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二日,在父母的陪伴下,我離開了已經生活了十九年的那座小山城,坐上了開往成都方向的高鐵。而我與故鄉的距離,也就隨著窗外的風景逐漸由平原變成山嶺,又從山嶺變成平原,穿過了一條條隧道,跨過了一座座大橋。從漢中到廣元,再到綿陽、成都,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在站台與站台的變換之中,越加深遠。那一瞬間,我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句話——故鄉,遠了。
剛到成都時,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溫度急劇下降,似乎一下從盛夏過渡到了深秋,這讓本來還準備在成都再過一兩個月晚夏的我,提前的感受到了這裏秋的寒意。我從家裏帶來的幾件短袖和一件單薄的襯衣,已經無法給我帶來溫暖,而我又囊中羞澀,無多餘的閑錢可用來置辦秋衣。於是,食堂門口、教學樓間、銀杏大道旁,如果有人留意,就會發現一個穿著寒酸,行色匆匆的身影,他的手上時常捧著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課外書,身上始終穿著一件有著細小毛球的黑白格襯衣。隻是人們習慣了去關注那些光鮮亮麗的才子佳人,實在無人會留意一個窮酸小子孤獨落寞的身影。不過這倒可以讓我遠離人群,不必拘泥於人情世故,獨自在黑夜裏遠足,順便思考一下生命的意義,即使到現在也分不清,生命到底是從無中有,還是從有中無。
國慶節的時候,我沒有迴家,也沒有其他原因,隻是因為舍不得一來一迴七百多塊錢的車費。中途唯一出的一趟遠門,是去巴中找還在上高中、已有半年未見的異地女友,我們在大雨中打著一把不大的雨傘,彼此依偎,像在大海中漂浮著的一座孤島,似乎一切都帶著一些朦朧的美好,卻未想那次相見竟成了和彼此的最後一麵。迴來不久後我們就分手了,當時是我提出來的,她也沒有問我為什麽。以後的每一天,隻要當我想到那天分手時的過程,我都會感到心痛,因為我們似乎連分手都和以前一樣,彼此心照不宣。
因為不同的生活軌跡,分手之前我們已經有幾個星期沒有給對方發過消息了,即使突然有時間可以去玩一下手機,心裏也會想著她(他)一定還在忙,也看不見,於是就打消了給對方發短信的念頭。直到分手那一天,我躺在床上,在微信裏給她編輯了一條信息:“我感覺有些累了。”
她立馬就迴複我:“堅持不下去了嗎?”
我:“嗯。”
她:“好的,那……我們就這樣吧?”
我:“好。”
真的,當說出這個“好”字時,我的心裏是有一瞬間的輕鬆的。但是當我和她結束聊天,關掉手機的那一刻,我的淚水突然噴湧而出,從最開始的靜靜流淌到後來的嚎啕大哭,我的腦海中隻是在不斷的重複著一句話“家沒了……”
十月中旬,父母親從家裏給我打來電話。母親告訴我這幾天家鄉正在下雨,已經有些秋意了,詢問我成都這邊的天氣好麽,要不要給我寄兩件毛衣和一件棉被;父親告訴我,他們這幾天正忙著在山上撿板栗,家裏的核桃也該上樹打了,詢問我要不要給我寄些核桃、板栗。我耐心的聽著,告知他們不要太為我操心,做一切事情前首先要注意身體。
幾天後,我便收到了一個沉重的包裹,裏麵裝著一袋從老家寄來的山貨、兩件外套和一床被褥。當我把核桃、板栗分給我的室友們時,他們明顯有些不感興趣,的確,和他們從家鄉帶來的鴨脖、兔頭相比,我這個確實是有些簡易、寒酸了。於是,我隻好每次上課之前,在衣服口袋裏裝上幾個核桃,利用上課時間偷偷的敲碎,獨自品嚐那一份帶著故鄉味道的苦澀與甘甜。
人生之前的十九年,我從來不曾真正的離家,一直是在以家為半徑的方圓百裏棲居著,也或許正是因為不曾離開,所以也就不曾留意。直到有一天,當我離開原地,見到了不同的風景,經曆了不同的故事,突然之間,我的生活開始變得細節化、生動化,過去生命中不曾在意的那些事物、那些情感,一瞬間就被放大了,變得清晰,變得真摯,變得難以言喻,卻又無法忘記。
我也漸漸明白,所謂故鄉,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與區域,而是一段情感與記憶。所以,無論你向著哪個方向前進,隻要當你邁出那一步,你的故鄉永遠就在你的身後。她在不遠處注視著你的背影,你可以看見她,卻永遠無法靠近。然後,她會對著你微笑,招招手,輕輕的說一聲“孩子,你不要怕,隻管前行。”
據說,人死之後靈魂都會前往極北之地,沉入冰淵,於裂縫中獨自遊蕩,像一塊漂浮在海麵上的浮冰。
直到下一個極光之夜,每一個流浪靈魂才會在北極星的指引下,踏上歸程……
