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城沒有說話,李秀春生恐母親說些什麽,立刻道:“哎呀媽,您就別擔心這麽多了,我在家,能照顧您,啊。”
“是呀,媽,我去的地方離家不遠,隨時也都能迴來。”李秀冰也安慰。
李秀滿握了握母親的手,道:“不用擔心,媽,我們能照顧好自己。
劉玉琴緩緩地點了點頭,輕輕歎了口氣,吃了飯,便愁眉苦臉地轉身迴了屋子裏去。
李秀城看著母親的背影,心裏湧上了一絲複雜的情緒。
她低下頭,端起碗,默默地吃起了飯。
一天的風風雨雨終於得到了暫時的歇息。晚上,六個孩子一如既往拉上簾子擠在一起睡覺。
李秀春不用下鄉,自然是心滿意足,很快便帶著笑容唿唿大睡了起來。
最大的孩子李秀冰迴顧著一天的經曆,心裏五味雜陳,久久不能入睡。
他的腦海中總是閃過父親李國福緊皺的眉頭,和母親劉玉琴迷迷糊糊的模樣,還有妹妹李秀城那張被撕碎的錄取通知書。
自古以來,“長子”就被賦予了很複雜的含義。
李秀冰作為大哥,很早就肩負起了幫助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責任,他也注定這一生都無法像妹妹李秀城那樣率性而為,也不像弟弟李秀春那麽機靈自私。
他是正在成長的弟弟妹妹們除了父母之外的另一個依靠,所以他的心裏始終裝的,都是家人和作為長子的責任。
李秀人和李秀間到底是小孩子,此時正是最無憂無慮的歡樂年華,盡管家裏最近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他們還是在李秀滿溫柔的哼唱聲中,很快便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而哼著歌哄弟弟妹妹睡覺的李秀滿,心裏則記掛著那張被撕碎的李秀城的錄取通知書。
在弟弟妹妹都睡著了之後,李秀滿小心翼翼地將那張被自己偷偷粘好的錄取通知書捧了出來。
“姐。你睡著了嗎?”李秀滿輕輕地叫著李秀城。
李秀城沒有迴答,李秀滿在幽暗的光線之中湊了過去,看到李秀城正睜著眼睛看著天花板出神。
“姐,給你。”李秀滿輕輕推了推李秀城,將粘好的錄取通知書遞到李秀城麵前。
借著窗外的月光,李秀城本來沒有焦點的眼睛落在了那張錄取通知書上。
已經成為了碎片的錄取通知書,被小心翼翼地用漿糊粘在了一張硬紙上。
李秀城的眼睛裏閃過一瞬熾熱而又渴望的光芒。
那個時候,大家家庭用來粘紙的,都是自己家熬成的漿糊。
這種漿糊幹了之後,會使紙張變得硬梆梆的,但同時也相當的結實牢固。
李秀滿粘得很認真,也很仔細。
無奈這張錄取通知書被李秀城撕得太碎了,又皺,盡管李秀滿已經用了最大的努力,卻依舊可見碎片之間的裂隙。
正如李秀城的夢想。
李秀城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像灰燼之中幸存的小小的火星那般。
“大晚上的不睡覺,整這些沒用的。”李秀城一把扯過通知書,裝作很不在乎的樣子隨手將那張像拚圖一樣的錄取通知書丟在了一邊。
李秀滿知道李秀城的心裏一定很不好受,畢竟她曾是那樣渴望著去上學。
她擔憂地看著李秀城,道:“姐,你不要難過了。你那麽聰明,又那麽漂亮,咱們家數你最能幹,就算是在鄉下肯定也會做出一份成績的。”
李秀滿竭盡所能安慰著李秀城,然而李秀城卻像是一點兒都沒聽進去一樣,一聲不吭。
李秀滿有些著急,在李秀滿的印象當中,李秀城一直都是活潑的,她快人快語,言語直白甚至潑辣。
盡量李秀滿不懂大姐,但她在心裏,卻是極為羨慕和仰慕自己這個姐姐的。
如果說李秀滿像細細的春雨,那麽李秀城就像是一簇火焰,熱烈而肆意地燃燒。
可她何時見過這樣像木頭人一般的大姐?
