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殺局,和談。
開局落魄質子,簽到陸地神仙 作者:無量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一個魏豹!好一個北疆軍!是誰給了他們這麽大的膽子?竟然如此汙蔑本殿下!”
李泰在得知從北麵傳迴來的消息之後,頓時氣的胸膛都要炸開了。
北疆二十萬大軍殺向上京,而且還要清君側!逼迫乾皇殺了他這位二皇子才肯退兵!
李泰身邊的一眾謀士,此刻也全都一臉懵逼。
原本大將軍韓起是李泰的未來嶽丈,不出意外的話,北疆軍本該成為二皇子的最強助力。
不曾想,自從那位大皇子歸京之後,不但奪走了太子儲君之位,連二皇子最大的倚仗,如今也倒戈相向。
倘若朝廷能夠擋住北疆二十萬大軍,平息叛亂倒也罷了。
若真讓北疆軍打到上京城來,乾皇與滿朝文武,為了穩定大局,會不會舍棄二皇子李泰,還真說不太準!
“是李燼!一定是李燼在背後搞鬼!”
李泰雙拳緊握,兩眼冒火,氣的身體都在顫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方才徹底平複下激動的心情。
“玄天劍宗那邊如何了?可有消息傳迴?”
一旁屬下連忙道:“玄天劍宗宗主燕天南還在閉關之中,不過殿下派去的人已經將燕淩雲死於名劍山莊,為大皇子李燼所殺的消息,告知了玄天劍宗。隻待那燕天南出關之日,必定會前來上京城,為他兒子燕淩雲報仇!”
“很好!”
李泰聽到這話,臉上的怒氣這才漸漸消減了幾分,
“且讓那李燼再囂張幾日,他越是囂張,父皇就越是不能容他,到時候聯合張林甫和赤鬆子,外加我的那兩位師尊,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李泰心中已經勾畫出一個驚天殺局的時候,宮中太監前來傳旨,急召李泰入宮議事。
——
帝和大殿之上。
乾皇李玄機坐於龍位之上,下方李燼和李泰分居兩側之首,後麵則是一眾文武大臣。
“北疆軍造反之事,想必諸位應該都聽說了吧?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李玄機話音剛剛落下,李泰便上前一步,道: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朝堂之上,站隊李泰一係的大臣,紛紛開口附和。
然而勳貴一派這邊不樂意,北疆軍是大將軍韓起的嫡係,也是他們勳貴一派的根基,甚至他們當中,很多家族子弟眼下就還在北疆軍中任職。
若是將二十萬北疆軍定義為叛賊,他們這些人難逃其罪。
“陛下,老臣以為,北疆軍將士還是忠於我大乾的!隻不過因為大將軍入獄之事,所以行事有些偏激,並非真的要造反謀逆!”
一名老勳貴上前沉聲開口道。
“哼!這馬上都要打到上京城了,還叫囂著要滅殺當朝皇子,這如果還不算謀逆,那什麽是謀逆?”
勳貴一派與二皇子李泰一派大臣,開始針鋒相對,在大殿之上爭吵起來。
“夠了!”
李玄機直接一聲厲喝,打斷了雙方的爭吵。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阻止這二十萬北疆軍!”
李玄機掃視了一圈群臣之後,目光最終落在了一副老神在在的李燼身上。
“太子,你身為國之儲君,對眼下此事可有什麽對策?”
李燼卻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淡淡道:
“滿朝文武都束手無策,我能有什麽辦法?”
“你——”
李玄機做了這麽多年皇帝,顯然還從來沒有被人如此頂撞過,眼中閃過一抹怒氣,但最終還是生生忍了下來。
雖然一旁身側,國師赤鬆子、宮中大監張林甫,以及大儒孟莊周,三大天象境強者都在,還有暗中護衛李氏皇族的孤月劍仙盧照月,足足四位天象境強者。
可是李玄機還是莫名的感覺,在自己這個大兒子的麵前,沒有足夠的底氣。
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
“諸位愛卿,何人有退敵良策?不妨暢所欲言!”
