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她的夢。她,亦是他的夢。有著山穀、小屋和紅楓林的夢之園,更是他們的夢中之夢。
沒有夢,也就沒有了現在的她。“為了愛,夢一生。”在他們的信中,夢,是一個從一開始就占據主導地位的因素。
如果沒有夢,他們不會相識,如果不是夢,他們不會相愛,如果不是為了夢,他們不會走到一起——即使已經走到一起的他們,也仍然在夢中。
她最初之所以會愛上他,根本不是愛上他這個人,而是愛上了他為自己起的一個帶有夢幻色彩的名字——寒楓。
她愛上的是這個名字以及圍繞這個名字構建起來的關於秋天的夢。
這個夢,以寒楓這個名字為引線,激發了她內心深處的關於秋天的夢,她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夢之園——當然,在此過程中,他和她都參與了這個夢的創造,他們最深的情感,最深的心的付出,最深的靈魂的寄托,以及在心和靈魂層麵締結的約定,其實都緊緊圍繞著他們創造的那個夢。
因為這個夢,激發了他們生命中潛藏的力量,本來她和他,都是那樣地自卑、敏感、內向、不善言辭、不善交際,對世俗生活中的一切規矩、規範等視如敝履,甚至深惡痛絕。但為了他們共同編織的夢想,他和她衝破了所有阻擋他們的障礙。為了愛,夢一生——其實更準確地說,他和她之間,是為了夢,愛一生——如果沒有夢,愛很快就會被現實世界中所有世俗的一切所吞噬。
所以,她把這個夢看得比她的生命更重要,如果這個夢碎了,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因為在她而言,已經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覺醒,是他所追求的,也是他希望帶給她的。但她的內心深處並沒有這樣的追求,她並不認為自己需要的是覺醒,她需要的是,他和她一起守護他們共同的夢之園。
可以說,為了守護這個夢,她的很多因此而說出的話、做出的事,以及對他提出的要求,在別人看來根本是無法理解的——甚至是非常偏執而不可理喻的。也的確沒有人可以理解,除了他。如果他也不理解的話,就真的沒有人能理解她了。
守護這個夢,就是她的信仰。
隻要這個夢還在,她就可以不顧貧窮、貧困而可以跟著他到處漂泊。
她沒有向他提過任何紅塵世間生活的要求——金錢、地位、權利、名聲.......
她也沒有要求他為她買過其他女人都喜歡的東西——珠寶、首飾、化妝品、名牌衣服和包包......
他們走到一起後的很多年裏,她一直都是在地攤上挑選廉價的衣服,而從未要求他陪她走進高檔時裝店,雖然她看到時裝店櫥窗裏好看的衣服時,兩眼也會發光,但她總是會很快地轉過頭去,當做沒看見一樣。
唯一重要的就是他給她的夢,他的愛,他的心。
在他們因為生活中的諸多紅塵之事而爭吵的時候,當她感覺到自己孤立無援的時候,唯一能夠支撐她繼續走下去的,就是她內心深處對夢的守候。
對她而言,隻要夢還在,一切的傷痛、痛苦、悲傷,都可以被時光療愈。
隻要夢還在,他所犯的所有的錯誤,她都可以慢慢地原諒,一次又一次給他改正的機會。
可是沒想到,他竟然在無意中犯下了一個大錯——傷害到了她用全部的生命去守護的夢。
在開始的時候,即使她已經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但他依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覺得她誤解了他。
因為他覺得,他在愛情上沒有任何對不起她的地方——但他忽視了,那個最初的夢想,對她而言,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因為熱烈的愛情而走到一起的,而是因為共同營造了一個夢想而走到一起的。
他們之間的愛情,和那個夢想是一體的。
可是他竟然忽視了這一點,並理直氣壯地堅持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皆無愧於心。
直到她在痛苦的哭訴中慢慢地說出她真正受傷的原因時,那一刻,他的心也碎了。
她一直不說,是希望他自己能夠意識到。
而她一直不說,使他對她產生了更多的誤解。
這也正是她傷心的地方——他怎麽可以,怎麽可以麻木到這種程度?!
