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願將赤血流盡
從碧血劍開始的江湖人生 作者:醉撼淩煙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自成或許是個真英雄,有能力有抱負,真的想為這天下萬民出一份力量,但不是所有義軍都這麽想的。
更多的義軍其實就是想混口飯吃,為了自己成為新的權貴階層才拚死拚活的,他們大多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莽漢,根本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隻會上演屠龍者終成惡龍的悲劇。
縱觀這些大統一王朝,即使是起步最低的漢高祖和明太祖,他們也不是靠著一群農民治理國家的。雖然很殘酷,但現實確實如此,打天下時往往流的是勞苦大眾的血,但治理起來卻是靠少數精英階層。
李自成的闖軍也不是沒有這種人才,但是太少了,根本掀不起什麽浪。曆史也正是如此發展,大順打得下江山,卻守不住江山,這可不完全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的錯。
即使沒有清軍入關,憑借他們入京之後驕奢淫逸的作風,統治也注定長久不了。
農民起義具有天生的正義性,因為他們往往都是受到壓迫的勞苦大眾,但同樣他們也很難有大的作為,想憑借一個草台班子就統治一個王朝根本不可能。
李自成各方麵能力也達不到開國君主的水平,他內部的掣肘太多,楊錚再三考慮過後還是沒有投靠他。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楊錚自己起兵做皇帝,他對此也挺有想法的,但考慮如今的局勢和時間最終還是作罷。現在已經是崇禎十六年了,離清軍入關隻有一年了,他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再世,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問鼎天下啊!
能將權力幫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坐擁數萬幫眾,勢力遍布天下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想當皇帝根本不可能。
他冥思苦想,百般思索,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明末這個爛攤子根本就救不活。要想解決這個亂世,必須破而後立,所以明朝廷就別想了,已經失去了統治根基。然而有能力逐鹿中原的,除了清軍就隻有張獻忠和李自成了,他們卻各有弊端,還是致命性的。
想來想去,能解決這個亂局的,就隻有已經初步具備國家雛形的滿清了。但楊錚曾在北地遊曆時親眼見到清軍殺人取樂,將中原百姓活活用馬拖死,手段之殘暴是他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明朝廷昏庸無能,清韃子殘暴無德,起義軍難堪大任,都非良配。楊錚已經在暗中著手準備另一項計劃了,但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很長的時間。眼下的他麵對亂世實在無能為力,隻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天下少死一些人。
楊錚與袁承誌一番交談過後,負手而立,靜靜的眺望著遠處的景色,眼中滿是山河。
袁承誌羞愧難當,他雖然心中對大哥很是信任,但偶爾還是起過疑心,現在想起來真是無地自容。他想起楊錚方才的話,開始沉思起來,這闖王真是良主嗎?真的對百姓秋毫不犯嗎?
那之前的決堤黃河口,水淹開封又怎麽說?屠密縣、項城以及承天呢?
“盡人事,聽天命嗎?”
他喃喃道,細細品味著大哥送給自己的金玉良言,不由得有些癡了。他和楊錚其實一樣,對誰當皇帝不感興趣,隻是憂心上位那人能否關注民生,他原本心向李自成,但在與楊錚的一番交談過後,卻又拿不定主意了。他知道自己大哥是對的,闖王不會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聖君。
外有韃子寇關,內有天災人禍。我多災多難的民族啊,讓我如何救你?
“忍看山河破碎,願將赤血流盡。”
袁承誌想著大哥的滿腔熱忱,心中的激情也被點燃。他們或許不知國家未來的命運通往何處,但隻要關心好眼前的黎民,拚盡自己的全力即可,未來的事輪不到自己操心,救一人如救一國。
他打定主意,再次來到楊錚身旁,隻聽自己的結義兄長低聲在說:
“這風景真美啊,如果能一直美麗下去該有多好?”
不過他知道這是妄想,不久後清軍就要入關,這江南的細雨也要被韃子的鐵騎所汙染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血與淚的故事將發生在這片秀麗的土地上,然而自己真有挽大廈於將傾,扶狂瀾於既倒的能力嗎?
