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東京城內,對河北、河東的局勢傳的風言風語,特別是趙佶和趙桓被掠走以後,有點人心惶惶。


    整個大宋的百姓都陷入一種迷茫當中,皇帝被掠走,這不就是亡國了嗎?


    但是齊王和康王都在,大宋的軍隊還在,東京城還在,好像又沒有亡。


    張浚走了進來,對著齊王躬身行禮。


    此張浚非張俊,前者是官至宰相的文臣,後者則是當時大宋武將之首、地位還在嶽飛等人之上。


    “臣張浚拜見齊王殿下。”


    他有點迷糊,不知道齊王這個時候召見自己是什麽意思。


    特別是現在二聖全被掠到金國,當前大宋朝群龍無首,隻有康王和齊王兩根獨苗。


    齊王如今權勢滔天,張叔夜、劉韐、姚友仲、宗澤等武將都是堅定的擁齊派。


    康王現在已經跑到杭州,現在身邊也有範訥、王伯彥等人。


    兩位皇子有劃江而治的趨勢。


    “張大人,本王聽說你對兵法頗有心得,現在本王有一事不明,想聽聽你的意見。”


    “殿下,不必客氣,臣洗耳恭聽。”


    “眼下金軍撤兵,北線目前局勢未明,河北、河東之地,想問一下你的看法。”


    張浚心中一驚,沒有想到齊王竟然叫自己來討論軍國大事。


    這可是要掉腦袋的事啊,現在朝廷局勢未明,可不能趟進這潭渾水當中。


    “殿下,臣不敢亂議國家大事。”


    趙元笑了笑,宋臣的老毛病了,明哲保身流。


    隨即站起身來,走到地圖旁邊。


    “但說無妨,本王恕你無罪,國無寧日,本王夜不能眠啊。”


    張浚看了看趙元,心一橫,反正自己隻是建議,聽不聽全是齊王做主。


    “臣就直言了。”


    他走到地圖前,指著東京城的北方,說道。


    “殿下,目前金人隻是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部退兵,在河北、河東之地還有部分金兵,還需要堅持堅壁清野之策。”


    趙元看了看地圖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


    “堅壁清野的關鍵在於,要把一部分人撤進磁州、相州,每城留十五萬軍民,其餘人員全部撤到黃河南岸。”


    “把滑州作為屯兵重地,駐重兵把守,分別負責兩城的糧草運輸。”


    張浚說到這裏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


    “把大名府作為糧草供應點,通過漕運,對滑州以及磁州、相州進行糧草供給。”


    “我敢擔保,不出一個月,金兵肯定糧草全無,必定會撤迴北方。”


    趙元看了看地圖,接著問道。


    “那金人撤迴北方以後呢?”


    “大宋應該西起陝西路,東達河北東路建立一條軍事防線,建立防禦體係,將戰局拖入持久戰。”


    趙元的腦袋裏突然冒出一個名詞,論持久戰,突然打開思路。


    對啊,現在大宋軟弱無力,需要自己給它動一個大手術,現在自己最缺的就是時間。


    隻有建立起了防禦縱深,趙元慢慢掌控內部,進行改革,才能做到強兵的目的。


    現在經濟不用自己操心,大宋的經濟實力放眼全球,大宋敢說第二,就沒有人敢說第一。


    隻要給大宋一個暫時安全的時期,他就有信心帶出一支天下無敵的隊伍。


    到時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就到手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小日子,小泡菜,小白頭鷹,自己都要去看看。


    對,差點忘了,還有三哥家,一定要去轉一轉。


    古人有句話說的好,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


    哈哈哈,到時候我就要讓大宋的旗幟插遍全球。


    正在趙元想的出神之際,張浚正在用擔心的目光看著他。


    難道自己的想法,齊王認為不可行,怎麽一句話也不說?


    哎,早知道,不說這麽多了,這些皇族哪會關心這些,現在他應該考慮的是皇位的爭奪吧。


    趙元迴過神來,突然發現張浚沒有說話。


    “張大人,繼續說,我剛才正在考慮的你的想法,覺得正合我意。”


    張浚繼續說道。


    “如果河北、河東一線的金軍撤退後,我們應該在這一帶,建立一些兵寨,派兵把守,防止金軍再次南下。”


    “哦,你認為金軍什麽時候還會來?”


    “一定是在冬季,金人擅長在寒冷的情況下作戰,而我們宋軍冬季作戰。。。。。”


    張浚沒有繼續說下去,宋軍的冬季作戰能力在這次金軍第二次圍城中,已經得到了檢驗。


    曆史上,金軍在靖康之難後,在年底又發動一次南下作戰,而且規模比這一次還要大。


    “張大人,你認為我們的戰略重心在哪?”


    “臣以為還是在北線,如果北線失守,淮河一帶,將徹底暴露在金軍的刀鋒之上。”


    淮河一帶,是宋朝的經濟中心和糧食中心,宋朝的經濟圈以太湖經濟圈為主。


    如果北線失守,金人必定大舉進攻揚州、蘇州,這可是大宋最主要的賦稅來源。


    如果被攻占,東京城守不守住都沒有意義了,沒錢沒糧還打個什麽仗。


    “那張大人有何對策?”


    “我認為要想保住北線,必須先鞏固陝西路。”


    趙元看向張浚,不禁搖了搖頭,看來曆史的車輪還是無法阻擋啊。


    曆史上,在建炎四年(1130年),張浚提出經營川陝建議,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


    在川陝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抵禦金軍,也使江淮也賴以安寧。


    所以雖然關陝丟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勢牽製東南,江、淮亦賴以安。


    關陝一戰,在曆史上也被稱為,防止金軍入侵江淮,“不顧利害,不計勝負”的一戰。


    張浚看到齊王搖頭,以為他不同意自己的想法,頓時情緒低落起來。


    陝西路,作為吸引金軍主力的重要防線,必須安排一個穩妥的人去。


    因為經營陝西路防線,不是為了北伐收複失地,而是為了牽製金軍的主力。


    在曆史上,張浚就在川陝打了很多敗仗,但是他吸引了金軍主力,保障了江淮地區的安寧。


    但是這個事,大宋的武將們都看的清楚,都知道去了川陝就是玩命的。


    輸了是要背負曆史罵名的,誰還會去背這個鍋。


    現在趙元就是需要一個背鍋俠,張浚這個人一生都在抗金,幾起幾落,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想到這,趙元對著張浚說道。


    “你可願往陝西擔任陝西諸鎮製置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京星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京星辰並收藏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