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改天再去看顧筠,事實上,從那天晚上李望舒跟著師父張清霄迴了四合院起,直到顧筠痊愈出院,李望舒都沒能再去醫院看望她。
原因很簡單,因為李望舒自己的身體情況都很有些夠嗆。如果還強撐著再往醫院跑,恐怕是還要在顧筠旁邊加上一張床位才行。
這幾天李望舒休養的那叫一個徹底。師父不僅每天都定時定點的拿出幾粒丹藥給他吃,還十分嚴格的控製了他的飲食,主打一個清淡有營養。嗯,就是太清淡了。清淡到李望舒每天看著眼前的飯菜已經生無可戀。
自己隻是消耗太大,倒也不至於吃這種程度的病號餐吧?李望舒端著稀飯碗開始懷疑人生。說歸說,吃還是要吃的。他端著碗唿唿啦啦的喝了一大口粥,下一秒眉頭就擰成一個死結,嘴裏的粥隻差一點點就全吐了出來。
“師父,這粥也太苦了吧?”李望舒大為震撼。
張清霄不為所動,“隻是加了一點參進去煮,給你補氣的。你覺得這麽苦,是因為你嘴巴裏太苦。”
嘴巴苦不苦他是不知道,但是看著這碗必須要喝完的粥,李望舒隻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苦。
張清霄瞥了眼垂頭喪氣的李望舒,幾不可察的笑了一下。他指了指飯桌,說道,“快吃,吃完了為師還要給你講講正式入門之後的每日功課呢。”
一聽還有正經事,李望舒也就不再折騰。他迅速坐直了身體,風卷殘雲的把自己那份病號餐迅速的消滅幹淨,又自覺的收拾好了碗筷,一並拿去廚房清洗幹淨。
做飯的時候他沒沾手,但吃完飯要洗碗的自覺他還是有的。
李望舒雖然是在將養身體,但其實起的並不是很晚,或許是長期的上班作息已經讓他養成了早起的生物鍾。總之,待二人吃完早飯,又把瑣事料理完,也不過才將將到了上午九點左右。
師徒二人轉入內室,張清霄泡上一壺茶,開始給李望舒詳細的講解道教的起源與傳承,以及現如今各個道派的活動情況。
李望舒聽得入迷。此前他根本不知道原來修道還有這樣多的學問。
說來慚愧,他以前一直覺得這不過隻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所謂“宗教信仰”這種東西,某種程度上,或多或少都顯得有些愚昧。
說是為了緩解自己對未知的恐懼也好,為了自己父母曾對自己說過的那些話也好,他一直是堅定的走在相信科學的道路上,對各種所謂的“宗教信仰”都嗤之以鼻。
哪怕他明明從小到大都能看到很多不合常理的東西。
那種堅持會不會其實也很“愚昧”呢?他已經見識到了很多原本他以為不存在的東西,其實都是真實存在著的。這個世界原來不是隻有一套大眾所熟知的秩序,現在越來越多的東西出現在了自己眼前,他原來的世界被徹底推翻,而嶄新的世界還需要他重新去構建、去認知。
忙著去救人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思考。但現在有了時間,有了契機,他不得不重新麵對這個問題。坦率說,這個重新構建的過程,確實讓人很迷惑,甚至會懷疑過去的自己,懷疑一切自己原以為已經了解的事情。
李望舒握著茶杯,整個人都陷入沉思。
“其實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彼此割裂的。一件事存在,並不代表另一件事是不存在的。有了一套秩序,也可以同時存在另一套、甚至另幾套秩序。沒有誰對誰錯。人也好,物也好,我們彼此獨立,又彼此依存。我們自成體係,又互相影響。望舒啊,你可明白?”
