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東帶著應德到大殿拜了拜,掏出兩百元放在供桌上。走到院子裏,三人給老人打招唿離開。原路返迴到停車的地方,除了刮大風車上有些落葉樹枝外,沒有任何異常。王曉茹找出充電寶,由於隻有一根充電線,她先給自己手機充上電。
返迴取車的路上,幾人商量下一步該怎麽走,最後決定按老人說的向西走,等有人家了補充點水,再把電話對講機充電寶電充足。
三人開車按王曉茹手機導航的方向向西駛去。河道自己幹涸,隻見少量泥水坑,車輛在河道凸起的石頭上顛簸。由於沒有路,隻能在河道邊上慢慢行駛。二十分鍾後,右麵山腳下出現了零星幾座房屋,還能看見比較窄的土道。
劉振東將車開上土道,車占滿了整條道。劉振東很小心的開車,這些土道由於雨水的衝刷,有很多地方下麵是空的。
車開到土道上第一個人家,三人下車。這戶人家院牆較高,院內有三座房子,老式的木大門上鎖著大鎖,看來好久沒人住。開車又往前走,一路上都是上山路。拐過山坡,看到有兩戶人家院子。
兩戶人家相連,一家是紅磚建的,看起來有好多年了,鐵質大門上也掛著鎖,另一家是土房子,並排有三間,院門開著,院子裏有人活動的聲音。
三人進入院子,看到有兩個七十左右的老人在搓包穀,看上去是老兩口。王曉茹上前打招唿:“老人家,我們是旅遊的,手機沒電了,能借你家充一下電嗎?”王曉茹用女人的親和力主動溝通。男性老人熱情的說:“充吧充吧,給手機充電費不了多少電,屋裏的,給這些娃娃指一下有電的地方。”老爺爺跟老婆婆說。
王曉茹把幾人的手機都拿上跟著老婆婆進了屋裏。劉振東和應德蹲到老爺爺麵前的包穀堆,幫老人搓起包穀。“我們這裏很偏,你們浪餓了吧。屋裏的,給這些娃們做些飯。”老人朝屋裏給老婆婆說。
劉振東說:“不用不用,用點你家的開水,我們帶了方便麵。”老人說:“方便麵是不得以的時候吃的,平常就我和屋裏的吃飯,不熱鬧,就當你們陪老漢吃頓飯,人多吃飯香。你們不要嫌棄這鄉裏的飯就城。”看來老人是個熱情人。
劉振東連說不會不會,也再沒拒絕。王曉茹主動幫老婆婆做飯,劉振東二人繼續搓包穀和老人說著話。
和老人交談中得知,老人住的村子是這裏最後一個村子,往前是大山,翻過去是武川縣。村裏現在隻有五六戶人家有人,其他的都搬到市裏或縣城了。老人的兒子在市裏開飯館,孫子孫女在市裏上學。孫子孫女小的時候老兩口到市裏幫著帶娃。等兩個都上了初中,老人還是覺得村裏待著暢快,就迴來了。
老人說,主要是舍不得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等死了想埋在曾經苦了一輩子的地裏,還有就是為兒子看著隔壁的院子。
在王曉茹的幫忙下,一個小時後王曉茹和老婆婆把飯端出來。劉振東看王曉茹的狀態,就知道忙沒幫上,把自己折騰夠嗆,估計是老婆婆沒意思著給趕出來吧。
五人在院子裏的一張桌子上吃飯。農村的主食永遠是麵。老婆婆做的手擀麵,下菜是一碗鹹菜和炒韭菜。應德吃了三碗,劉振東兩碗,王曉茹一碗。要不是農村人熱情實在,生怕客人吃不飽而做的多,兩個老人中午就沒吃的飯了。
吃飯時,劉振東向老人打探:“老爺爺,你們這兒有什麽稀奇古怪的地方嗎?”老人還未來得及迴答,老婆婆說道:“南麵有個大平川,聽說是古代打過仗。現在一到晚上,能聽見打仗的聲音,聽以前老人說,那是死了的士兵變成陰兵還在那兒打仗。”老婆婆顯出害怕的樣子。
“別胡說,你不懂科學,胡說著把這些娃娃嚇著。”老人瞪著老婆婆說道。“在城裏看孫子上學時,電視上說過,有這種聲音的地方比較特殊,可能有什麽磁,把古時候的響聲像收音機一樣錄了下來,遇到有些天氣就播放出來了。”老人給老婆婆科普地說著。
