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遷都武漢之後,國民政府的辦公地點設立在武漢的南洋大樓。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國民政府召開了國黨全國代表大會,同時政府高層也進行了一係列的改組。
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上的控製,改組的國民政府將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權力機構。兩個機構其實是一套人馬,汪精衛、譚延闓、蔣中正、孫科、顧孟餘、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等人是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常務委員;候補委員是宋子文、宋慶齡、陳友仁、鄧演達、王法勤、林祖涵。
這個名單中既有國黨黨員,也有紅黨黨員,但終究來說還是國黨占據有利態勢。不過汪精衛等國黨強硬派人物對此並不滿意,想要一黨獨大的他現在已經準備了進一步進行“清黨運動”。
同樣,隻占據少量席位的紅黨也並不滿意現在的處境。一些紅黨中的積極分子也開始在各地的工人、學生之間宣傳革命,成立了基層組織,一時間全國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這種組織,有的甚至還打出了“武裝革命”的口號。
國外勢力上,蘇聯和英法等國也開始在中國尋找自己的代理人和支持力量,其他的不說,就連巴圖都被蘇聯代表訪問過,如此形勢可見一斑。
搬遷到南洋大樓的當天晚上,汪兆銘就找到了蔣中正,蔣中正看到汪兆銘過來找自己,立刻站起來立正。
蔣中正穿著筆挺的毛料軍裝,大簷帽上的青天白日徽擦拭幹淨,現在他是軍事委員會參謀部的一員,軍銜領上校,算的上是高級軍官中的一員。本來這一個小小的參謀人才是不會讓汪兆銘留意,但上次他在清黨行動中提出“先控製軍隊再清黨的”建議讓汪兆銘刮目相看。
隨後,汪兆銘對此人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遷都武漢的時候幹脆就把他調到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參謀部。
“中正兄真是盡心盡職,在這個時間還在勞於公務,革命有你這樣的人三民主義可早日實現。”汪兆銘示意蔣中正坐下,並以兄弟和對方相稱。
蔣中正嫣然不明白汪兆銘的來意,他對汪精衛的為人再清楚不過了,這種勢利小人是入不了他眼的。
不過,眼下的形勢卻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現在和對方搞好關係對自己來說是好處很多,他微微一笑道:“汪主席過譽了,不過是下屬分內之事罷了。”
汪兆銘淡淡一笑:“中正兄,你我之間不必如此客氣,公務忙完之後我們去外麵坐坐。聽說武漢三鎮的小吃不錯,既有西洋的菜肴,也有匯聚南北的菜式,中正兄可否跟我前去品上一品?”
“那再好不錯了!”蔣中正笑道。
兩個人換上便裝來到一個小酒館,要了一個臨江的包廂再點了些許武漢小菜,上了瓶花雕酒就聊了起來。
其實兩個人心裏頭都清楚的很,什麽叫品嚐小吃,不過是為了商量一些提不到台麵上的事情罷了。酒菜上齊後,警衛就守在了門口,閑雜人等就不要靠近了。
“中正兄,你看這寬闊的長江,怪不得古時候的文人墨客能夠觸景生情,吟詩作對啊。”汪兆銘端起一杯酒,走到窗前遠眺著不遠處的長江,像是一個詩人一樣亂發感慨起來。
蔣中正自然明白汪兆銘這些話不過是他為了引出話題的托詞,所以也就順著說道:“隻可惜啊,長江之上卻滿是列強軍艦,我泱泱中華竟然被敵國把持住內河航運,大好河山卻都滿是列強,實乃吾輩軍人之不幸。”
“中正兄一腔熱血實乃是我革命軍人之楷模,現在北伐大業已定,軍閥基本被肅清,然反帝任務卻依舊任重道遠,不過有中正兄如此軍人,三民主義總理遺訓指日可待。”
一番溜須拍馬讓蔣中正很是受用,他臉色轉變了一下說道:“汪主席過譽了,今天你我來隻是為了先來敘舊喝酒,不知道兆銘兄對北伐之後統一隻是有什麽見解?”
汪兆銘見蔣中正明白了他的用意,索性直白的說:“這些也正是我擔心所在。眼下雖然全國名義上統一了,但事實你也知道,東北三省依舊在張家的手裏;兩廣地區、山西陝西等地都是在軍閥手中掌控,國內形勢堪憂。不知道中正兄對此有何良策?”