在他看來,那是最無需質疑的地方,也是最無需言說的地方,因為那是完完全全隻屬於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夢。
可是因為他寫給別人的信,那相似的方式,那相似的筆調,一下子擊中了她敏感的心。
她始終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並沒有誤解他——隻是那種來自內心深處夢之園被刺激和觸動的感覺讓她抑製不住地感到痛徹心扉。
而他的麻木和忽視更加重了她的敏感,也激起了她不斷升級的情緒。
當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時,她已經快傷透了心。
要平複她心裏的傷痛,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
當他迴想事情的全部過程時,發現自己的確犯了很多的錯誤。
很多事情的度,都在一線之間。很多事情的選擇,都在一念之間。
當在一念之間失去應有的警覺之後,由這一念無明所帶來的一切就會演化成最終無法預料的後果。
對於他而言,這真的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對於她而言,她的身心皆深深受傷,以至於幾近無法支撐。不然,她也不會發給他這樣的文字——
楓哥哥再見了,就此別過。如果有來世希望不會再遇見再有糾纏,再怎麽瑰麗不願意走出的夢終究抵不過現實無情的碾壓,我也不過是你生命裏的一個過客,或許一直以來是我一廂情願的活的夢裏不願意醒來吧,二十多年前的那個秋天都已然結束了。望你餘生代我陪伴兒子成長,幫我照顧好我父母。
在看到這些文字時,他沒有時間再去想什麽,剛剛到單位的他直接調轉車頭趕去她上班的地方,他一邊觀照著自己的心一邊為她祈禱,祈禱她保持理智不要做傻事。當他終於再次看到她的身影時,才把心放了下來。
在整理他們過往的書信時,他再次體會到了她那時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很久很久他已經沒有讀過這些信了,她所受過的痛苦和煎熬,經過二十多年的時光,的確有很多細節被他遺忘了。當他再次讀到他們之間的書信時,他鮮明地看到了那個年輕時的他,習慣於放縱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卻又像大海上的波濤,總是起伏不定,而她總是對他無限地寬容,壓抑著自己的痛苦,卻總是把溫暖傳遞給他。
從他們第一次通信,到多年後終於走到一起,仔細想想其間經曆的一切,真的不能不驚歎為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更多的是通過她的努力創造的。
這個夢,融入了她太多太多的付出、痛苦、煎熬、艱辛。
其實關於這一點,他在重新整理信件和迴憶過往的這段時間,他才對此體認得更加清晰。
所以他理解她激烈的情緒以及在激烈的情緒下所說的所有的話、做出所有的事,以及對他提出的所有的要求。
於是他答應了她很多要求——有些要求已經明顯不符合他作為一個修行人對自己的要求。
這是他自己犯下的錯,所以也是他自己要承當的後果。
他由此也更加明白了,他距離一個合格的修行者還有很遠的距離,更沒有資格做任何人的修行老師——他應該先完成自己的修行,在自己還沒有做好的時候,對他人的所謂的幫助就沒有真正的意義。
對於他要走的路,他也不知道是否有前輩走通過。他也並不倡導其他的朋友走他目前正在走的路。沿著前人已經證明的路前行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這一篇的主題是夢。而他所學習的文化中說,這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夢幻,生命本身也是一個夢。我們感知的所有的一切,有什麽不是夢的嗎?
在不是夢的那個層麵,所有的一切都是同一的,所有的生命都沒有什麽不同,他和她也沒有什麽不同,而且他們本自一體,從未分離,也永遠不會分離。不僅如此,所有的生命都本自一體,從未分離,也永遠不會分離。
而每個個體生命都是一個夢。生命與生命究竟有什麽而不同,其實就是不同的夢而已。
隻不過,她和他,在生命之夢的基礎上,又構建了一個夢中夢。
所以這整個圖景就是如此——那本體同一的不可言說的存在,以不可思議的“夢”的方式,形成了一個個本質為夢的生命。在無量無邊的本質為夢的生命中,兩個生命相遇了,他們都是愛做夢的生命,不僅做著生命本身這個大夢,而且還做著夢中之夢——構建了一個在其他生命看起來虛無縹緲的夢之園——這夢之園存在於哪裏?存在於她和他的心裏——更準確地說,存在於他和她的念頭裏。所謂的夢之園,就是他們的一念夢想而已——在修行者看來,這就是他們的無明和執著。這一點,她也許並不了解,而他有所了解,也並不否認。
如果你說他們的夢想太虛無縹緲,那麽你的夢想是什麽呢?不妨仔細深入地去觀照自己的夢想。當你深入地去觀照,就會發現,它同樣也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念頭而已——除非,你的夢想是覺醒。
但即使如此,你也會發現,你仍然擺脫不了夢境。除非你選擇完全地寂滅——完全地消融於法界,不以任何形式出現。隻要你還有表現形式,哪怕是人類無法看見的暗物質、暗能量,那麽這個表現形式以及映現在這個表現形式中的一切,就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夢境。
當然,你可以在夢境中保持清醒,不被夢境所迷惑。
其實,這也是我的心願——對他和她的心願——當此刻說我的時候,我清晰地看見,這個我就僅僅隻是一個念頭,沒有任何實質可言。我,本身就是一個夢。
他是一個夢。她也是一個夢。
他們心中的彼此也是一個夢。
他們共同構建的夢之園更是夢中之夢。
也許她還無法明白,她再怎麽執著,夢其實也會在時間裏消散——她並沒有否認死亡會帶走一切,包括他和她以及他們的夢。
也許他還無法讓她明白,在不是夢的那個層麵,世界和生命,她和他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但他知道,隻要他還沒有選擇走向完全的寂滅——那似乎不是他內心所向——這是他的無明和愚癡嗎?——他就會身處於夢境之中。
眾生種種心,其實皆是夢。每個人所有的所思所想,哪一點不是夢的一部分呢?
