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你有啥事?
重生六零:帶著空間逆襲人生 作者:愛宅家的雲卿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農貿市場的位置後來蓋了影劇院,有的時候會有戲劇團來演出。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當起了電影院還能放電影。想著這樣的好日子還得過個20年以後才能再享受,江文嵐內心就起了一陣煩躁。然後又安慰自己【算了算了,不要耽於享樂,現在還是要好好學習,好好學本領。】
江文嵐一邊跟著上班的人群往鞋廠走,一邊聽著路邊的大喇叭廣播。聽到“今天的報紙摘要節目就到這裏,各位聽眾,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江文嵐聽到大喇叭廣播節目結束,知道現在應該是7點了,果然下一刻傳來整點報時的聲音。
現在這個年代還沒有特別嚴格的八小時工作日,不過人民群眾為了建設新中國,熱情非常高漲,不需要催促就主動的加班加點。
現在上班的時間應該是上午7點~11點,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下午1點~5點。真的是實打實的工作8小時,中午的就餐時間並沒有算在內。
就這還有人早去晚走多工作,他們的想法是多工作一會兒,國家的發展就能走快一點。
工人們的勞動熱情是江文嵐不能理解的,上一世她沒當過工人,隻是在生產隊裏幹農活兒。後來就是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村兒裏的地都收迴去了,各家各戶都沒有農田,也就不存在繼續勞動的問題了。
所以來到縣城看到人們規律的去上班下班對於她來說是很新奇的一件事。上一世的三個兒女雖然都有正經工作,但是那個時候的勞動時間和要求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江文嵐知道已經到了上班的時間了,張桂清應該到了自己辦公室。她看著自己周圍已經沒有人在匆匆忙忙的往鞋廠趕了,隻有她一個人在慢悠悠的走著。
目測在她的正前方,最後一名工人都已經到了鞋廠門口兒,隨著廣播的結束邁進了鞋廠的大門。
江文嵐來到鞋廠門口的時候,門衛大爺正準備關大門。
江文嵐禮貌問好:“大爺早上好啊!”
大爺看著江文嵐不太眼熟,問江文嵐:“你不是我們廠子的人吧?你有啥事?”
江文嵐說:“我找張桂清同誌,您能通知一下她嗎?”
大爺聽說她找人,說了句:“等著吧。”把大門插好,留了一個小門進出。
張桂清的辦公室就在第一排房子,離大門也就二三十米遠,門衛大爺走到一半就大著嗓門喊:“張主席,有人找。”
江文嵐沒聽到迴應,但是看門衛大爺往迴走了,應該是通知到了。
沒兩分鍾就看到張桂清從自己的辦公室出來了。
張桂清看到門口站著的小姑娘立刻喜笑顏開。江文嵐能找來就說明已經把糧食都運進倉庫了。
張桂清遠遠的跟保安大爺對話,“王叔,讓小姑娘進來吧,找我有事兒。”
門衛王大爺聽到張桂清說是認識的人,就打開小門兒,讓江文嵐進來了。
江文嵐向王大爺道了謝,就快步向張桂清走去。
張桂清又迎著江文嵐走了幾步,直到走到近前,這才握住江文嵐的手激動的說,“小江同學,終於把你盼來了。”
握在一起的手上下晃悠了兩下,被緊緊攥住的雙手告訴江文嵐,張桂清是真激動啊!