我以前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習慣把人們劃分為寒門和富門,那比寒門還寒的門算什麽門呢?冰門?冷門?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真的有那個劃分的話,我一定是比寒門更低一個層次的存在。聽到這裏,你一定會說,你為什麽,憑什麽這麽說呢?不要著急,先聽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他居住在一個貧窮的山村,而他家又是村裏最窮的一家人。他在初一初二時,一周的生活費隻有五十塊錢。而且,也許是上天注定,他的人生永遠不會在一條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度過。就在去年三月份,因為一場感冒,他去醫院檢查,卻無意中發現了其他病——先天性心髒病,房間隔缺損。什麽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人的心髒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房間隔缺損就是說在兩個心房之間的薄膜上,先天性的有一個缺口,需要手術進行封堵。
故事講述到這裏,就結束了嗎?不,如果隻是這樣,隻能說明他是一個可憐人而已,但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可憐人,甚至比他還慘,還可憐的人都比比皆是。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一下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有一個男孩,他初一時就開始兼職。初中畢業的第二天,他就從家裏拿了一百塊錢,獨自去市上打暑假工。快開學迴家時,他用自己賺的錢買了手機,交了學費。上大學之後,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放鬆了,而是用自己不多的一點生活費,加入藝朗,去學習主持、演講,每天在學校、藝朗之間來迴穿梭,忙忙碌碌,似乎就和高中一樣,把大一過成了大三、大四該有的樣子。
然後,終於有一天,他自己去主持了婚禮,去進行了大型暖場,還參加了演講比賽,站在了今天這個神聖的舞台上!
沒錯,這個人就是我,一株平凡的草木,但是卻向陽而生。朋友曾經問我:保平,你在這個年紀就這麽拚命,你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嗎?我的迴答是:還好吧,我隻是害怕自己平庸,害怕自己膽怯,害怕自己還沒有出發,就死在了原地!
我一直覺得,人生從來都不是一段坦途,也沒有真正的眾生平等,你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容貌,以及天賦。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那就是生命的過程,都是從出生到死亡,從開始到結束,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欺欺人。生命的長度從來不在於你能活多久,而在於你在短暫的一生究竟做了多少事,在人間又留下了多少痕跡。
所以,朋友們,今天,你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了嗎?
剛到成都時,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溫度急劇下降,似乎一下從盛夏過渡到了深秋,這讓本來還準備在成都再過一兩個月晚夏的我,提前的感受到了這裏秋的寒意。我從家裏帶來的幾件短袖和一件單薄的襯衣,已經無法給我帶來溫暖,而我又囊中羞澀,無多餘的閑錢可用來置辦秋衣。於是,食堂門口、教學樓間、銀杏大道旁,如果有人留意,就會發現一個穿著寒酸,行色匆匆的身影,他的手上時常捧著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課外書,身上始終穿著一件有著細小毛球的黑白格襯衣。隻是人們習慣了去關注那些光鮮亮麗的才子佳人,實在無人會留意一個窮酸小子孤獨落寞的身影。不過這倒可以讓我遠離人群,不必拘泥於人情世故,獨自在黑夜裏遠足,順便思考一下生命的意義,即使到現在也分不清,生命到底是從無中有,還是從有中無。
國慶節的時候,我沒有迴家,也沒有其他原因,隻是因為舍不得一來一迴七百多塊錢的車費。中途唯一出的一趟遠門,是去巴中找還在上高中、已有半年未見的異地女友,我們在大雨中打著一把不大的雨傘,彼此依偎,像在大海中漂浮著的一座孤島,似乎一切都帶著一些朦朧的美好,卻未想那次相見竟成了和彼此的最後一麵。迴來不久後我們就分手了,當時是我提出來的,她也沒有問我為什麽。以後的每一天,隻要當我想到那天分手時的過程,我都會感到心痛,因為我們似乎連分手都和以前一樣,彼此心照不宣。
因為不同的生活軌跡,分手之前我們已經有幾個星期沒有給對方發過消息了,即使突然有時間可以去玩一下手機,心裏也會想著她(他)一定還在忙,也看不見,於是就打消了給對方發短信的念頭。直到分手那一天,我躺在床上,在微信裏給她編輯了一條信息:“我感覺有些累了。”
她立馬就迴複我:“堅持不下去了嗎?”
我:“嗯。”
她:“好的,那……我們就這樣吧?”