無論如何,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將不會忘記反抗,他們將世代銘記予以他們痛苦和鮮血的仇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大哥,我想好了,我加入權力幫和你一起並肩戰鬥。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多了我也多了份助力。”
楊錚欣慰的拍拍他肩膀,自己這個結義弟弟雖然沒什麽大誌向,腦子也不夠用,但確實發自內心敬愛自己這個兄長,大是大非麵前也分得清輕重,是個好兄弟。
“二弟,未來太遠,我不去想。著眼當下,我與你同在。歡迎加入,權力幫未來的副幫主。”
他一早就打算邀袁承誌入夥,憑借他死去的袁督師的名頭,想來權力幫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嗯。”
袁承誌重重地點了點頭,男兒一諾重於泰山,他今後將與楊錚同生共死。
“我說兩位,難道忘了你們身邊還有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此時溫青青突然插嘴道。
袁承誌見到溫青青的俏臉,又是一紅,微微退後,看得溫青青很不爽。自己又不是什麽羅刹女妖,躲那麽遠幹什麽?
“哦?難道說溫姑娘也對在下的一點粗陋想法有所見解?楊某在這洗耳恭聽。”
“哼!怎麽,難道隻許你們男人家關心國家大事百姓疾苦,不許我們女兒家也參與其中?”
“哈哈哈,如果溫姑娘有意共謀大事,在下感激不盡,自當拱手相迎,又哪裏會拒之門外?”
國家危難之際不分性別,民族存亡之時不辨階級。隻要與國出力,都是值得團結的兄弟姐妹。
但凡有意加入他權力幫,與他共扶社稷的,楊錚都願意倒履相迎。
“那好,不知楊幫主的權力幫裏還有沒有小女子的一席之地?我溫青青雖一介女流,亦願為天下蒼生出力!”
溫青青說的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倒是讓楊錚刮目相看。果然能成為女主的都不是簡單貨色,這溫青青也不隻是個花瓶。
月夜下,三個年輕人舉杯痛飲,豪氣直衝雲霄,彼此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密。
注:關於李自成屠城的記載主要出自《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但需注意,這些史料多為官方或當時文人所撰,對農民起義軍可能存在一定偏見和誇大,需綜合多方麵資料客觀看待其屠城行為。
更多的義軍其實就是想混口飯吃,為了自己成為新的權貴階層才拚死拚活的,他們大多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莽漢,根本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隻會上演屠龍者終成惡龍的悲劇。
縱觀這些大統一王朝,即使是起步最低的漢高祖和明太祖,他們也不是靠著一群農民治理國家的。雖然很殘酷,但現實確實如此,打天下時往往流的是勞苦大眾的血,但治理起來卻是靠少數精英階層。
李自成的闖軍也不是沒有這種人才,但是太少了,根本掀不起什麽浪。曆史也正是如此發展,大順打得下江山,卻守不住江山,這可不完全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的錯。
即使沒有清軍入關,憑借他們入京之後驕奢淫逸的作風,統治也注定長久不了。
農民起義具有天生的正義性,因為他們往往都是受到壓迫的勞苦大眾,但同樣他們也很難有大的作為,想憑借一個草台班子就統治一個王朝根本不可能。
李自成各方麵能力也達不到開國君主的水平,他內部的掣肘太多,楊錚再三考慮過後還是沒有投靠他。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楊錚自己起兵做皇帝,他對此也挺有想法的,但考慮如今的局勢和時間最終還是作罷。現在已經是崇禎十六年了,離清軍入關隻有一年了,他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再世,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問鼎天下啊!
能將權力幫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坐擁數萬幫眾,勢力遍布天下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想當皇帝根本不可能。
他冥思苦想,百般思索,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明末這個爛攤子根本就救不活。要想解決這個亂世,必須破而後立,所以明朝廷就別想了,已經失去了統治根基。然而有能力逐鹿中原的,除了清軍就隻有張獻忠和李自成了,他們卻各有弊端,還是致命性的。
想來想去,能解決這個亂局的,就隻有已經初步具備國家雛形的滿清了。但楊錚曾在北地遊曆時親眼見到清軍殺人取樂,將中原百姓活活用馬拖死,手段之殘暴是他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明朝廷昏庸無能,清韃子殘暴無德,起義軍難堪大任,都非良配。楊錚已經在暗中著手準備另一項計劃了,但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很長的時間。眼下的他麵對亂世實在無能為力,隻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天下少死一些人。
楊錚與袁承誌一番交談過後,負手而立,靜靜的眺望著遠處的景色,眼中滿是山河。
袁承誌羞愧難當,他雖然心中對大哥很是信任,但偶爾還是起過疑心,現在想起來真是無地自容。他想起楊錚方才的話,開始沉思起來,這闖王真是良主嗎?真的對百姓秋毫不犯嗎?
