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北蠻騎兵怕踩坑,不追了,趕緊迴轉,會合大軍。
這邊東燕騎兵見對方收縮陣型,便也不騷擾了,迅速離去。
原野裏,東燕的士兵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北蠻上將軍讓大家整隊,清點了一番。
如今還剩下可用戰馬一萬五千匹,將士十九萬。
如此,就算他們損失了許多馬匹,損失了大部分騎兵,但實力依然強大的。
清點完畢之後,北蠻大軍便向前,清理了阻礙,繼續向西去北山城。
而等北蠻大軍走了,東燕這邊也整軍,五萬多人馬,在北蠻大軍身後三十裏開外跟隨。
兩日之後,北蠻十九萬大軍終於到達了北山城外。
但他們看到的是長達數裏的木頭牆。
木頭牆斜挎著,北連北山城城牆,南連水閘。
北蠻將士要奪迴水閘,必須推倒這麵牆。
牆高一丈二,將後方遮掩。
所以,牆後到底有什麽,北蠻將士們壓根就看不見。
那上將軍看了一陣,不知道東燕人搞什麽鬼。
建一堵長達幾裏的木頭牆,就能擋住將士們的腳步嗎?
他下令道:“步兵出列,去一萬人,把牆拆了。”
一聲令下,北蠻一支步兵方陣便出了隊列,左手拿盾,右手拿刀,向著那莫名的木頭牆走去。
一刻鍾之後,步兵方陣距離那木頭牆,隻有二十步的距離了。
木頭牆麵上,離地大概五尺,突然有小木塊掉落,露出了一排密密麻麻的方孔。
片刻之後,箭矢從方孔中激射而出。
北蠻步兵方陣猝不及防,頓時被籠罩在了箭雨之中。
後方,北蠻那上將軍的眼睛睜大了。
他急忙下令:“讓步兵退迴來,投石車。”
一陣緊急的號角,北蠻人留下幾千具將士的屍體,狼狽退迴。
北蠻人的投石車迅速出陣,到了陣前,瞄準木頭牆,一塊塊沉重的石頭被投射了出去。
這木頭牆,其實就是陸尋歡設計的戰車,無數的戰車拚接起來,就組成了長長的木頭牆。
戰車外麵的擋板,每一塊都厚達五寸,後方用結實的木頭,形成支架牢牢的支撐。
從對麵看,這隻是一麵牆。
但後方,每一輛戰車,都分為上下兩層。
隻要敵軍不衝到戰車跟前,上一層就不會去人。
隔離上下層的樓板,下麵是粗大的橫木,上方覆蓋厚厚的木板。
敵方投石車砸過來之後,落在樓板上,雖然沉重,但卻很難砸穿。
將士們便躲在下方。
陸尋歡這樣的設計,模仿了現代戰爭中坑道裏的防炮彈設計。
隻要設計合理,就連炮彈都炸不穿,更別說用石頭砸了。
北蠻的投石車砸了一陣,那木頭牆,隻有少部分地方受損,而絕大部分地方,還完好無損。
當然,也有許多的石頭砸到了木頭牆後方。
到底有沒有大麵積殺傷東燕將士,北蠻人不知道。
憑想象,那麽多沉重的石頭砸過去,應該讓東燕將士死傷慘重。
投石車砸了一刻鍾之後,北蠻那上將軍又下令:“不試探了,全軍衝鋒。”
一聲令下,全軍十八萬多將士,就如潮水一般,向著木頭牆狂奔而去。
等前方將士跑到距離木頭牆之後二十步距離的時候,無情的箭雨又來了。
戰車後方,樓板之下,弓兵同樣分為三列。
大家輪番施射,漫天箭矢,遮天蓋日,就如狂風暴雨。
那上將軍一看,眉頭皺起老高。
但如果不衝鋒,不砸破木頭牆,收縮迴來又有什麽用?