“那就是有可能是古代打過仗的地方,離這兒遠嗎?我們想去,看能聽到不?”王曉茹急切的開口。老人說:“離的不遠,出了我們村子就十幾裏地,向南,有一片平川。據說有時能聽到,有時聽不到,你們年輕人愛冒險,去了小心點,那地方沒人家,手機也沒信號。”
“那地方有什麽危險嗎?”王曉茹又問。“額……”老人像在考慮要不要說。老婆婆忍不住說:“這都是些娃娃,還有女娃子,你不說著把娃娃們想害了?你不說我說。”“我就很不相信那些,你說。”
老婆婆接著說:“去了別在平川上待,在旁邊的山坡上待著,尤其是晚上。這是老輩傳下來的經驗。以前村裏人多的時候,有幾個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不聽老人的話,晚上跑去聽古代人打仗,待在平川裏的全部死了,頭都被砍下了。聽說是被陰兵當敵人砍的。”
“老輩們傳下來的說法應該有道理,你們如果去了,一定晚上別在平川待。”老人這會不科普了,給三人補充說著。
劉振東想了想問:“你們見過那些死了的人死時的樣子嗎?你兩位聽沒聽到過陰兵打仗?”老人說:“我們當時在市裏,沒見過,死了人的人家當天就把他們家人燒了。當晚去的活的人和家裏出事的人家,之後各種意外死亡,基本上都死光了,有幾家搬到了外省。”
“我有一次走親戚路過那裏,晚上聽到過,確實聽到過陰兵打仗,就和電視裏古代人打仗一樣的聲音。我害怕被陰兵發現,就向山裏跑去,躲了一晚上才迴家。”老人補充說。
“老人家,你說的陰兵打仗的平川和我們之前聽到過的神爺求上天雷劈土匪的地方是不是同一個地方。”劉振東又問。
“不是,那個傳說的地方在西麵,翻過河對麵山下去,也在河道裏,是個平川,比這兒小,現在是個河灘,聽說以前築過城牆。”老人肯定的說。
劉振東想要再問些什麽,一想農村人都是祖輩口口相傳傳下來的傳聞,還不如到地方再看。想問楊爺墓,怕老人疑心盜墓的,再說還要自己找,如果見人打聽,會被公家當壞人審查。
吃過飯後,王曉茹又幫忙主動收拾碗筷。劉振東看電量充的差不多了,見王曉茹也沒幫的忙了,就和兩位老人道別。臨走時劉振東塞給老人兩百塊錢,老人說什麽都不要。
三人開車按導航向西。車開了十多分鍾,路到了山下,望眼一片平原,平原上長著雜草,石頭和土沙的地麵。劉振東估計了一下,至少五六平方公裏大小。雖是夏日,天有些陰,顯得肅殺氣很重。
王曉茹問:“劉哥,現在幹什麽,難道守著這等陰兵過來?”王曉茹估計有自己的心思,問的話有點怪。劉振東想了想說:“咱們還是按原計劃找楊爺墓,傳說聽一聽就行了,何況每個地方甚至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傳說,咱們是聽不完的。”
“曉茹,確定一下方向,咱們向西出發,主找楊爺墓。”“為什麽先不在這一片地方找找?”王曉茹不明白。劉振東說:“還是傳說的問題,在楊爺廟和村裏老爺爺都聽到了西麵那座山下古時是個城鎮,楊爺如果存在,生活工作必然在城鎮裏,而西麵的山型符合陰陽師尋找的葬地特征。”劉振東指著西麵的山解釋道。
王曉茹在手機上確定了一下方位,上車指路。車開了兩公裏左右,看到前麵山上有幾個小土包,像是墳塋。劉振東停車觀察了一下周圍,發現這裏的地勢比其他地方略高,在這一片算是個小高地。
劉振東把車停好。三人進入林地,裏麵有七八個墳墓,像是無主的。
此時是下午三點多,因為陰天,整個林子裏暗暗的。劉振東手提著工兵鏟,一座墓一座墓的查看,希望從墳堆的形狀分析出年代。最終,他確定這些墳堆時間最多一兩百年。
王曉茹也覺得不像明朝的墓,她認為明朝的墓如果到現在,基本上看不見墳堆了。三人又往上走了走,遇到的墳堆都和下麵的差不多。在半山腰的一塊地方,樹木比較少,是一塊平整的地方。劉振東看了看,說:“這塊地方的風水感覺上比下麵要好,為什麽沒墳堆?”