這畢竟是好幾千斤的糧食,雖然分到個人沒有多少,但重要時刻這可能就是保命的關鍵。更何況他們幾個領導班子的人還可以買到200多斤的糧食。
張桂清拉著江文嵐的手沒有鬆開,轉身對她說,“來,小江,咱們到辦公室談。”
江文嵐見狀也沒有強硬的收迴自己的手,任由張桂清拽著,直到進了她的辦公室,張桂清才放開她的手。
又給她拽過一把椅子,倒了一杯熱水。“來,小江捂捂手,這天太冷了,你這一路過來辛苦了。”
江文嵐道了聲謝,對張桂清說:“還好還好,我們農村人習慣了。張阿姨,糧食我的親戚們都已經運過來了,倉庫門鎖好了。怕每一袋斤數有出入,我們還多備了一袋兒,但是多備的這個就不能給你們了啊,剩多剩少的我得帶走。因為我們也不可能擱家一點兒都不留。”
張桂清聽到說:“應該的,應該的啊,我們這邊隻要斤數夠,剩下的你該帶走帶走。”
江文嵐又趁勢說:“張阿姨還有個事得請您幫忙開口,跟王廠長說說我這富餘的麥子和稻穀能不能直接在加工廠換成麵粉和大米?我想帶迴去給親戚朋友直接分了,這樣的話也省的他們就幾斤十幾斤的量,不值當再去我們當地的加工廠去磨了。”
張桂清聽到江文嵐提的這個要求,沉吟了片刻。“這個得待會兒咱們去加工廠問王廠長,看看能不能給你插個隊。他們要是已經有磨好的麵粉和大米,又不著急給排隊的人,就先讓你把這個麵和大米換了。”
江文嵐一聽張桂清肯幫忙,忙笑著說,“您能幫忙問一下就行,我不著急,如果需要排隊,我在那兒排著隊等著也行。等輪到我,換好了我再迴家也一樣。”
張桂清笑著看江文嵐,“你張姨能是那不懂事兒的人?看看你這兩隻眼睛都布滿了紅血絲了,這一晚上都沒休息好吧。”
江文嵐聽到張桂清這樣說,嘿嘿一樂沒有再畫蛇添足的說些什麽。
張桂清自己就開始腦補了,“你說你這一晚上都沒休息,就為了我們廠這個事兒,現在我就是問一句的事兒,如果能夠讓你提前換好米麵早一點迴家,也好把這覺補一補。你雖然年輕,但是也不是鐵打的,更何況明天周一,你是不是還得上學呢呀?”
江文嵐點點頭,嘴裏應是。
江文嵐心裏邊在想【這樣一看,張桂清思考的確實全麵。為她辦事,還能顧及到手底下人的感受,替別人著想,人家這個工會主席真不是白當的。】
江文嵐對張桂清說,“那就麻煩張姨了。我們家親戚朋友把糧食運完之後,基本上折騰到快天亮了,我鎖好門也不敢離太遠,在農貿市場附近一直等到天亮。看著倉庫的門,生怕有人靠近。如果能早一點兒換好,迴家早點兒歇會兒那就太好了。”
江文嵐一邊跟著上班的人群往鞋廠走,一邊聽著路邊的大喇叭廣播。聽到“今天的報紙摘要節目就到這裏,各位聽眾,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江文嵐聽到大喇叭廣播節目結束,知道現在應該是7點了,果然下一刻傳來整點報時的聲音。
現在這個年代還沒有特別嚴格的八小時工作日,不過人民群眾為了建設新中國,熱情非常高漲,不需要催促就主動的加班加點。
現在上班的時間應該是上午7點~11點,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下午1點~5點。真的是實打實的工作8小時,中午的就餐時間並沒有算在內。
就這還有人早去晚走多工作,他們的想法是多工作一會兒,國家的發展就能走快一點。
工人們的勞動熱情是江文嵐不能理解的,上一世她沒當過工人,隻是在生產隊裏幹農活兒。後來就是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村兒裏的地都收迴去了,各家各戶都沒有農田,也就不存在繼續勞動的問題了。
所以來到縣城看到人們規律的去上班下班對於她來說是很新奇的一件事。上一世的三個兒女雖然都有正經工作,但是那個時候的勞動時間和要求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江文嵐知道已經到了上班的時間了,張桂清應該到了自己辦公室。她看著自己周圍已經沒有人在匆匆忙忙的往鞋廠趕了,隻有她一個人在慢悠悠的走著。
目測在她的正前方,最後一名工人都已經到了鞋廠門口兒,隨著廣播的結束邁進了鞋廠的大門。
江文嵐來到鞋廠門口的時候,門衛大爺正準備關大門。
江文嵐禮貌問好:“大爺早上好啊!”
大爺看著江文嵐不太眼熟,問江文嵐:“你不是我們廠子的人吧?你有啥事?”
江文嵐說:“我找張桂清同誌,您能通知一下她嗎?”
