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接下來要幹嘛呢?除了衣錦還鄉外,成為家鄉人民的傳說外,範籬還得摟點錢!


    我千裏當官為發財!我為啥苦苦熬了這些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功成名就好賺錢嘛!我苦了那麽久了,我為啥就不能弄點錢,讓自己的生活好過點!


    在範籬那個時代跟我們今天不一樣,一旦你當了官之後,拿這個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不過呢,看你拿的狠不狠而已。


    這個錢怎麽拿?當然不是拿國家的錢,當然也不是貪汙。這個錢是需要去借的,而且你不借還不行!


    為啥這麽講?你當官之前的衣食住行是一個鄉下人的標準,但是你現在是京官了,你是國家公務員了,你是幹部了,你還能是這個標準嗎?還能走路上班?睡地下室?不得配個車、弄身行頭啥的?


    所以沒有是絕對不行!但是錢哪來呀,家裏祖祖輩輩拚了命攢了幾代人終於攢了個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的小地主,能拿出幾個錢?


    而且我們之前也說了,範籬趕考的錢還是舅舅靠賣牛籌給範籬的,不然他連進京趕考的錢都沒有!


    所以得借,既然是借,那範籬跟誰借呢?認識誰跟誰借,不認識的也得借!


    那人家能借嗎?當然!因為範籬現在是京官,好還!就像今天的公務員一樣,你去銀行貸款,同樣的條件你的額度肯定比一般人高,因為你是公務員,你是體製內的人!


    範籬也是一樣,他現在是官了,還是個京官!就算範籬不開口,家鄉人民都會主動往範籬家裏去送錢!


    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範籬如今是個新科進士,翰林功名,不到30啊,前途不可限量。


    你想一想:假如今天你們家親戚20多歲,剛剛畢業,考到中央去當公務員,你會不會覺得這家夥絕對是個潛力股,過去哪怕你再不喜歡他,再沒有交流,當你想到這個人的時候,你會想到將來有可能會求他辦事。


    那麽當他找你張嘴借錢,這個錢還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時候,你會拒絕他麽?估計不能!


    範籬那時候更是這樣,他現在變成潛力股了,那大夥心裏就得盤算一筆賬,從京城到地方的這些人都會在心裏盤算,如果他以後混得好,混成什麽大學士,這也不是不可能,混的再不濟,也是個知縣,知縣可就是父母官了,那個錢可就不能少摟了。


    我現在借他點,將來他可能得成倍的返還,萬一將來我有點啥事犯他手裏或有事求他,那不是好說話嘛!


    所以範籬迴到家屁股還沒坐熱呢,這捷報傳到家鄉,腦子靈光的人就往他家裏送錢去了。這陸陸續續的幾天,十裏八鄉的幾乎每家每戶都往範籬家送過錢!


    這其中啊還有身為當地父母官的知縣,得知範籬點了翰林後,馬上坐著八抬大轎,跑到老範家來恭賀,拜訪來了,而且還和範籬稱兄道弟。


    範籬他爺爺之前被大家稱為老範頭,現在縣令管他叫範老太爺,可把老頭樂得屁顛屁顛的找不著北,啥時候享受過這待遇,堂堂一縣令管我一老頭叫老太爺,這是不可想象的事!


    可是那時的現實世界就是這樣,這是人家的民間風土人情,其實從當時的製度層麵朝廷也允許,甚至說鼓勵那麽幹!


    因為朝廷當時給到官員的工資少,你要是不讓這些窮讀書的新官在民間借點錢,就京城那通貨膨脹、消費能力那麽高,他突然一下子來京城怎麽生活啊!


    所以一般情況下,新科進士都會迴家玩一年,就是放鬆一年,主要呢,一個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不得人前人後嘚瑟嘚瑟幾下!


    二個呢休息休息,寒窗苦讀十多年,考試就考了多少年,於情於理應該放鬆放鬆。就像我們今天剛參加完高考一樣:從今天開始,你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請好好對待你自己!高考結束後去旅個遊之類什麽的,享受享受,好好補償一下自己。


    第三就是給他們到處借錢的機會,不然你這個官根本就沒法當,在京城當官什麽不得用銀子打點,做什麽事都得使銀子,沒有銀子你絕對是寸步難行!


    所以範籬必須得借錢,不借錢他就活不了,不是說你要不要臉、要不要麵子的問題。


    於是,朝廷支持,道德上允許,鄉裏鄉親願意響應,範籬借錢這事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當時範籬沒少去借錢,但是這個不能叫借,叫拜客!意思就是我考上了,我來看看你,認不認識的都得去看看,然後在順便你看我來都來了,是不是來點來點唄。


    這個時候範籬就已經開始有派頭了,原來是什麽人?窮學生,窮書生,趕考的錢都得借,但現在,我還沒上任呢,我就開始有派了。


    專門叫人做了一個八人抬的轎子,然後有個仆人跟著轎子旁邊走,範籬呢就晃晃悠悠的在鄉下讓人抬著來迴走來走去。


    這個概念就像現在你到農村去,開著一輛勞斯萊斯一樣,左右各四個保鏢跟在旁邊跑著,你在車內把天窗打開,然後站起來把腦袋伸出外邊,路過的行人都對你行注目禮,反正就是怎麽嘚瑟怎麽來,怎麽引人注意怎麽來!


    就這麽著,範籬把十裏八鄉的親戚朋友都拜了個遍,然後把所有的範氏宗祠,旁支末梢的遠房親戚統統都拜了一遍,美其名曰:通知喜訊!


    那你說他上誰家去,誰能讓他白走一趟啊。除此之外呢,範籬還拜了當地所有的地方官,地方官也順手給倆錢。


    地方官對於這種行為,說實話也不會覺得煩,畢竟官場講究的還是關係網,今天你給他錢了,保不齊哪天他把事就能給你還迴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嘛,誰也不知道誰以後能混成什麽樣,這都不好說。


    但是範籬做得最過分的一件事是他拜了五十四家店鋪,就是親戚、遠親、一個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還有官,都借完一圈以後,他把所有的商鋪又借了一遍。


    這就很過分了,你認不認識人家啊,人家姓不姓範啊,未來能不能求著你啊,但範籬根本就不管,到那去就說:在下範籬,今!起!混了京城翰林了,你看你是不是多少嗯……來點啊!


    那你說,人家還能說啥,你都訥樣不要臉了。可是呢當年就這樣,當然也有不樂意給錢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範籬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塊九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塊九毛並收藏範籬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