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琴詩》蘇軾(宋)
緣起性空是佛家非常獨特的智慧,這首詩以琴聲為例,以詩意的追問闡釋了這種智慧。
當我們聽到美妙的琴聲時,這琴聲究竟存在於何處呢?是存在於琴弦上嗎?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如果說琴聲存在於琴弦之上,為什麽琴放在琴匣中的時候缺聽不到琴聲呢?所以,琴聲並不存在於琴弦之上。
既然琴弦上沒有琴聲,那麽琴聲是在指頭上嗎?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如果說琴聲存在於指頭上,那何必要彈琴呢,直接在指頭上聽不就行了嗎?
可是直接在指頭上聽是聽不到琴聲的,所以琴聲到底存在於何處呢?
以佛家緣起性空的智慧來看琴聲,則琴聲亦屬於緣起性空之物,並非固定地存在於某處,而是諸多因緣聚合的情況下,琴聲就會生起。
比如,要聽到琴聲,就需要有琴,有彈琴的人,有彈琴的時間和場所,還要有聽琴的人,這時隻要彈琴的人彈上一曲,美妙的琴聲就會飄進聽琴者的耳朵,聽琴者就會聽到美妙的琴聲。
這種分析其實還是非常粗的分析,如果再細致一點的話,需要的條件就更多了。比如和平的環境,假如戰火紛飛的話,又怎麽可能坐下來彈琴、欣賞琴聲呢?再比如,必須要有適宜的溫度條件,假如極度寒冷或極度酷熱,人們也不好有興致來彈琴、聽琴。
這樣細想下去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是無數的因緣條件的具足,才使得琴聲剛好可以產生,並未人們所聽到。這就是“緣起”。
那什麽是“性空”呢?性空的意思是,琴聲雖然在因緣條件具足的情況產生了,但琴聲同時也是無常的,是變化的,是即生即滅的,在琴聲中根本找不到一種永恆不變的實質、實體,琴聲產生之後很快就會消失,琴聲消失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一絲一毫琴聲的蹤跡。比如,琴聲產生之前,是一片寂靜,然後琴聲生起了,人們聽到了琴聲,然後停止彈琴之後,琴聲很快就消失了,琴聲消失之後仍然是一片寂靜。這時,琴聲已經變成了人們的記憶,記憶中似乎還能迴想起琴聲,但那僅僅是一種記憶而已,琴聲作為現象而言,已經完全消失了。琴聲這種無常、變化、有生有滅、了悟實質的性質,就被稱為性空,或者空性。
若以現代物理學原理來看,琴聲其實是一種振動的聲波——彈琴的時候,琴弦振動空氣,形成了一種振動波,這種振動波不斷地向四周擴散,當這種振動波達到人們的耳朵時,耳朵中的鼓膜就會接收到這種振動波,然後同步振動,鼓膜振動後通過聽覺神經形成神經電信號傳給大腦,大腦神經元對這些神經電信號進行接收和處理,然後就會在人們的意識中形成聲音的“圖像”,這時人們就聽到了聲音。
這樣一分析,就會發現人們聽到琴聲的因緣條件還有很多,比如要有空氣,要有鼓膜,而且鼓膜的功能要正常,要有聽覺神經,還要有大腦神經元等等。
而且這樣仔細分析後,就會發現,琴聲真的隻是一種因緣聚合所產生的聽覺現象,任何一個條件的缺失,都會使這種現象無法產生。因此聲音並不是客觀地存在於某處的某個事物,而是各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正是因為如此,其中的某個條件一變,比如彈琴的人手指離開了琴弦,琴聲很快就消失了,不在繼續產生。
注意,佛家緣起性空的智慧,不僅僅適用於琴聲這個現象,而是適用於所有一切現象。
換句話說,這整個宇宙中所有一切現象,本質上與琴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緣起而生,緣散而滅,無常,無實,快速變化,終究了不可得。隻有的現象如琴聲一樣,很快就會消失,有的現象,則仿佛一曲長長的琴歌,存在的時間看起來長久一點而已,但終究還是有曲罷歌停的時候。
所以,對於任何現象,都應該像對待琴聲一樣,琴聲響起的時候,就靜靜地欣賞,琴聲消失了之後,就不再牽掛。
世間諸萬象,皆如此琴聲
生時妙相顯,滅後歸寂靜
此心無所住,任其自滅生
安然於當下,無染自清淨
一切皆空時,靜聽玄音鳴
.....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琴詩》蘇軾(宋)
緣起性空是佛家非常獨特的智慧,這首詩以琴聲為例,以詩意的追問闡釋了這種智慧。
當我們聽到美妙的琴聲時,這琴聲究竟存在於何處呢?是存在於琴弦上嗎?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如果說琴聲存在於琴弦之上,為什麽琴放在琴匣中的時候缺聽不到琴聲呢?所以,琴聲並不存在於琴弦之上。
既然琴弦上沒有琴聲,那麽琴聲是在指頭上嗎?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如果說琴聲存在於指頭上,那何必要彈琴呢,直接在指頭上聽不就行了嗎?
