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和大曹兩人笑後都沉默不語。
對於老曹家來說,這是天大的機緣,也是巨大的風險。
曹德不知道曆史上大曹最後是如何下定決心帶人跑洛陽把漢獻帝接到許都的,因為史書隻有寥寥幾筆。而且修史書的那群鱉孫不知道為何,總是喜歡雲裏霧裏的模糊一些東西,忒不是人。
想必這群修史的是怕後世子孫忘了他們,找點事讓後人做,畢竟你好意思空手開棺看我,怎麽也得提幾斤豬頭肉吧?
曹德說:“大哥問過帳下文武了麽?”
大曹苦笑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聽了聒噪難受,因此連夜來問二郎。”
曹德點了點頭,無非又是一番利弊之談,畢竟不管如何,對他們都是有利無害,大不了再換個老板就是了,反正風險又不由他們擔。
哎,我也想啊。
奈何實力不允許。
覆巢之下無完卵,大曹如果出事,他也跑不了,就像上次張闓要殺老曹一樣。
曹德心中反複算量,然後鄭重的說:“接下來我所言,大哥切莫告訴旁人,今日之事除了你我,不可讓他人知道,否則曹家大禍臨頭。”
大曹深深點頭,然後道:“二郎盡管說,我知此事關係重大,否則也不會來尋你,那些人雖說奉我為主,但人皆有私心雜念,他們一舉一動斷不會不為了自身或家族利益,隻是或多或少罷了。”
曹德深以為然,有的求名有的求利,古往今來莫不如是,所以說帝王都是孤家寡人。
曹德說:“我猜荀彧等人必定立主大哥迎漢帝,而且建議到潁川許縣建都?”以前他不懂,大曹放著大本營不待,為啥跑幾百裏外去建都,許都那地方位置是好,但真的非它不可嗎?
這段時間曹德到府庫中把東漢末年的地圖找了出來,仔細看了看,又詢問了老曹一些事情,才發現裏麵道道太多。
自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以來,這個王朝兩百多年的權力都在士族、宦官、外戚三個集團手上爭來爭去,無外乎誰多吃一口而已。
當今天下,宦官掌權的時代已經隨著十常侍灰飛煙滅,而外戚根本上不了台麵,就隻剩下士族了。
東漢末年三大士族集團,潁川、汝南、南陽,占了漢朝官吏的百分之九十名額,與其說是曹劉吳爭天下,不如說是他們士人裏麵蛋糕分不均,自家人打自家人罷了。而三家裏麵,最厲害的屬潁川集團,潁川那幫讀書人不僅在大曹手下,而且在大袁手中也是身居高位。
荀彧這是要大曹把大漢的大腦放在潁川,讓潁川集團全方位掌握大漢王朝的中樞神經係統,既能實現他光複漢室的心願,也能讓潁川士人一如既往掌控帝國的權力。
曹操說:“是的,文若立主我迎漢帝,說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還建議我選許縣作新都城,洛陽破財不堪,無法重建。”
曹德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荀文若亦有私心。”
“此話怎講?”大曹問。
曹德笑道:“大哥,我且問你,當今大漢權力掌握在何人手中?”
大曹落寞道:“先帝之末,京都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大漢早已名存實亡也。當今權勢,莫過於諸侯罷了。”
曹德又問:“大哥也是諸侯之一,我再問你,這兗州上下權力都在你一人手中嗎?”
大曹搖了搖頭說:“我雖為兗州之主,但不是兗州上下均為我一人說了算。不說其他,就說文若權柄也不少。”接著頓悟道:“我懂了,二郎是說文若讓我遷都,其實是為了他自己?也不對,文若一心為漢,他絕不是如此私心之人。”
曹德譏諷道:“荀彧不是,那要是再加上潁川士族了?他可不是代表他一人,就像大哥你可不隻是曹孟德而已。”
曹操恍然大悟,荀彧是潁川士族的帶頭人,士族同氣連枝,曆來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哈哈哈哈!
