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
百戰百勝!隻因我能提前模擬戰爭 作者:恨不得撞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偽朝太保寧易,性情殘暴,舉止粗鄙。”
“昔為京都浪蕩子,偷香竊玉,拈花惹草,神憎鬼厭,世所不容。”
“後竄至燕山,諂媚於上,欺淩於下,殺良冒功,蒙蔽聖上,竟成一代權奸!”
……
寧易知道,代王這幫人肯定不會說自己好話。
但他還是沒想到,這幫人能顛倒黑白到這種地步。
在代王小朝廷發布的討賊檄文裏,他被描述成為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靠著陷害忠良、裝神弄鬼一路爬到高位。
最終勾結齊王弑殺先帝,把持朝政。
他犯下的那些罪行,就算把南山上的竹子全砍了,用來做成竹簡,也寫不完。
他身上的那些汙點,就算把東海裏的水全舀光了,也洗刷不淨。
他還不滿足,猶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幸虧先帝彌留之際,看清了他的狼子野心。
並留下遺詔,命代王號召天下仁人義士,一起來誅殺他和偽帝,還大楚朗朗乾坤。
現在,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家裏,大家在他麵前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得他爆發。
就連沈嬋都不敢隨便調笑他了。
其實他根本沒把這篇檄文當迴事。
不過是潑汙水而已!
多大點事?
再說了,這篇檄文和前世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比,無論文采還是尺度,都差遠了。
人家武則天被罵成那樣了,都捏著鼻子說了句:寫得不錯,算個人才,宰相失職了。
他這才到哪裏?
不理就是了!
他現在頭疼的,是在軍事上怎麽安排。
他原本以為,反叛的會是攏右、靈武和河西這三衛。
這三衛一字排開,全在西北。
到時候自己帶著左武衛,會合平晉衛,然後從攏右衛開始,向西一路平推過去就是了。
但沒想到,劉福平這個濃眉大眼的居然也叛變了。
這下就麻煩了。
反叛的三個衛,兩個在北,一個在南,相距超過千裏。
但他寧易隻有一個。
一開始,他打算讓平晉衛去牽製攏右衛,右武衛去抵擋靈武衛。
自己則率領左武衛去平定西川衛。
但沒想到,他這想法在朝堂上引起了極大反彈。
按照大楚開國皇帝在軍事上的頂層設計,羽林衛保護皇宮,左右武衛保護京城,六大邊衛保護邊疆。
三條防線內外有別,界限分明。
像他上次帶著左武衛去平定北梁,已經是不合常理了。
也就是湯銘賢、劉尚奇這些人沒骨氣,不敢勸諫暴怒中的先帝,才讓他破了先例。
這次,朝廷最多同意他還是隻帶著左武衛出去。
右武衛必須待在城外,確保京城安全。
要知道,大楚並不是隻有京師五衛和邊疆六衛。
各個州府也是有自己的城防軍的。
還有一些關隘、軍堡、鎮所等也有自己的守軍。
如果左右武衛傾巢而出,萬一有些軍隊被代王的檄文所蠱惑,真就衝京城而來,那可怎麽辦?
難道要讓保護陛下的羽林衛出城禦敵?
麵對這樣的說辭,寧易也無力反駁。
他召集自己這一係的核心將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會上,大家的意見也不統一。
有的說應該先南後北,有的說還是應該先北後南。
反正各有各的道理。
搞得寧易也沒了主意。
第一天晚上,去燕山衛履職的陸洽,在半路上派人送迴來一封信,勸寧易先北後南。
他認為北近而南遠。
攏右衛和靈武衛的威脅迫在眉睫,所以要先集中力量平定這兩衛。
至於西川衛,其和京師之間關山阻隔。
就算毫不理會,劉福平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打到京師。
第二天,林丹峰的信也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了。
林丹峰的意思也是先北後南。
他認為北強而南弱。
攏右和靈武兩衛長期和突竭斯人作戰,是大楚的兩支勁旅。
而西川衛已多年未經戰事,威脅不大。
他表示,自己即刻就大起三軍,進逼攏右衛。
就算不能平定叛亂,也必使其不得南下。
寧易則可率左武衛北上靈武衛。
以寧易之能,定能快速平定靈武衛。
之後,寧易再率左武衛東進,與平晉衛夾擊攏右衛。
至於西川衛,可以等西北兩衛都平定後,再徐徐圖之。
寧易覺得兩人說得極有道理。
這兩人都是軍中老將,見識自然不凡。
於是,他傳令左武衛,三日後隨他北上討伐叛亂的靈武衛。
就在他下令後的這天晚上,沈越帶著一位年輕文士來找他。
“這是我一位兵部同僚之弟,素有大誌,且頗有謀略。”
此人名叫周驚鴻,據說博覽群書,能說會道,平時托兄長的關係,以為官府抄寫文書為生。
今天聽說寧易要率軍北上平叛,便來求見寧易。
沈越卻不過昔日同僚的麵子,又確實聽說過這人的事跡,便帶他來見見寧易。
寧易自知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因此從來不會看不起誰。
他客氣地問周驚鴻:“閣下有什麽指教?”
