交代一下就能蒙混過關,沒想到皇城司直接去抄家了,他頓時傻了眼。
他喃喃的說道。
“我家的錢都是正當來路,不是貪汙所得,你不要血口噴人。”
何寧冷笑道:“我血口噴人?那你跟我說說都是怎麽正經而來,不要說俸祿,這些錢夠你幹幾百年的。”
“也不說要做生意,我們皇城司對你的過往查的很清楚。”
“你家裏人沒有一個經商的,那劉大人,你的錢怎麽來的。”
劉義的冷汗開始冒了出來,但是仍然沉默不語。
“要不要見見你的寵妾和兒子。”
何寧淡淡的說了一句。
“何大人,他們什麽都不知道啊。”
劉義突然情緒激動起來,連忙大聲喊道。
“劉義,明人不說暗話,你的腦袋已經保不住了,還是要多替家人想想。”
“官家一怒,可是血流千裏啊!”
何寧盯著他的眼睛,慢悠悠的說道。
“我說!還請大人美言幾句,請陛下不要為難我的家眷。”
劉義垂頭喪氣的說道,開始在紙上奮筆疾書。
“此事當真?”
何寧看到他的認罪書,突然站了起來,震驚的看著劉義。
“這件事牽扯很大,我說了也沒什麽用,陛下是不會對那人下手的。”
劉義苦澀的笑了笑,說道。
這對他來說這可是一件好事,抄家有錢拿。
奸商不僅做糧食買賣,其名下竟然還有良田千畝、還做著茶葉、絲綢、鹽引買賣。
北宋時期,還是中國出口茶葉的高峰時期,此時有茶葉200多種。
宋朝對茶葉施行官營製度,設置都大提舉茶馬司(簡稱茶馬司)對茶葉進行管理,以達到官方壟斷,禁止私人貿易的目的。
金國每年“商旅多以絲絹易茶,歲費不下百萬”,這使得宋朝在與金人的貿易中處於順差,大量金錢流入宋朝。
占據如此優勢,在軍事上處於弱勢的宋朝,試圖通過壟斷茶葉,作為製裁金國的手段。
這家夥竟然私售茶葉給金人,這可是死罪。
宋朝商人是不能與金人直麵進行貿易,雙方隻能通過政府指定的榷場交易中介——“牙人”來完成交易,以防止私人貿易。
要知道金人為了打破宋朝的茶葉壟斷,曾經試圖自產自足,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陛下,這次涉及都茶廠四人、鹽鐵司三人、太府寺丞和主簿都涉及此案,不知道如何處置?”
高俅小心翼翼的問道。
“凡是有涉及的官員,讓皇城司全部緝拿,大理寺主辦,刑部協辦。”
趙元看完後,內心狂喜,卻皺著眉頭說道。
“是!”
高俅喜笑顏開,終於我高抄抄又要開始抄家了。
為什麽一個私售茶葉案,一下能涉及三個衙門。
都茶廠,是蔡京當年專門設立賣茶飲的部門,主要的目的就是給宋徽宗搞錢。
鹽鐵是北宋三司之一,掌全國茶、鹽、礦冶、工商稅收、河渠及軍器之事,長官為鹽鐵司。
太府寺下麵有茶庫、香料庫等部門,太府寺及戶部對原屬三司主管茶的事權已分而治之。
單純的一個茶葉貿易,就涉及三個衙門,導致了職能重複,官員相互推脫。
此時的朝廷上下還不知道,靖康以來,最大的貪腐案,即將來臨。
這是一場腥風血雨,也是趙元對這腐朽的大宋動的第一刀。
為什麽說可以辦成靖康以來最大的案子?
因為趙元缺錢了。
高俅立即到皇城司點齊人馬,分別趕往三個衙門。
皇城司的人走進太府寺衙門的時候,裏麵的官員還在喝茶聊天,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一名官員看到從門口一湧而進的皇城司士兵,大聲吼道。
“這裏是太府寺重地,閑雜人等不得入內。”
“不好意思,各位大人,皇城司奉命拿人,過來請幾位大人和我們走一趟。”
太府寺丞急匆匆的走了出來,看著站滿院子虎視眈眈的皇城司士兵,不屑的說道。
“我乃太府寺丞劉義,各位奉誰的命?”