大曹開懷大笑,荀文若啊荀文若,原來你也不是什麽大公無私之徒。
大曹笑罷,雙手向曹德拱手施禮道:“今日多謝二郎了,若不是你,我險些著了荀彧的道。”
曹德連忙避讓,笑道:“自家兄弟,不說兩家話。”
“對,二郎說的對。”大曹又說:“還請二郎多多出力,為我謀劃一番。”
曹德道:“其實荀彧說的沒錯,大漢雖名存實亡,但大義還在,天下人心皆向漢。漢帝大哥確是要迎,但又不是他所言的奉天子。”
“二郎這話把為兄弄糊塗了,不奉天子為何又要迎了?”大曹納悶道。
曹德知他受時代的限製,不像自己,於是直言不諱說:“陛下可是一張好牌,這張牌我們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他我們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導權,想打誰就打誰,就像呂布那廝,我們就可以安他一個反賊之名,再如徐州劉備,那織席販履之徒居然敢占大哥的徐州,還多次在眾人麵前謊稱是漢皇後裔,倘若我們下了一道旨意,說他是冒充的。大哥想想,那是何等光景?”
大曹興奮道:“對啊,到時請天子下一道旨意給呂布,讓他把貂蟬送給二郎,豈不是又省了兵馬糧草”。
操!
你跑題了好吧,放到二十一世紀,你能考上公務員嗎?還想當曹丞相,做夢去吧。
不過這主意說實話我愛聽。
曹德糾正道:“大哥,你說錯了,不是請,是要。”
大曹笑道:“二郎,那可是天子,如何肯聽我等的。”
天子啊,在大曹看來,那就是天下獨尊,至高無上的存在。
誰料曹德譏諷道:“天子,兵強馬壯者亦可為之。”
“二郎住口,這等亂臣賊子說言,豈能出自我曹家人之口。”大曹慌忙說。
操!
怪不得你到死都沒坐上那個位置。
曹德卻擲地有聲的說:“漢高祖皇帝不過是一亭長耳,始皇祖宗還是放馬的了。老曹家可是曹參曹相之後,為何做不得?”。
“天子要迎,但不是奉,我意挾天子以令諸侯。”
“國都要遷,但不是許縣,我意在鄴城。”
“挾了天子,打了丫鬟生的袁紹,這天下也該換換主人了。”
“贏了江山給你,美人給我。輸了咱們兄弟一起扛,黃泉路上也有伴。”
曹德狀若瘋狂,看得大曹目瞪口呆呆若木雞。
二郎,這是瘋了?
對於老曹家來說,這是天大的機緣,也是巨大的風險。
曹德不知道曆史上大曹最後是如何下定決心帶人跑洛陽把漢獻帝接到許都的,因為史書隻有寥寥幾筆。而且修史書的那群鱉孫不知道為何,總是喜歡雲裏霧裏的模糊一些東西,忒不是人。
想必這群修史的是怕後世子孫忘了他們,找點事讓後人做,畢竟你好意思空手開棺看我,怎麽也得提幾斤豬頭肉吧?
曹德說:“大哥問過帳下文武了麽?”
大曹苦笑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聽了聒噪難受,因此連夜來問二郎。”
曹德點了點頭,無非又是一番利弊之談,畢竟不管如何,對他們都是有利無害,大不了再換個老板就是了,反正風險又不由他們擔。
哎,我也想啊。
奈何實力不允許。
覆巢之下無完卵,大曹如果出事,他也跑不了,就像上次張闓要殺老曹一樣。
曹德心中反複算量,然後鄭重的說:“接下來我所言,大哥切莫告訴旁人,今日之事除了你我,不可讓他人知道,否則曹家大禍臨頭。”
大曹深深點頭,然後道:“二郎盡管說,我知此事關係重大,否則也不會來尋你,那些人雖說奉我為主,但人皆有私心雜念,他們一舉一動斷不會不為了自身或家族利益,隻是或多或少罷了。”
曹德深以為然,有的求名有的求利,古往今來莫不如是,所以說帝王都是孤家寡人。
曹德說:“我猜荀彧等人必定立主大哥迎漢帝,而且建議到潁川許縣建都?”以前他不懂,大曹放著大本營不待,為啥跑幾百裏外去建都,許都那地方位置是好,但真的非它不可嗎?