大覺佛陀就沒有夢了嗎?成就無量莊嚴的淨土佛國,度化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這,不是佛陀的夢嗎?
佛經中說,有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都有一尊佛在廣度眾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本身就是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天生起的無量無邊的念頭、情緒、感受、思想等等,就是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些眾生誰去度它們?其實根本不需要誰去度它們,因為它們在生起的當下就消失了,消失的速度迅如閃電,你想抓都抓不住,何須你去度它呢?
不是這些眾生需要度。需要度的唯是每個人自己的心。
每個人自己的心,隻有自己的心能夠自度,別無它法。
我們的心,最大的愛好就是做夢。她和他的夢,也是諸多心中諸多的夢之一。
隻是不同的心,喜歡做不同的夢罷了。
你可以問問自己的心,愛做什麽夢?或者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心,正在做什麽夢?
此時此刻,他的心正在文字中做著文字的夢,說著一些用文字構建而成的夢話。
隻是他並不能時時做到如此地清醒,這的確是他應該用功的地方。
她,沉睡在他的夢中,也沉睡在她自己的夢中。
他期待著她醒來——這難道不是他的夢嗎?
所有這一切,他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包括她,包括這些文字,本質上都從未真實地存在過,這所有的一切,皆如他和她心中的夢之園,隻是映現在他的覺知中的幻影而已。
還有他自己,同樣也是幻影。
他在這個世界裏所有的顯現以及這個世界本身,皆是幻影。
他的心,他的所思所想,他所說和所做的一切,包括他所寫的這些文字,都在構建著重重疊疊的夢之幻影——何止是那夢之園呢?
非幻在何處?
若有所說即是幻。
非幻無言。
沒有夢,也就沒有了現在的她。“為了愛,夢一生。”在他們的信中,夢,是一個從一開始就占據主導地位的因素。
如果沒有夢,他們不會相識,如果不是夢,他們不會相愛,如果不是為了夢,他們不會走到一起——即使已經走到一起的他們,也仍然在夢中。
她最初之所以會愛上他,根本不是愛上他這個人,而是愛上了他為自己起的一個帶有夢幻色彩的名字——寒楓。
她愛上的是這個名字以及圍繞這個名字構建起來的關於秋天的夢。
這個夢,以寒楓這個名字為引線,激發了她內心深處的關於秋天的夢,她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夢之園——當然,在此過程中,他和她都參與了這個夢的創造,他們最深的情感,最深的心的付出,最深的靈魂的寄托,以及在心和靈魂層麵締結的約定,其實都緊緊圍繞著他們創造的那個夢。
因為這個夢,激發了他們生命中潛藏的力量,本來她和他,都是那樣地自卑、敏感、內向、不善言辭、不善交際,對世俗生活中的一切規矩、規範等視如敝履,甚至深惡痛絕。但為了他們共同編織的夢想,他和她衝破了所有阻擋他們的障礙。為了愛,夢一生——其實更準確地說,他和她之間,是為了夢,愛一生——如果沒有夢,愛很快就會被現實世界中所有世俗的一切所吞噬。
所以,她把這個夢看得比她的生命更重要,如果這個夢碎了,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因為在她而言,已經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覺醒,是他所追求的,也是他希望帶給她的。但她的內心深處並沒有這樣的追求,她並不認為自己需要的是覺醒,她需要的是,他和她一起守護他們共同的夢之園。
可以說,為了守護這個夢,她的很多因此而說出的話、做出的事,以及對他提出的要求,在別人看來根本是無法理解的——甚至是非常偏執而不可理喻的。也的確沒有人可以理解,除了他。如果他也不理解的話,就真的沒有人能理解她了。
守護這個夢,就是她的信仰。
隻要這個夢還在,她就可以不顧貧窮、貧困而可以跟著他到處漂泊。
她沒有向他提過任何紅塵世間生活的要求——金錢、地位、權利、名聲.......