“姐……”李秀滿還想再說點兒什麽,但即便她卻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個時候應該說點什麽好。
“秀滿,我沒事兒。”李秀城用極平靜的聲音說著,聲音果真沒有往日的生機了。
“姐……”李秀滿太了解自己的姐姐了,她這個樣子,怎麽可能沒事呢?
李秀城當然知道來自妹妹的關心,她輕輕歎了口氣道:“唉……其實我早就明白了,在這個家裏,不管你有多優秀,不管你做出什麽成績,隻要你還是個女兒,那就什麽都沒有用。”
李秀城的冷淡的聲音裏透出一種絕望。
“姐,你別這麽想,”李秀滿急忙說道:“不會的,姐。爸和媽還是很疼我們的。你看媽,就算是……”
李秀滿本想說,“就算是糊塗了”,但這話她實在說不出口,隻能歎了口氣,說道:“就算是……病了,還是先想著我們呀。爸對我們也還是很好的,今天爸爸那是太生氣了,才撕掉了姐的錄取通知書的……”
李秀滿是家裏脾氣最好的一個,用李秀城的話說,她這個妹妹,應該改名兒叫“李秀啥”,“啥都行”,“啥都好”。在李秀滿的世界裏,是不存在不開心和不滿意的,她自始至終永遠想著家裏人對自己的好,什麽矛盾衝突,吃虧不快,總是一會會兒就拋之腦後。
李秀城沒有反駁李秀滿,隻是轉過頭看向了李秀滿:“你還記得咱倆小時候去撿煤球的事兒嗎?”
李秀滿想了想,問:“就是你被狗咬的那迴嗎?”
李秀城和李秀滿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李國福吩咐去撿煤球。
在那個時代的東北,家家戶戶都需要自己燒爐取暖。
可煤,卻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買得起的。
像李國福家這樣的多子家庭猶是。
但越是這樣的家庭,越能生出來生活的智慧。
撿煤球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些工廠,或是商店,會把燃燒成灰的煤扔掉。而在這些煤灰裏,常會發現一些並沒有燃燒完全的煤球。
所以人們常常都會翻找灰堆,把這樣的煤球撿迴家再用。
李國福家也不例外。
“是呀,媽,我去的地方離家不遠,隨時也都能迴來。”李秀冰也安慰。
李秀滿握了握母親的手,道:“不用擔心,媽,我們能照顧好自己。
劉玉琴緩緩地點了點頭,輕輕歎了口氣,吃了飯,便愁眉苦臉地轉身迴了屋子裏去。
李秀城看著母親的背影,心裏湧上了一絲複雜的情緒。
她低下頭,端起碗,默默地吃起了飯。
一天的風風雨雨終於得到了暫時的歇息。晚上,六個孩子一如既往拉上簾子擠在一起睡覺。
李秀春不用下鄉,自然是心滿意足,很快便帶著笑容唿唿大睡了起來。
最大的孩子李秀冰迴顧著一天的經曆,心裏五味雜陳,久久不能入睡。
他的腦海中總是閃過父親李國福緊皺的眉頭,和母親劉玉琴迷迷糊糊的模樣,還有妹妹李秀城那張被撕碎的錄取通知書。
自古以來,“長子”就被賦予了很複雜的含義。
李秀冰作為大哥,很早就肩負起了幫助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責任,他也注定這一生都無法像妹妹李秀城那樣率性而為,也不像弟弟李秀春那麽機靈自私。
他是正在成長的弟弟妹妹們除了父母之外的另一個依靠,所以他的心裏始終裝的,都是家人和作為長子的責任。
李秀人和李秀間到底是小孩子,此時正是最無憂無慮的歡樂年華,盡管家裏最近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他們還是在李秀滿溫柔的哼唱聲中,很快便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而哼著歌哄弟弟妹妹睡覺的李秀滿,心裏則記掛著那張被撕碎的李秀城的錄取通知書。
在弟弟妹妹都睡著了之後,李秀滿小心翼翼地將那張被自己偷偷粘好的錄取通知書捧了出來。
“姐。你睡著了嗎?”李秀滿輕輕地叫著李秀城。
