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卻儒冠著羽衣。青山綠水浩然歸。
看成鼎內真龍虎,管甚人間閑是非。
生羽翼,上煙霏。迴頭隻見塚累累。
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雲獨鶴飛。
——《鷓鴣天·脫卻儒冠著羽衣》朱熹(宋)
如果說,《春日》和《觀書有感》即使帶著佛道之韻味,也依然可以視作儒家文化本有之風光——儒家並非沒有超越的境界,隻是不像道家和佛家那樣突出罷了。
而這首《鷓鴣天·脫卻儒冠著羽衣》如此直白地表露“心跡”,則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個性化的鮮活的朱老夫子。
脫卻儒冠著羽衣:僅從【儒冠】與【羽衣】的用詞上就可以看出,朱老夫子雖然一直以儒家正宗自居,但其實每天戴在頭上的這頂“儒冠”的分量實在並不輕鬆。如果不是使命在身,也許朱老夫子會搖身一變,羽衣鶴扇,而被後世尊稱為朱真人也。此生此世,雖不能至,亦抑不住心向往之。
青山綠水浩然歸:不獨陶令有此意,頂著無數光環的朱老夫子亦有此意,實在令人感慨。也許隻有真正地迴歸了自然,心中的浩然之氣才能充塞於天地之間,渾然一體,物我兩忘。何為浩然之氣?浩者,正大、遼闊;然者,光明、本來如是。浩然之氣,即正大光明之氣,這是道之性德之於人心的體現,是與道相合之人本來如是的樣子。青山綠水,天地清明,浩然之氣,泠然而歸。從這句詩可以看出,雖然朱老夫子向往道家“無為”“逍遙”的精神,但儒家內秉之氣質已經成為其生命的本色,即使迴歸田園山野,其氣質亦與道家仍有不同也。
看成鼎內真龍虎:看者,觀照之意。鼎者,煉丹之地。有以小腹為鼎者,有以身為鼎者,有以心為鼎者,還有以天地為鼎者。龍者,虛靜靈明之心,虎者,生生不息之炁。心與炁(氣)的關係是道家修行中的核心關鍵,既有真龍虎,就有假龍虎,不明真假則成盲修瞎練,因此修行(特別是命功的修行)需要明師指點,以防止走錯路。筆者對道家修行了解不多,此處所言僅為個人淺見,不能作為修行之指導。對於道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推薦閱讀雪漠老師的《老子的心事》係列。
管甚人間閑是非:道家修行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為目標,所以其關注點始終放在生命修煉上,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關注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生羽翼,上煙霏:經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行過程,生命就從根本上得到了升華,依道家說法,可以修得身外之身——陽神,陽神之身為高級能量體,可以離開濁重的肉身而行動,猶如生出羽翼般可以飛行於空中。
迴頭隻見塚累累:陽神之身,與道相合而得長生。迴首俯瞰人世間的生命,則有生必有死,生前不管富貴窮通,死後皆是荒塚一堆。眾生無明,不知長生之道,而在無明欲望中沉淪生死,輾轉輪迴,無有出期。
未尋跨鳳吹簫侶:世上之人,多熱衷於名利財色,虔心向道者稀有難得。想要尋找有共同誌向的修道之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伴孤雲獨鶴飛:即使如此,亦不改向道之心。即使注定這是一條孤獨之路,也永遠矢誌向前,堅定不移。
縱觀全詩,雖然詩中有著諸多帶有道家文化色彩的文字,但映在筆者心中的,仍是一位心懷天下的儒者形象。這位儒者雖然有著出世清修的向往,但其實這僅僅是一時的感慨而已,雖然嘴上說“管甚人間閑是非”,但又心憂天下,除了著書立說留下了25種600餘卷總計2000萬字的著述之外,還到處奔走,大力整頓縣學與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並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朱老夫子將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文化和教育事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品讀此詩,更讓人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儒者心生崇高的敬意!向偉大的先賢朱子致敬!
