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警衛長執拗不過,隻好跟著薛伯陵上了前線。驅車了半個小時後,在炮聲隆隆中他們抵達了前線。下車後他沒有去前沿指揮所,而是直接去了一線的防禦陣地。
驕陽似火,盛夏的東北大地被一片悶熱。薛伯陵走到一處陣地的瞭望處,舉起望遠鏡觀察著不遠處日軍的動向:數裏之外,日軍的就地駐紮,坦克火炮呈進攻隊形擺開,星星點點的日軍軍旗隱約可見,燥熱渾濁的空氣中夾雜著一股硝煙味。
薛伯陵放下望遠鏡從高處跳了下來,他將望遠鏡遞給警衛向前走去。剛剛修築的野戰工事裏有不少的官兵,因為天氣炎熱,他們中的很多人幹脆隻穿個內褲。
薛伯陵穿的是普通的卡其布作訓服,身上並沒有軍銜的標誌,加上這些天的勞頓,很多官兵並沒有認出他來,隻當他是個普通的長官,所以官兵們還是該幹嘛幹嘛,絲毫沒有注意到這個來視察的長官。
薛伯陵沒有在意,他來是為了查看一線情況尋找突破口,而不是要大張旗鼓檢閱的。
“北麵的日軍有多少?”薛伯陵問道。
跟隨著他一起視察的一個中隊長不假思索的迴答道:“具體兵力沒有偵查不出來,不過至少是一個旅團,還有不少的坦克和火炮。”
說完,他又補充說道:“北麵就是十一軍主力駐紮的遼陽,日軍是怕我們和十一軍匯合,就在北麵布置了重兵。”
薛伯陵沒有說話,繼續向前走著。走了幾步後他就停了下來,他轉過頭問道:“日軍攻擊頻繁嗎?”
那個中隊長想了想認真的說道:“日軍進攻的次數不少,但攻擊強度並不大,很多時候都隻是象征性的進攻。”
薛伯陵點點頭,他又在陣地前轉悠了一會後就對警衛長說道:“走,咱們去其他的防線去看看。”
警衛長這下急了,北線因為日軍背部有駐紮在遼陽的十一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其他三線則是進攻最為激烈的地帶,這個時候去危險不言而明。可看著薛伯陵的意思,那是非去不可了,警衛長沒有辦法,隻好硬著頭皮跟了過去。
薛伯陵自然不是蠻幹,他開著車去四麵的陣地都轉悠了一圈,每到一處他都親自到陣地錢觀察對麵日軍的情況,然後詳細的記錄下來。一天轉悠下來,薛伯陵已經是身上的卡其布軍裝已經結了不少鹽漬,這其中還有兩次碰到日軍進攻,在彈雨紛飛的戰場上,薛伯陵淡然自若,繼續觀察著日軍的進攻隊形和方式。
晚上迴到指揮部的時候,軍部參謀吳逸誌已經等候多時了。吳逸誌是廣東人,保定軍校畢業,後迴到廣東加入國民革命軍北伐,國防軍改編後調任第一集團軍。可以說,他和薛伯陵算是很早的搭檔了。早在薛伯陵組建裝甲隊的時候,他就當過一段時間薛伯陵擔任副手,他既是一個出色的參謀,也是一個很適合的助手。
看到吳逸誌在指揮部等著自己,薛伯陵一邊向洗臉盆架前走去,一邊笑道:“學行兄來了!”
吳逸誌臉色嚴肅道:“薛軍長,你這去前線視察好歹跟我們說一聲,大敵當前找不到你人影……”
薛伯陵打斷他的話道:“有些情況不能隻看報告啊,戰場還是要自己去走一走的。”
吳逸誌轉身拿了兩份用文件夾和密封剛抄寫好的電報紙遞給薛伯陵:“國防部前指辦和戰區司令部都迴電了,你看一看吧。”
“喔?”薛伯陵用毛巾擦拭了一下手,就接了吳逸誌的電報,翻開看了一遍後他合上歎口氣道:“還是黃校長(黃柯)看的清楚啊,一語點破其中玄機。”
吳逸誌著急的問道:“電報上怎麽說?”
薛伯陵道:“黃校長說,日軍在這之前吃過第一軍的虧,所以他們都記著!這次第一軍首當其衝既是必然也是偶然,日本人之所以下這麽大血本來圍攻第一軍表麵上為了‘報仇’,實際上是鼓舞士氣,因為日本政壇有對中國動武持有反對意見,如果吃掉我們,恐怕比拿下沈陽才、長春還能鼓舞士氣。”
吳逸誌點點頭:“看來我們隻是考慮軍事上的部署,對政治上忽略了。我說日軍的行動怎麽這麽奇怪?放著遼陽不去打,偏偏調集重兵來圍攻第一軍。那司令有沒有說接下來怎麽部署?”
