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光緒皇帝的第一課
國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 作者:茵茵i浩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這一段野史卻未必可信,因為從史料上來說的話,慈禧太後對於光緒皇帝這個小家夥還是疼愛有加的。
上麵的那一段野史更傾向於是繼續向慈禧太後的身上抹黑……
當兒子繼承大統過後,醇親王奕譞卻是高興不起來。
因為說句不好聽的話,日後等到光緒皇帝親政以後,那自然是要任這一份親情的,到時候他可是“太上皇”啊!
不過話雖這麽說,但是實際上他的處境現在卻是十分危險的啊,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那個嫂子(慈禧太後)不是一個善茬子啊。
雖然說自己是沒有野心,但是他管不住身邊人啊!
身邊的那些個王公大臣們為了“進步”那麽一定會往自己身上押注,若是真到了那一天,那自己就是被抬上去的,是身不由己的啊!
若是真有那麽一天慈禧一定會拿自己開刀,所以思考再三過後,他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定要從這一場權力的旋渦之中逃出去的……
所以,醇親王奕譞直接向兩宮太後提出了辭職。
兩宮太後又何嚐不知道他現在提出來辭職的意思呢,於是便給了一個台階下。
後來事實證明,醇親王奕譞的急流勇退是十分明智的一個舉動……
時間來到了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這一天光緒皇帝正式繼承大統。
同年二月的先帝同治的嘉順皇後病逝……
一切全部迴到正軌之後,那麽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讓光緒皇帝載湉拜師讀書。
那麽既然要讀書的話,那老師的挑選是十分重要的。
若是師傅挑的好的話,那對於光緒皇帝的成長之路好處是無限的多,可若是調的不好的話,那大清日後的路,就隻有天知道了……
經過了一番細心的挑選之後,指定了讀書的地點,和光緒皇帝的師父。
讀書的地方即以毓慶宮為上書房,而師傅則是選派了學識豐富的翁同龢與夏同善。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鬆禪,江蘇常熟人。
他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父親翁心存曆任道光皇帝,鹹豐皇帝,同治皇帝三朝尚書、大學士等職,所以說他們一家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翁同龢在鹹豐六年(1856) 會試,以一甲一名及第進士,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四年 (1865) 翁同龢在弘德殿行走,任同治帝師傅。
同治七年 (1868)升國子監祭酒。
等到光緒帝繼位後,兩宮太後便發布懿旨。“命翁同龢入毓慶宮為年幼的光緒帝當師父,有了這一層關係,所以很快便升為戶部右侍郎。”
另一位師傅,夏同善,字舜樂,號子鬆。
鹹豐六年的進士。
這兩位師傅可是精挑細選的,而負責讀書方麵的總管則是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
光緒皇帝的讀書日子也是十分辛苦,畢竟清王朝的學習製度十分嚴苛。
時間來到了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這一天是早已經決定讓光緒小皇帝正式上學讀書的日子!
我們早就說過,清朝上書房的作息時間是十分嚴格的……
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光緒皇帝便已經開始起床準備讀書了。
他先是來到了鍾粹宮和儲秀宮給兩宮太後請安,隨後便來到了上書房。
由於是第一天,所以今天這些個王公大臣們都特別的重視,所以一大早帝師翁同龢與夏同善早早來到上書房等候。
此時的上書房內還不止他們兩個人,還有著彥訥謨祜,奕匡及他的諳達廣壽。
等到了要行拜師禮的時候,恭親王奕?也來到了這裏。
早上六點的時候,光緒皇帝載湉先是來到了孔子堂向孔子行拜師禮,畢竟天下的讀書人都尊敬孔子嘛。
就算你是皇帝也不例外。
給孔子行完禮過後,就來到了上書房之內。
光緒帝來到上書房之後,在此等候的師父和大臣們先向他行三拜九叩的禮儀。
行過大禮過後,光緒帝自然是要給他的老師行拜師禮儀。
一般來說拜師禮是要磕頭的,但是到達皇上這個身份的話,那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因此光緒皇帝隻需要向他的老師行一個簡單的作揖禮。
之後光緒皇帝在恭親王的指點之下行過禮儀之後,老師們隨後便都下跪作迴禮。
這些繁瑣的禮儀結束過後,恭親王等便離開了,隻留下老師授課。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先是拿起來了毛筆蘸了墨水。
隨後在宣紙上寫了八個大字“天下太平” “光明正大” 。
寫完之後,他便握著光緒帝稚嫩的小手說道“皇上,先拿起來筆寫一遍”
聽到老師的話之後,光緒皇帝載湉便在宣紙之上描了一遍。
描寫便是光緒皇帝上的第一課!
接下來讀書的日子裏,光緒皇帝十分的刻苦,他知道自己是要學一些真本事的,不然那自己的路還真的不好走……
所以從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也就是光緒皇帝開始上學的日子。
一直到光緒十三年二月初三日 (1887年3月4日) 。
這一年光緒帝開始親政。
在這讀書的十一年之中,可以說光緒皇帝是十分地刻苦認真,且在這麽多年的日子裏他早已經和他的師傅翁同龢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等到光緒皇帝親政之後,在麵對一些棘手的問題的時候,他經常會來到毓慶宮以聽課學習的名義和他的師傅翁同龢討論這些事情。
不過這對於慈禧太後來說可不是一個好兆頭啊,因為畢竟他不知道光緒皇帝和他的師父說了些什麽!
