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對伊寧城的進攻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展開了。在這之前,林祚大奉上級命令派出信使給對方送去了最後通牒,和自己預想的一樣,瓦西裏耶夫毫不理睬,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相信國防軍會敢進攻。
這正是林祚大所期望的,在到達預訂時間的時候,林祚大透過望遠鏡看了薄霧蒙蒙的伊寧城郭,這座西北邊陲的城市還是那麽寂靜,東北風將新翻泥土的氣息吹送過來,林祚大深吸一口,裏麵夾雜著蘇聯紅軍的槍炮*味,他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這不能阻止他繼續戰鬥的決心,反倒是又激起了他繼續戰鬥下去的欲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林祚大的眼前浮現的是邊塞詩人的遼闊景象,此時兵強馬壯,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長官,所有部隊已經抵達預定位置!”步話機的聽筒裏傳來了前沿陣地指揮所的迴答。
“出擊!”林祚大著重說出這兩個字後不久,針對伊寧城的總攻開始了。
轟——隆!炮兵率先發起了攻擊。在半圓形的炮兵陣地,幾十門各種口徑的*炮拉動炮栓,在進行了炮火的試射之後,隨後開始延伸,對伊寧周邊的軍事目標進行覆蓋。
遭到炮擊後不久,倉促應戰的第八騎兵團並沒有毫無還手之力,他們的炮兵立刻組織了有效的反擊,雙方的炮戰開始了。
一時間,陣地周圍到處都是轟鳴的炮聲,火炮如同犁地一般翻新著每一片泥土,炮火也映照著天空。
聽到炮聲的時候,瓦西裏耶夫連忙披上肥大的軍裝走了出去,他吃驚的詢問著發生了什麽?
“他媽的!國防軍開始進攻了!”盛世才也慌張的跑了過來,他明白國防軍是要徹底的消滅他了。
“立刻通知各部隊就地反擊!現在我們就去指揮所。”瓦西裏耶夫到底是多次經過實戰,在遭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仍舊泰然處之。
在他還未抵達指揮所的時候,摩托化部隊的進攻就開始了。炮戰後期國防軍占據了優勢,很快壓製住了伊寧城內的火力,緊接著第八騎兵團的炮兵陣地就變成了一片火海。
啾啾啾的信號彈不斷升空,把陣地照耀的如同白晝一般。摩托化的地麵部隊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路麵進攻。
這注定是一場殘酷血腥的戰鬥,第五軍摩托化步兵旅和坦克團和戰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蘇聯騎兵第八團來了場硬碰硬。
衝鋒與反衝鋒,陣地戰打成了運動戰,雙方依靠自身強大的火力向對方傾泄彈藥這是一場鋼鐵般的戰鬥,也是戰爭史上首次兩支機械化部隊的對決。
雙方的傷亡不斷增加,但不到最後一刻卻是誰也不願意放棄,林祚大命令坦克團發起集團衝鋒,鋼鐵洪流的到來扭轉了戰爭的態勢。
三日激戰過後,雙方血戰一番之後終於出現的勝負的跡象,到了第三天上午的時候,盛世才和瓦西裏耶夫等高級指揮樞紐乘坐飛機離開伊寧城,被圍困的數萬大軍陷入混亂狀態。
敏銳的意識到戰機的林祚大果斷命令麾下的摩步旅出擊,國防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拿下伊寧城,第八騎兵團連同盛世才麾下的部隊全軍覆沒。
入城的時候,道路的兩邊站滿了舉起武器投降的官兵,他們中既有第八騎兵團的官兵,也有諸多盛世才的民族軍,合起來俘虜就有上萬人。
胡子拉碴穿著肥大棉襖的蘇聯紅軍站在路邊,麵無表情的看著從他們身邊走過的國防軍官兵。
“怎麽會有這麽多的蘇聯士兵俘虜?”一個戴著眼鏡的高級參謀不解的把頭扭向一邊的林祚大,在他眼中,蘇聯紅軍的騎兵第八團市精銳之師,在這種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令人生畏,按照他的理解,他們這些人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可為什麽這會會有如此多的俘虜?
