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麵臨的最大挑戰
地球遺棄?我反手改造成行星飛船 作者:小欠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事既有致命危險,又有吸引力。畢竟機器生產的效率遠高於獨立個體。”大鳥解釋道。
“話說迴來,我覺得你最近語氣比以前更有精神了,大鳥?”韶葉子問。
由於形態不同,大鳥跟韶葉子一樣通過大腦接收聊天信息。
不過他的腦子裏真的有個操作係統。
自從發現可以用語音交流後,他就改成了用語言而不是打字的方式溝通。
“附近感受到了能量源的氣息,所以心情變好了點。”
“能量源,是指你們的生命起源物質嗎?”
“是的。雖然不知道具體位置,但我相信這能量源肯定在太陽係裏的某處。我對它的感應非常靈敏,其他變形金剛都做不到。”
韶葉子眼睛一亮。
“那你是不是有機會恢複了?”
“遺憾的是,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改變……”
“嗯……”
第一批前往火星殖民者已經在三天內選定完成,並且開始了緊張培訓。
總共十七萬人。
計劃在未來火星上建造三個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小型地下城市。
預計未來十年內在火星安裝八千個行星引擎,與地球一同啟程。
除了去火星外,還有其他太空項目,比如星際間采礦。
太陽係內的幾大行星及小行星帶都將變成寶貴的資源來源。
趁著地球出逃期間,能采多少算多少。
對於開采不盡的部分,可以借助某些高科技手段進行處理,比如從《變形金剛》世界借鑒來的原能矩陣技術。
原能矩陣原本是設計用於恆星能量轉換。
隻不過,在他師父墮落金剛手中似乎還未研究徹底。
這麽多年過去了,不清楚是否有所突破。
即便如此,最基礎版本的原能矩陣也足以在短期內摧毀並融化一顆星球了。
開展跨星球采礦工作所需的裝備與地球上使用的會有很大區別。
太陽係規模不大不小,對人類而言其尺度仍然顯得十分驚人。
各個行星都有各自極端嚴苛的條件。
想通過傳統挖掘機方式進行開采簡直不可能。
以地球近鄰金星為例。
它的核心由鐵-鎳組成,外層依次是矽氧化合物組成的殼層,表麵看上去與地球相似。
然而,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氣壓達到地球九十多倍!再加上自轉緩慢導致磁場微弱,數億萬年來一直直接受到太陽風侵蝕。
這裏的溫室效應相當強烈,平均氣溫超過四百度,高溫區甚至能達到五百攝氏度。
除此之外,還有厚厚一層二十公裏厚的濃硫酸雲,普通金屬工具幾天時間便會被破壞殆盡。
高溫、酸性物質、巨大壓力——這些都是金星的特點。
而其他的天體也都存在各種風險,拿木星來說吧,這顆氣體巨星內部富含液態金屬氫,是一種理想的超導材料,在較高級別文明中有廣泛用途。
采集它需要承受高達數十億帕斯卡的壓力,沒有特殊防護裝置幾乎無法達成。
於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專門開發太空采礦船的任務被正式提出。
關於采礦飛船的具體需求,韶葉子列出了一長串:
首先要保證高效挖掘;同時還得擁有極高耐久性以適應多種惡劣狀況;
此外還需裝載能力強大和快速航行功能。
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旅途耗時增加收益。
更為關鍵地是,必須能夠大規模量產才行。
這麽龐大的要求發出去之後,整個科學院的人都感到頭痛不已。
連韶葉子自己也被迫親自介入這項工作。
“這樣的標準不用超限技術可能實現麽?”劉琛看著各項參數憂心忡忡地說。
韶葉子點點頭迴答:“按理說,這是處於一級文明所能達到的技術水平。
這將是自建立月球基地以來我們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此次任務不僅是挑戰,也是對現有技術水平一次檢驗。
即使理論可行的技術,韶葉子也不打算直接套用資料庫中的成果。
這一點讓阿爾沃克感到高興。
一旦成功完成這個項目,目前根基尚不紮實的科技架構必將躍升至新高度。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個龐大專業團隊通力協作。
因此科學院組建了一個接近一萬名研究人員的小組,專門致力於采礦飛船的設計研究。功能體係和反應堆設計被任文詩接管了。
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高能領域的天賦越來越突出。
在韶葉子看來,如果任文詩專心鑽研一項的話,她在高能方麵的成就很快就能超過他。
劉琛帶領一個小組去解決艦船材料的問題,希望能夠找到一種能夠在高溫、低溫、高壓、高腐蝕性和高輻射環境中表現良好的材料。
徐在國這個科學院院長也沒閑著。
他帶著一部分人對發動機進行優化,將現有的技術結合起來。
目的是做出一款高性能、體積小、推力大的推進器。
韶葉子則開始研究起了采礦設備。
這種大型的采礦裝備如果采用機械性質是極不合算的,會受到各種限製。
韶葉子曾經研發過一種根據可約束量子擴散場製作的采礦頭。
那種采礦頭已經在地球上的許多采礦設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次,韶葉子打算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讓它能夠適用於各種液體、氣體和固體資源的采集。
提升效率,增強穩定性。
科學院長這邊為了采礦船忙得不亦樂乎。
而火星上第一批移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由於載人運輸船項目還沒有完成,太空飛機飛行速度太慢也不適合大量人口的轉移,前幾批移民就由雛鷹號和工蟻號負責運送。
雖然雛鷹號原本設計隻承載七百人,但如果硬要塞,最多可以擠下三萬多人,不過那樣做無法保證所有人的生存需要。
好在雛鷹號航行速度快,兩艘飛船各自載了三千人。
還有大量的模塊化裝備一同前往,並最終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麵。
星艦的關鍵部件全部由物質合成器製造而成,消耗了許多寶貴資源。
但從出發到降落僅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話說迴來,我覺得你最近語氣比以前更有精神了,大鳥?”韶葉子問。
由於形態不同,大鳥跟韶葉子一樣通過大腦接收聊天信息。
不過他的腦子裏真的有個操作係統。
自從發現可以用語音交流後,他就改成了用語言而不是打字的方式溝通。
“附近感受到了能量源的氣息,所以心情變好了點。”
“能量源,是指你們的生命起源物質嗎?”
