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修身養德,最重要的是要趨善避惡。“見善如不及”,是要常修為政之德。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堅持“時時勤拂拭”,始終以先進為榜樣、以楷模為標杆,發現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短處,日日掃除心靈的雜草,時時修煉道德的境界。“見不善如探湯”,是要常懷敬畏之心,不因蠅頭小利而鼠目寸光,不為榮耀光環而急功近利,自築“防火牆”、自套“緊箍咒”、自設“高壓線”,始終做到“政治上跟黨走、經濟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丟醜”,切實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見善如不及”與“見不善如探湯”是相輔相成的,求善就會避惡,避惡亦能揚善。前者是應該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後者則是應該守住的道德底線。如果沒有對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難以獲得修身養德的內在動力;如果缺少對道德底線的堅守,那就會突破外在約束,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原典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春秋﹞孔子《論語·季氏》


    ■釋義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意思是說,看到善的行為,就唯恐自己達不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湯,古時指熱水。孔子用“探湯”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時所應采取的態度。後世常用這句話來警示從政者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敬畏之心。


    此外,《韓詩外傳》中有“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有高的奮鬥目標,會使德行增進;跟落後的人相比,標準要求降低了,會使德行減退。《增廣賢文》還有:“從善如流,疾惡如仇。”它們都與孔子的“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異曲同工,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斷上的一致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