林祚大微微一笑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棄子了,又是在異國他鄉打這種毫無疑義的戰爭,腦子裏沒了信仰,自然隻有去當俘虜了。”
說罷,林祚大大笑起來。
西北一戰肅清了殘敵,雖然跑了盛世才和瓦西裏耶夫,但這些都無關大局了,畢竟西北已經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的管轄範圍內了。
接下來,第五軍在新疆開展了大規模肅清殘敵的軍事行動,這場清繳各種匪患武裝的軍事行動持續了近一年,有效了鞏固了西北防務和穩定。此時,中央政府也在新疆寧夏等地設立了多民族自治的政府機構,西北地區算是穩定下來了。
在這些忙活的時候,時間轉眼進入了1936年,一個嶄新的年份開始了。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南京中央政府政局的兩派保持了一段蜜月般的合作期,倒是也相安無事,各大戰區也在進行醞釀著新一輪的軍事改革。軍事改革的基礎是經濟改革,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財政部、中央銀行等多部門主導的經濟、貨幣改革初見成效,民營經濟發展迅速,農村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市場經濟活躍起來,全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形勢。
當然,這些都不是黃柯主要考慮的。作為軍事主官,他正在準備著自己的多國訪問之行。這一次他準備出訪考察歐美多國,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第一站竟是剛剛在西北和他們血戰的蘇聯。
對於這一點,稍微懂的一點政治的人都看得出來,黃柯去蘇聯是要和斯大林談判了。中蘇雙方在西北地區打的是分外眼紅,不過雙方在事後都出乎意料的保持了統一口徑,即都沒提及蘇聯紅軍參戰事宜,這也就為後來的談判埋下伏筆。
南京中央政府的外交部已經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了溝通,蘇聯方麵表示歡迎黃柯對莫斯科再度訪問。
距離蘇聯訪問還有一周的時間,但準備工作卻已經開始了。除此之外,外交部門還和德國、法國、英國進行了溝通,在訪問蘇聯之後將進行一連串的訪問之旅。
和法英兩國主要是聯係溝通,洽談一下租界事宜,這些不一定能夠達成什麽一致的意見,主要是交換一下態度。和德國就顯得複雜一些,畢竟中德兩國在多種領域上合作關係還是很密切的,當然,關係越是親近,也就會有更多的矛盾,中德之間也不例外,黃柯此次要去德國就要談及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大量德國在華工人的去留問題。
這些資料都在整理和應對之中,黃柯的態度很明確,在華德工可自行選擇去留,其他人員不得幹涉。
細枝末節的事情黃柯不可能事必躬親,晚上,黃柯一如既往的迴到家中就餐,最近長子黃正老是不迴家,他考上了中央大學後就開始長期在外住宿,這一點黃柯是讚同的,男孩子嘛,老是在家裏算是怎麽迴事?
有了黃柯的這種思想作為指引,所以小兒子黃正忠在上國中的時候也被他送到學校住宿了,不過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兩個兒子一走,隻剩下夫人小宛和女兒黃英,家裏就變得冷清起來。好在孫媽和十四仔還有管家老吳等一幹家裏的傭人也都可以過來一起吃飯,黃柯並不刻意疏遠這些下人,在沒有客人的情況下,下人們是可以和他同桌吃飯的。
不過吃飯歸吃飯,在飯桌上大家卻都是很拘謹,不敢說什麽話,就連十四仔這樣跟隨黃柯多年的人都不敢在飯桌上亂說,因為大家都知道黃柯不喜歡在飯桌上說話。
正吃著的時候,坐在桌子南邊的廚師老吳卻一直拿眼睛瞟著黃柯。黃柯自然發現了他異常的舉動,他稍微放慢了筷子,但還是一邊吃著一邊問道:“吳師傅,今天飯菜有哪些不對嗎?”
老吳吃驚的說:“司令,今天飯菜不合您的胃口嗎?我……”
“挺好!吃飯。”黃柯用筷子敲了敲麵前的瓷菜盤,發出叮咚的響聲。眾人都埋下頭繼續吃飯,吃過飯後,黃柯把十四仔喊來。
“老吳師傅今天有點不對勁,恐怕是有什麽事情要和我說。你去問問吧,在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就幫他一下,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迴來向我匯報。”
說完,十四仔應了一聲出去了。黃柯就在自己的後院散步起來,半個小時後,十四仔迴來了,他麵露難堪之色。
“司令,老吳的事情清楚了,是一件小事,本來不違反法律,可現在……”
黃柯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個什麽?究竟是什麽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你十四仔什麽時候也學會遮遮掩掩的了?”