“是的。雖然不知道具體位置,但我相信這能量源肯定在太陽係裏的某處。我對它的感應非常靈敏,其他變形金剛都做不到。”
韶葉子眼睛一亮。
“那你是不是有機會恢複了?”
“遺憾的是,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改變……”
“嗯……”
第一批前往火星殖民者已經在三天內選定完成,並且開始了緊張培訓。
總共十七萬人。
計劃在未來火星上建造三個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小型地下城市。
預計未來十年內在火星安裝八千個行星引擎,與地球一同啟程。
除了去火星外,還有其他太空項目,比如星際間采礦。
太陽係內的幾大行星及小行星帶都將變成寶貴的資源來源。
趁著地球出逃期間,能采多少算多少。
對於開采不盡的部分,可以借助某些高科技手段進行處理,比如從《變形金剛》世界借鑒來的原能矩陣技術。
原能矩陣原本是設計用於恆星能量轉換。
隻不過,在他師父墮落金剛手中似乎還未研究徹底。
這麽多年過去了,不清楚是否有所突破。
即便如此,最基礎版本的原能矩陣也足以在短期內摧毀並融化一顆星球了。
開展跨星球采礦工作所需的裝備與地球上使用的會有很大區別。
太陽係規模不大不小,對人類而言其尺度仍然顯得十分驚人。
各個行星都有各自極端嚴苛的條件。
想通過傳統挖掘機方式進行開采簡直不可能。
以地球近鄰金星為例。
它的核心由鐵-鎳組成,外層依次是矽氧化合物組成的殼層,表麵看上去與地球相似。
然而,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氣壓達到地球九十多倍!再加上自轉緩慢導致磁場微弱,數億萬年來一直直接受到太陽風侵蝕。
這裏的溫室效應相當強烈,平均氣溫超過四百度,高溫區甚至能達到五百攝氏度。
除此之外,還有厚厚一層二十公裏厚的濃硫酸雲,普通金屬工具幾天時間便會被破壞殆盡。
高溫、酸性物質、巨大壓力——這些都是金星的特點。
而其他的天體也都存在各種風險,拿木星來說吧,這顆氣體巨星內部富含液態金屬氫,是一種理想的超導材料,在較高級別文明中有廣泛用途。
采集它需要承受高達數十億帕斯卡的壓力,沒有特殊防護裝置幾乎無法達成。
於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專門開發太空采礦船的任務被正式提出。
關於采礦飛船的具體需求,韶葉子列出了一長串:
首先要保證高效挖掘;同時還得擁有極高耐久性以適應多種惡劣狀況;
此外還需裝載能力強大和快速航行功能。
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旅途耗時增加收益。
更為關鍵地是,必須能夠大規模量產才行。
這麽龐大的要求發出去之後,整個科學院的人都感到頭痛不已。
連韶葉子自己也被迫親自介入這項工作。
“這樣的標準不用超限技術可能實現麽?”劉琛看著各項參數憂心忡忡地說。
韶葉子點點頭迴答:“按理說,這是處於一級文明所能達到的技術水平。
這將是自建立月球基地以來我們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此次任務不僅是挑戰,也是對現有技術水平一次檢驗。
即使理論可行的技術,韶葉子也不打算直接套用資料庫中的成果。
這一點讓阿爾沃克感到高興。
一旦成功完成這個項目,目前根基尚不紮實的科技架構必將躍升至新高度。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個龐大專業團隊通力協作。
因此科學院組建了一個接近一萬名研究人員的小組,專門致力於采礦飛船的設計研究。功能體係和反應堆設計被任文詩接管了。
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高能領域的天賦越來越突出。
在韶葉子看來,如果任文詩專心鑽研一項的話,她在高能方麵的成就很快就能超過他。
劉琛帶領一個小組去解決艦船材料的問題,希望能夠找到一種能夠在高溫、低溫、高壓、高腐蝕性和高輻射環境中表現良好的材料。
徐在國這個科學院院長也沒閑著。
他帶著一部分人對發動機進行優化,將現有的技術結合起來。
目的是做出一款高性能、體積小、推力大的推進器。
韶葉子則開始研究起了采礦設備。
這種大型的采礦裝備如果采用機械性質是極不合算的,會受到各種限製。
韶葉子曾經研發過一種根據可約束量子擴散場製作的采礦頭。
那種采礦頭已經在地球上的許多采礦設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次,韶葉子打算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讓它能夠適用於各種液體、氣體和固體資源的采集。
提升效率,增強穩定性。
科學院長這邊為了采礦船忙得不亦樂乎。
而火星上第一批移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由於載人運輸船項目還沒有完成,太空飛機飛行速度太慢也不適合大量人口的轉移,前幾批移民就由雛鷹號和工蟻號負責運送。
雖然雛鷹號原本設計隻承載七百人,但如果硬要塞,最多可以擠下三萬多人,不過那樣做無法保證所有人的生存需要。
好在雛鷹號航行速度快,兩艘飛船各自載了三千人。
還有大量的模塊化裝備一同前往,並最終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麵。
星艦的關鍵部件全部由物質合成器製造而成,消耗了許多寶貴資源。
但從出發到降落僅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