李秀城沒有迴答,李秀滿在幽暗的光線之中湊了過去,看到李秀城正睜著眼睛看著天花板出神。
“姐,給你。”李秀滿輕輕推了推李秀城,將粘好的錄取通知書遞到李秀城麵前。
借著窗外的月光,李秀城本來沒有焦點的眼睛落在了那張錄取通知書上。
已經成為了碎片的錄取通知書,被小心翼翼地用漿糊粘在了一張硬紙上。
李秀城的眼睛裏閃過一瞬熾熱而又渴望的光芒。
那個時候,大家家庭用來粘紙的,都是自己家熬成的漿糊。
這種漿糊幹了之後,會使紙張變得硬梆梆的,但同時也相當的結實牢固。
李秀滿粘得很認真,也很仔細。
無奈這張錄取通知書被李秀城撕得太碎了,又皺,盡管李秀滿已經用了最大的努力,卻依舊可見碎片之間的裂隙。
正如李秀城的夢想。
李秀城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像灰燼之中幸存的小小的火星那般。
“大晚上的不睡覺,整這些沒用的。”李秀城一把扯過通知書,裝作很不在乎的樣子隨手將那張像拚圖一樣的錄取通知書丟在了一邊。
李秀滿知道李秀城的心裏一定很不好受,畢竟她曾是那樣渴望著去上學。
她擔憂地看著李秀城,道:“姐,你不要難過了。你那麽聰明,又那麽漂亮,咱們家數你最能幹,就算是在鄉下肯定也會做出一份成績的。”
李秀滿竭盡所能安慰著李秀城,然而李秀城卻像是一點兒都沒聽進去一樣,一聲不吭。
李秀滿有些著急,在李秀滿的印象當中,李秀城一直都是活潑的,她快人快語,言語直白甚至潑辣。
盡量李秀滿不懂大姐,但她在心裏,卻是極為羨慕和仰慕自己這個姐姐的。
如果說李秀滿像細細的春雨,那麽李秀城就像是一簇火焰,熱烈而肆意地燃燒。
可她何時見過這樣像木頭人一般的大姐?
“姐……”李秀滿還想再說點兒什麽,但即便她卻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個時候應該說點什麽好。
“秀滿,我沒事兒。”李秀城用極平靜的聲音說著,聲音果真沒有往日的生機了。
“姐……”李秀滿太了解自己的姐姐了,她這個樣子,怎麽可能沒事呢?
李秀城當然知道來自妹妹的關心,她輕輕歎了口氣道:“唉……其實我早就明白了,在這個家裏,不管你有多優秀,不管你做出什麽成績,隻要你還是個女兒,那就什麽都沒有用。”
李秀城的冷淡的聲音裏透出一種絕望。
“姐,你別這麽想,”李秀滿急忙說道:“不會的,姐。爸和媽還是很疼我們的。你看媽,就算是……”
李秀滿本想說,“就算是糊塗了”,但這話她實在說不出口,隻能歎了口氣,說道:“就算是……病了,還是先想著我們呀。爸對我們也還是很好的,今天爸爸那是太生氣了,才撕掉了姐的錄取通知書的……”
李秀滿是家裏脾氣最好的一個,用李秀城的話說,她這個妹妹,應該改名兒叫“李秀啥”,“啥都行”,“啥都好”。在李秀滿的世界裏,是不存在不開心和不滿意的,她自始至終永遠想著家裏人對自己的好,什麽矛盾衝突,吃虧不快,總是一會會兒就拋之腦後。
李秀城沒有反駁李秀滿,隻是轉過頭看向了李秀滿:“你還記得咱倆小時候去撿煤球的事兒嗎?”
李秀滿想了想,問:“就是你被狗咬的那迴嗎?”
李秀城和李秀滿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李國福吩咐去撿煤球。
在那個時代的東北,家家戶戶都需要自己燒爐取暖。
可煤,卻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買得起的。
像李國福家這樣的多子家庭猶是。
但越是這樣的家庭,越能生出來生活的智慧。
撿煤球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些工廠,或是商店,會把燃燒成灰的煤扔掉。而在這些煤灰裏,常會發現一些並沒有燃燒完全的煤球。
所以人們常常都會翻找灰堆,把這樣的煤球撿迴家再用。
李國福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