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裏屋拿出幾條煙塞給劉方圓,然後爺幾個把剩下的十來壇酒搬上馬車。


    老太太幾人坐上另外兩輛馬車去了南鑼鼓巷,王景輝用自行車馱著劉正華跟在後麵。


    劉平安和老媽張蘭英說了聲,讓大家先過去,他在這邊等著酒樓的夥計過來拿盤子。


    看著眾人離去,迴到院子裏轉了一圈,看了眼手表,直接出了大門。


    一路溜溜達達的來到打磨廠胡同,他準備買幾把冷兵器,做刀劍鋪生意的主要集中在這一帶。


    再過些年,這些店鋪都要合並改行,不是做工藝刀劍就是改行做菜刀剪子。


    比如有名的“寶刀衡”,1958年公私合營後並入京城刀剪廠,改行做菜刀和剪子去了,直到1995年才改迴老本行。


    走在大街上,東瞅瞅西瞧瞧,路兩邊時不時傳出“叮!叮”打鐵的聲音。


    不一會就來到慶義公軍刀鋪,這家鋪子專造花槍,軍刀、腰刀,劉平安走了進去。


    店裏也沒什麽客人,櫃台上有個小老頭,還有幾個小夥計在貨架上擺放著兵器。


    “這位客官您想要買些什麽?”小老頭看到有客人進店,笑著問道。


    “我想定製幾把苗刀,不知貴店能不能做?”劉平安笑著說道。


    小老頭怔了一下,笑道:“沒問題,不過您要長刀還是短刀?”


    苗刀因刀身修長如禾苗,因而故名苗刀,這種刀有兩種尺寸,一種是五尺,一種是三尺七寸,兼有刀、槍二兵器之特點,可單手或雙手使用。


    當然以前沒有這種叫法,民國時期的滄州武術家劉玉春,將古代這類長度120--160cm,刀身形似禾苗的刀統稱苗刀,這是北洋政府官方認可的命名。


    劉平安更喜歡長刀,迴道:“長刀吧,給我來上五把,然後砍刀再來上五把,還有練功用的大槍也來上十杆,長度大概在3.5到4米之間。


    這些要用上好的材質,算一下多少錢?”


    現在民間連熱兵器都還沒禁,城外黑市就有賣的,當然你如果在大街上開槍的話那就另說了,自己買幾件冷兵器問題不大。


    小老頭走到櫃台,拿起算盤,吧嗒吧嗒的算了起來,說道:“刀用精鋼,大槍就用稠木吧,總共兩百八十萬。


    不過客官,您訂的這些刀要現打造,十天後才能取。”


    《長槍解》中有述:“槍杆,稠木第一,合木稍軟次之,白蠟杆更次之。”


    稠木性能不易開裂,彈力強,真正用槍的大師大多都是用這個,至於白蠟杆那是給新手入門用的。


    不過這些玩意那麽貴嗎?總共買了二十件,平均下來一件相當於十四萬了。


    現在所謂的精鋼,不知道和後世菜刀的材質比起來哪個會更好,劉平安狐疑的看了他一眼:“老板這價格......”


    看出劉平安的疑惑,小老頭倒也沒在意,笑嗬嗬道:“客官您就放心吧,本店童叟無欺,再怎麽說我們慶義公也是老字號了。


    就比如大槍的槍杆吧,都是用桐油反複泡過幾遍,然後用麻繩纏繞刷上大漆,工藝十分的繁瑣,所以比一般店鋪賣的要貴。”


    “成吧,先去看槍杆吧。”如果真像小老頭說的,倒也對的起這個價格。


    “客官,您後麵請。”


    幾人來到後堂,地方大概有個四五十平米,一排排的木頭架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兵器,其中幾排貨架上是各種長短、粗細不一的槍杆,小老頭從木架上,抽出一根遞給劉平安。


    劉平安接過來看了下,尾端稍粗,大概在五、六公分左右,正適合他這種大個子。


    確實也如老頭所說,做工比較精湛,桐油泡過還刷了大漆,接著又試了下硬度和彈性,都比較不錯。


    劉平安痛快的付了一半定金,等定製的刀做好後,在把剩下的錢給結清。


    讓店家送貨上門,把槍杆和開過刃的槍頭搬上平板車,小老頭又帶了些工具,到家之後在讓他負責給組裝好。


    迴到小院,看著小老頭忙活,其中一杆沒讓他安裝槍頭,以後住在95號院的時候練槍會用到。


    順手抄起一杆組裝好的大槍,試了試手感,還不錯,加上槍頭重量大概在十斤左右。


    練習大槍,先從端槍開始,練好了端槍再練紮槍,後麵更是要練擰、拿、挑、彈、崩、豁、戳、抖、點、纏、擋等等。


    這大槍練好了確實牛逼,清朝八極拳創始人之一的吳鍾拿著一杆大槍三進三出南少林,民國時期的神槍李書文更是打遍整個四九城。


    手上有本形意拳經,劉平安想看看自己能把裏麵的槍術練到什麽境界。


    小老頭很快把其餘的槍頭也組裝好了,劉平安丟給他一包煙,然後把他送出門外。


    迴到院中,把地上的大槍全部收進空間。


    等了片刻,泰豐樓的小夥計才過來把食盒拿走。


    在院裏轉了一圈,把大門鎖上後,便去了南鑼鼓巷。


    第二天早上,天氣開始轉陰,中午就飄起了小雪。


    一家人關上屋門,吃著中午飯。


    桌上一盆燉菜,幾盤下酒的鹵肉,吃飯到時候還是老樣子,王濤時不時的挨上一巴掌,這貨就立即把筷子上的肉,夾到老太太碗裏。


    老太太摸著他的頭,樂的直笑。


    吃好飯的劉平安放下碗筷,說道:“奶奶,這天也冷起來了,您還是搬到我那邊去住吧。”


    劉年氏還沒來的急迴話,就被啃著餅子的劉秀娥給打斷了:“大柵欄那邊太遠了,晚上我在平義那屋再加個爐子,這樣就能暖和上不少。”


    劉平安笑道:“大姑,你誤會了,我是說讓老太太搬到95號院,那邊也有炕。”


    劉正華在一旁讚同道:“我看行,吃飯的時候再過來就是了。城裏哪都好,就是沒炕,我說秀娥,你們家怎麽不砌個炕?”


    劉秀娥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以前屋子少,在砌上炕就更沒地方了,雖說後來平安又給買了兩間,但都住習慣了,也就沒在砌。


    在說那時候也窮,燒炕的話,一冬天多花不少煤錢,不像咱們老家可以去山上砍柴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恭禧發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恭禧發財並收藏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