後方還有追兵呢。
所以,盡管死傷慘重,他依然命令將士們,不停的衝鋒。
北山城,城牆之上,守衛將領看著下方密密麻麻如潮水一般的敵軍,驚得頭皮都麻了。
這麽多的敵軍,幸好沒有來攻城,而是去撲那木頭牆去了。
木頭牆後方,箭矢的密度已經不如先前了。
敵軍人數實在太多了,那木頭牆雖然堅固,可將士們箭矢是有限的。
當時大家出發的時候,每個人都隻背了一百支。
這會,怕是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將領急忙下令:“給下麵搖旗發信號,讓他們用投石車。”
城牆上,有士兵聽令,趕緊向下方打旗語。
城外,木頭牆後方百丈,有十八輛投石車,還是破城之後,繳獲北蠻人的。
大家看得令旗在城牆上揮舞,急忙從那河邊把投石車給豎了起來,奮力推著向前。
而推動的距離,大家都看旗語。
一刻鍾之後,北蠻士兵前赴後繼,已經有無數的士兵衝到了木頭牆前方。
他們將攻城用的雲梯給用在了這裏,把雲梯給搭在木頭牆上方。
樓板下,弓兵還在不停的施射。
樓板上方,先前一直歇著的長矛兵飛快登上,挺著長毛,對著踏著雲梯而來的敵方士兵一番亂刺。
轉眼間,木頭牆上的爭奪,便白熱化了。
而後方,投石車終於到位。
大家趕緊架上了一捆捆的木材,一聲令下,全部投射了出去。
無數的木材從天而降,雖然比不上石頭的威力,但還是砸傷了敵軍後方不少的人。
十八輛投石車,各自快速的投了三次木柴之後,終於投火球了。
天空之上,燃燒的火球畫出一條條拋物線,落入了敵群。
火球落地之後,爆開,殺傷了許多敵方將士,火星爆開,到處燃燒。
連續投射數輪之後,爆開的火球點燃了先前投擲出去的木柴。
敵方的陣地上,便到處都是燃燒的大火了。
而投石車並沒有停下來,依然還在瘋狂的投著木柴。
大家為了製作戰車,砍了無數的樹,木柴多的是。
此時對麵到處烈焰熊熊,將士們隻要不斷地將木柴投過去,就像不斷地給爐膛下添柴火一樣,火便經久不息。
北蠻大軍的身後,陸尋歡和燕北帶著將士們,距離敵軍隻有五裏了。
前方烈焰熊熊,濃煙滾滾,大戰如火如荼。
陸尋歡下令道:“騎兵,左右出擊,騷擾敵軍側翼。”
“一縱步兵,長矛向前,列陣,一縱弓兵,列陣,跟在步兵後方。”
“保持一排步兵,一排弓兵的陣型。”
“二縱,跟上。”
“全軍,跑步向前,迅速接近敵方後軍。”
“若敵軍來攻,馬上停止前進,保持防禦陣型,射殺敵軍。”
“若一縱有步兵犧牲,二縱步兵立即補上。”
北蠻大軍,那上將軍看著前方陣地變成火海,己方將士死傷無數,眼睛都紅了。
但好歹人多,木牆跟前,雙方正在激烈鏖戰。
他相信,一定能攻破木牆,搶到水閘。
但突然,有士兵報告:“報,後方追兵正在快速前進,向我軍衝鋒。”
那上將軍轉頭看了看,下令下:“他們現在沒有拒馬了吧,騎兵,殺敵。”