大爺聽說她找人,說了句:“等著吧。”把大門插好,留了一個小門進出。
張桂清的辦公室就在第一排房子,離大門也就二三十米遠,門衛大爺走到一半就大著嗓門喊:“張主席,有人找。”
江文嵐沒聽到迴應,但是看門衛大爺往迴走了,應該是通知到了。
沒兩分鍾就看到張桂清從自己的辦公室出來了。
張桂清看到門口站著的小姑娘立刻喜笑顏開。江文嵐能找來就說明已經把糧食都運進倉庫了。
張桂清遠遠的跟保安大爺對話,“王叔,讓小姑娘進來吧,找我有事兒。”
門衛王大爺聽到張桂清說是認識的人,就打開小門兒,讓江文嵐進來了。
江文嵐向王大爺道了謝,就快步向張桂清走去。
張桂清又迎著江文嵐走了幾步,直到走到近前,這才握住江文嵐的手激動的說,“小江同學,終於把你盼來了。”
握在一起的手上下晃悠了兩下,被緊緊攥住的雙手告訴江文嵐,張桂清是真激動啊!
這畢竟是好幾千斤的糧食,雖然分到個人沒有多少,但重要時刻這可能就是保命的關鍵。更何況他們幾個領導班子的人還可以買到200多斤的糧食。
張桂清拉著江文嵐的手沒有鬆開,轉身對她說,“來,小江,咱們到辦公室談。”
江文嵐見狀也沒有強硬的收迴自己的手,任由張桂清拽著,直到進了她的辦公室,張桂清才放開她的手。
又給她拽過一把椅子,倒了一杯熱水。“來,小江捂捂手,這天太冷了,你這一路過來辛苦了。”
江文嵐道了聲謝,對張桂清說:“還好還好,我們農村人習慣了。張阿姨,糧食我的親戚們都已經運過來了,倉庫門鎖好了。怕每一袋斤數有出入,我們還多備了一袋兒,但是多備的這個就不能給你們了啊,剩多剩少的我得帶走。因為我們也不可能擱家一點兒都不留。”
張桂清聽到說:“應該的,應該的啊,我們這邊隻要斤數夠,剩下的你該帶走帶走。”
江文嵐又趁勢說:“張阿姨還有個事得請您幫忙開口,跟王廠長說說我這富餘的麥子和稻穀能不能直接在加工廠換成麵粉和大米?我想帶迴去給親戚朋友直接分了,這樣的話也省的他們就幾斤十幾斤的量,不值當再去我們當地的加工廠去磨了。”
張桂清聽到江文嵐提的這個要求,沉吟了片刻。“這個得待會兒咱們去加工廠問王廠長,看看能不能給你插個隊。他們要是已經有磨好的麵粉和大米,又不著急給排隊的人,就先讓你把這個麵和大米換了。”
江文嵐一聽張桂清肯幫忙,忙笑著說,“您能幫忙問一下就行,我不著急,如果需要排隊,我在那兒排著隊等著也行。等輪到我,換好了我再迴家也一樣。”
張桂清笑著看江文嵐,“你張姨能是那不懂事兒的人?看看你這兩隻眼睛都布滿了紅血絲了,這一晚上都沒休息好吧。”
江文嵐聽到張桂清這樣說,嘿嘿一樂沒有再畫蛇添足的說些什麽。
張桂清自己就開始腦補了,“你說你這一晚上都沒休息,就為了我們廠這個事兒,現在我就是問一句的事兒,如果能夠讓你提前換好米麵早一點迴家,也好把這覺補一補。你雖然年輕,但是也不是鐵打的,更何況明天周一,你是不是還得上學呢呀?”
江文嵐點點頭,嘴裏應是。
江文嵐心裏邊在想【這樣一看,張桂清思考的確實全麵。為她辦事,還能顧及到手底下人的感受,替別人著想,人家這個工會主席真不是白當的。】
江文嵐對張桂清說,“那就麻煩張姨了。我們家親戚朋友把糧食運完之後,基本上折騰到快天亮了,我鎖好門也不敢離太遠,在農貿市場附近一直等到天亮。看著倉庫的門,生怕有人靠近。如果能早一點兒換好,迴家早點兒歇會兒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