張清霄看著陷入了自己思考而不自覺露出許多困惑的李望舒,心下了然。他這個徒弟其實天資聰穎,冰雪聰明。隻是朝夕之間,麵對的變化太過劇烈,一時才無法轉過彎來。年紀大了,他不忍看李望舒被自己的思維困住,還是忍不住出言提點。
張清霄一番話說完,李望舒就怔在了那裏。他那雙平日裏總是很透亮的眼睛裏原本正彌漫著濃濃的困惑,仿佛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聽完了張清霄的話,他又思考了好半晌,終於有一點光,在那雙眼睛裏重新一點一點的透了出來。
孺子可教!張清霄看著那點光,心裏十分欣慰。
“隻是師父,我原本的世界觀是相信科學。如今卻突然有這麽多與我原本的觀念相悖的東西出現,我…… 我隻是有些不適應。嗯,確實也有些困惑。但師父你剛才說得對,我也會好好消化的。”李望舒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頭發。
“其實也並不相悖啊。”張清霄很和藹的繼續說道。
李望舒聞言有些不解。
張清霄笑了笑,“比如道醫治病救人,是不是用的千百年來始終傳承發展的醫術,是不是一種科學?又比如我們每天練功,就算是蹲個馬步,是不是要注意開胯,還要注意膝蓋的方向。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到運動傷害。練功這種事,說起來不也是好像也挺玄學的,但細究起來,其實是不是也很講究科學?”
李望舒被這番話說得一愣一愣的,好像確實很有道理。但,又好像有哪裏不太對……
“至於你看到的那些所謂‘與你原本觀念相悖’的部分,其實你也不能說它們不科學。隻是現在你所謂的‘科學’還暫時沒有辦法完全解釋清楚而已。就像我剛才說過的,我們彼此獨立,又彼此依存。或許未來有一天,你也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地府的存在也說不定呢。”
李望舒張了張嘴,一時之間不知道是吐槽居然能從師父這種道士嘴巴裏聽到量子力學這玩意兒;還是附和一句不愧是師父,你說的好有道理!
或許自己確實還需要一點點時間去消化現下這一切。但不管怎麽說,師父這一片拳拳愛護之心他已經很明確的接收到了!
李望舒心裏久違的感到了一種溫熱,那溫熱暖得他連眼眶都發熱起來。這樣的愛護他多少年沒感受過了?大概,從他九歲那年起吧。
他終於露出一個微笑,“嗯,師父,你說的對!”
原因很簡單,因為李望舒自己的身體情況都很有些夠嗆。如果還強撐著再往醫院跑,恐怕是還要在顧筠旁邊加上一張床位才行。
這幾天李望舒休養的那叫一個徹底。師父不僅每天都定時定點的拿出幾粒丹藥給他吃,還十分嚴格的控製了他的飲食,主打一個清淡有營養。嗯,就是太清淡了。清淡到李望舒每天看著眼前的飯菜已經生無可戀。
自己隻是消耗太大,倒也不至於吃這種程度的病號餐吧?李望舒端著稀飯碗開始懷疑人生。說歸說,吃還是要吃的。他端著碗唿唿啦啦的喝了一大口粥,下一秒眉頭就擰成一個死結,嘴裏的粥隻差一點點就全吐了出來。
“師父,這粥也太苦了吧?”李望舒大為震撼。
張清霄不為所動,“隻是加了一點參進去煮,給你補氣的。你覺得這麽苦,是因為你嘴巴裏太苦。”
嘴巴苦不苦他是不知道,但是看著這碗必須要喝完的粥,李望舒隻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苦。
張清霄瞥了眼垂頭喪氣的李望舒,幾不可察的笑了一下。他指了指飯桌,說道,“快吃,吃完了為師還要給你講講正式入門之後的每日功課呢。”
一聽還有正經事,李望舒也就不再折騰。他迅速坐直了身體,風卷殘雲的把自己那份病號餐迅速的消滅幹淨,又自覺的收拾好了碗筷,一並拿去廚房清洗幹淨。
做飯的時候他沒沾手,但吃完飯要洗碗的自覺他還是有的。
李望舒雖然是在將養身體,但其實起的並不是很晚,或許是長期的上班作息已經讓他養成了早起的生物鍾。總之,待二人吃完早飯,又把瑣事料理完,也不過才將將到了上午九點左右。
師徒二人轉入內室,張清霄泡上一壺茶,開始給李望舒詳細的講解道教的起源與傳承,以及現如今各個道派的活動情況。
