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相聲段集
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 作者:恭禧發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舒大家是全國知名的大作家,要知道當時舒大家離諾貝爾文學獎也隻差一步。
“舒大家會幫我們寫相聲嗎?”他們這些人也隻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上門去。
侯保琳幾人找到舒大家,講了相聲界的困難處境,舒大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相聲應該存在下去,他自己在抗戰的時候也寫過和說過相聲。
侯保琳這些人當場高興的就拍大腿,又問了問舒大家能否給他們寫幾個段子。舒大家欣然應允,要求他們挑幾個段子給他參考參考,幾天以後,舒大家就為他們寫了幾個新段子《菜單子》、《文章會》等等。
為了提高相聲的品位,舒大家還將吳曉鈴、羅常培兩位對曲藝有研究的語言學者介紹給了他們。
從此以後,就傳說侯先生每年必去給舒大家拜年,而且要行大禮,舒大家年年都要上前用力攙扶,但每迴都未曾拗過侯保琳的一片誠意。(當然這隻是傳說,至於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論輩分馬大師比他高一輩,論專業更不輸他,但是為什麽侯保琳被稱為相聲界第一人,就是因為他救了整個相聲,他們圈內有這麽一句話,“沒有侯保琳,哪來相聲”就是說他的貢獻當代無人可及。
相聲以“葷口小技”、民間雜耍流行於街頭,“低俗”程度比之三人轉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侯保琳靠“文明相聲”拯救了這個行當,從“地攤兒物”提升為“正宗文化”,將相聲身份整的高大上,火爆程度一點不比京劇、昆曲差,從而登上晚會、央視等大雅之堂。
沒想到舒大家和相聲界還有這麽一段淵源,難怪他們幾人都要下去迎接舒大家。
劉平安和於士德兩人邊聊邊跟在眾人後麵來到樓下。
不一會,從遠處駛來一輛黑色小轎車在豐澤園的門口停了下來,打開車門,舒大師、梅大師和朱家溍三人有說有笑的從車裏走了下來。
朱家溍看到張壽臣迎上來,先行一步走在兩人前麵,笑著說道:“張兄別來無恙,來,來,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舒大家,另外這位我想就不用我在多介紹了吧?”
梅大師的名氣不用多說,很多地方都有他的海報,還時不時的上報紙,想不認識他都很難。
朱家溍又對舒、梅兩位大師介紹道:“這位就是平安的拜把子大哥,相聲大家張壽臣。”
張壽臣連忙拱手的說道:“舒大家、梅大師!我可是對你們兩位仰慕已久,今日二位能大駕光臨,鄙人真是三生有幸!”
舒大師和梅大師也拱手還禮道:“張兄您客氣了!”
“欸!我說你們幾位別客氣來客氣去了,趕緊上樓吧。”王世襄走了過來,玩世不恭的笑著插話道。
“對,對,咱們上樓喝茶。”張壽臣側過身,伸出單手請道。
張壽臣身後的侯保琳聽到幾人的介紹,迴頭瞟了一眼劉平安,原來這個小師叔很不簡單啊。
六神敏銳的劉平安對著侯保琳笑了笑,侯保琳也訕訕的迴笑了下,立馬把頭又轉了迴去。
上前一步,笑著對舒大家三人恭謙道:“舒大家、梅大師咱們樓上請。”
“幾位老哥好啊!我們幾個都等你們一下午了。”劉平安也走上前來笑嗬嗬的打了聲招唿。
“平安這小子都抱怨上了,咱們趕快上樓去吧。”梅大師玩笑的說了一句。
“走,走!”
.......
一行人迴到包廂,豐澤園的老板欒學堂走了進來,客氣的和幾位大師打了圈招唿後,說道:“幾位大師今天吃好喝好,這桌菜算我個人請的,你們先聊著,我到後廚盯著去。”
“多謝欒掌櫃!”
“欒掌櫃您客氣!”
.......