下麵以觀心的視角簡析一下這首詩。
脫卻儒冠著羽衣:放下紅塵中所有的一切,且把心收迴到自己的內在,迴到本然的清淨自由之中,安住於本自超越本自解脫的本元真心。
青山綠水浩然歸:超越的本心本自清淨,本自光明,生機無限,浩氣長存,青山綠水,明月清風,歸家穩坐,安泰吉祥。
看成鼎內真龍虎:超越的本心,靜如止水,動如蛟龍,參天地之造化,同萬物而一心,隨緣任運,妙用無窮。
管甚人間閑是非:靜處觀物動,閑裏看人忙。一切是與非,皆是空花影。息羽去聽雪,雪裏有妙音。此妙無言傳,唯在會於心。
生羽翼,上煙霏:無欲觀妙,有欲觀徼,出有入無,其心不動,如在仙境,如飛天外,自在逍遙,而遊無窮。
迴頭隻見塚累累:身來身去,生死一夢,富貴功名,終歸荒塚,離於塵勞,皈命大道,尋之覓之,參之悟之,契之入之,融之用之,我死而道活,道心即吾心。
未尋跨鳳吹簫侶:真心如鏡,靈光獨耀,照天照地,宇宙稊米,三千大千,皆在一念,十方三世,盡在一心。八萬四千,不二之門。
且伴孤雲獨鶴飛:宇宙與我同體,天地與我共生,萬物皆我友伴,一切無出吾心。清風本自照明月,孤雲長伴獨鶴飛。
是誰,在那裏敲擊著天地的節拍?是誰,在那裏輕和著時空的旋律?
是誰,在那裏聆聽著萬物的妙音?是誰,在那裏低吟著生命的密語?
是誰,在那裏仰望著蒼穹的浩渺?是誰,在那裏叩問著永恆的秘密!
是往聖,是先賢,是人類代代相續的夢想,是生命永不放棄的尋覓!
是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你和我,是每一個勇敢追夢的我和你!
看成鼎內真龍虎,管甚人間閑是非。
生羽翼,上煙霏。迴頭隻見塚累累。
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雲獨鶴飛。
——《鷓鴣天·脫卻儒冠著羽衣》朱熹(宋)
如果說,《春日》和《觀書有感》即使帶著佛道之韻味,也依然可以視作儒家文化本有之風光——儒家並非沒有超越的境界,隻是不像道家和佛家那樣突出罷了。
而這首《鷓鴣天·脫卻儒冠著羽衣》如此直白地表露“心跡”,則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個性化的鮮活的朱老夫子。
脫卻儒冠著羽衣:僅從【儒冠】與【羽衣】的用詞上就可以看出,朱老夫子雖然一直以儒家正宗自居,但其實每天戴在頭上的這頂“儒冠”的分量實在並不輕鬆。如果不是使命在身,也許朱老夫子會搖身一變,羽衣鶴扇,而被後世尊稱為朱真人也。此生此世,雖不能至,亦抑不住心向往之。
青山綠水浩然歸:不獨陶令有此意,頂著無數光環的朱老夫子亦有此意,實在令人感慨。也許隻有真正地迴歸了自然,心中的浩然之氣才能充塞於天地之間,渾然一體,物我兩忘。何為浩然之氣?浩者,正大、遼闊;然者,光明、本來如是。浩然之氣,即正大光明之氣,這是道之性德之於人心的體現,是與道相合之人本來如是的樣子。青山綠水,天地清明,浩然之氣,泠然而歸。從這句詩可以看出,雖然朱老夫子向往道家“無為”“逍遙”的精神,但儒家內秉之氣質已經成為其生命的本色,即使迴歸田園山野,其氣質亦與道家仍有不同也。
看成鼎內真龍虎:看者,觀照之意。鼎者,煉丹之地。有以小腹為鼎者,有以身為鼎者,有以心為鼎者,還有以天地為鼎者。龍者,虛靜靈明之心,虎者,生生不息之炁。心與炁(氣)的關係是道家修行中的核心關鍵,既有真龍虎,就有假龍虎,不明真假則成盲修瞎練,因此修行(特別是命功的修行)需要明師指點,以防止走錯路。筆者對道家修行了解不多,此處所言僅為個人淺見,不能作為修行之指導。對於道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推薦閱讀雪漠老師的《老子的心事》係列。