皇城司副指揮使何寧走了出來,不由得的看了他一眼,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緝拿名單上的第一人就是他。
“跟我迴去,你就知道了,來人,拿人。”
“膽大妄為,我要去陛下那裏舉報你。”
“拿下!”
在太府寺官員的目瞪口呆下,劉義被押了下去。
“劉大人,明日我便彈劾皇城司,你暫且委屈一天。”
此時,又有一名官員走上前來,對著劉義的背影大聲喊道。
“你是何人?”
“我乃太府寺主簿郎誌學。”
郎誌學不甘示弱的望著何寧。
“拿下!”
何寧詭異一笑,又是一個不開眼的。
兩個皇城司親從官,上前拿住郎誌學,他本來就不高也就是160左右,直接雙腳離地被拎了起來。
皇城司共有兩支軍隊編製,分別是親從官與親事官。
自英宗開始,親從官隻允許從35歲以下年輕力壯的士兵中選拔,而且隻有身高“五尺九寸一分六厘”方可入選。
也就是說,親從官的身高全在185以上。
可見,親從官的地位和精銳程度要更勝一籌。
“大膽,你們真是無法無天,我是朝廷命官,你們這些兵痞,放開我。”
郎誌學大聲叫嚷著,雙腿在空中亂蹬著。
此時,太府寺一片安靜,眾多官員沉默不語,他們算是看出來了,誰說話就抓誰。
“那我就不打擾各位大人了。”
在眾人的震驚的目光中,何寧帶著人揚長而去。
這一幕,在鹽鐵司、都茶廠同時上演,很快,大牢就熱鬧起來。
剛開始,這些官員個個囂張無比,刑不上大夫,懂不懂?
結果在何寧的苦口婆心(小皮鞭加烙鐵)的感化下,個個痛哭流涕,表示要痛改前非。
劉義要了紙筆自己奮筆疾書,寫了四十多頁的認罪書,把收過的財物,以及幫別人辦過的事,全都寫了下來。
雖然他被折騰半天,記憶力好像提升了很多,恨不得連十歲偷看寡婦洗澡都寫上。
但是何寧知道,這裏麵的水分很大。
不一會,一個親從官走了進來對著何寧耳語了幾句,走了下去。
“劉大人,我們對你家進行了查抄,抄出的金銀達到了二千萬貫,還不包括那些古玩字畫。”
“不過,跟你交待的對不起來啊。”
劉義本來以為自己隨便交代一下就能蒙混過關,沒想到皇城司直接去抄家了,他頓時傻了眼。
他喃喃的說道。
“我家的錢都是正當來路,不是貪汙所得,你不要血口噴人。”
何寧冷笑道:“我血口噴人?那你跟我說說都是怎麽正經而來,不要說俸祿,這些錢夠你幹幾百年的。”
“也不說要做生意,我們皇城司對你的過往查的很清楚。”
“你家裏人沒有一個經商的,那劉大人,你的錢怎麽來的。”
劉義的冷汗開始冒了出來,但是仍然沉默不語。
“要不要見見你的寵妾和兒子。”
何寧淡淡的說了一句。
“何大人,他們什麽都不知道啊。”
劉義突然情緒激動起來,連忙大聲喊道。
“劉義,明人不說暗話,你的腦袋已經保不住了,還是要多替家人想想。”
“官家一怒,可是血流千裏啊!”
何寧盯著他的眼睛,慢悠悠的說道。
“我說!還請大人美言幾句,請陛下不要為難我的家眷。”
劉義垂頭喪氣的說道,開始在紙上奮筆疾書。
“此事當真?”
何寧看到他的認罪書,突然站了起來,震驚的看著劉義。
“這件事牽扯很大,我說了也沒什麽用,陛下是不會對那人下手的。”
劉義苦澀的笑了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