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打仗的時候,你這有一支小隊伍,你覺得自己沒啥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你希望投奔一個大軍閥,希望跟著大哥有肉吃,那就投唄!三國演義裏邊劉備不也到處投嗎?還有劉邦也是,不也是別人投他,他也投別人嘛!
結果很快範籬就給弄出了五千多人,範籬很開心,你看這人不就招來了嗎?地有了,錢到位了,人也來了,接下來就開始幹事了。
範籬就把這五千多人分成了十個營,命令季布、馬霆這些營官,還有在湖州潭縣練兵的老亮羅南也來投了範籬,讓他們這些營官去操練這些民兵。
因為錢給到位了,所以在操練的時候,範籬就敢提要求了:每天五更三點放炮,聞炮即起,每晚每營派十人巡邏。不允許睡懶覺,黎明前早操營官、少官必須親自到場。午刻點名一次,日斜時演晚操,二更之前再點名一次!這是一天的作息、操練安排!
上麵提到的五更三點是什麽概念?就是每天淩晨的三點五十到四點十分左右的這段時間起來操練,請問正常人,哪位是這個點起床的?就說我起來學習,我起來工作的。
然後每隔三天,範籬會親自到操練場監督操練並且要訓話。這樣一來的話,操練場上到處都是人,每一天塵土飛揚、殺聲不斷,當地的百姓都很奇怪,大夥紛紛來圍觀。
與此同時,正在範籬練兵練得熱火朝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時,這期間,鍾源給範籬來了一封信。
因為此時雖然起義軍還在不斷集結人馬,總攻沒有發起,但是圍繞在武州城郊外或周邊一帶摩擦性或試探性的戰役總是有的,就是今天我帶著幾百號人去挑釁你,明天你再帶著幾百號人來挑釁我,反正就是一些中小型戰役就圍繞著武州城開展,而鍾源就是負責這一塊的軍事總指揮!
所以鍾源就在信裏講了:我通過在武州城周邊一帶打遊擊戰,我覺得非常吃力,虎賁軍實在是扶不起牆,太懶太麵又難使喚!但是大哥你給我的民兵很好用,你訓練的民兵真是太好使了,我在哪塊哪塊的那個小勝仗就是你給我的那些民兵打贏了。
但好用是好用,就是人太少了,不可能持續跟起義軍打下去。所以我們唯有不斷擴充民兵,多整幾千人,你把這些人練成精兵來補充我,咱們走的這條線是對的,這個路子是對的,往後我們肯定能打贏起義軍這些人。
範籬看過鍾源的信後,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開始,很受鼓舞,所以他就給鍾源迴信,就說:我啊比之前的狀態好多了,因為以前在湖州那小破地方,沒地施展,現在我在徽州練兵,廣闊天地任我作為,人的問題你盡管放心,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兵源給你補充。
但是現在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我覺得不能光靠平時的理論操練,既然已經來到了這裏,我就想著能不能借機將平時的訓練和實戰結合起來,這樣我們這支由老百姓拉起來的隊伍才能快速成長起來。不然這批人雖然平時訓練有素,但如果沒有上過戰場,以後如果打起大仗來,怕是也頂不住。
所以我想從我們已經訓練得差不多的十個營裏邊拉出一兩個營出來,去跟著你打仗去,去戰場實地訓練。然後呢再讓他們迴爐深造,這樣子我就有很多經曆過實戰的兵,我以後新招的這些民兵就讓這些上過戰場的老兵幫帶著訓練,這樣子訓練起來我就輕鬆多了!
範籬就在信裏向鍾源表達了這樣的想法,而對於鍾源來說正求之不得啊,本來我兵源就緊張,既然你是這麽想的,那就趕緊麻溜的過來幫忙吧!
好了,在雙方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範籬就從自己的十個營裏邊選來選去,就選了“南”字營和“淩”字營兩個營,這兩個營的營官一個是老亮羅南,一個叫林淩!