王曉茹問:“你說陰陽,風水,好像沒懂這些?難道以前學過?”劉振東嘿嘿一笑說:“隻是略懂一點,連皮毛都算不上。村裏有白事時愛湊在陰陽跟前聽他們說,也翻過幾本書。”“噢,你的大方向沒錯。”王曉茹淡淡的說。
劉振東驚奇的問:“你懂陰陽?怎麽會的?”王曉茹一笑說:“和你一樣,無聊時看過幾本風水的書。這樣吧,咱們輪流用工兵鏟紮這塊地,看能發現什麽不。”
返迴取車的路上,幾人商量下一步該怎麽走,最後決定按老人說的向西走,等有人家了補充點水,再把電話對講機充電寶電充足。
三人開車按王曉茹手機導航的方向向西駛去。河道自己幹涸,隻見少量泥水坑,車輛在河道凸起的石頭上顛簸。由於沒有路,隻能在河道邊上慢慢行駛。二十分鍾後,右麵山腳下出現了零星幾座房屋,還能看見比較窄的土道。
劉振東將車開上土道,車占滿了整條道。劉振東很小心的開車,這些土道由於雨水的衝刷,有很多地方下麵是空的。
車開到土道上第一個人家,三人下車。這戶人家院牆較高,院內有三座房子,老式的木大門上鎖著大鎖,看來好久沒人住。開車又往前走,一路上都是上山路。拐過山坡,看到有兩戶人家院子。
兩戶人家相連,一家是紅磚建的,看起來有好多年了,鐵質大門上也掛著鎖,另一家是土房子,並排有三間,院門開著,院子裏有人活動的聲音。
三人進入院子,看到有兩個七十左右的老人在搓包穀,看上去是老兩口。王曉茹上前打招唿:“老人家,我們是旅遊的,手機沒電了,能借你家充一下電嗎?”王曉茹用女人的親和力主動溝通。男性老人熱情的說:“充吧充吧,給手機充電費不了多少電,屋裏的,給這些娃娃指一下有電的地方。”老爺爺跟老婆婆說。
王曉茹把幾人的手機都拿上跟著老婆婆進了屋裏。劉振東和應德蹲到老爺爺麵前的包穀堆,幫老人搓起包穀。“我們這裏很偏,你們浪餓了吧。屋裏的,給這些娃們做些飯。”老人朝屋裏給老婆婆說。
劉振東說:“不用不用,用點你家的開水,我們帶了方便麵。”老人說:“方便麵是不得以的時候吃的,平常就我和屋裏的吃飯,不熱鬧,就當你們陪老漢吃頓飯,人多吃飯香。你們不要嫌棄這鄉裏的飯就城。”看來老人是個熱情人。
劉振東連說不會不會,也再沒拒絕。王曉茹主動幫老婆婆做飯,劉振東二人繼續搓包穀和老人說著話。
和老人交談中得知,老人住的村子是這裏最後一個村子,往前是大山,翻過去是武川縣。村裏現在隻有五六戶人家有人,其他的都搬到市裏或縣城了。老人的兒子在市裏開飯館,孫子孫女在市裏上學。孫子孫女小的時候老兩口到市裏幫著帶娃。等兩個都上了初中,老人還是覺得村裏待著暢快,就迴來了。
老人說,主要是舍不得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等死了想埋在曾經苦了一輩子的地裏,還有就是為兒子看著隔壁的院子。
在王曉茹的幫忙下,一個小時後王曉茹和老婆婆把飯端出來。劉振東看王曉茹的狀態,就知道忙沒幫上,把自己折騰夠嗆,估計是老婆婆沒意思著給趕出來吧。
五人在院子裏的一張桌子上吃飯。農村的主食永遠是麵。老婆婆做的手擀麵,下菜是一碗鹹菜和炒韭菜。應德吃了三碗,劉振東兩碗,王曉茹一碗。要不是農村人熱情實在,生怕客人吃不飽而做的多,兩個老人中午就沒吃的飯了。
吃飯時,劉振東向老人打探:“老爺爺,你們這兒有什麽稀奇古怪的地方嗎?”老人還未來得及迴答,老婆婆說道:“南麵有個大平川,聽說是古代打過仗。現在一到晚上,能聽見打仗的聲音,聽以前老人說,那是死了的士兵變成陰兵還在那兒打仗。”老婆婆顯出害怕的樣子。
“別胡說,你不懂科學,胡說著把這些娃娃嚇著。”老人瞪著老婆婆說道。“在城裏看孫子上學時,電視上說過,有這種聲音的地方比較特殊,可能有什麽磁,把古時候的響聲像收音機一樣錄了下來,遇到有些天氣就播放出來了。”老人給老婆婆科普地說著。
“那就是有可能是古代打過仗的地方,離這兒遠嗎?我們想去,看能聽到不?”王曉茹急切的開口。老人說:“離的不遠,出了我們村子就十幾裏地,向南,有一片平川。據說有時能聽到,有時聽不到,你們年輕人愛冒險,去了小心點,那地方沒人家,手機也沒信號。”