後方,東燕步兵和弓兵,正在列隊跑步前進。
敵軍陣中,騎兵突然衝出。
盡管敵軍騎兵損失慘重,但依然還有一萬五,衝起來,也是漫山遍野的。
一縱步兵急忙停步,統一紮緊了前後弓步,長矛一致向前,頓時長槍如林。
步兵後方,弓兵看著敵方騎兵已經隻有五十步距離了,立即施射。
漫天的箭矢,唿嘯而去。
轉眼,又是一片人仰馬翻的景象了。
但前方有騎兵倒了,後方仍然在衝鋒。
轉眼之間,敵軍騎兵距離東燕將士的防禦陣型就隻有二十步了。
於是,二縱弓兵與三縱弓兵,甚至更後麵的弓兵,便仰角四十五度,一起放箭。
箭矢就如雨一般的落下,陣前,大片的騎兵倒下。
但也有頑強的騎兵衝到了跟前,連人帶馬,帶著巨大的慣性,撞在了十多隻長矛尖上。
馬兒當場被紮死,騎兵也未能幸存,落地之後,立即被東燕將士戳死。
但巨大的衝擊力,士兵們還是未能擋住,那十多名擋住馬的士兵,被撞得集體向後倒去。
甚至還有被馬沉重的身軀砸中,不幸犧牲的。
但前方倒下了,有人犧牲了,二縱的步兵迅速向前補位,保持著銳利的防線不垮。
白熱化的戰鬥,又持續了一炷香的時間,北蠻的騎兵已經傷亡殆盡。
而東燕步兵與弓兵方陣,也有上千人犧牲。
陸尋歡見敵方騎兵基本被消滅,便又下令:“保持陣型,迅速前移,打擊敵軍後方。”
此時的北蠻大軍,在一條狹長的地帶裏,被前後夾攻。
又加上對方投石車不斷地扔過來木柴,幾乎要把陣前方全部變成火海。
本來那上將軍看著是有希望衝破木頭牆的,但因為火勢的阻擋,後方的士兵連接上去已經變得無比困難了。
木牆,本來已經被打出了好幾個缺口,由於後繼力量跟不上,前功盡棄。
原野中,屍橫遍野。
北蠻那上將軍一看這局麵,便知道無比困難了。
他急忙下令:“收縮兵力,集中力量衝擊水閘。”
片刻之後,敵軍整體轉向,沒命的向著水閘那個方向集中攻擊。
這邊東燕騎兵見對方收縮陣型,便也不騷擾了,迅速離去。
原野裏,東燕的士兵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北蠻上將軍讓大家整隊,清點了一番。
如今還剩下可用戰馬一萬五千匹,將士十九萬。
如此,就算他們損失了許多馬匹,損失了大部分騎兵,但實力依然強大的。
清點完畢之後,北蠻大軍便向前,清理了阻礙,繼續向西去北山城。
而等北蠻大軍走了,東燕這邊也整軍,五萬多人馬,在北蠻大軍身後三十裏開外跟隨。
兩日之後,北蠻十九萬大軍終於到達了北山城外。
但他們看到的是長達數裏的木頭牆。
木頭牆斜挎著,北連北山城城牆,南連水閘。
北蠻將士要奪迴水閘,必須推倒這麵牆。
牆高一丈二,將後方遮掩。
所以,牆後到底有什麽,北蠻將士們壓根就看不見。
那上將軍看了一陣,不知道東燕人搞什麽鬼。
建一堵長達幾裏的木頭牆,就能擋住將士們的腳步嗎?