老亮羅南之前說過,他是湖州潭縣人,是範籬的好朋友,本來就在潭縣自己練兵,當聽說範籬來武州時,他就帶著自己百來號人來投奔範籬,範籬就讓他領了一個營,叫“南”字營。
而林淩這個人情況跟羅南差不多,湖州懷縣人,也跟羅南一樣在自己的家鄉招了點人自個兒就在那練,也是來投奔範籬的,範籬也讓他領了一個營,叫“淩”字營!
選了這兩個營出來後呢,範籬就說了:你們啊,給我去前線戰場跟著鍾源將軍溜達溜達去,去熟悉熟悉什麽叫打仗!
結果範籬讓這兩個營出去跟著鍾源溜溜,溜著溜著差點沒給溜瘸了。事情是怎麽迴事呢?歸結起來主要是因為兵將不合,敗不相救!就比如說我們兩個人出去打仗,說好了:你敗,我來支持你。我敗,你來支持我!結果呢我讓人收拾一頓,你在旁邊瞅著不來幫忙,你說這多讓人生氣!
這個問題特別的嚴重,那麽是什麽造成了這個結果呢?主要是因為在募勇招人的時候,這個地招幾個人,那個地招幾個人。這些人互相之間的生活背景、習俗、性格等等,都不盡相同,所以兵和兵之間也不太融洽,都有自個兒的幫或夥!比如說我是這個縣的兵,你是那個縣的兵,我們之間就不親!
其次是將與將不相支!營官之間不合,意見不一樣,你想這樣子做,我想那樣子做。然後在分配指揮的過程中也有不太公平的地方,結果就會出現有時幹活你幹的少一點,我幹得多一點,我心裏就有怨言!
所以就導致了“南”字營和“淩”字營在一次共同配合作戰的時候,本來之前就說好了的,如果“南”字營頂不住的時候,你“淩”字營應該來相助的,但是偏偏該“淩”字營出現的時候,他不出現!就導致了羅南的“南”字營傷亡特別大。
在“南”字營和“淩”字打仗迴來後,鍾源就給範籬帶了這麽一封手信,就講明了這裏邊是個什麽樣的情況。既然知道了,那範籬肯定得處理一下這個問題,關鍵是怎麽處理!
結果很快範籬就給弄出了五千多人,範籬很開心,你看這人不就招來了嗎?地有了,錢到位了,人也來了,接下來就開始幹事了。
範籬就把這五千多人分成了十個營,命令季布、馬霆這些營官,還有在湖州潭縣練兵的老亮羅南也來投了範籬,讓他們這些營官去操練這些民兵。
因為錢給到位了,所以在操練的時候,範籬就敢提要求了:每天五更三點放炮,聞炮即起,每晚每營派十人巡邏。不允許睡懶覺,黎明前早操營官、少官必須親自到場。午刻點名一次,日斜時演晚操,二更之前再點名一次!這是一天的作息、操練安排!
上麵提到的五更三點是什麽概念?就是每天淩晨的三點五十到四點十分左右的這段時間起來操練,請問正常人,哪位是這個點起床的?就說我起來學習,我起來工作的。
然後每隔三天,範籬會親自到操練場監督操練並且要訓話。這樣一來的話,操練場上到處都是人,每一天塵土飛揚、殺聲不斷,當地的百姓都很奇怪,大夥紛紛來圍觀。
與此同時,正在範籬練兵練得熱火朝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時,這期間,鍾源給範籬來了一封信。
因為此時雖然起義軍還在不斷集結人馬,總攻沒有發起,但是圍繞在武州城郊外或周邊一帶摩擦性或試探性的戰役總是有的,就是今天我帶著幾百號人去挑釁你,明天你再帶著幾百號人來挑釁我,反正就是一些中小型戰役就圍繞著武州城開展,而鍾源就是負責這一塊的軍事總指揮!