欒學堂告辭後,順手把包廂門給帶上了。
侯保琳和劉寶睿忙著把沏好的茶倒上,眾人坐在茶幾旁的沙發上開始聊了起來。
“寶睿,你去把箱子裏的那個《相聲段集》拿出來。”張壽臣喝著茶說道。
又對著劉平安說道:“平安,咱們一別就是五年,終於不負使命的完成了這本《相聲段集》,我張壽臣也算是對得起祖師爺了。
這期間除了拜訪很多同行外,還走訪了很多民間藝人,收集匯總大概一千餘段。裏麵很多段子不適合在拿出來講了,不過後麵我想了想還是收錄了進來,留給後來人在改編吧。”
“張兄此舉,在你們相聲界堪稱功德無量,舒某佩服!”舒大家拱了拱手說道。
“有了此書傳統相聲才能推陳出新,更好的傳播開來。”梅大師也大讚道。
劉寶睿把箱子放到茶幾上,打開之後拿出一本書交給劉平安:“小師叔,我師父這五年放棄了各種演出,這本書是他走遍天南海北才編撰而成。
您是不知道我師父他老人家為了這本書,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委屈,真的是海裏去了,有時候為了一個段子甚至都差點給人下跪。”
聽著劉寶睿的不平和訴苦,劉平安也沒搭理他,不過心裏很清楚,這時期各行各業都是一個鳥樣,想平白無故的讓人家把東西拿出來,不付出點代價肯本不可能。
就拿相聲這行來說,不磕頭不擺知,你們不是一樣不教人麽。
打量著手中的書,大概兩公分厚,樣式也很簡單,上麵就簡簡單單的相聲段集四個字。
翻開書簡單的看了下,裏麵有各種各樣的段子,隻要和相聲有關的都被張壽臣給收錄其中了。
一些經常聽到的太平歌詞、菜單子、八扇屏、數來寶、賣對聯、三節會、八貓圖等等,還有一些後世沒聽說過的段子,比如琵琶精、大褲衩、羅漢鍋、啞巴罵街等等。
張壽臣起身又從箱子裏拿起一個棉包,打開之後裏麵是幾張黑膠唱片:“這個也給你吧,上次你資助的兩千大洋還剩下不少,我索性錄製了一些段子,你閑著沒事的時候,聽著解悶玩兒。”
“舒大家會幫我們寫相聲嗎?”他們這些人也隻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上門去。
侯保琳幾人找到舒大家,講了相聲界的困難處境,舒大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相聲應該存在下去,他自己在抗戰的時候也寫過和說過相聲。
侯保琳這些人當場高興的就拍大腿,又問了問舒大家能否給他們寫幾個段子。舒大家欣然應允,要求他們挑幾個段子給他參考參考,幾天以後,舒大家就為他們寫了幾個新段子《菜單子》、《文章會》等等。
為了提高相聲的品位,舒大家還將吳曉鈴、羅常培兩位對曲藝有研究的語言學者介紹給了他們。
從此以後,就傳說侯先生每年必去給舒大家拜年,而且要行大禮,舒大家年年都要上前用力攙扶,但每迴都未曾拗過侯保琳的一片誠意。(當然這隻是傳說,至於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論輩分馬大師比他高一輩,論專業更不輸他,但是為什麽侯保琳被稱為相聲界第一人,就是因為他救了整個相聲,他們圈內有這麽一句話,“沒有侯保琳,哪來相聲”就是說他的貢獻當代無人可及。
相聲以“葷口小技”、民間雜耍流行於街頭,“低俗”程度比之三人轉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侯保琳靠“文明相聲”拯救了這個行當,從“地攤兒物”提升為“正宗文化”,將相聲身份整的高大上,火爆程度一點不比京劇、昆曲差,從而登上晚會、央視等大雅之堂。
沒想到舒大家和相聲界還有這麽一段淵源,難怪他們幾人都要下去迎接舒大家。
劉平安和於士德兩人邊聊邊跟在眾人後麵來到樓下。
不一會,從遠處駛來一輛黑色小轎車在豐澤園的門口停了下來,打開車門,舒大師、梅大師和朱家溍三人有說有笑的從車裏走了下來。
朱家溍看到張壽臣迎上來,先行一步走在兩人前麵,笑著說道:“張兄別來無恙,來,來,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舒大家,另外這位我想就不用我在多介紹了吧?”