要是討論的是一些不利於或者要反對自己的計劃,那自己的處境可就不妙了。
所以為了防範於未然,慈禧太後在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1896年2月25日)突然下了一道懿旨。
“懿旨上麵說什麽皇上年齡大了,已經不用讀書了……”
隨著這一道旨意的落地,作為上書房的毓慶宮便被裁撤了。
上書房的裁撤表示著光緒皇帝徹底結束了讀書的生活,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就是大清真正的風雨……
上麵的那一段野史更傾向於是繼續向慈禧太後的身上抹黑……
當兒子繼承大統過後,醇親王奕譞卻是高興不起來。
因為說句不好聽的話,日後等到光緒皇帝親政以後,那自然是要任這一份親情的,到時候他可是“太上皇”啊!
不過話雖這麽說,但是實際上他的處境現在卻是十分危險的啊,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那個嫂子(慈禧太後)不是一個善茬子啊。
雖然說自己是沒有野心,但是他管不住身邊人啊!
身邊的那些個王公大臣們為了“進步”那麽一定會往自己身上押注,若是真到了那一天,那自己就是被抬上去的,是身不由己的啊!
若是真有那麽一天慈禧一定會拿自己開刀,所以思考再三過後,他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定要從這一場權力的旋渦之中逃出去的……
所以,醇親王奕譞直接向兩宮太後提出了辭職。
兩宮太後又何嚐不知道他現在提出來辭職的意思呢,於是便給了一個台階下。
後來事實證明,醇親王奕譞的急流勇退是十分明智的一個舉動……
時間來到了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這一天光緒皇帝正式繼承大統。
同年二月的先帝同治的嘉順皇後病逝……
一切全部迴到正軌之後,那麽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讓光緒皇帝載湉拜師讀書。
那麽既然要讀書的話,那老師的挑選是十分重要的。
若是師傅挑的好的話,那對於光緒皇帝的成長之路好處是無限的多,可若是調的不好的話,那大清日後的路,就隻有天知道了……
經過了一番細心的挑選之後,指定了讀書的地點,和光緒皇帝的師父。
讀書的地方即以毓慶宮為上書房,而師傅則是選派了學識豐富的翁同龢與夏同善。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鬆禪,江蘇常熟人。
他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父親翁心存曆任道光皇帝,鹹豐皇帝,同治皇帝三朝尚書、大學士等職,所以說他們一家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翁同龢在鹹豐六年(1856) 會試,以一甲一名及第進士,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四年 (1865) 翁同龢在弘德殿行走,任同治帝師傅。
同治七年 (1868)升國子監祭酒。
等到光緒帝繼位後,兩宮太後便發布懿旨。“命翁同龢入毓慶宮為年幼的光緒帝當師父,有了這一層關係,所以很快便升為戶部右侍郎。”
另一位師傅,夏同善,字舜樂,號子鬆。
鹹豐六年的進士。
這兩位師傅可是精挑細選的,而負責讀書方麵的總管則是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
光緒皇帝的讀書日子也是十分辛苦,畢竟清王朝的學習製度十分嚴苛。
時間來到了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這一天是早已經決定讓光緒小皇帝正式上學讀書的日子!
我們早就說過,清朝上書房的作息時間是十分嚴格的……
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光緒皇帝便已經開始起床準備讀書了。
他先是來到了鍾粹宮和儲秀宮給兩宮太後請安,隨後便來到了上書房。
由於是第一天,所以今天這些個王公大臣們都特別的重視,所以一大早帝師翁同龢與夏同善早早來到上書房等候。
此時的上書房內還不止他們兩個人,還有著彥訥謨祜,奕匡及他的諳達廣壽。
等到了要行拜師禮的時候,恭親王奕?也來到了這裏。
早上六點的時候,光緒皇帝載湉先是來到了孔子堂向孔子行拜師禮,畢竟天下的讀書人都尊敬孔子嘛。
就算你是皇帝也不例外。
給孔子行完禮過後,就來到了上書房之內。
光緒帝來到上書房之後,在此等候的師父和大臣們先向他行三拜九叩的禮儀。
行過大禮過後,光緒帝自然是要給他的老師行拜師禮儀。
一般來說拜師禮是要磕頭的,但是到達皇上這個身份的話,那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因此光緒皇帝隻需要向他的老師行一個簡單的作揖禮。
之後光緒皇帝在恭親王的指點之下行過禮儀之後,老師們隨後便都下跪作迴禮。
這些繁瑣的禮儀結束過後,恭親王等便離開了,隻留下老師授課。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先是拿起來了毛筆蘸了墨水。
隨後在宣紙上寫了八個大字“天下太平” “光明正大” 。
寫完之後,他便握著光緒帝稚嫩的小手說道“皇上,先拿起來筆寫一遍”
聽到老師的話之後,光緒皇帝載湉便在宣紙之上描了一遍。
描寫便是光緒皇帝上的第一課!
接下來讀書的日子裏,光緒皇帝十分的刻苦,他知道自己是要學一些真本事的,不然那自己的路還真的不好走……
所以從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也就是光緒皇帝開始上學的日子。
一直到光緒十三年二月初三日 (1887年3月4日) 。
這一年光緒帝開始親政。
在這讀書的十一年之中,可以說光緒皇帝是十分地刻苦認真,且在這麽多年的日子裏他早已經和他的師傅翁同龢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等到光緒皇帝親政之後,在麵對一些棘手的問題的時候,他經常會來到毓慶宮以聽課學習的名義和他的師傅翁同龢討論這些事情。
不過這對於慈禧太後來說可不是一個好兆頭啊,因為畢竟他不知道光緒皇帝和他的師父說了些什麽!
要是討論的是一些不利於或者要反對自己的計劃,那自己的處境可就不妙了。
所以為了防範於未然,慈禧太後在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1896年2月25日)突然下了一道懿旨。
“懿旨上麵說什麽皇上年齡大了,已經不用讀書了……”
隨著這一道旨意的落地,作為上書房的毓慶宮便被裁撤了。
上書房的裁撤表示著光緒皇帝徹底結束了讀書的生活,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就是大清真正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