周驚鴻並不像他名字那樣張揚。
他恭敬地對寧易說:“聽說太保平叛,先北而後南,不知是否為真?”
寧易點頭:“北方的兩衛強且近,南方的西川弱且遠,先北後南不對嗎?”
周驚鴻道:“太保隻看到了眼前,卻忽視了長遠;隻看到表麵,卻沒看清內裏。”
說完,他便目不轉睛地看著寧易。
一旁的沈越眉頭都皺起來了。
這差不多就是說寧易目光短淺,隻顧眼前了。
除了自己叔父外,他還沒見過誰敢這麽說寧易。
但寧易並沒有覺得被冒犯,反而很感興趣:“你詳細點說。”
周驚鴻見他確實沒有生氣,便接著說:“西川乃四塞之地,攻不足,但守卻是有餘。”
這個寧易明白,西川就是前世的四川,一個大盆地。
隻要把周邊的幾個險要關隘一鎖,就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周驚鴻又道:“西川遠離中原,自成一體,一旦有事就是大事。眼下西川衛擁立代王作亂,如果太保不以雷霆之力立即撲滅,必釀成大禍。”
沈越在一旁說:“你這就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周驚鴻道:
“非也!代王在檄文中說得天花亂墜,不過是他叛亂的遮掩之詞。
這一點他自己知道,西川的官員百姓也知道。
眼下西川官民,隻是被他和劉福平所裹挾,心仍是向著大楚的。
隻要太保大軍一到,西川各地必定紛紛倒戈相迎。
可此事如果拖得曠日持久,劉福平就會將大楚的官員換成自己的親信。
太保再去征討,就會難上許多倍。
如果再持續個數年,西川百姓漸漸認同偽朝廷,就會同大楚離心離德。
到時,西川將不複衛大楚所有,太保和朝廷諸公也將是大楚罪人。”
寧易如醍醐灌頂。
這個周驚鴻說得有道理!
“昔為京都浪蕩子,偷香竊玉,拈花惹草,神憎鬼厭,世所不容。”
“後竄至燕山,諂媚於上,欺淩於下,殺良冒功,蒙蔽聖上,竟成一代權奸!”
……
寧易知道,代王這幫人肯定不會說自己好話。
但他還是沒想到,這幫人能顛倒黑白到這種地步。
在代王小朝廷發布的討賊檄文裏,他被描述成為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靠著陷害忠良、裝神弄鬼一路爬到高位。
最終勾結齊王弑殺先帝,把持朝政。
他犯下的那些罪行,就算把南山上的竹子全砍了,用來做成竹簡,也寫不完。
他身上的那些汙點,就算把東海裏的水全舀光了,也洗刷不淨。
他還不滿足,猶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幸虧先帝彌留之際,看清了他的狼子野心。
並留下遺詔,命代王號召天下仁人義士,一起來誅殺他和偽帝,還大楚朗朗乾坤。
現在,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家裏,大家在他麵前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得他爆發。
就連沈嬋都不敢隨便調笑他了。
其實他根本沒把這篇檄文當迴事。
不過是潑汙水而已!
多大點事?
再說了,這篇檄文和前世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比,無論文采還是尺度,都差遠了。
人家武則天被罵成那樣了,都捏著鼻子說了句:寫得不錯,算個人才,宰相失職了。
他這才到哪裏?
不理就是了!
他現在頭疼的,是在軍事上怎麽安排。
他原本以為,反叛的會是攏右、靈武和河西這三衛。
這三衛一字排開,全在西北。
到時候自己帶著左武衛,會合平晉衛,然後從攏右衛開始,向西一路平推過去就是了。
但沒想到,劉福平這個濃眉大眼的居然也叛變了。
這下就麻煩了。
反叛的三個衛,兩個在北,一個在南,相距超過千裏。
但他寧易隻有一個。
一開始,他打算讓平晉衛去牽製攏右衛,右武衛去抵擋靈武衛。
自己則率領左武衛去平定西川衛。
但沒想到,他這想法在朝堂上引起了極大反彈。
按照大楚開國皇帝在軍事上的頂層設計,羽林衛保護皇宮,左右武衛保護京城,六大邊衛保護邊疆。
三條防線內外有別,界限分明。
像他上次帶著左武衛去平定北梁,已經是不合常理了。
也就是湯銘賢、劉尚奇這些人沒骨氣,不敢勸諫暴怒中的先帝,才讓他破了先例。
這次,朝廷最多同意他還是隻帶著左武衛出去。
右武衛必須待在城外,確保京城安全。
要知道,大楚並不是隻有京師五衛和邊疆六衛。
各個州府也是有自己的城防軍的。
還有一些關隘、軍堡、鎮所等也有自己的守軍。
如果左右武衛傾巢而出,萬一有些軍隊被代王的檄文所蠱惑,真就衝京城而來,那可怎麽辦?