薛伯陵把第二封電報抄寫紙遞給了吳逸誌道:“你看看吧。張司令說讓我們固守待援,他們已經調集十一軍準備從遼陽進攻,到時候我們向北部突圍。”
吳逸誌看過之後不住的點頭:“這的確是最為穩妥的戰術,不過日軍調集兵力眾多,並且裝備上於我軍不相上下,且有強大的海空軍支持。這樣的戰術勝算雖大,但恐怕傷亡不小,即使勝利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薛伯陵緊繃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指著吳逸誌說道:“學行兄,咱們是想到一起去了。你過來看看,這是我今天去前線後畫出來的日軍大致部署。”
說著,薛伯陵攤開了自己的筆記本,上麵用地形圖和標注的方式大致的畫出了日軍兵力部署的示意圖。
吳逸誌看著畫著詳細的地圖笑道:“怪不得你要去戰場轉轉,原來還是有成績的!”
薛伯陵指著地圖標注出了上午走訪來的日軍兵力部署,幾分鍾後,他將一副金縣地圖攤開指著地圖道:“你看,日軍在北線、西線布置了重兵,但卻進攻次數不多;他們在南、東兩線布置了並不算多的兵力,但卻進攻犀利,你想想為什麽?”
吳逸誌是高級參謀長,他一眼就瞟出來道:“日軍是北線是在金縣和遼陽之間,遼陽之間駐紮的是十一軍,他們正在調集部隊,日軍自然是重點防範,但卻並不給予進攻,西線是同樣的道理。”
薛伯陵點點頭:“這就對啦!日軍料定我們隻有向北或者向西突圍,故在這兩線布置了重兵。東、南兩線的部隊就是進攻的主力。”
“他們的戰術很簡單,就是圍住我們然後兩線合圍吃掉。再結合黃校長所說,日軍要拿我們第一軍作為頭彩,自然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肯定會料到我們向北突圍和第十一軍匯合,所以這一招不能走,走了就中了岡村寧次的圈套了。”
吳逸誌扶了扶眼鏡看著薛伯陵道:“那你的意思是?”
薛伯陵手指了指地圖南方,用力的敲擊著說道:“從南線突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吳逸誌一時間愣住了,南線是旅順,是日軍的大本營和兵力集結點,這樣去貿然進攻不是腦子抽風了嗎?
還沒等到他反應過來,薛伯陵就喊來傳令兵,讓他們通知吳之川等人前來指揮部開會。
……
日軍拚命圍攻第一軍的戰略意圖是黃柯想到的,想法很快從情報部門得到了驗證。基於這個想法,他電令東北戰區調集重兵南下,不必過於在乎時間,要充分集結優勢兵力在關東州、遼陽地區和關東軍主力決戰。
這一步棋走的很冒險,張學良看後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好歹他還是執行了。他命令東北戰區各預備役部隊迅速集結,野戰部隊也向南部集結,就這樣他估算自己在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所有主力部隊集結完畢。
但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別說是半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天兩天就能決定勝負。不過張學良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中央的命令,而作為迴應第一軍的求援,他還命令十一軍做出向南準備進攻的態勢,並且給薛伯陵迴複了電報,讓他固守待援。
張學良隻能賭一把,他賭第一軍能夠堅持這半個月,堅持到他將東北地區的主力部隊集結完畢。
黃柯在東北戰區的這個戰術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他最為器重的軍事參謀部高級參謀白崇禧等人。
白崇禧等人認為,此時的東北應該穩紮穩打,第一軍向北和十一軍匯合,在遼陽、沈陽一線構築防線,防止日軍北上或者西進,將關東軍對峙在關東州一線。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穩妥的建議,但黃柯絕不采納,他的戰略目標是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誰都知道日本的精銳部隊就那麽多,打一個少一個,但城市丟了可以再打迴來,人卻不同,關東軍十萬大軍要是一直在東北,那就一直是個威脅。
不過白崇禧等人還是保留意見。爭執到最後,白崇禧幹脆說了句:“薛伯陵部隊現在自身難保,能不能堅守到最後兵力集結?戰役推演表明第一軍被十萬大軍圍困,即使有空軍支援,最多也就是堅守一周的時間。”
黃柯聽後,略帶深意的看白崇禧一眼,然後笑了笑道:“誰說薛伯陵一定要堅守待援?”
末了,他又補充一句:“這次軍事內容不得向諸位以為任何人提及,清楚了嗎?”