她也沒有要求他為她買過其他女人都喜歡的東西——珠寶、首飾、化妝品、名牌衣服和包包......
他們走到一起後的很多年裏,她一直都是在地攤上挑選廉價的衣服,而從未要求他陪她走進高檔時裝店,雖然她看到時裝店櫥窗裏好看的衣服時,兩眼也會發光,但她總是會很快地轉過頭去,當做沒看見一樣。
唯一重要的就是他給她的夢,他的愛,他的心。
在他們因為生活中的諸多紅塵之事而爭吵的時候,當她感覺到自己孤立無援的時候,唯一能夠支撐她繼續走下去的,就是她內心深處對夢的守候。
對她而言,隻要夢還在,一切的傷痛、痛苦、悲傷,都可以被時光療愈。
隻要夢還在,他所犯的所有的錯誤,她都可以慢慢地原諒,一次又一次給他改正的機會。
可是沒想到,他竟然在無意中犯下了一個大錯——傷害到了她用全部的生命去守護的夢。
在開始的時候,即使她已經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但他依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覺得她誤解了他。
因為他覺得,他在愛情上沒有任何對不起她的地方——但他忽視了,那個最初的夢想,對她而言,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因為熱烈的愛情而走到一起的,而是因為共同營造了一個夢想而走到一起的。
他們之間的愛情,和那個夢想是一體的。
可是他竟然忽視了這一點,並理直氣壯地堅持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皆無愧於心。
直到她在痛苦的哭訴中慢慢地說出她真正受傷的原因時,那一刻,他的心也碎了。
她一直不說,是希望他自己能夠意識到。
而她一直不說,使他對她產生了更多的誤解。
這也正是她傷心的地方——他怎麽可以,怎麽可以麻木到這種程度?!
在他看來,那是最無需質疑的地方,也是最無需言說的地方,因為那是完完全全隻屬於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夢。
可是因為他寫給別人的信,那相似的方式,那相似的筆調,一下子擊中了她敏感的心。
她始終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並沒有誤解他——隻是那種來自內心深處夢之園被刺激和觸動的感覺讓她抑製不住地感到痛徹心扉。
而他的麻木和忽視更加重了她的敏感,也激起了她不斷升級的情緒。
當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時,她已經快傷透了心。
要平複她心裏的傷痛,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
當他迴想事情的全部過程時,發現自己的確犯了很多的錯誤。
很多事情的度,都在一線之間。很多事情的選擇,都在一念之間。
當在一念之間失去應有的警覺之後,由這一念無明所帶來的一切就會演化成最終無法預料的後果。
對於他而言,這真的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對於她而言,她的身心皆深深受傷,以至於幾近無法支撐。不然,她也不會發給他這樣的文字——
楓哥哥再見了,就此別過。如果有來世希望不會再遇見再有糾纏,再怎麽瑰麗不願意走出的夢終究抵不過現實無情的碾壓,我也不過是你生命裏的一個過客,或許一直以來是我一廂情願的活的夢裏不願意醒來吧,二十多年前的那個秋天都已然結束了。望你餘生代我陪伴兒子成長,幫我照顧好我父母。
在看到這些文字時,他沒有時間再去想什麽,剛剛到單位的他直接調轉車頭趕去她上班的地方,他一邊觀照著自己的心一邊為她祈禱,祈禱她保持理智不要做傻事。當他終於再次看到她的身影時,才把心放了下來。
在整理他們過往的書信時,他再次體會到了她那時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很久很久他已經沒有讀過這些信了,她所受過的痛苦和煎熬,經過二十多年的時光,的確有很多細節被他遺忘了。當他再次讀到他們之間的書信時,他鮮明地看到了那個年輕時的他,習慣於放縱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卻又像大海上的波濤,總是起伏不定,而她總是對他無限地寬容,壓抑著自己的痛苦,卻總是把溫暖傳遞給他。
從他們第一次通信,到多年後終於走到一起,仔細想想其間經曆的一切,真的不能不驚歎為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更多的是通過她的努力創造的。
這個夢,融入了她太多太多的付出、痛苦、煎熬、艱辛。
其實關於這一點,他在重新整理信件和迴憶過往的這段時間,他才對此體認得更加清晰。
所以他理解她激烈的情緒以及在激烈的情緒下所說的所有的話、做出所有的事,以及對他提出的所有的要求。
於是他答應了她很多要求——有些要求已經明顯不符合他作為一個修行人對自己的要求。
這是他自己犯下的錯,所以也是他自己要承當的後果。
他由此也更加明白了,他距離一個合格的修行者還有很遠的距離,更沒有資格做任何人的修行老師——他應該先完成自己的修行,在自己還沒有做好的時候,對他人的所謂的幫助就沒有真正的意義。
對於他要走的路,他也不知道是否有前輩走通過。他也並不倡導其他的朋友走他目前正在走的路。沿著前人已經證明的路前行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這一篇的主題是夢。而他所學習的文化中說,這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夢幻,生命本身也是一個夢。我們感知的所有的一切,有什麽不是夢的嗎?