朝堂之上安靜了片刻之後,宰相崔清河上前一步,道:
“迴陛下,老臣以為,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召集各地駐兵前來上京,勤王救駕!”
崔清河說完,大學士趙謙當即接口道:
“怕是來不及了!北疆軍一路南下,對沿路城池秋毫無犯,按照北疆軍的行程,先鋒騎兵軍隊,三日便可以抵達上京城,各地駐軍都在大乾邊境,即便是得到消息立馬趕來救駕,時間上也來不及。”
當即又有大臣說道:“那就隻能做好迎戰準備了!上京城外駐紮著五萬羽林軍,應該足以抵擋一陣,等待各路勤王大軍趕來。”
“我大乾地處中原,南有楚國,西有西蜀與西夏二國,東有吳、越二國,北有蠻族各大部落,若是各路大軍都趕迴上京城,各國趁機而動,又該當如何?”
——
一時間,大殿之中又開始爭論不休起來。
唯獨李燼始終閉嘴不言,眯著雙眼,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那便隻能以和談安撫為主了!說到底,畢竟都是大乾子民,若是自相殘殺,隻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經過一番爭論過後,宰相崔清河的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就連二皇子李泰一脈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認,朝廷一旦與二十萬北疆軍開戰,大乾必定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
更甚至,如果四方之敵趁勢聯合圍攻,大乾甚至有滅國的危機!
“若是與北疆軍和談,何人可擔任和談使者?”
李玄機皺著眉頭,再次開口問道。
事實上,他也沒有想到如今這個結果,早知道會有如今的局麵,他就應該先拿下北疆軍的軍權之後,再將韓起下獄。
事到如今,若是放了韓起,能令北疆軍撤軍,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怕就怕,即便是赦免了大將軍韓起,北疆軍依舊不肯撤兵,大乾就真的要陷入內亂危機之中了。
聽乾皇有此一問,李泰衝著心腹大臣使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之後,當即上前一步,道:
“老臣以為,若要與北疆軍和談,需派一位足夠份量的使者,方才能顯出朝廷誠意,臣以為,太子殿下可擔當此重任!”
李泰在得知從北麵傳迴來的消息之後,頓時氣的胸膛都要炸開了。
北疆二十萬大軍殺向上京,而且還要清君側!逼迫乾皇殺了他這位二皇子才肯退兵!
李泰身邊的一眾謀士,此刻也全都一臉懵逼。
原本大將軍韓起是李泰的未來嶽丈,不出意外的話,北疆軍本該成為二皇子的最強助力。
不曾想,自從那位大皇子歸京之後,不但奪走了太子儲君之位,連二皇子最大的倚仗,如今也倒戈相向。
倘若朝廷能夠擋住北疆二十萬大軍,平息叛亂倒也罷了。
若真讓北疆軍打到上京城來,乾皇與滿朝文武,為了穩定大局,會不會舍棄二皇子李泰,還真說不太準!
“是李燼!一定是李燼在背後搞鬼!”
李泰雙拳緊握,兩眼冒火,氣的身體都在顫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方才徹底平複下激動的心情。
“玄天劍宗那邊如何了?可有消息傳迴?”
一旁屬下連忙道:“玄天劍宗宗主燕天南還在閉關之中,不過殿下派去的人已經將燕淩雲死於名劍山莊,為大皇子李燼所殺的消息,告知了玄天劍宗。隻待那燕天南出關之日,必定會前來上京城,為他兒子燕淩雲報仇!”
“很好!”