</p>
警衛長執拗不過,隻好跟著薛伯陵上了前線。驅車了半個小時後,在炮聲隆隆中他們抵達了前線。下車後他沒有去前沿指揮所,而是直接去了一線的防禦陣地。
驕陽似火,盛夏的東北大地被一片悶熱。薛伯陵走到一處陣地的瞭望處,舉起望遠鏡觀察著不遠處日軍的動向:數裏之外,日軍的就地駐紮,坦克火炮呈進攻隊形擺開,星星點點的日軍軍旗隱約可見,燥熱渾濁的空氣中夾雜著一股硝煙味。
薛伯陵放下望遠鏡從高處跳了下來,他將望遠鏡遞給警衛向前走去。剛剛修築的野戰工事裏有不少的官兵,因為天氣炎熱,他們中的很多人幹脆隻穿個內褲。
薛伯陵穿的是普通的卡其布作訓服,身上並沒有軍銜的標誌,加上這些天的勞頓,很多官兵並沒有認出他來,隻當他是個普通的長官,所以官兵們還是該幹嘛幹嘛,絲毫沒有注意到這個來視察的長官。
薛伯陵沒有在意,他來是為了查看一線情況尋找突破口,而不是要大張旗鼓檢閱的。
“北麵的日軍有多少?”薛伯陵問道。
跟隨著他一起視察的一個中隊長不假思索的迴答道:“具體兵力沒有偵查不出來,不過至少是一個旅團,還有不少的坦克和火炮。”
說完,他又補充說道:“北麵就是十一軍主力駐紮的遼陽,日軍是怕我們和十一軍匯合,就在北麵布置了重兵。”
薛伯陵沒有說話,繼續向前走著。走了幾步後他就停了下來,他轉過頭問道:“日軍攻擊頻繁嗎?”
那個中隊長想了想認真的說道:“日軍進攻的次數不少,但攻擊強度並不大,很多時候都隻是象征性的進攻。”
薛伯陵點點頭,他又在陣地前轉悠了一會後就對警衛長說道:“走,咱們去其他的防線去看看。”
警衛長這下急了,北線因為日軍背部有駐紮在遼陽的十一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其他三線則是進攻最為激烈的地帶,這個時候去危險不言而明。可看著薛伯陵的意思,那是非去不可了,警衛長沒有辦法,隻好硬著頭皮跟了過去。
薛伯陵自然不是蠻幹,他開著車去四麵的陣地都轉悠了一圈,每到一處他都親自到陣地錢觀察對麵日軍的情況,然後詳細的記錄下來。一天轉悠下來,薛伯陵已經是身上的卡其布軍裝已經結了不少鹽漬,這其中還有兩次碰到日軍進攻,在彈雨紛飛的戰場上,薛伯陵淡然自若,繼續觀察著日軍的進攻隊形和方式。
晚上迴到指揮部的時候,軍部參謀吳逸誌已經等候多時了。吳逸誌是廣東人,保定軍校畢業,後迴到廣東加入國民革命軍北伐,國防軍改編後調任第一集團軍。可以說,他和薛伯陵算是很早的搭檔了。早在薛伯陵組建裝甲隊的時候,他就當過一段時間薛伯陵擔任副手,他既是一個出色的參謀,也是一個很適合的助手。
看到吳逸誌在指揮部等著自己,薛伯陵一邊向洗臉盆架前走去,一邊笑道:“學行兄來了!”
吳逸誌臉色嚴肅道:“薛軍長,你這去前線視察好歹跟我們說一聲,大敵當前找不到你人影……”
薛伯陵打斷他的話道:“有些情況不能隻看報告啊,戰場還是要自己去走一走的。”
吳逸誌轉身拿了兩份用文件夾和密封剛抄寫好的電報紙遞給薛伯陵:“國防部前指辦和戰區司令部都迴電了,你看一看吧。”
“喔?”薛伯陵用毛巾擦拭了一下手,就接了吳逸誌的電報,翻開看了一遍後他合上歎口氣道:“還是黃校長(黃柯)看的清楚啊,一語點破其中玄機。”
吳逸誌著急的問道:“電報上怎麽說?”
薛伯陵道:“黃校長說,日軍在這之前吃過第一軍的虧,所以他們都記著!這次第一軍首當其衝既是必然也是偶然,日本人之所以下這麽大血本來圍攻第一軍表麵上為了‘報仇’,實際上是鼓舞士氣,因為日本政壇有對中國動武持有反對意見,如果吃掉我們,恐怕比拿下沈陽才、長春還能鼓舞士氣。”
吳逸誌點點頭:“看來我們隻是考慮軍事上的部署,對政治上忽略了。我說日軍的行動怎麽這麽奇怪?放著遼陽不去打,偏偏調集重兵來圍攻第一軍。那司令有沒有說接下來怎麽部署?”
