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登善”的幹巴老頭明顯是屬於比較頭鐵的那種貨色,或許是魏征珠玉在前,魏老大人離世之後,他近幾年拔擢的比較快。所以眼見最近幾年沒人給陛下添堵,朝堂有些太安寧了,所以跳出來找找存在感。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自覺已然成為了文官的帶頭羊之一,有能力、也有必要帶領文官壓製一下武將囂張的氣焰,好讓文人也有出頭之日。
雖說大唐朝臣一向以文武雙全自詡,極少有手無縛雞之力的純粹文人,但少不代表沒有,作為大書法家的褚遂良就是其中的一員。
種種原因讓他一個純文臣跳出來幹預這明顯屬於武將的分內之事,卻不料刀法太差,一刀砍在了皇室與世家的身上。
“陛下,公主為一國之公主,在國家的層麵上,她不單單是陛下您的女兒,也是靠的我大唐萬民之奉養才有此地位與榮耀。如今國家危難,自是應當舍棄個人的那點小確幸,為國出力才是。
那崔氏家的無賴小兒想必也是仗著家裏的運作才陡然成名的,陛下無需理會太多,悔婚就悔了又如何?此乃大是大非的問題,想來他崔氏也不會為此詰難陛下的,能為國出力,是他們的榮耀才是。
想來公主也是願意的,相比吐蕃的雄主鬆讚幹布,總是要比一個幸進的小兒要強上許多,據說公主的未婚夫婿今年才八歲!哪怕鄉野村夫也知道該選誰吧?”
褚遂良為自己的機智點了個讚!心道陛下一向以打壓世家為第一要務,如今拋出了這麽大一個魚餌,可歎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領會陛下的深意,這功勞合該我來領!
崔堯聽得血灌瞳仁,站起來就要去揍那老小子,隻是剛跳起來就被師父拎住了,兩條腿在半空中緊著倒騰,也沒前進了一寸,剛要說話就被尉遲恭捂住了嘴。
“莫慌,稍安勿躁,你以為人家是在罵你嗎?非也,他認識你是誰?你就是個由頭,他是衝老夫這等武將們來的,稍安勿躁,自有人替你出頭!”
果然,那幹巴老頭話音剛落,還沒等陛下做出指示,就有人駁斥起他來。
說話的正是剛才還對尉遲恭、程知節二人不滿的兵部尚書李積。
“褚大人是否太危言聳聽了?怎麽就國家危難了?不過是邊陲蠻人的一次寇邊罷了,尋幾個莽夫打發了就是,怎麽到你嘴裏,好像這天都快塌了一樣?褚大人如此膽小,為何還要在我大唐出仕?呆著家裏奶孩子不好嗎?想必安全的緊。”
褚遂良鄙視的看了李積一眼:“就是由爾等武夫做了這兵部尚書才是禍亂之源,國朝年年征戰,好處一點沒見,反倒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若按老夫說,就應該將武夫都限製住,戰爭隻是一種手段,絕不能當做政治的常態,須知好戰必亡!”
李積可是一向以儒將自居的,自兩個月前軍神李靖的離世,他現在可是隱隱的軍方第一人,豈能受了這等鳥氣?
“褚大人說話好沒道理,我等武將保境安民,乃是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怎麽到了爾等腐儒的嘴裏倒成了禍亂之源?既然你拿兵聖的話來說理,為何又不說全?好戰必亡下一句你怎麽不說呢?忘戰必危這四個字被你吃了?哼!真真是喂了狗了。”
褚遂良卻不為所動,說道:“粗鄙就是粗鄙,朝堂本就該是冠帶君子商議家國大事的所在,爾等仗著些微功勞混入中樞,不說夾著尾巴做人,低下頭來好好學學該如何治國,整日裏以粗鄙無知為榮,嘴裏說著些不知所謂的言辭,與國無益!”
尉遲恭小聲的對著劣徒說道:“聽清了吧?人家沒把你當迴事,和親的事說完就忘,就是明打明的奪權來著,你就是個屁,放完就算了。”
崔堯兀自不平的說道:“這人骨頭如此之軟,緣何能位列朝堂?我大唐一向自詡遠邁強漢,就這麽遠邁的嗎?”
尉遲恭揉搓著崔堯的腦瓜,不屑的說道:“你真當他軟?他也是找個由頭,能摻和到這份功勞裏。這個節骨眼把武將攔那麽一下,然後把蠻子往談判桌上一拉,到時候怎麽談不就是文人說了算?
談崩大抵是一定談崩的,若是僥幸沒有談崩,這功勞不就全是那些文人的了?就是談崩了,那些人也能說個不服王化的破道理。介時再發兵可就算是占了大義了,我等武夫的爭鬥可就真成了他嘴裏政治的延續了,懂不懂?人家隻要這時候咬上了,就怎麽都不虧,懂吧?”
崔堯看著高大的師父說道:“原來師父您不憨呐,這裏麵的道道門兒清呀!”