管甚人間閑是非:道家修行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為目標,所以其關注點始終放在生命修煉上,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關注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生羽翼,上煙霏:經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行過程,生命就從根本上得到了升華,依道家說法,可以修得身外之身——陽神,陽神之身為高級能量體,可以離開濁重的肉身而行動,猶如生出羽翼般可以飛行於空中。
迴頭隻見塚累累:陽神之身,與道相合而得長生。迴首俯瞰人世間的生命,則有生必有死,生前不管富貴窮通,死後皆是荒塚一堆。眾生無明,不知長生之道,而在無明欲望中沉淪生死,輾轉輪迴,無有出期。
未尋跨鳳吹簫侶:世上之人,多熱衷於名利財色,虔心向道者稀有難得。想要尋找有共同誌向的修道之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伴孤雲獨鶴飛:即使如此,亦不改向道之心。即使注定這是一條孤獨之路,也永遠矢誌向前,堅定不移。
縱觀全詩,雖然詩中有著諸多帶有道家文化色彩的文字,但映在筆者心中的,仍是一位心懷天下的儒者形象。這位儒者雖然有著出世清修的向往,但其實這僅僅是一時的感慨而已,雖然嘴上說“管甚人間閑是非”,但又心憂天下,除了著書立說留下了25種600餘卷總計2000萬字的著述之外,還到處奔走,大力整頓縣學與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並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朱老夫子將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文化和教育事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品讀此詩,更讓人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儒者心生崇高的敬意!向偉大的先賢朱子致敬!
下麵以觀心的視角簡析一下這首詩。
脫卻儒冠著羽衣:放下紅塵中所有的一切,且把心收迴到自己的內在,迴到本然的清淨自由之中,安住於本自超越本自解脫的本元真心。
青山綠水浩然歸:超越的本心本自清淨,本自光明,生機無限,浩氣長存,青山綠水,明月清風,歸家穩坐,安泰吉祥。
看成鼎內真龍虎:超越的本心,靜如止水,動如蛟龍,參天地之造化,同萬物而一心,隨緣任運,妙用無窮。
管甚人間閑是非:靜處觀物動,閑裏看人忙。一切是與非,皆是空花影。息羽去聽雪,雪裏有妙音。此妙無言傳,唯在會於心。
生羽翼,上煙霏:無欲觀妙,有欲觀徼,出有入無,其心不動,如在仙境,如飛天外,自在逍遙,而遊無窮。
迴頭隻見塚累累:身來身去,生死一夢,富貴功名,終歸荒塚,離於塵勞,皈命大道,尋之覓之,參之悟之,契之入之,融之用之,我死而道活,道心即吾心。
未尋跨鳳吹簫侶:真心如鏡,靈光獨耀,照天照地,宇宙稊米,三千大千,皆在一念,十方三世,盡在一心。八萬四千,不二之門。
且伴孤雲獨鶴飛:宇宙與我同體,天地與我共生,萬物皆我友伴,一切無出吾心。清風本自照明月,孤雲長伴獨鶴飛。
是誰,在那裏敲擊著天地的節拍?是誰,在那裏輕和著時空的旋律?
是誰,在那裏聆聽著萬物的妙音?是誰,在那裏低吟著生命的密語?
是誰,在那裏仰望著蒼穹的浩渺?是誰,在那裏叩問著永恆的秘密!
是往聖,是先賢,是人類代代相續的夢想,是生命永不放棄的尋覓!
是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你和我,是每一個勇敢追夢的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