“是這樣的。”十四仔低聲的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清楚,黃柯聽著的時候不時的皺起眉頭,等到十四仔說完,黃柯的臉色已經變的很難看了。
“吳師傅不好意思說,所以……”十四仔說道。
</p>
對伊寧城的進攻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展開了。在這之前,林祚大奉上級命令派出信使給對方送去了最後通牒,和自己預想的一樣,瓦西裏耶夫毫不理睬,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相信國防軍會敢進攻。
這正是林祚大所期望的,在到達預訂時間的時候,林祚大透過望遠鏡看了薄霧蒙蒙的伊寧城郭,這座西北邊陲的城市還是那麽寂靜,東北風將新翻泥土的氣息吹送過來,林祚大深吸一口,裏麵夾雜著蘇聯紅軍的槍炮*味,他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這不能阻止他繼續戰鬥的決心,反倒是又激起了他繼續戰鬥下去的欲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林祚大的眼前浮現的是邊塞詩人的遼闊景象,此時兵強馬壯,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長官,所有部隊已經抵達預定位置!”步話機的聽筒裏傳來了前沿陣地指揮所的迴答。
“出擊!”林祚大著重說出這兩個字後不久,針對伊寧城的總攻開始了。
轟——隆!炮兵率先發起了攻擊。在半圓形的炮兵陣地,幾十門各種口徑的*炮拉動炮栓,在進行了炮火的試射之後,隨後開始延伸,對伊寧周邊的軍事目標進行覆蓋。
遭到炮擊後不久,倉促應戰的第八騎兵團並沒有毫無還手之力,他們的炮兵立刻組織了有效的反擊,雙方的炮戰開始了。
一時間,陣地周圍到處都是轟鳴的炮聲,火炮如同犁地一般翻新著每一片泥土,炮火也映照著天空。
聽到炮聲的時候,瓦西裏耶夫連忙披上肥大的軍裝走了出去,他吃驚的詢問著發生了什麽?
“他媽的!國防軍開始進攻了!”盛世才也慌張的跑了過來,他明白國防軍是要徹底的消滅他了。
“立刻通知各部隊就地反擊!現在我們就去指揮所。”瓦西裏耶夫到底是多次經過實戰,在遭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仍舊泰然處之。
在他還未抵達指揮所的時候,摩托化部隊的進攻就開始了。炮戰後期國防軍占據了優勢,很快壓製住了伊寧城內的火力,緊接著第八騎兵團的炮兵陣地就變成了一片火海。
啾啾啾的信號彈不斷升空,把陣地照耀的如同白晝一般。摩托化的地麵部隊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路麵進攻。
這注定是一場殘酷血腥的戰鬥,第五軍摩托化步兵旅和坦克團和戰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蘇聯騎兵第八團來了場硬碰硬。
衝鋒與反衝鋒,陣地戰打成了運動戰,雙方依靠自身強大的火力向對方傾泄彈藥這是一場鋼鐵般的戰鬥,也是戰爭史上首次兩支機械化部隊的對決。
雙方的傷亡不斷增加,但不到最後一刻卻是誰也不願意放棄,林祚大命令坦克團發起集團衝鋒,鋼鐵洪流的到來扭轉了戰爭的態勢。
三日激戰過後,雙方血戰一番之後終於出現的勝負的跡象,到了第三天上午的時候,盛世才和瓦西裏耶夫等高級指揮樞紐乘坐飛機離開伊寧城,被圍困的數萬大軍陷入混亂狀態。
敏銳的意識到戰機的林祚大果斷命令麾下的摩步旅出擊,國防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拿下伊寧城,第八騎兵團連同盛世才麾下的部隊全軍覆沒。
入城的時候,道路的兩邊站滿了舉起武器投降的官兵,他們中既有第八騎兵團的官兵,也有諸多盛世才的民族軍,合起來俘虜就有上萬人。
胡子拉碴穿著肥大棉襖的蘇聯紅軍站在路邊,麵無表情的看著從他們身邊走過的國防軍官兵。
“怎麽會有這麽多的蘇聯士兵俘虜?”一個戴著眼鏡的高級參謀不解的把頭扭向一邊的林祚大,在他眼中,蘇聯紅軍的騎兵第八團市精銳之師,在這種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令人生畏,按照他的理解,他們這些人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可為什麽這會會有如此多的俘虜?