李望舒聽得入迷。此前他根本不知道原來修道還有這樣多的學問。
說來慚愧,他以前一直覺得這不過隻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所謂“宗教信仰”這種東西,某種程度上,或多或少都顯得有些愚昧。
說是為了緩解自己對未知的恐懼也好,為了自己父母曾對自己說過的那些話也好,他一直是堅定的走在相信科學的道路上,對各種所謂的“宗教信仰”都嗤之以鼻。
哪怕他明明從小到大都能看到很多不合常理的東西。
那種堅持會不會其實也很“愚昧”呢?他已經見識到了很多原本他以為不存在的東西,其實都是真實存在著的。這個世界原來不是隻有一套大眾所熟知的秩序,現在越來越多的東西出現在了自己眼前,他原來的世界被徹底推翻,而嶄新的世界還需要他重新去構建、去認知。
忙著去救人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思考。但現在有了時間,有了契機,他不得不重新麵對這個問題。坦率說,這個重新構建的過程,確實讓人很迷惑,甚至會懷疑過去的自己,懷疑一切自己原以為已經了解的事情。
李望舒握著茶杯,整個人都陷入沉思。
“其實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彼此割裂的。一件事存在,並不代表另一件事是不存在的。有了一套秩序,也可以同時存在另一套、甚至另幾套秩序。沒有誰對誰錯。人也好,物也好,我們彼此獨立,又彼此依存。我們自成體係,又互相影響。望舒啊,你可明白?”
張清霄看著陷入了自己思考而不自覺露出許多困惑的李望舒,心下了然。他這個徒弟其實天資聰穎,冰雪聰明。隻是朝夕之間,麵對的變化太過劇烈,一時才無法轉過彎來。年紀大了,他不忍看李望舒被自己的思維困住,還是忍不住出言提點。
張清霄一番話說完,李望舒就怔在了那裏。他那雙平日裏總是很透亮的眼睛裏原本正彌漫著濃濃的困惑,仿佛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聽完了張清霄的話,他又思考了好半晌,終於有一點光,在那雙眼睛裏重新一點一點的透了出來。
孺子可教!張清霄看著那點光,心裏十分欣慰。
“隻是師父,我原本的世界觀是相信科學。如今卻突然有這麽多與我原本的觀念相悖的東西出現,我…… 我隻是有些不適應。嗯,確實也有些困惑。但師父你剛才說得對,我也會好好消化的。”李望舒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頭發。
“其實也並不相悖啊。”張清霄很和藹的繼續說道。
李望舒聞言有些不解。
張清霄笑了笑,“比如道醫治病救人,是不是用的千百年來始終傳承發展的醫術,是不是一種科學?又比如我們每天練功,就算是蹲個馬步,是不是要注意開胯,還要注意膝蓋的方向。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到運動傷害。練功這種事,說起來不也是好像也挺玄學的,但細究起來,其實是不是也很講究科學?”
李望舒被這番話說得一愣一愣的,好像確實很有道理。但,又好像有哪裏不太對……
“至於你看到的那些所謂‘與你原本觀念相悖’的部分,其實你也不能說它們不科學。隻是現在你所謂的‘科學’還暫時沒有辦法完全解釋清楚而已。就像我剛才說過的,我們彼此獨立,又彼此依存。或許未來有一天,你也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地府的存在也說不定呢。”
李望舒張了張嘴,一時之間不知道是吐槽居然能從師父這種道士嘴巴裏聽到量子力學這玩意兒;還是附和一句不愧是師父,你說的好有道理!
或許自己確實還需要一點點時間去消化現下這一切。但不管怎麽說,師父這一片拳拳愛護之心他已經很明確的接收到了!
李望舒心裏久違的感到了一種溫熱,那溫熱暖得他連眼眶都發熱起來。這樣的愛護他多少年沒感受過了?大概,從他九歲那年起吧。
他終於露出一個微笑,“嗯,師父,你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