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山也開始慶幸自己親自等候林則徐是一個多麽明智的選擇。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十日。


    奕山等人趁著月黑風高決定主動出擊。


    先是挑選出來熟悉水性的兵勇一千七百人來兵分三路。


    左路,陸文率領五百兵勇從東炮台出擊。


    中路,張必祿率領七百兵勇從西炮台出擊。


    左路,由楊芳率領五百從泥城出擊。


    三軍共同出擊。


    毫無準備的英軍大敗!


    義律的心情壞到了極致,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些個清軍會主動出擊。


    禍不單行的是,很快仆人給他送來了一封信。


    信是由外交大臣巴麥尊寄送過來的。


    心中巴麥尊告訴義律,女王對他十分不滿,認為他所要的好處實在是太少。


    女王已經建議議會撤換他駐華全權代表的職位,新的代表璞鼎查將會在三個月後到達廣州。


    看到信之後義律再也憋住不了,本來被偷襲已經夠倒黴了,現在甚至連自己的工作都保不住了。


    他令人將海軍總司令伯麥先生喊了過來。


    等到伯麥以來,義律就將自己的憤怒給發泄了出來。


    “伯麥先生,昨晚我軍被偷襲,士兵死了十多人,你讓我怎麽交代啊!你這個海軍總司令是怎麽當的!”。


    麵對義律的大聲指責,伯麥也是有苦說不出。


    畢竟他也想不到會主動主機啊。


    隨後伯麥為了找迴麵子說道“義律先生,現在我們已經補給完畢,也該出擊了”。


    聽到伯麥的話之後,義律思考了一會“現在還不行!昨日清軍剛剛偷襲過,現在肯定在嚴加防備,現在出擊不是最好的時刻”。


    “還是明早出擊吧!這一戰,隻許勝,不能夠失敗!”。


    “先生放心”伯麥行了一個軍禮。


    義律要用這一場戰鬥來讓清政府來賠付出更多的白銀。


    隻有戰勝才能獲取更多的好處,也隻有獲取更多的好處才能讓議會撤銷任命。


    從而達到保住自己侵華總代表的職位。


    此日戰爭打了起來,麵對補給過後的英軍的大炮,清軍的防禦如同紙糊的一般。


    這一戰,英軍大獲全勝。


    五月二十六日,奕山派出廣州知府餘保純出城議和。


    次日,奕山接受了義律所提出來的條件。


    一:賠償六百萬兩白銀。


    二:奕山、隆文、楊芳和外省的軍隊六日內撤離。


    三:不得在設立軍備。


    四:賠償英國商館三十萬兩白銀。


    這項條約為《廣州條約》,在奕山、隆文、楊芳蓋印後生效。


    五月三十一日,合約開始生效。


    合約生效以後,英軍退出了四方炮台。


    六月,楊芳、隆文退出了廣州城,而楊芳則繼續留下善理後事。


    不過這時候新的侵華代表璞鼎查已經到來。


    璞鼎查是一個禿頂的大胖子,他拿著文件,在仆人的帶領下去見義律。


    “很高興見到你”璞鼎查伸手說道。


    義律握手“我也很高興見到你,璞鼎查先生”。


    隨後璞鼎查見英國議會所下發的文件拆開。


    “義律先生你和伯麥先生已經被解雇了”。


    義律心中難免有些怨氣麵對,陰陽怪氣的說道“璞鼎查先生這裏的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你也要小心”。


    璞鼎查聽出來了義律的陰陽怪氣,於是說道“那當然,要不然議會怎麽會派我接手呢!還有,你所簽的條約,大英帝國一概不承認。”


    “你實在是太心軟了,為了大英帝國,我們對於中國人不能心軟”。


    璞鼎查的語氣十分強橫。


    義律歎了一口氣,“那接下來你會怎麽辦”。


    義律要知道這個新的大使到底要怎麽不心軟!


    “繼續北上!”。璞鼎查給出了四個字的迴答。


    十日後,璞鼎查率領軍艦北上,按照計劃,開始了擴大侵華戰爭。


    五日後,英國艦隊到了廈門。


    接著著開始進攻廈門炮台和鼓浪嶼炮台。


    浙閩總督顏伯濤派人堅守炮台。


    他給副將淩誌傳令“人在!炮台在!”。


    清軍再次進行了抵抗,不過還沒沒多大的作用。


    英國的“威裏士厘”號和“伯蘭漢”號在海麵上瘋狂炮擊。


    很快,炮台便失守。


    顏伯濤撤出了廈門,前往同安。


    璞鼎查攻陷廈門後,隻留下兩艘軍艦,便緊接著開赴定海。


    十月一日,英軍進攻定海。


    六日後,定海淪落。


    十月九日,淩晨英國艦隊進攻鎮海,中午鎮海淪落,兩江總督裕謙自盡。


    十月十三日,英軍占領寧波。


    英國屢戰屢勝,清朝所有的防禦全部形同虛設。


    各地的奏折已經堆滿了道光皇帝的禦桌之上。


    讓其最為惱怒的還屬奕山所簽訂的條約。


    對於自己的這個侄子道光皇帝是十分喜愛的,不然也不會委以重任。


    本以為是皇親國戚能力挽狂瀾,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個奕山卻如此無能。


    最為可惡的是奕山竟然謊報軍情,讓道光皇帝以為英國已經歸順了。


    為了減輕軍費,道光皇帝便下令裁減軍隊......。


    不過現在惱怒又有什麽用呢,自己所派出去的大臣屢戰屢敗。


    甚至連楊芳這位曾經平定張格爾叛亂的功臣在麵對英軍的時候也束手無策。


    “老天爺真是要這樣懲罰我嘛”道光皇帝心中懸著這樣一道疑問。


    道光皇帝左思右考,決定還是要在重用一下“自家人”。


    “速速把奕經請進宮中”。


    道光皇帝給貼身太監下令。


    這奕經也同樣是道光皇帝的侄子,對於這個侄子道光皇帝對其疼愛有加,現在更是要委以重任。


    奕經很快便來到了宮中,現在的他還不知道道光皇帝要甩給他的是怎麽樣的包袱。


    等到奕經來到了養心殿,道光皇帝拉住他的手。


    “皇侄!現如今英國人毀我大好河山,傷我神州百姓。現如今整個朝堂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為朕解憂,麵對英國人他們怕了!現在這些個洋人實在是欺人太甚,朕命你前往浙江收複失地!”


    通過道光皇帝的一番話,奕經也知道這一次自己不去也得去了。


    “侄兒萬死不辭,一定為皇上解憂”。


    “好!這才是我愛新覺羅的子孫,朕會任命你為揚威將軍,蒙古都統哈良阿和固原提督胡超為參讚大臣,他二人協助於你,你們三日後遍出發”。


    “侄兒遵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茵茵i浩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茵茵i浩浩並收藏國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