林祚大微微一笑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棄子了,又是在異國他鄉打這種毫無疑義的戰爭,腦子裏沒了信仰,自然隻有去當俘虜了。”
說罷,林祚大大笑起來。
西北一戰肅清了殘敵,雖然跑了盛世才和瓦西裏耶夫,但這些都無關大局了,畢竟西北已經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的管轄範圍內了。
接下來,第五軍在新疆開展了大規模肅清殘敵的軍事行動,這場清繳各種匪患武裝的軍事行動持續了近一年,有效了鞏固了西北防務和穩定。此時,中央政府也在新疆寧夏等地設立了多民族自治的政府機構,西北地區算是穩定下來了。
在這些忙活的時候,時間轉眼進入了1936年,一個嶄新的年份開始了。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南京中央政府政局的兩派保持了一段蜜月般的合作期,倒是也相安無事,各大戰區也在進行醞釀著新一輪的軍事改革。軍事改革的基礎是經濟改革,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財政部、中央銀行等多部門主導的經濟、貨幣改革初見成效,民營經濟發展迅速,農村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市場經濟活躍起來,全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形勢。
當然,這些都不是黃柯主要考慮的。作為軍事主官,他正在準備著自己的多國訪問之行。這一次他準備出訪考察歐美多國,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第一站竟是剛剛在西北和他們血戰的蘇聯。
對於這一點,稍微懂的一點政治的人都看得出來,黃柯去蘇聯是要和斯大林談判了。中蘇雙方在西北地區打的是分外眼紅,不過雙方在事後都出乎意料的保持了統一口徑,即都沒提及蘇聯紅軍參戰事宜,這也就為後來的談判埋下伏筆。
南京中央政府的外交部已經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了溝通,蘇聯方麵表示歡迎黃柯對莫斯科再度訪問。
距離蘇聯訪問還有一周的時間,但準備工作卻已經開始了。除此之外,外交部門還和德國、法國、英國進行了溝通,在訪問蘇聯之後將進行一連串的訪問之旅。
和法英兩國主要是聯係溝通,洽談一下租界事宜,這些不一定能夠達成什麽一致的意見,主要是交換一下態度。和德國就顯得複雜一些,畢竟中德兩國在多種領域上合作關係還是很密切的,當然,關係越是親近,也就會有更多的矛盾,中德之間也不例外,黃柯此次要去德國就要談及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大量德國在華工人的去留問題。
這些資料都在整理和應對之中,黃柯的態度很明確,在華德工可自行選擇去留,其他人員不得幹涉。
細枝末節的事情黃柯不可能事必躬親,晚上,黃柯一如既往的迴到家中就餐,最近長子黃正老是不迴家,他考上了中央大學後就開始長期在外住宿,這一點黃柯是讚同的,男孩子嘛,老是在家裏算是怎麽迴事?
有了黃柯的這種思想作為指引,所以小兒子黃正忠在上國中的時候也被他送到學校住宿了,不過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兩個兒子一走,隻剩下夫人小宛和女兒黃英,家裏就變得冷清起來。好在孫媽和十四仔還有管家老吳等一幹家裏的傭人也都可以過來一起吃飯,黃柯並不刻意疏遠這些下人,在沒有客人的情況下,下人們是可以和他同桌吃飯的。
不過吃飯歸吃飯,在飯桌上大家卻都是很拘謹,不敢說什麽話,就連十四仔這樣跟隨黃柯多年的人都不敢在飯桌上亂說,因為大家都知道黃柯不喜歡在飯桌上說話。
正吃著的時候,坐在桌子南邊的廚師老吳卻一直拿眼睛瞟著黃柯。黃柯自然發現了他異常的舉動,他稍微放慢了筷子,但還是一邊吃著一邊問道:“吳師傅,今天飯菜有哪些不對嗎?”
老吳吃驚的說:“司令,今天飯菜不合您的胃口嗎?我……”
“挺好!吃飯。”黃柯用筷子敲了敲麵前的瓷菜盤,發出叮咚的響聲。眾人都埋下頭繼續吃飯,吃過飯後,黃柯把十四仔喊來。
“老吳師傅今天有點不對勁,恐怕是有什麽事情要和我說。你去問問吧,在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就幫他一下,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迴來向我匯報。”
說完,十四仔應了一聲出去了。黃柯就在自己的後院散步起來,半個小時後,十四仔迴來了,他麵露難堪之色。
“司令,老吳的事情清楚了,是一件小事,本來不違反法律,可現在……”
黃柯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個什麽?究竟是什麽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你十四仔什麽時候也學會遮遮掩掩的了?”
“是這樣的。”十四仔低聲的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清楚,黃柯聽著的時候不時的皺起眉頭,等到十四仔說完,黃柯的臉色已經變的很難看了。
“吳師傅不好意思說,所以……”十四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