可是直接在指頭上聽是聽不到琴聲的,所以琴聲到底存在於何處呢?
以佛家緣起性空的智慧來看琴聲,則琴聲亦屬於緣起性空之物,並非固定地存在於某處,而是諸多因緣聚合的情況下,琴聲就會生起。
比如,要聽到琴聲,就需要有琴,有彈琴的人,有彈琴的時間和場所,還要有聽琴的人,這時隻要彈琴的人彈上一曲,美妙的琴聲就會飄進聽琴者的耳朵,聽琴者就會聽到美妙的琴聲。
這種分析其實還是非常粗的分析,如果再細致一點的話,需要的條件就更多了。比如和平的環境,假如戰火紛飛的話,又怎麽可能坐下來彈琴、欣賞琴聲呢?再比如,必須要有適宜的溫度條件,假如極度寒冷或極度酷熱,人們也不好有興致來彈琴、聽琴。
這樣細想下去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是無數的因緣條件的具足,才使得琴聲剛好可以產生,並未人們所聽到。這就是“緣起”。
那什麽是“性空”呢?性空的意思是,琴聲雖然在因緣條件具足的情況產生了,但琴聲同時也是無常的,是變化的,是即生即滅的,在琴聲中根本找不到一種永恆不變的實質、實體,琴聲產生之後很快就會消失,琴聲消失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一絲一毫琴聲的蹤跡。比如,琴聲產生之前,是一片寂靜,然後琴聲生起了,人們聽到了琴聲,然後停止彈琴之後,琴聲很快就消失了,琴聲消失之後仍然是一片寂靜。這時,琴聲已經變成了人們的記憶,記憶中似乎還能迴想起琴聲,但那僅僅是一種記憶而已,琴聲作為現象而言,已經完全消失了。琴聲這種無常、變化、有生有滅、了悟實質的性質,就被稱為性空,或者空性。
若以現代物理學原理來看,琴聲其實是一種振動的聲波——彈琴的時候,琴弦振動空氣,形成了一種振動波,這種振動波不斷地向四周擴散,當這種振動波達到人們的耳朵時,耳朵中的鼓膜就會接收到這種振動波,然後同步振動,鼓膜振動後通過聽覺神經形成神經電信號傳給大腦,大腦神經元對這些神經電信號進行接收和處理,然後就會在人們的意識中形成聲音的“圖像”,這時人們就聽到了聲音。
這樣一分析,就會發現人們聽到琴聲的因緣條件還有很多,比如要有空氣,要有鼓膜,而且鼓膜的功能要正常,要有聽覺神經,還要有大腦神經元等等。
而且這樣仔細分析後,就會發現,琴聲真的隻是一種因緣聚合所產生的聽覺現象,任何一個條件的缺失,都會使這種現象無法產生。因此聲音並不是客觀地存在於某處的某個事物,而是各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正是因為如此,其中的某個條件一變,比如彈琴的人手指離開了琴弦,琴聲很快就消失了,不在繼續產生。
注意,佛家緣起性空的智慧,不僅僅適用於琴聲這個現象,而是適用於所有一切現象。
換句話說,這整個宇宙中所有一切現象,本質上與琴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緣起而生,緣散而滅,無常,無實,快速變化,終究了不可得。隻有的現象如琴聲一樣,很快就會消失,有的現象,則仿佛一曲長長的琴歌,存在的時間看起來長久一點而已,但終究還是有曲罷歌停的時候。
所以,對於任何現象,都應該像對待琴聲一樣,琴聲響起的時候,就靜靜地欣賞,琴聲消失了之後,就不再牽掛。
世間諸萬象,皆如此琴聲
生時妙相顯,滅後歸寂靜
此心無所住,任其自滅生
安然於當下,無染自清淨
一切皆空時,靜聽玄音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