他下令道:“步兵出列,去一萬人,把牆拆了。”
一聲令下,北蠻一支步兵方陣便出了隊列,左手拿盾,右手拿刀,向著那莫名的木頭牆走去。
一刻鍾之後,步兵方陣距離那木頭牆,隻有二十步的距離了。
木頭牆麵上,離地大概五尺,突然有小木塊掉落,露出了一排密密麻麻的方孔。
片刻之後,箭矢從方孔中激射而出。
北蠻步兵方陣猝不及防,頓時被籠罩在了箭雨之中。
後方,北蠻那上將軍的眼睛睜大了。
他急忙下令:“讓步兵退迴來,投石車。”
一陣緊急的號角,北蠻人留下幾千具將士的屍體,狼狽退迴。
北蠻人的投石車迅速出陣,到了陣前,瞄準木頭牆,一塊塊沉重的石頭被投射了出去。
這木頭牆,其實就是陸尋歡設計的戰車,無數的戰車拚接起來,就組成了長長的木頭牆。
戰車外麵的擋板,每一塊都厚達五寸,後方用結實的木頭,形成支架牢牢的支撐。
從對麵看,這隻是一麵牆。
但後方,每一輛戰車,都分為上下兩層。
隻要敵軍不衝到戰車跟前,上一層就不會去人。
隔離上下層的樓板,下麵是粗大的橫木,上方覆蓋厚厚的木板。
敵方投石車砸過來之後,落在樓板上,雖然沉重,但卻很難砸穿。
將士們便躲在下方。
陸尋歡這樣的設計,模仿了現代戰爭中坑道裏的防炮彈設計。
隻要設計合理,就連炮彈都炸不穿,更別說用石頭砸了。
北蠻的投石車砸了一陣,那木頭牆,隻有少部分地方受損,而絕大部分地方,還完好無損。
當然,也有許多的石頭砸到了木頭牆後方。
到底有沒有大麵積殺傷東燕將士,北蠻人不知道。
憑想象,那麽多沉重的石頭砸過去,應該讓東燕將士死傷慘重。
投石車砸了一刻鍾之後,北蠻那上將軍又下令:“不試探了,全軍衝鋒。”
一聲令下,全軍十八萬多將士,就如潮水一般,向著木頭牆狂奔而去。
等前方將士跑到距離木頭牆之後二十步距離的時候,無情的箭雨又來了。
戰車後方,樓板之下,弓兵同樣分為三列。
大家輪番施射,漫天箭矢,遮天蓋日,就如狂風暴雨。
那上將軍一看,眉頭皺起老高。
但如果不衝鋒,不砸破木頭牆,收縮迴來又有什麽用?
後方還有追兵呢。
所以,盡管死傷慘重,他依然命令將士們,不停的衝鋒。
北山城,城牆之上,守衛將領看著下方密密麻麻如潮水一般的敵軍,驚得頭皮都麻了。
這麽多的敵軍,幸好沒有來攻城,而是去撲那木頭牆去了。
木頭牆後方,箭矢的密度已經不如先前了。
敵軍人數實在太多了,那木頭牆雖然堅固,可將士們箭矢是有限的。
當時大家出發的時候,每個人都隻背了一百支。
這會,怕是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將領急忙下令:“給下麵搖旗發信號,讓他們用投石車。”
城牆上,有士兵聽令,趕緊向下方打旗語。
城外,木頭牆後方百丈,有十八輛投石車,還是破城之後,繳獲北蠻人的。
大家看得令旗在城牆上揮舞,急忙從那河邊把投石車給豎了起來,奮力推著向前。
而推動的距離,大家都看旗語。
一刻鍾之後,北蠻士兵前赴後繼,已經有無數的士兵衝到了木頭牆前方。
他們將攻城用的雲梯給用在了這裏,把雲梯給搭在木頭牆上方。
樓板下,弓兵還在不停的施射。
樓板上方,先前一直歇著的長矛兵飛快登上,挺著長毛,對著踏著雲梯而來的敵方士兵一番亂刺。
轉眼間,木頭牆上的爭奪,便白熱化了。
而後方,投石車終於到位。
大家趕緊架上了一捆捆的木材,一聲令下,全部投射了出去。