我:“好。”
真的,當說出這個“好”字時,我的心裏是有一瞬間的輕鬆的。但是當我和她結束聊天,關掉手機的那一刻,我的淚水突然噴湧而出,從最開始的靜靜流淌到後來的嚎啕大哭,我的腦海中隻是在不斷的重複著一句話“家沒了……”
十月中旬,父母親從家裏給我打來電話。母親告訴我這幾天家鄉正在下雨,已經有些秋意了,詢問我成都這邊的天氣好麽,要不要給我寄兩件毛衣和一件棉被;父親告訴我,他們這幾天正忙著在山上撿板栗,家裏的核桃也該上樹打了,詢問我要不要給我寄些核桃、板栗。我耐心的聽著,告知他們不要太為我操心,做一切事情前首先要注意身體。
幾天後,我便收到了一個沉重的包裹,裏麵裝著一袋從老家寄來的山貨、兩件外套和一床被褥。當我把核桃、板栗分給我的室友們時,他們明顯有些不感興趣,的確,和他們從家鄉帶來的鴨脖、兔頭相比,我這個確實是有些簡易、寒酸了。於是,我隻好每次上課之前,在衣服口袋裏裝上幾個核桃,利用上課時間偷偷的敲碎,獨自品嚐那一份帶著故鄉味道的苦澀與甘甜。
人生之前的十九年,我從來不曾真正的離家,一直是在以家為半徑的方圓百裏棲居著,也或許正是因為不曾離開,所以也就不曾留意。直到有一天,當我離開原地,見到了不同的風景,經曆了不同的故事,突然之間,我的生活開始變得細節化、生動化,過去生命中不曾在意的那些事物、那些情感,一瞬間就被放大了,變得清晰,變得真摯,變得難以言喻,卻又無法忘記。
我也漸漸明白,所謂故鄉,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與區域,而是一段情感與記憶。所以,無論你向著哪個方向前進,隻要當你邁出那一步,你的故鄉永遠就在你的身後。她在不遠處注視著你的背影,你可以看見她,卻永遠無法靠近。然後,她會對著你微笑,招招手,輕輕的說一聲“孩子,你不要怕,隻管前行。”
據說,人死之後靈魂都會前往極北之地,沉入冰淵,於裂縫中獨自遊蕩,像一塊漂浮在海麵上的浮冰。
直到下一個極光之夜,每一個流浪靈魂才會在北極星的指引下,踏上歸程……
我以前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習慣把人們劃分為寒門和富門,那比寒門還寒的門算什麽門呢?冰門?冷門?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真的有那個劃分的話,我一定是比寒門更低一個層次的存在。聽到這裏,你一定會說,你為什麽,憑什麽這麽說呢?不要著急,先聽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他居住在一個貧窮的山村,而他家又是村裏最窮的一家人。他在初一初二時,一周的生活費隻有五十塊錢。而且,也許是上天注定,他的人生永遠不會在一條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度過。就在去年三月份,因為一場感冒,他去醫院檢查,卻無意中發現了其他病——先天性心髒病,房間隔缺損。什麽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人的心髒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房間隔缺損就是說在兩個心房之間的薄膜上,先天性的有一個缺口,需要手術進行封堵。
故事講述到這裏,就結束了嗎?不,如果隻是這樣,隻能說明他是一個可憐人而已,但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可憐人,甚至比他還慘,還可憐的人都比比皆是。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一下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有一個男孩,他初一時就開始兼職。初中畢業的第二天,他就從家裏拿了一百塊錢,獨自去市上打暑假工。快開學迴家時,他用自己賺的錢買了手機,交了學費。上大學之後,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放鬆了,而是用自己不多的一點生活費,加入藝朗,去學習主持、演講,每天在學校、藝朗之間來迴穿梭,忙忙碌碌,似乎就和高中一樣,把大一過成了大三、大四該有的樣子。
然後,終於有一天,他自己去主持了婚禮,去進行了大型暖場,還參加了演講比賽,站在了今天這個神聖的舞台上!
沒錯,這個人就是我,一株平凡的草木,但是卻向陽而生。朋友曾經問我:保平,你在這個年紀就這麽拚命,你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嗎?我的迴答是:還好吧,我隻是害怕自己平庸,害怕自己膽怯,害怕自己還沒有出發,就死在了原地!
我一直覺得,人生從來都不是一段坦途,也沒有真正的眾生平等,你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容貌,以及天賦。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那就是生命的過程,都是從出生到死亡,從開始到結束,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欺欺人。生命的長度從來不在於你能活多久,而在於你在短暫的一生究竟做了多少事,在人間又留下了多少痕跡。
所以,朋友們,今天,你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