這段時間曹德到府庫中把東漢末年的地圖找了出來,仔細看了看,又詢問了老曹一些事情,才發現裏麵道道太多。
自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以來,這個王朝兩百多年的權力都在士族、宦官、外戚三個集團手上爭來爭去,無外乎誰多吃一口而已。
當今天下,宦官掌權的時代已經隨著十常侍灰飛煙滅,而外戚根本上不了台麵,就隻剩下士族了。
東漢末年三大士族集團,潁川、汝南、南陽,占了漢朝官吏的百分之九十名額,與其說是曹劉吳爭天下,不如說是他們士人裏麵蛋糕分不均,自家人打自家人罷了。而三家裏麵,最厲害的屬潁川集團,潁川那幫讀書人不僅在大曹手下,而且在大袁手中也是身居高位。
荀彧這是要大曹把大漢的大腦放在潁川,讓潁川集團全方位掌握大漢王朝的中樞神經係統,既能實現他光複漢室的心願,也能讓潁川士人一如既往掌控帝國的權力。
曹操說:“是的,文若立主我迎漢帝,說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還建議我選許縣作新都城,洛陽破財不堪,無法重建。”
曹德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荀文若亦有私心。”
“此話怎講?”大曹問。
曹德笑道:“大哥,我且問你,當今大漢權力掌握在何人手中?”
大曹落寞道:“先帝之末,京都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大漢早已名存實亡也。當今權勢,莫過於諸侯罷了。”
曹德又問:“大哥也是諸侯之一,我再問你,這兗州上下權力都在你一人手中嗎?”
大曹搖了搖頭說:“我雖為兗州之主,但不是兗州上下均為我一人說了算。不說其他,就說文若權柄也不少。”接著頓悟道:“我懂了,二郎是說文若讓我遷都,其實是為了他自己?也不對,文若一心為漢,他絕不是如此私心之人。”
曹德譏諷道:“荀彧不是,那要是再加上潁川士族了?他可不是代表他一人,就像大哥你可不隻是曹孟德而已。”
曹操恍然大悟,荀彧是潁川士族的帶頭人,士族同氣連枝,曆來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哈哈哈哈!
大曹開懷大笑,荀文若啊荀文若,原來你也不是什麽大公無私之徒。
大曹笑罷,雙手向曹德拱手施禮道:“今日多謝二郎了,若不是你,我險些著了荀彧的道。”
曹德連忙避讓,笑道:“自家兄弟,不說兩家話。”
“對,二郎說的對。”大曹又說:“還請二郎多多出力,為我謀劃一番。”
曹德道:“其實荀彧說的沒錯,大漢雖名存實亡,但大義還在,天下人心皆向漢。漢帝大哥確是要迎,但又不是他所言的奉天子。”
“二郎這話把為兄弄糊塗了,不奉天子為何又要迎了?”大曹納悶道。
曹德知他受時代的限製,不像自己,於是直言不諱說:“陛下可是一張好牌,這張牌我們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他我們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導權,想打誰就打誰,就像呂布那廝,我們就可以安他一個反賊之名,再如徐州劉備,那織席販履之徒居然敢占大哥的徐州,還多次在眾人麵前謊稱是漢皇後裔,倘若我們下了一道旨意,說他是冒充的。大哥想想,那是何等光景?”
大曹興奮道:“對啊,到時請天子下一道旨意給呂布,讓他把貂蟬送給二郎,豈不是又省了兵馬糧草”。
操!
你跑題了好吧,放到二十一世紀,你能考上公務員嗎?還想當曹丞相,做夢去吧。
不過這主意說實話我愛聽。
曹德糾正道:“大哥,你說錯了,不是請,是要。”
大曹笑道:“二郎,那可是天子,如何肯聽我等的。”
天子啊,在大曹看來,那就是天下獨尊,至高無上的存在。
誰料曹德譏諷道:“天子,兵強馬壯者亦可為之。”
“二郎住口,這等亂臣賊子說言,豈能出自我曹家人之口。”大曹慌忙說。
操!
怪不得你到死都沒坐上那個位置。
曹德卻擲地有聲的說:“漢高祖皇帝不過是一亭長耳,始皇祖宗還是放馬的了。老曹家可是曹參曹相之後,為何做不得?”。
“天子要迎,但不是奉,我意挾天子以令諸侯。”
“國都要遷,但不是許縣,我意在鄴城。”
“挾了天子,打了丫鬟生的袁紹,這天下也該換換主人了。”
“贏了江山給你,美人給我。輸了咱們兄弟一起扛,黃泉路上也有伴。”
曹德狀若瘋狂,看得大曹目瞪口呆呆若木雞。
二郎,這是瘋了?