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擺脫貧困·提倡“經濟大合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個係統工程,每一個領域的改革都需要其他領域的配合。習近平同誌引用這句名言,強調推進改革發展不能零敲碎打或單兵突進,否則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難免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改革越是深入,觸及的利益關係越複雜,遭遇的矛盾問題越繁難,就越需要加強改革的耦合性、協同性和整體性。作為足球愛好者,他還引用了一個足球評論員評論阿根廷隊的話:“馬拉多納作為一名球星,在場上隻注意個人而不注意集體,阿根廷球星個人主義的踢法,終於導致他們與本屆世界杯冠軍絕緣。”踢球如此,改革也如此。各項改革具有相對獨立性,但都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不能與整體割裂關係、搞“獨立大隊”。對改革者而言,就需要具備調和鼎鼐的智慧、協調各方的藝術,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這樣才能釋放出“1+1>2”的整體功能效應。


    ■原典


    ——﹝戰國﹞屍佼《屍子》


    ■釋義


    屍佼,戰國時法家,相傳為商鞅之師,主張確立法律製度並據此進行統治。漢代“獨尊儒術”後,其所著《屍子》一書遭到禁毀,因此早佚。後由唐代魏征、清代章宗順等重新輯成。


    “見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語出《屍子》下卷。意為:隻看到千裏馬身上的一根毛,是不能知曉其體態的;隻見到畫上的一點顏色,是不能欣賞畫卷之美的。比喻隻了解事物的局部而缺乏宏觀把握。這種認知上的片麵性,會導致偏於一隅,暗於大理。《屍子》中還有“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之語,同此一理。


    屍佼的這一思想,與孟子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莊子的“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以及先秦道家著作《(hé)冠子》中的“一葉蔽目,不見太(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不謀而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