話說到此時,蔣中正知道汪兆銘已經向他露出了自己的底牌,顯然他已經把他當做自己人了,所以他毫不避諱的說道:“我國之所以長期割據,隻是因為未有一個統一的政黨和主義。當年辛亥革命隻是趕跑了一個皇帝罷了,其他的又有什麽區別?後來先總理提出三民主義,可北洋軍閥們卻表裏不一。總理親手創立國民黨,就是為了用一個統一的綱領和憲章來武裝我黨黨員,聯合天下有誌之士共同實現富強中國目標。”
汪兆銘對蔣中正的話深以為然,他點點頭道:“英雄所見略同!現在*和我們交替執政,他們那一套無祖無宗的東西,短時間內或許有效,但卻是飲鴆止渴。”
蔣中正索性坦率說道:“先生所言極是,現在驅逐紅黨是當務之急,一個政府必須是一個政黨、一個宗旨和一個領袖,民族未來不容你我有半刻停歇。”
蔣中正說出了自己觀點,證實了他之前對此人的判斷,但一想到幾年之前的那場“清黨運動”失敗,他就心有餘悸。上次實行“清黨運動”的情景還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他精心培育的武裝力量在北伐軍的機關槍下變的那麽弱小,本來想殺破壞工人組織,沒想到一下子就讓別人破壞了。
毋庸置疑,想要實現清黨,必須實現擁有對軍隊的控製權。
現在和當年的局勢不同,現在國民政府下的武裝力量已經集中到了一處,各路軍閥也都紛紛消滅。當年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那些北洋老將們死的死、逃的逃、隱的隱,現在全國除了個別的偏遠地區外,已經全部在國民政府軍的控製之下。
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並且象征性的收迴了漢口等地的租界,工商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一切都顯得那麽欣欣向榮,但對於中央政府對這支軍隊的控製卻顯得總有些力不從心。
蔣中正對於其中的緣由自然了解清楚,他也明白汪兆銘來此的目的。明眼人都能夠看到清楚,現在的中央政府有兩個派別的勢力,除了汪兆銘和一些國黨元老代表外,另外一股就是黃柯為首的西關派。
兩個派別在實力上勢均力敵,國黨派別全是清一色的國黨黨員,並且推崇國黨一黨專製,頗具實力;同樣,西關派是黃柯和一些政治開明人士組成,這一派最重要的是在軍隊中擁有絕對的控製權。
雙方的鬥爭無處不在,各種暗流不斷湧動,黃柯下野興辦實業就是雙方博弈後的典型例子。如果兩派都是在中央力量博弈的話也就算了,頂多算是政治場的一種較量,可眼下兩派的博弈已經延伸到了軍隊、基層政府,如果這種情況再繼續演變下去,下一個北洋時期還有可能到來。
誰最希望中國亂?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那些在中國擁有實際利益的帝國主義。
兩股政治力量較量的背後,其實還是他們所支持力量的博弈。蔣中正明白,在這個時候不選擇站隊的話,會被兩個派別都所拋棄。自己是國黨黨員,又是汪兆銘等人的參謀軍官,自然是屬於他們這一派的。如果說之前汪兆銘隻是想要拉攏他的話,現在就是向他納投名狀的時候了。
“兆銘兄,我以為如果現在實行清黨,就必須要得到軍隊的支持,要得到軍隊的支持,就要找一個人。”
“誰?”
“蔣先雲!”蔣中正一字一頓的說出這個名字,汪兆銘的眉頭卻已經皺起。蔣先雲是黃柯之後軍隊中的實權人物,此人之前就表現出傾向於*的傾向,後來受黃柯影響,儼然已經是一個典型的赤化頭目,怎麽可能會輕易被他們所拉攏?