李泰聽到這話,臉上的怒氣這才漸漸消減了幾分,
“且讓那李燼再囂張幾日,他越是囂張,父皇就越是不能容他,到時候聯合張林甫和赤鬆子,外加我的那兩位師尊,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李泰心中已經勾畫出一個驚天殺局的時候,宮中太監前來傳旨,急召李泰入宮議事。
——
帝和大殿之上。
乾皇李玄機坐於龍位之上,下方李燼和李泰分居兩側之首,後麵則是一眾文武大臣。
“北疆軍造反之事,想必諸位應該都聽說了吧?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李玄機話音剛剛落下,李泰便上前一步,道: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朝堂之上,站隊李泰一係的大臣,紛紛開口附和。
然而勳貴一派這邊不樂意,北疆軍是大將軍韓起的嫡係,也是他們勳貴一派的根基,甚至他們當中,很多家族子弟眼下就還在北疆軍中任職。
若是將二十萬北疆軍定義為叛賊,他們這些人難逃其罪。
“陛下,老臣以為,北疆軍將士還是忠於我大乾的!隻不過因為大將軍入獄之事,所以行事有些偏激,並非真的要造反謀逆!”
一名老勳貴上前沉聲開口道。
“哼!這馬上都要打到上京城了,還叫囂著要滅殺當朝皇子,這如果還不算謀逆,那什麽是謀逆?”
勳貴一派與二皇子李泰一派大臣,開始針鋒相對,在大殿之上爭吵起來。
“夠了!”
李玄機直接一聲厲喝,打斷了雙方的爭吵。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阻止這二十萬北疆軍!”
李玄機掃視了一圈群臣之後,目光最終落在了一副老神在在的李燼身上。
“太子,你身為國之儲君,對眼下此事可有什麽對策?”
李燼卻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淡淡道:
“滿朝文武都束手無策,我能有什麽辦法?”
“你——”
李玄機做了這麽多年皇帝,顯然還從來沒有被人如此頂撞過,眼中閃過一抹怒氣,但最終還是生生忍了下來。
雖然一旁身側,國師赤鬆子、宮中大監張林甫,以及大儒孟莊周,三大天象境強者都在,還有暗中護衛李氏皇族的孤月劍仙盧照月,足足四位天象境強者。
可是李玄機還是莫名的感覺,在自己這個大兒子的麵前,沒有足夠的底氣。
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
“諸位愛卿,何人有退敵良策?不妨暢所欲言!”
朝堂之上安靜了片刻之後,宰相崔清河上前一步,道:
“迴陛下,老臣以為,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召集各地駐兵前來上京,勤王救駕!”
崔清河說完,大學士趙謙當即接口道:
“怕是來不及了!北疆軍一路南下,對沿路城池秋毫無犯,按照北疆軍的行程,先鋒騎兵軍隊,三日便可以抵達上京城,各地駐軍都在大乾邊境,即便是得到消息立馬趕來救駕,時間上也來不及。”
當即又有大臣說道:“那就隻能做好迎戰準備了!上京城外駐紮著五萬羽林軍,應該足以抵擋一陣,等待各路勤王大軍趕來。”
“我大乾地處中原,南有楚國,西有西蜀與西夏二國,東有吳、越二國,北有蠻族各大部落,若是各路大軍都趕迴上京城,各國趁機而動,又該當如何?”
——
一時間,大殿之中又開始爭論不休起來。
唯獨李燼始終閉嘴不言,眯著雙眼,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那便隻能以和談安撫為主了!說到底,畢竟都是大乾子民,若是自相殘殺,隻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經過一番爭論過後,宰相崔清河的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就連二皇子李泰一脈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認,朝廷一旦與二十萬北疆軍開戰,大乾必定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
更甚至,如果四方之敵趁勢聯合圍攻,大乾甚至有滅國的危機!
“若是與北疆軍和談,何人可擔任和談使者?”
李玄機皺著眉頭,再次開口問道。
事實上,他也沒有想到如今這個結果,早知道會有如今的局麵,他就應該先拿下北疆軍的軍權之後,再將韓起下獄。
事到如今,若是放了韓起,能令北疆軍撤軍,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怕就怕,即便是赦免了大將軍韓起,北疆軍依舊不肯撤兵,大乾就真的要陷入內亂危機之中了。
聽乾皇有此一問,李泰衝著心腹大臣使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之後,當即上前一步,道:
“老臣以為,若要與北疆軍和談,需派一位足夠份量的使者,方才能顯出朝廷誠意,臣以為,太子殿下可擔當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