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從建安九年,大將軍袁熙攻取徐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之後,再也沒有參與中原諸侯之間的征伐,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付外寇。建安十年,大將軍袁熙派遣張頜和司馬懿攻取東邊的島國,消滅倭人勢力,將其改為東瀛郡,納入大漢版圖。


    一年後,三韓聯軍作亂,攻打遼東。大將軍袁熙毅然遠征,又用了一年的時間,征服三韓,收複幽州全境,再次擴大了大漢版圖,更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發展遼東和遼西。


    大將軍袁熙雖然為大漢開疆拓土,得到北方大量蠻荒之地,不過對於自己的真正實力卻沒有太大的幫助,還要花費精力去發展,所以不被目光短淺之人看好,認為他應該趁勝追擊,南下消滅曹操,統一中原,繼而統一天下。


    當然也有人覺得大將軍袁熙穩紮穩打,慢慢擴大自己的領域,而且諸侯之中,袁熙年紀最輕,再過五年、十年,天下遲早會落入袁熙的手中。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自從與黃月英失之交臂之後,卻與蔡帽的女兒相識。蔡熙不願嫁於劉琮,就將諸葛亮帶去見蔡帽,說自己早與諸葛亮私定終身,不會再嫁於劉琮。蔡帽氣急,雖然諸葛亮儀表堂堂,不過他可不認為此人能幫助自己奪得荊州,質問諸葛亮道:“諸葛孔明是吧,我聽說過你,雖然是有點名氣,不過你能幫我什麽呢?你一介平民,能配得上我女兒嗎?”


    蔡熙強拉著諸葛亮來說服蔡帽,雖然兩人關係沒有那麽密切,不過她也不希望諸葛亮被蔡帽責怪,正想出言相助,隻見諸葛亮一股雲淡風輕的樣子,笑答道:“蔡將軍所言極是,我一介平民當然配不上蔡小姐,不過孔明還是能幫的上將軍的,不知將軍能否借一步說話?”


    蔡帽雖然不待見諸葛亮,不過聽說此人能力出眾,見識一番也無妨,兩人來至書房。諸葛亮對著蔡帽恭敬道:“將軍所慮應該是繼續掌握荊州大權,不過孔明以為這事與蔡小姐無關了,我猜測曹軍必定會趁大將軍袁熙無力南下,奪取荊州。試問蔡將軍,以劉琮之能,荊州守得住嗎?”


    諸葛亮的話頓時讓蔡帽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後,蔡帽緩和了語氣,詢問道:“曹軍的確有南下的可能,不過北麵有劉備看守,我荊州又有十來萬兵馬,隻要拖住曹操,待大將軍袁熙迴軍,曹操也隻能無奈收兵,荊州可保。”


    蔡帽看得很開,最看好袁熙,覺得袁熙一定不會坐視曹操變強,要不是冀州遙遠,說不定就將女兒嫁於袁熙,巴結關係。諸葛亮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可不想把一個小女孩交代的事情就辦砸了,耐心地說道:“蔡將軍高估了劉皇叔的實力,劉皇叔雖然手下有關羽、張飛,無人為他出謀劃策,必定會投江夏,劉琮麵對強大的曹軍,必定投降,隻是可憐了蔡小姐,聽聞曹操最喜他人之妻!”


    諸葛亮的分析,讓蔡帽開始猶豫,心中暗暗思考著荊州軍與曹軍的差距。蔡帽對於自己的水軍是有信心,不過陸戰,曹軍百戰之師,現在又有西涼騎兵相助,不是自己可以抵擋的。


    蔡帽這時也意識到諸葛亮的才華和遠見,開始拉攏道:“那依孔明之見,我當如何?”


    孔明見蔡帽開始重視自己,自己的任務也快完成了,頓覺輕鬆,自信道:“亮有上中下三策,還望將軍不要見笑。上策,將軍可接納劉備,待劉琮投降後,將軍可繼續抵抗。袁熙南下,曹操北歸,將軍趁機奪取荊州,繼續令劉備鎮守新野,抵抗曹操,荊州無憂。”


    蔡帽雖然認同孔明的這個計策,不過對於劉備的成見很深,很看不起四處投奔他人的劉備,不到萬不得已不想合作。蔡帽繼續詢問道:“孔明有所不知,我不喜劉備假仁假義,不想與之為伍,孔明可說說中策與下策。”


    孔明也知道蔡帽不大可能聯手劉備,所以也是早有準備,胸有成竹道:“中策便是待劉備不敵不予接納,任其前往江夏。將軍可假意投誠,曹操就算得到荊州,也穩定不了荊州,其北歸之時,必定會防劉琮而忽略將軍,將軍可趁勢召集舊部,重奪荊州。至於下策,則是投靠大將軍袁熙,河北卻水軍,袁熙應該會重用將軍,不過將軍再無在荊州般自由。”


    蔡帽雖然能力一般,還是有野心的,聽了諸葛亮中下二策,決定選擇中策,正如諸葛亮所言,曹操短時間內是無法穩定荊州的,必定要重用自己,將來荊州還是自己說了算。投靠袁熙雖然最可靠,不過袁熙就算缺水軍將領,也不一定會給自己太大的權利,不如荊州痛快。


    蔡帽決定選擇中策,也認可了諸葛亮的能力,希望諸葛亮能留下來幫助自己,就算蔡熙與諸葛亮婚事也可商量。諸葛亮可不認為蔡帽值得自己投靠,自己隻是幫蔡熙解圍,委婉地拒絕道:“亮才疏學淺,難當大任,這次也是受蔡小姐之托,特來與將軍說明。”蔡帽見諸葛亮拒絕了自己的好意,頓覺不快,不過也沒有勉強,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就是自視甚高。


    諸葛亮出來之後,高興地與蔡熙道:“亮不負所望,已經勸服蔡將軍,蔡小姐不必再操心了。”蔡熙見不用嫁於劉琮也算鬆了一口氣,不知父親有沒有假戲真做,招諸葛亮為胥,倒是有點期待。


    蔡帽出來之後,也沒有提這事,隻是淡淡地說道:“熙兒既然不願,我就不勉強了,你姑母那裏為父自會解釋!”諸葛亮見事必,也就告辭迴隆中去了,蔡熙也隻能暗暗失落。蔡帽安慰女兒道:“放心吧,一個對天下了如指掌的人不可能沒有想法,偌大荊州我才是他最好的選擇,隻是他放不下架子,靠一個女人來當官。”


    的確如蔡帽所言,諸葛亮有心投靠明主,隻是他認為漢室才是正統,必須輔佐漢室宗親。袁熙曾邀請過諸葛亮,諸葛亮當時就猶豫過,是否要去洛陽,去了洛陽雖然名義上為漢室,其實應該是為袁熙,袁熙不是漢室正統,也是諸葛亮沒去的根本原因。剩下的漢室宗親,益州的劉璋和荊州的劉表都是自我知足之人,毫無進取之心。剩下的就隻有劉備,雖有仁義之名,實力實在太弱,就算自己也無力迴天。諸葛亮倒也看得開,又開始在隆中自娛自樂,等待明主。


    曆史雖然沒有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劉備沒有因為徐庶的引見而認識諸葛亮,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劉備因為迷路而遇到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見劉備乃漢室宗親,又待人誠懇,就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劉備為了心中誌向奔波半生,意誌堅強,此刻他也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一個可以運籌帷幄的軍師。劉備聽聞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又有荊州名士水鏡先生推薦,頓時準備好禮品,與關羽張飛兩人一起前往拜訪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所動,決定出山輔助劉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袁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拳霸八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拳霸八神並收藏漢末袁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