尉遲恭露出一個憨笑來:“憨不憨的你說了不算,在朝堂上得找準自己的定位,這個道理我是從貞觀六年以後才琢磨明白的。你莫要妄動,看看陛下給不給他這個麵子,若是陛下還有耐性,說不得會陪著這幫腐儒耍耍,若是沒那個心情,你再撲上去咬他,老夫給你兜底。”
崔堯詫異的問道:“你不攔我了?”
尉遲恭憨笑道:“看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想敲打他,你就去咬,保證沒事。”
“聽師父的,一會兒我保證咬死他!”
…………………………………
師徒二人說話的當間,場麵上已經白熱化了,從褚遂良與李積的二人掰頭,演變成了兩個小團體的群口對罵。
教育完徒弟的尉遲恭也不時的湊上去罵幾句彼其娘之,然後又隱身看起了熱鬧。
目前場上的局麵基本上是雙方的年輕選手在前方衝鋒,刁鑽的老油子抽冷子問候一下對方的三代以內直係血親,雙方的交流相當的熱烈,直到武將這邊氣量小些的老兵油子開始擼胳膊挽袖子的時候,李世民終於發話了。
“都給朕閉嘴!看看你們都像什麽樣子?還有一點重臣的體麵嗎?程知節你要幹嗎?誰踏馬讓你把鐵尺帶到宮裏的?你要造反呐?”
程知節摸摸鼻子說道:“陛下不要冤枉好人,這不是鐵尺,這是臣的笏板,隻是材質特殊些,拿著趁手。主要還是記著些臣要說的話,陛下你也知道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太好了。”
陛下都氣笑了:“你見誰家的臣子用鐵尺做笏板,你怎麽不帶根鐵槊進來呢?”
程知節無賴的說道:“臣又不是沒有試過,在宮門就被攔下了,就是去了槊柄都不行,忒不知變通。”
尉遲恭此時也湊趣道:“程黑子,你那笏板還有富裕的嗎?勻老夫一根?老夫給錢的。”
程知節此時卻大方了:“都是自家兄弟,提什麽錢不錢的, 我家鐵匠做了不少哩,到時給你挑一根背麵帶刺的,當連枷使也頗為順手。”
陛下大怒:“你二人給我滾出去,一人領十大板!”
此言一出,文臣們都是歡欣雀躍,武將們卻無動於衷,十大板?看不起誰呢?
誰知剛才還混不吝的兩個老兵油子一起跪地討饒,仿佛要遭遇酷刑一般,嚎聲之大,簡直要震耳欲聾,要是再配上幾點淚花,想必就完美極了。
李世民見此也有些不忍,說道:“既然二位將軍誠心認錯,這次就算了,權且記下,下次一並處罰。”
……
這就算了?這個感歎不是文臣們發出的,而是崔堯的感想。這未免也太兒戲了,果然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一點兒沒錯。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自覺已然成為了文官的帶頭羊之一,有能力、也有必要帶領文官壓製一下武將囂張的氣焰,好讓文人也有出頭之日。
雖說大唐朝臣一向以文武雙全自詡,極少有手無縛雞之力的純粹文人,但少不代表沒有,作為大書法家的褚遂良就是其中的一員。
種種原因讓他一個純文臣跳出來幹預這明顯屬於武將的分內之事,卻不料刀法太差,一刀砍在了皇室與世家的身上。
“陛下,公主為一國之公主,在國家的層麵上,她不單單是陛下您的女兒,也是靠的我大唐萬民之奉養才有此地位與榮耀。如今國家危難,自是應當舍棄個人的那點小確幸,為國出力才是。
那崔氏家的無賴小兒想必也是仗著家裏的運作才陡然成名的,陛下無需理會太多,悔婚就悔了又如何?此乃大是大非的問題,想來他崔氏也不會為此詰難陛下的,能為國出力,是他們的榮耀才是。
想來公主也是願意的,相比吐蕃的雄主鬆讚幹布,總是要比一個幸進的小兒要強上許多,據說公主的未婚夫婿今年才八歲!哪怕鄉野村夫也知道該選誰吧?”
褚遂良為自己的機智點了個讚!心道陛下一向以打壓世家為第一要務,如今拋出了這麽大一個魚餌,可歎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能領會陛下的深意,這功勞合該我來領!
崔堯聽得血灌瞳仁,站起來就要去揍那老小子,隻是剛跳起來就被師父拎住了,兩條腿在半空中緊著倒騰,也沒前進了一寸,剛要說話就被尉遲恭捂住了嘴。
“莫慌,稍安勿躁,你以為人家是在罵你嗎?非也,他認識你是誰?你就是個由頭,他是衝老夫這等武將們來的,稍安勿躁,自有人替你出頭!”
果然,那幹巴老頭話音剛落,還沒等陛下做出指示,就有人駁斥起他來。
說話的正是剛才還對尉遲恭、程知節二人不滿的兵部尚書李積。
“褚大人是否太危言聳聽了?怎麽就國家危難了?不過是邊陲蠻人的一次寇邊罷了,尋幾個莽夫打發了就是,怎麽到你嘴裏,好像這天都快塌了一樣?褚大人如此膽小,為何還要在我大唐出仕?呆著家裏奶孩子不好嗎?想必安全的緊。”
褚遂良鄙視的看了李積一眼:“就是由爾等武夫做了這兵部尚書才是禍亂之源,國朝年年征戰,好處一點沒見,反倒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若按老夫說,就應該將武夫都限製住,戰爭隻是一種手段,絕不能當做政治的常態,須知好戰必亡!”