那之前的決堤黃河口,水淹開封又怎麽說?屠密縣、項城以及承天呢?
“盡人事,聽天命嗎?”
他喃喃道,細細品味著大哥送給自己的金玉良言,不由得有些癡了。他和楊錚其實一樣,對誰當皇帝不感興趣,隻是憂心上位那人能否關注民生,他原本心向李自成,但在與楊錚的一番交談過後,卻又拿不定主意了。他知道自己大哥是對的,闖王不會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聖君。
外有韃子寇關,內有天災人禍。我多災多難的民族啊,讓我如何救你?
“忍看山河破碎,願將赤血流盡。”
袁承誌想著大哥的滿腔熱忱,心中的激情也被點燃。他們或許不知國家未來的命運通往何處,但隻要關心好眼前的黎民,拚盡自己的全力即可,未來的事輪不到自己操心,救一人如救一國。
他打定主意,再次來到楊錚身旁,隻聽自己的結義兄長低聲在說:
“這風景真美啊,如果能一直美麗下去該有多好?”
不過他知道這是妄想,不久後清軍就要入關,這江南的細雨也要被韃子的鐵騎所汙染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血與淚的故事將發生在這片秀麗的土地上,然而自己真有挽大廈於將傾,扶狂瀾於既倒的能力嗎?
無論如何,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將不會忘記反抗,他們將世代銘記予以他們痛苦和鮮血的仇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大哥,我想好了,我加入權力幫和你一起並肩戰鬥。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多了我也多了份助力。”
楊錚欣慰的拍拍他肩膀,自己這個結義弟弟雖然沒什麽大誌向,腦子也不夠用,但確實發自內心敬愛自己這個兄長,大是大非麵前也分得清輕重,是個好兄弟。
“二弟,未來太遠,我不去想。著眼當下,我與你同在。歡迎加入,權力幫未來的副幫主。”
他一早就打算邀袁承誌入夥,憑借他死去的袁督師的名頭,想來權力幫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嗯。”
袁承誌重重地點了點頭,男兒一諾重於泰山,他今後將與楊錚同生共死。
“我說兩位,難道忘了你們身邊還有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此時溫青青突然插嘴道。
袁承誌見到溫青青的俏臉,又是一紅,微微退後,看得溫青青很不爽。自己又不是什麽羅刹女妖,躲那麽遠幹什麽?
“哦?難道說溫姑娘也對在下的一點粗陋想法有所見解?楊某在這洗耳恭聽。”
“哼!怎麽,難道隻許你們男人家關心國家大事百姓疾苦,不許我們女兒家也參與其中?”
“哈哈哈,如果溫姑娘有意共謀大事,在下感激不盡,自當拱手相迎,又哪裏會拒之門外?”
國家危難之際不分性別,民族存亡之時不辨階級。隻要與國出力,都是值得團結的兄弟姐妹。
但凡有意加入他權力幫,與他共扶社稷的,楊錚都願意倒履相迎。
“那好,不知楊幫主的權力幫裏還有沒有小女子的一席之地?我溫青青雖一介女流,亦願為天下蒼生出力!”
溫青青說的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倒是讓楊錚刮目相看。果然能成為女主的都不是簡單貨色,這溫青青也不隻是個花瓶。
月夜下,三個年輕人舉杯痛飲,豪氣直衝雲霄,彼此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密。
注:關於李自成屠城的記載主要出自《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但需注意,這些史料多為官方或當時文人所撰,對農民起義軍可能存在一定偏見和誇大,需綜合多方麵資料客觀看待其屠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