梅大師的名氣不用多說,很多地方都有他的海報,還時不時的上報紙,想不認識他都很難。
朱家溍又對舒、梅兩位大師介紹道:“這位就是平安的拜把子大哥,相聲大家張壽臣。”
張壽臣連忙拱手的說道:“舒大家、梅大師!我可是對你們兩位仰慕已久,今日二位能大駕光臨,鄙人真是三生有幸!”
舒大師和梅大師也拱手還禮道:“張兄您客氣了!”
“欸!我說你們幾位別客氣來客氣去了,趕緊上樓吧。”王世襄走了過來,玩世不恭的笑著插話道。
“對,對,咱們上樓喝茶。”張壽臣側過身,伸出單手請道。
張壽臣身後的侯保琳聽到幾人的介紹,迴頭瞟了一眼劉平安,原來這個小師叔很不簡單啊。
六神敏銳的劉平安對著侯保琳笑了笑,侯保琳也訕訕的迴笑了下,立馬把頭又轉了迴去。
上前一步,笑著對舒大家三人恭謙道:“舒大家、梅大師咱們樓上請。”
“幾位老哥好啊!我們幾個都等你們一下午了。”劉平安也走上前來笑嗬嗬的打了聲招唿。
“平安這小子都抱怨上了,咱們趕快上樓去吧。”梅大師玩笑的說了一句。
“走,走!”
.......
一行人迴到包廂,豐澤園的老板欒學堂走了進來,客氣的和幾位大師打了圈招唿後,說道:“幾位大師今天吃好喝好,這桌菜算我個人請的,你們先聊著,我到後廚盯著去。”
“多謝欒掌櫃!”
“欒掌櫃您客氣!”
.......
欒學堂告辭後,順手把包廂門給帶上了。
侯保琳和劉寶睿忙著把沏好的茶倒上,眾人坐在茶幾旁的沙發上開始聊了起來。
“寶睿,你去把箱子裏的那個《相聲段集》拿出來。”張壽臣喝著茶說道。
又對著劉平安說道:“平安,咱們一別就是五年,終於不負使命的完成了這本《相聲段集》,我張壽臣也算是對得起祖師爺了。
這期間除了拜訪很多同行外,還走訪了很多民間藝人,收集匯總大概一千餘段。裏麵很多段子不適合在拿出來講了,不過後麵我想了想還是收錄了進來,留給後來人在改編吧。”
“張兄此舉,在你們相聲界堪稱功德無量,舒某佩服!”舒大家拱了拱手說道。
“有了此書傳統相聲才能推陳出新,更好的傳播開來。”梅大師也大讚道。
劉寶睿把箱子放到茶幾上,打開之後拿出一本書交給劉平安:“小師叔,我師父這五年放棄了各種演出,這本書是他走遍天南海北才編撰而成。
您是不知道我師父他老人家為了這本書,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委屈,真的是海裏去了,有時候為了一個段子甚至都差點給人下跪。”
聽著劉寶睿的不平和訴苦,劉平安也沒搭理他,不過心裏很清楚,這時期各行各業都是一個鳥樣,想平白無故的讓人家把東西拿出來,不付出點代價肯本不可能。
就拿相聲這行來說,不磕頭不擺知,你們不是一樣不教人麽。
打量著手中的書,大概兩公分厚,樣式也很簡單,上麵就簡簡單單的相聲段集四個字。
翻開書簡單的看了下,裏麵有各種各樣的段子,隻要和相聲有關的都被張壽臣給收錄其中了。
一些經常聽到的太平歌詞、菜單子、八扇屏、數來寶、賣對聯、三節會、八貓圖等等,還有一些後世沒聽說過的段子,比如琵琶精、大褲衩、羅漢鍋、啞巴罵街等等。
張壽臣起身又從箱子裏拿起一個棉包,打開之後裏麵是幾張黑膠唱片:“這個也給你吧,上次你資助的兩千大洋還剩下不少,我索性錄製了一些段子,你閑著沒事的時候,聽著解悶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