難道要讓保護陛下的羽林衛出城禦敵?
麵對這樣的說辭,寧易也無力反駁。
他召集自己這一係的核心將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會上,大家的意見也不統一。
有的說應該先南後北,有的說還是應該先北後南。
反正各有各的道理。
搞得寧易也沒了主意。
第一天晚上,去燕山衛履職的陸洽,在半路上派人送迴來一封信,勸寧易先北後南。
他認為北近而南遠。
攏右衛和靈武衛的威脅迫在眉睫,所以要先集中力量平定這兩衛。
至於西川衛,其和京師之間關山阻隔。
就算毫不理會,劉福平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打到京師。
第二天,林丹峰的信也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了。
林丹峰的意思也是先北後南。
他認為北強而南弱。
攏右和靈武兩衛長期和突竭斯人作戰,是大楚的兩支勁旅。
而西川衛已多年未經戰事,威脅不大。
他表示,自己即刻就大起三軍,進逼攏右衛。
就算不能平定叛亂,也必使其不得南下。
寧易則可率左武衛北上靈武衛。
以寧易之能,定能快速平定靈武衛。
之後,寧易再率左武衛東進,與平晉衛夾擊攏右衛。
至於西川衛,可以等西北兩衛都平定後,再徐徐圖之。
寧易覺得兩人說得極有道理。
這兩人都是軍中老將,見識自然不凡。
於是,他傳令左武衛,三日後隨他北上討伐叛亂的靈武衛。
就在他下令後的這天晚上,沈越帶著一位年輕文士來找他。
“這是我一位兵部同僚之弟,素有大誌,且頗有謀略。”
此人名叫周驚鴻,據說博覽群書,能說會道,平時托兄長的關係,以為官府抄寫文書為生。
今天聽說寧易要率軍北上平叛,便來求見寧易。
沈越卻不過昔日同僚的麵子,又確實聽說過這人的事跡,便帶他來見見寧易。
寧易自知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因此從來不會看不起誰。
他客氣地問周驚鴻:“閣下有什麽指教?”
周驚鴻並不像他名字那樣張揚。
他恭敬地對寧易說:“聽說太保平叛,先北而後南,不知是否為真?”
寧易點頭:“北方的兩衛強且近,南方的西川弱且遠,先北後南不對嗎?”
周驚鴻道:“太保隻看到了眼前,卻忽視了長遠;隻看到表麵,卻沒看清內裏。”
說完,他便目不轉睛地看著寧易。
一旁的沈越眉頭都皺起來了。
這差不多就是說寧易目光短淺,隻顧眼前了。
除了自己叔父外,他還沒見過誰敢這麽說寧易。
但寧易並沒有覺得被冒犯,反而很感興趣:“你詳細點說。”
周驚鴻見他確實沒有生氣,便接著說:“西川乃四塞之地,攻不足,但守卻是有餘。”
這個寧易明白,西川就是前世的四川,一個大盆地。
隻要把周邊的幾個險要關隘一鎖,就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周驚鴻又道:“西川遠離中原,自成一體,一旦有事就是大事。眼下西川衛擁立代王作亂,如果太保不以雷霆之力立即撲滅,必釀成大禍。”
沈越在一旁說:“你這就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周驚鴻道:
“非也!代王在檄文中說得天花亂墜,不過是他叛亂的遮掩之詞。
這一點他自己知道,西川的官員百姓也知道。
眼下西川官民,隻是被他和劉福平所裹挾,心仍是向著大楚的。
隻要太保大軍一到,西川各地必定紛紛倒戈相迎。
可此事如果拖得曠日持久,劉福平就會將大楚的官員換成自己的親信。
太保再去征討,就會難上許多倍。
如果再持續個數年,西川百姓漸漸認同偽朝廷,就會同大楚離心離德。
到時,西川將不複衛大楚所有,太保和朝廷諸公也將是大楚罪人。”
寧易如醍醐灌頂。
這個周驚鴻說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