黃柯在下野後,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執掌軍隊就把北伐大業交給蔣先雲,這樣的一個人人物是能夠倒戈的嗎?老實說,汪兆銘的心裏犯起了嘀咕。
蔣中正似乎看出了汪精衛的擔憂,他端起麵前的一盞黃酒笑道:“兆銘兄定是擔心蔣先雲會否支持我們?其實不然,蔣先雲是赤化份子這一點我還是很清楚的,我的意思倒不是拉攏他。相反,是讓他脫離出軍隊,隻要此人不掌權,清黨就會順利進行。”
“那依中正兄之見,該如何將其脫離軍隊?”汪兆銘問後,蔣中正低聲說如此如此,隻見汪兆銘的臉上不由的皺起眉頭,不一會又開始舒展開來,轉過之後便大笑起來。
</p>
遷都武漢之後,國民政府的辦公地點設立在武漢的南洋大樓。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國民政府召開了國黨全國代表大會,同時政府高層也進行了一係列的改組。
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上的控製,改組的國民政府將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權力機構。兩個機構其實是一套人馬,汪精衛、譚延闓、蔣中正、孫科、顧孟餘、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等人是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常務委員;候補委員是宋子文、宋慶齡、陳友仁、鄧演達、王法勤、林祖涵。
這個名單中既有國黨黨員,也有紅黨黨員,但終究來說還是國黨占據有利態勢。不過汪精衛等國黨強硬派人物對此並不滿意,想要一黨獨大的他現在已經準備了進一步進行“清黨運動”。
同樣,隻占據少量席位的紅黨也並不滿意現在的處境。一些紅黨中的積極分子也開始在各地的工人、學生之間宣傳革命,成立了基層組織,一時間全國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這種組織,有的甚至還打出了“武裝革命”的口號。
國外勢力上,蘇聯和英法等國也開始在中國尋找自己的代理人和支持力量,其他的不說,就連巴圖都被蘇聯代表訪問過,如此形勢可見一斑。
搬遷到南洋大樓的當天晚上,汪兆銘就找到了蔣中正,蔣中正看到汪兆銘過來找自己,立刻站起來立正。
蔣中正穿著筆挺的毛料軍裝,大簷帽上的青天白日徽擦拭幹淨,現在他是軍事委員會參謀部的一員,軍銜領上校,算的上是高級軍官中的一員。本來這一個小小的參謀人才是不會讓汪兆銘留意,但上次他在清黨行動中提出“先控製軍隊再清黨的”建議讓汪兆銘刮目相看。
隨後,汪兆銘對此人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遷都武漢的時候幹脆就把他調到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參謀部。
“中正兄真是盡心盡職,在這個時間還在勞於公務,革命有你這樣的人三民主義可早日實現。”汪兆銘示意蔣中正坐下,並以兄弟和對方相稱。
蔣中正嫣然不明白汪兆銘的來意,他對汪精衛的為人再清楚不過了,這種勢利小人是入不了他眼的。
不過,眼下的形勢卻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現在和對方搞好關係對自己來說是好處很多,他微微一笑道:“汪主席過譽了,不過是下屬分內之事罷了。”
汪兆銘淡淡一笑:“中正兄,你我之間不必如此客氣,公務忙完之後我們去外麵坐坐。聽說武漢三鎮的小吃不錯,既有西洋的菜肴,也有匯聚南北的菜式,中正兄可否跟我前去品上一品?”
“那再好不錯了!”蔣中正笑道。
兩個人換上便裝來到一個小酒館,要了一個臨江的包廂再點了些許武漢小菜,上了瓶花雕酒就聊了起來。
其實兩個人心裏頭都清楚的很,什麽叫品嚐小吃,不過是為了商量一些提不到台麵上的事情罷了。酒菜上齊後,警衛就守在了門口,閑雜人等就不要靠近了。
“中正兄,你看這寬闊的長江,怪不得古時候的文人墨客能夠觸景生情,吟詩作對啊。”汪兆銘端起一杯酒,走到窗前遠眺著不遠處的長江,像是一個詩人一樣亂發感慨起來。
蔣中正自然明白汪兆銘這些話不過是他為了引出話題的托詞,所以也就順著說道:“隻可惜啊,長江之上卻滿是列強軍艦,我泱泱中華竟然被敵國把持住內河航運,大好河山卻都滿是列強,實乃吾輩軍人之不幸。”
“中正兄一腔熱血實乃是我革命軍人之楷模,現在北伐大業已定,軍閥基本被肅清,然反帝任務卻依舊任重道遠,不過有中正兄如此軍人,三民主義總理遺訓指日可待。”
一番溜須拍馬讓蔣中正很是受用,他臉色轉變了一下說道:“汪主席過譽了,今天你我來隻是為了先來敘舊喝酒,不知道兆銘兄對北伐之後統一隻是有什麽見解?”
汪兆銘見蔣中正明白了他的用意,索性直白的說:“這些也正是我擔心所在。眼下雖然全國名義上統一了,但事實你也知道,東北三省依舊在張家的手裏;兩廣地區、山西陝西等地都是在軍閥手中掌控,國內形勢堪憂。不知道中正兄對此有何良策?”