所以鍾源就在信裏講了:我通過在武州城周邊一帶打遊擊戰,我覺得非常吃力,虎賁軍實在是扶不起牆,太懶太麵又難使喚!但是大哥你給我的民兵很好用,你訓練的民兵真是太好使了,我在哪塊哪塊的那個小勝仗就是你給我的那些民兵打贏了。
但好用是好用,就是人太少了,不可能持續跟起義軍打下去。所以我們唯有不斷擴充民兵,多整幾千人,你把這些人練成精兵來補充我,咱們走的這條線是對的,這個路子是對的,往後我們肯定能打贏起義軍這些人。
範籬看過鍾源的信後,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開始,很受鼓舞,所以他就給鍾源迴信,就說:我啊比之前的狀態好多了,因為以前在湖州那小破地方,沒地施展,現在我在徽州練兵,廣闊天地任我作為,人的問題你盡管放心,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兵源給你補充。
但是現在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我覺得不能光靠平時的理論操練,既然已經來到了這裏,我就想著能不能借機將平時的訓練和實戰結合起來,這樣我們這支由老百姓拉起來的隊伍才能快速成長起來。不然這批人雖然平時訓練有素,但如果沒有上過戰場,以後如果打起大仗來,怕是也頂不住。
所以我想從我們已經訓練得差不多的十個營裏邊拉出一兩個營出來,去跟著你打仗去,去戰場實地訓練。然後呢再讓他們迴爐深造,這樣子我就有很多經曆過實戰的兵,我以後新招的這些民兵就讓這些上過戰場的老兵幫帶著訓練,這樣子訓練起來我就輕鬆多了!
範籬就在信裏向鍾源表達了這樣的想法,而對於鍾源來說正求之不得啊,本來我兵源就緊張,既然你是這麽想的,那就趕緊麻溜的過來幫忙吧!
好了,在雙方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範籬就從自己的十個營裏邊選來選去,就選了“南”字營和“淩”字營兩個營,這兩個營的營官一個是老亮羅南,一個叫林淩!
老亮羅南之前說過,他是湖州潭縣人,是範籬的好朋友,本來就在潭縣自己練兵,當聽說範籬來武州時,他就帶著自己百來號人來投奔範籬,範籬就讓他領了一個營,叫“南”字營。
而林淩這個人情況跟羅南差不多,湖州懷縣人,也跟羅南一樣在自己的家鄉招了點人自個兒就在那練,也是來投奔範籬的,範籬也讓他領了一個營,叫“淩”字營!
選了這兩個營出來後呢,範籬就說了:你們啊,給我去前線戰場跟著鍾源將軍溜達溜達去,去熟悉熟悉什麽叫打仗!
結果範籬讓這兩個營出去跟著鍾源溜溜,溜著溜著差點沒給溜瘸了。事情是怎麽迴事呢?歸結起來主要是因為兵將不合,敗不相救!就比如說我們兩個人出去打仗,說好了:你敗,我來支持你。我敗,你來支持我!結果呢我讓人收拾一頓,你在旁邊瞅著不來幫忙,你說這多讓人生氣!
這個問題特別的嚴重,那麽是什麽造成了這個結果呢?主要是因為在募勇招人的時候,這個地招幾個人,那個地招幾個人。這些人互相之間的生活背景、習俗、性格等等,都不盡相同,所以兵和兵之間也不太融洽,都有自個兒的幫或夥!比如說我是這個縣的兵,你是那個縣的兵,我們之間就不親!
其次是將與將不相支!營官之間不合,意見不一樣,你想這樣子做,我想那樣子做。然後在分配指揮的過程中也有不太公平的地方,結果就會出現有時幹活你幹的少一點,我幹得多一點,我心裏就有怨言!
所以就導致了“南”字營和“淩”字營在一次共同配合作戰的時候,本來之前就說好了的,如果“南”字營頂不住的時候,你“淩”字營應該來相助的,但是偏偏該“淩”字營出現的時候,他不出現!就導致了羅南的“南”字營傷亡特別大。
在“南”字營和“淩”字打仗迴來後,鍾源就給範籬帶了這麽一封手信,就講明了這裏邊是個什麽樣的情況。既然知道了,那範籬肯定得處理一下這個問題,關鍵是怎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