李積可是一向以儒將自居的,自兩個月前軍神李靖的離世,他現在可是隱隱的軍方第一人,豈能受了這等鳥氣?
“褚大人說話好沒道理,我等武將保境安民,乃是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怎麽到了爾等腐儒的嘴裏倒成了禍亂之源?既然你拿兵聖的話來說理,為何又不說全?好戰必亡下一句你怎麽不說呢?忘戰必危這四個字被你吃了?哼!真真是喂了狗了。”
褚遂良卻不為所動,說道:“粗鄙就是粗鄙,朝堂本就該是冠帶君子商議家國大事的所在,爾等仗著些微功勞混入中樞,不說夾著尾巴做人,低下頭來好好學學該如何治國,整日裏以粗鄙無知為榮,嘴裏說著些不知所謂的言辭,與國無益!”
尉遲恭小聲的對著劣徒說道:“聽清了吧?人家沒把你當迴事,和親的事說完就忘,就是明打明的奪權來著,你就是個屁,放完就算了。”
崔堯兀自不平的說道:“這人骨頭如此之軟,緣何能位列朝堂?我大唐一向自詡遠邁強漢,就這麽遠邁的嗎?”
尉遲恭揉搓著崔堯的腦瓜,不屑的說道:“你真當他軟?他也是找個由頭,能摻和到這份功勞裏。這個節骨眼把武將攔那麽一下,然後把蠻子往談判桌上一拉,到時候怎麽談不就是文人說了算?
談崩大抵是一定談崩的,若是僥幸沒有談崩,這功勞不就全是那些文人的了?就是談崩了,那些人也能說個不服王化的破道理。介時再發兵可就算是占了大義了,我等武夫的爭鬥可就真成了他嘴裏政治的延續了,懂不懂?人家隻要這時候咬上了,就怎麽都不虧,懂吧?”
崔堯看著高大的師父說道:“原來師父您不憨呐,這裏麵的道道門兒清呀!”
尉遲恭露出一個憨笑來:“憨不憨的你說了不算,在朝堂上得找準自己的定位,這個道理我是從貞觀六年以後才琢磨明白的。你莫要妄動,看看陛下給不給他這個麵子,若是陛下還有耐性,說不得會陪著這幫腐儒耍耍,若是沒那個心情,你再撲上去咬他,老夫給你兜底。”
崔堯詫異的問道:“你不攔我了?”
尉遲恭憨笑道:“看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想敲打他,你就去咬,保證沒事。”
“聽師父的,一會兒我保證咬死他!”
…………………………………
師徒二人說話的當間,場麵上已經白熱化了,從褚遂良與李積的二人掰頭,演變成了兩個小團體的群口對罵。
教育完徒弟的尉遲恭也不時的湊上去罵幾句彼其娘之,然後又隱身看起了熱鬧。
目前場上的局麵基本上是雙方的年輕選手在前方衝鋒,刁鑽的老油子抽冷子問候一下對方的三代以內直係血親,雙方的交流相當的熱烈,直到武將這邊氣量小些的老兵油子開始擼胳膊挽袖子的時候,李世民終於發話了。
“都給朕閉嘴!看看你們都像什麽樣子?還有一點重臣的體麵嗎?程知節你要幹嗎?誰踏馬讓你把鐵尺帶到宮裏的?你要造反呐?”
程知節摸摸鼻子說道:“陛下不要冤枉好人,這不是鐵尺,這是臣的笏板,隻是材質特殊些,拿著趁手。主要還是記著些臣要說的話,陛下你也知道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太好了。”
陛下都氣笑了:“你見誰家的臣子用鐵尺做笏板,你怎麽不帶根鐵槊進來呢?”
程知節無賴的說道:“臣又不是沒有試過,在宮門就被攔下了,就是去了槊柄都不行,忒不知變通。”
尉遲恭此時也湊趣道:“程黑子,你那笏板還有富裕的嗎?勻老夫一根?老夫給錢的。”
程知節此時卻大方了:“都是自家兄弟,提什麽錢不錢的, 我家鐵匠做了不少哩,到時給你挑一根背麵帶刺的,當連枷使也頗為順手。”
陛下大怒:“你二人給我滾出去,一人領十大板!”
此言一出,文臣們都是歡欣雀躍,武將們卻無動於衷,十大板?看不起誰呢?
誰知剛才還混不吝的兩個老兵油子一起跪地討饒,仿佛要遭遇酷刑一般,嚎聲之大,簡直要震耳欲聾,要是再配上幾點淚花,想必就完美極了。
李世民見此也有些不忍,說道:“既然二位將軍誠心認錯,這次就算了,權且記下,下次一並處罰。”
……
這就算了?這個感歎不是文臣們發出的,而是崔堯的感想。這未免也太兒戲了,果然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一點兒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