話說到此時,蔣中正知道汪兆銘已經向他露出了自己的底牌,顯然他已經把他當做自己人了,所以他毫不避諱的說道:“我國之所以長期割據,隻是因為未有一個統一的政黨和主義。當年辛亥革命隻是趕跑了一個皇帝罷了,其他的又有什麽區別?後來先總理提出三民主義,可北洋軍閥們卻表裏不一。總理親手創立國民黨,就是為了用一個統一的綱領和憲章來武裝我黨黨員,聯合天下有誌之士共同實現富強中國目標。”
汪兆銘對蔣中正的話深以為然,他點點頭道:“英雄所見略同!現在*和我們交替執政,他們那一套無祖無宗的東西,短時間內或許有效,但卻是飲鴆止渴。”
蔣中正索性坦率說道:“先生所言極是,現在驅逐紅黨是當務之急,一個政府必須是一個政黨、一個宗旨和一個領袖,民族未來不容你我有半刻停歇。”
蔣中正說出了自己觀點,證實了他之前對此人的判斷,但一想到幾年之前的那場“清黨運動”失敗,他就心有餘悸。上次實行“清黨運動”的情景還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他精心培育的武裝力量在北伐軍的機關槍下變的那麽弱小,本來想殺破壞工人組織,沒想到一下子就讓別人破壞了。
毋庸置疑,想要實現清黨,必須實現擁有對軍隊的控製權。
現在和當年的局勢不同,現在國民政府下的武裝力量已經集中到了一處,各路軍閥也都紛紛消滅。當年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那些北洋老將們死的死、逃的逃、隱的隱,現在全國除了個別的偏遠地區外,已經全部在國民政府軍的控製之下。
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並且象征性的收迴了漢口等地的租界,工商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一切都顯得那麽欣欣向榮,但對於中央政府對這支軍隊的控製卻顯得總有些力不從心。
蔣中正對於其中的緣由自然了解清楚,他也明白汪兆銘來此的目的。明眼人都能夠看到清楚,現在的中央政府有兩個派別的勢力,除了汪兆銘和一些國黨元老代表外,另外一股就是黃柯為首的西關派。
兩個派別在實力上勢均力敵,國黨派別全是清一色的國黨黨員,並且推崇國黨一黨專製,頗具實力;同樣,西關派是黃柯和一些政治開明人士組成,這一派最重要的是在軍隊中擁有絕對的控製權。
雙方的鬥爭無處不在,各種暗流不斷湧動,黃柯下野興辦實業就是雙方博弈後的典型例子。如果兩派都是在中央力量博弈的話也就算了,頂多算是政治場的一種較量,可眼下兩派的博弈已經延伸到了軍隊、基層政府,如果這種情況再繼續演變下去,下一個北洋時期還有可能到來。
誰最希望中國亂?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那些在中國擁有實際利益的帝國主義。
兩股政治力量較量的背後,其實還是他們所支持力量的博弈。蔣中正明白,在這個時候不選擇站隊的話,會被兩個派別都所拋棄。自己是國黨黨員,又是汪兆銘等人的參謀軍官,自然是屬於他們這一派的。如果說之前汪兆銘隻是想要拉攏他的話,現在就是向他納投名狀的時候了。
“兆銘兄,我以為如果現在實行清黨,就必須要得到軍隊的支持,要得到軍隊的支持,就要找一個人。”
“誰?”
“蔣先雲!”蔣中正一字一頓的說出這個名字,汪兆銘的眉頭卻已經皺起。蔣先雲是黃柯之後軍隊中的實權人物,此人之前就表現出傾向於*的傾向,後來受黃柯影響,儼然已經是一個典型的赤化頭目,怎麽可能會輕易被他們所拉攏?
黃柯在下野後,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執掌軍隊就把北伐大業交給蔣先雲,這樣的一個人人物是能夠倒戈的嗎?老實說,汪兆銘的心裏犯起了嘀咕。
蔣中正似乎看出了汪精衛的擔憂,他端起麵前的一盞黃酒笑道:“兆銘兄定是擔心蔣先雲會否支持我們?其實不然,蔣先雲是赤化份子這一點我還是很清楚的,我的意思倒不是拉攏他。相反,是讓他脫離出軍隊,隻要此人不掌權,清黨就會順利進行。”
“那依中正兄之見,該如何將其脫離軍隊?”汪兆銘問後,蔣中正低聲說如此如此,隻見汪兆銘的臉上不由的皺起眉頭,不一會又開始舒展開來,轉過之後便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