薛伯陵把第二封電報抄寫紙遞給了吳逸誌道:“你看看吧。張司令說讓我們固守待援,他們已經調集十一軍準備從遼陽進攻,到時候我們向北部突圍。”
吳逸誌看過之後不住的點頭:“這的確是最為穩妥的戰術,不過日軍調集兵力眾多,並且裝備上於我軍不相上下,且有強大的海空軍支持。這樣的戰術勝算雖大,但恐怕傷亡不小,即使勝利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薛伯陵緊繃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指著吳逸誌說道:“學行兄,咱們是想到一起去了。你過來看看,這是我今天去前線後畫出來的日軍大致部署。”
說著,薛伯陵攤開了自己的筆記本,上麵用地形圖和標注的方式大致的畫出了日軍兵力部署的示意圖。
吳逸誌看著畫著詳細的地圖笑道:“怪不得你要去戰場轉轉,原來還是有成績的!”
薛伯陵指著地圖標注出了上午走訪來的日軍兵力部署,幾分鍾後,他將一副金縣地圖攤開指著地圖道:“你看,日軍在北線、西線布置了重兵,但卻進攻次數不多;他們在南、東兩線布置了並不算多的兵力,但卻進攻犀利,你想想為什麽?”
吳逸誌是高級參謀長,他一眼就瞟出來道:“日軍是北線是在金縣和遼陽之間,遼陽之間駐紮的是十一軍,他們正在調集部隊,日軍自然是重點防範,但卻並不給予進攻,西線是同樣的道理。”
薛伯陵點點頭:“這就對啦!日軍料定我們隻有向北或者向西突圍,故在這兩線布置了重兵。東、南兩線的部隊就是進攻的主力。”
“他們的戰術很簡單,就是圍住我們然後兩線合圍吃掉。再結合黃校長所說,日軍要拿我們第一軍作為頭彩,自然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肯定會料到我們向北突圍和第十一軍匯合,所以這一招不能走,走了就中了岡村寧次的圈套了。”
吳逸誌扶了扶眼鏡看著薛伯陵道:“那你的意思是?”
薛伯陵手指了指地圖南方,用力的敲擊著說道:“從南線突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吳逸誌一時間愣住了,南線是旅順,是日軍的大本營和兵力集結點,這樣去貿然進攻不是腦子抽風了嗎?
還沒等到他反應過來,薛伯陵就喊來傳令兵,讓他們通知吳之川等人前來指揮部開會。
……
日軍拚命圍攻第一軍的戰略意圖是黃柯想到的,想法很快從情報部門得到了驗證。基於這個想法,他電令東北戰區調集重兵南下,不必過於在乎時間,要充分集結優勢兵力在關東州、遼陽地區和關東軍主力決戰。
這一步棋走的很冒險,張學良看後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好歹他還是執行了。他命令東北戰區各預備役部隊迅速集結,野戰部隊也向南部集結,就這樣他估算自己在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所有主力部隊集結完畢。
但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別說是半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天兩天就能決定勝負。不過張學良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中央的命令,而作為迴應第一軍的求援,他還命令十一軍做出向南準備進攻的態勢,並且給薛伯陵迴複了電報,讓他固守待援。
張學良隻能賭一把,他賭第一軍能夠堅持這半個月,堅持到他將東北地區的主力部隊集結完畢。
黃柯在東北戰區的這個戰術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他最為器重的軍事參謀部高級參謀白崇禧等人。
白崇禧等人認為,此時的東北應該穩紮穩打,第一軍向北和十一軍匯合,在遼陽、沈陽一線構築防線,防止日軍北上或者西進,將關東軍對峙在關東州一線。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穩妥的建議,但黃柯絕不采納,他的戰略目標是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誰都知道日本的精銳部隊就那麽多,打一個少一個,但城市丟了可以再打迴來,人卻不同,關東軍十萬大軍要是一直在東北,那就一直是個威脅。
不過白崇禧等人還是保留意見。爭執到最後,白崇禧幹脆說了句:“薛伯陵部隊現在自身難保,能不能堅守到最後兵力集結?戰役推演表明第一軍被十萬大軍圍困,即使有空軍支援,最多也就是堅守一周的時間。”
黃柯聽後,略帶深意的看白崇禧一眼,然後笑了笑道:“誰說薛伯陵一定要堅守待援?”
末了,他又補充一句:“這次軍事內容不得向諸位以為任何人提及,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