在不是夢的那個層麵,所有的一切都是同一的,所有的生命都沒有什麽不同,他和她也沒有什麽不同,而且他們本自一體,從未分離,也永遠不會分離。不僅如此,所有的生命都本自一體,從未分離,也永遠不會分離。
而每個個體生命都是一個夢。生命與生命究竟有什麽而不同,其實就是不同的夢而已。
隻不過,她和他,在生命之夢的基礎上,又構建了一個夢中夢。
所以這整個圖景就是如此——那本體同一的不可言說的存在,以不可思議的“夢”的方式,形成了一個個本質為夢的生命。在無量無邊的本質為夢的生命中,兩個生命相遇了,他們都是愛做夢的生命,不僅做著生命本身這個大夢,而且還做著夢中之夢——構建了一個在其他生命看起來虛無縹緲的夢之園——這夢之園存在於哪裏?存在於她和他的心裏——更準確地說,存在於他和她的念頭裏。所謂的夢之園,就是他們的一念夢想而已——在修行者看來,這就是他們的無明和執著。這一點,她也許並不了解,而他有所了解,也並不否認。
如果你說他們的夢想太虛無縹緲,那麽你的夢想是什麽呢?不妨仔細深入地去觀照自己的夢想。當你深入地去觀照,就會發現,它同樣也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念頭而已——除非,你的夢想是覺醒。
但即使如此,你也會發現,你仍然擺脫不了夢境。除非你選擇完全地寂滅——完全地消融於法界,不以任何形式出現。隻要你還有表現形式,哪怕是人類無法看見的暗物質、暗能量,那麽這個表現形式以及映現在這個表現形式中的一切,就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夢境。
當然,你可以在夢境中保持清醒,不被夢境所迷惑。
其實,這也是我的心願——對他和她的心願——當此刻說我的時候,我清晰地看見,這個我就僅僅隻是一個念頭,沒有任何實質可言。我,本身就是一個夢。
他是一個夢。她也是一個夢。
他們心中的彼此也是一個夢。
他們共同構建的夢之園更是夢中之夢。
也許她還無法明白,她再怎麽執著,夢其實也會在時間裏消散——她並沒有否認死亡會帶走一切,包括他和她以及他們的夢。
也許他還無法讓她明白,在不是夢的那個層麵,世界和生命,她和他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但他知道,隻要他還沒有選擇走向完全的寂滅——那似乎不是他內心所向——這是他的無明和愚癡嗎?——他就會身處於夢境之中。
眾生種種心,其實皆是夢。每個人所有的所思所想,哪一點不是夢的一部分呢?
大覺佛陀就沒有夢了嗎?成就無量莊嚴的淨土佛國,度化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這,不是佛陀的夢嗎?
佛經中說,有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都有一尊佛在廣度眾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本身就是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天生起的無量無邊的念頭、情緒、感受、思想等等,就是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些眾生誰去度它們?其實根本不需要誰去度它們,因為它們在生起的當下就消失了,消失的速度迅如閃電,你想抓都抓不住,何須你去度它呢?
不是這些眾生需要度。需要度的唯是每個人自己的心。
每個人自己的心,隻有自己的心能夠自度,別無它法。
我們的心,最大的愛好就是做夢。她和他的夢,也是諸多心中諸多的夢之一。
隻是不同的心,喜歡做不同的夢罷了。
你可以問問自己的心,愛做什麽夢?或者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心,正在做什麽夢?
此時此刻,他的心正在文字中做著文字的夢,說著一些用文字構建而成的夢話。
隻是他並不能時時做到如此地清醒,這的確是他應該用功的地方。
她,沉睡在他的夢中,也沉睡在她自己的夢中。
他期待著她醒來——這難道不是他的夢嗎?
所有這一切,他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包括她,包括這些文字,本質上都從未真實地存在過,這所有的一切,皆如他和她心中的夢之園,隻是映現在他的覺知中的幻影而已。
還有他自己,同樣也是幻影。
他在這個世界裏所有的顯現以及這個世界本身,皆是幻影。
他的心,他的所思所想,他所說和所做的一切,包括他所寫的這些文字,都在構建著重重疊疊的夢之幻影——何止是那夢之園呢?
非幻在何處?
若有所說即是幻。
非幻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