無數的木材從天而降,雖然比不上石頭的威力,但還是砸傷了敵軍後方不少的人。
十八輛投石車,各自快速的投了三次木柴之後,終於投火球了。
天空之上,燃燒的火球畫出一條條拋物線,落入了敵群。
火球落地之後,爆開,殺傷了許多敵方將士,火星爆開,到處燃燒。
連續投射數輪之後,爆開的火球點燃了先前投擲出去的木柴。
敵方的陣地上,便到處都是燃燒的大火了。
而投石車並沒有停下來,依然還在瘋狂的投著木柴。
大家為了製作戰車,砍了無數的樹,木柴多的是。
此時對麵到處烈焰熊熊,將士們隻要不斷地將木柴投過去,就像不斷地給爐膛下添柴火一樣,火便經久不息。
北蠻大軍的身後,陸尋歡和燕北帶著將士們,距離敵軍隻有五裏了。
前方烈焰熊熊,濃煙滾滾,大戰如火如荼。
陸尋歡下令道:“騎兵,左右出擊,騷擾敵軍側翼。”
“一縱步兵,長矛向前,列陣,一縱弓兵,列陣,跟在步兵後方。”
“保持一排步兵,一排弓兵的陣型。”
“二縱,跟上。”
“全軍,跑步向前,迅速接近敵方後軍。”
“若敵軍來攻,馬上停止前進,保持防禦陣型,射殺敵軍。”
“若一縱有步兵犧牲,二縱步兵立即補上。”
北蠻大軍,那上將軍看著前方陣地變成火海,己方將士死傷無數,眼睛都紅了。
但好歹人多,木牆跟前,雙方正在激烈鏖戰。
他相信,一定能攻破木牆,搶到水閘。
但突然,有士兵報告:“報,後方追兵正在快速前進,向我軍衝鋒。”
那上將軍轉頭看了看,下令下:“他們現在沒有拒馬了吧,騎兵,殺敵。”
後方,東燕步兵和弓兵,正在列隊跑步前進。
敵軍陣中,騎兵突然衝出。
盡管敵軍騎兵損失慘重,但依然還有一萬五,衝起來,也是漫山遍野的。
一縱步兵急忙停步,統一紮緊了前後弓步,長矛一致向前,頓時長槍如林。
步兵後方,弓兵看著敵方騎兵已經隻有五十步距離了,立即施射。
漫天的箭矢,唿嘯而去。
轉眼,又是一片人仰馬翻的景象了。
但前方有騎兵倒了,後方仍然在衝鋒。
轉眼之間,敵軍騎兵距離東燕將士的防禦陣型就隻有二十步了。
於是,二縱弓兵與三縱弓兵,甚至更後麵的弓兵,便仰角四十五度,一起放箭。
箭矢就如雨一般的落下,陣前,大片的騎兵倒下。
但也有頑強的騎兵衝到了跟前,連人帶馬,帶著巨大的慣性,撞在了十多隻長矛尖上。
馬兒當場被紮死,騎兵也未能幸存,落地之後,立即被東燕將士戳死。
但巨大的衝擊力,士兵們還是未能擋住,那十多名擋住馬的士兵,被撞得集體向後倒去。
甚至還有被馬沉重的身軀砸中,不幸犧牲的。
但前方倒下了,有人犧牲了,二縱的步兵迅速向前補位,保持著銳利的防線不垮。
白熱化的戰鬥,又持續了一炷香的時間,北蠻的騎兵已經傷亡殆盡。
而東燕步兵與弓兵方陣,也有上千人犧牲。
陸尋歡見敵方騎兵基本被消滅,便又下令:“保持陣型,迅速前移,打擊敵軍後方。”
此時的北蠻大軍,在一條狹長的地帶裏,被前後夾攻。
又加上對方投石車不斷地扔過來木柴,幾乎要把陣前方全部變成火海。
本來那上將軍看著是有希望衝破木頭牆的,但因為火勢的阻擋,後方的士兵連接上去已經變得無比困難了。
木牆,本來已經被打出了好幾個缺口,由於後繼力量跟不上,前功盡棄。
原野中,屍橫遍野。
北蠻那上將軍一看這局麵,便知道無比困難了。
他急忙下令:“收縮兵力,集中力量衝擊水閘。”
片刻之後,敵軍整體轉向,沒命的向著水閘那個方向集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