“那地方有什麽危險嗎?”王曉茹又問。“額……”老人像在考慮要不要說。老婆婆忍不住說:“這都是些娃娃,還有女娃子,你不說著把娃娃們想害了?你不說我說。”“我就很不相信那些,你說。”
老婆婆接著說:“去了別在平川上待,在旁邊的山坡上待著,尤其是晚上。這是老輩傳下來的經驗。以前村裏人多的時候,有幾個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不聽老人的話,晚上跑去聽古代人打仗,待在平川裏的全部死了,頭都被砍下了。聽說是被陰兵當敵人砍的。”
“老輩們傳下來的說法應該有道理,你們如果去了,一定晚上別在平川待。”老人這會不科普了,給三人補充說著。
劉振東想了想問:“你們見過那些死了的人死時的樣子嗎?你兩位聽沒聽到過陰兵打仗?”老人說:“我們當時在市裏,沒見過,死了人的人家當天就把他們家人燒了。當晚去的活的人和家裏出事的人家,之後各種意外死亡,基本上都死光了,有幾家搬到了外省。”
“我有一次走親戚路過那裏,晚上聽到過,確實聽到過陰兵打仗,就和電視裏古代人打仗一樣的聲音。我害怕被陰兵發現,就向山裏跑去,躲了一晚上才迴家。”老人補充說。
“老人家,你說的陰兵打仗的平川和我們之前聽到過的神爺求上天雷劈土匪的地方是不是同一個地方。”劉振東又問。
“不是,那個傳說的地方在西麵,翻過河對麵山下去,也在河道裏,是個平川,比這兒小,現在是個河灘,聽說以前築過城牆。”老人肯定的說。
劉振東想要再問些什麽,一想農村人都是祖輩口口相傳傳下來的傳聞,還不如到地方再看。想問楊爺墓,怕老人疑心盜墓的,再說還要自己找,如果見人打聽,會被公家當壞人審查。
吃過飯後,王曉茹又幫忙主動收拾碗筷。劉振東看電量充的差不多了,見王曉茹也沒幫的忙了,就和兩位老人道別。臨走時劉振東塞給老人兩百塊錢,老人說什麽都不要。
三人開車按導航向西。車開了十多分鍾,路到了山下,望眼一片平原,平原上長著雜草,石頭和土沙的地麵。劉振東估計了一下,至少五六平方公裏大小。雖是夏日,天有些陰,顯得肅殺氣很重。
王曉茹問:“劉哥,現在幹什麽,難道守著這等陰兵過來?”王曉茹估計有自己的心思,問的話有點怪。劉振東想了想說:“咱們還是按原計劃找楊爺墓,傳說聽一聽就行了,何況每個地方甚至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傳說,咱們是聽不完的。”
“曉茹,確定一下方向,咱們向西出發,主找楊爺墓。”“為什麽先不在這一片地方找找?”王曉茹不明白。劉振東說:“還是傳說的問題,在楊爺廟和村裏老爺爺都聽到了西麵那座山下古時是個城鎮,楊爺如果存在,生活工作必然在城鎮裏,而西麵的山型符合陰陽師尋找的葬地特征。”劉振東指著西麵的山解釋道。
王曉茹在手機上確定了一下方位,上車指路。車開了兩公裏左右,看到前麵山上有幾個小土包,像是墳塋。劉振東停車觀察了一下周圍,發現這裏的地勢比其他地方略高,在這一片算是個小高地。
劉振東把車停好。三人進入林地,裏麵有七八個墳墓,像是無主的。
此時是下午三點多,因為陰天,整個林子裏暗暗的。劉振東手提著工兵鏟,一座墓一座墓的查看,希望從墳堆的形狀分析出年代。最終,他確定這些墳堆時間最多一兩百年。
王曉茹也覺得不像明朝的墓,她認為明朝的墓如果到現在,基本上看不見墳堆了。三人又往上走了走,遇到的墳堆都和下麵的差不多。在半山腰的一塊地方,樹木比較少,是一塊平整的地方。劉振東看了看,說:“這塊地方的風水感覺上比下麵要好,為什麽沒墳堆?”
王曉茹問:“你說陰陽,風水,好像沒懂這些?難道以前學過?”劉振東嘿嘿一笑說:“隻是略懂一點,連皮毛都算不上。村裏有白事時愛湊在陰陽跟前聽他們說,也翻過幾本書。”“噢,你的大方向沒錯。”王曉茹淡淡的說。
劉振東驚奇的問:“你懂陰陽?怎麽會的?”王曉茹一笑說:“和你一樣,無聊時看過幾本風水的書。這樣吧,咱們輪流用工兵鏟紮這塊地,看能發現什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